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100题专项练习

玛丽莲梦兔
702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22: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七号房的礼物完整版-工作失职检讨书范文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刘明明)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
100
题专项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
100
题专项练习





考查题型:





大致命题形式:主观点断,一般只要求在句中关键处断开。





解题策略:





断句时,要注意 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高考断句主要考查句末,句
内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一般忽略不计 ;
并且不要求用明确的标点符号标明,
只需要用/断开即
可。湖南省的断句题通常会以 客观选择的形式出现。





1
、借助古代文 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
知识。
如汉六年正月封功 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
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 臣授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
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烛之武退秦师》
)这段文字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历法、地理、历
史、官职、姓名等。根据这些内容,点断就很方 便。





2
、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 句。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
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 句也很方便。





3
、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
往往是断句的地方。如夫、盖、 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
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 、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根
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
、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这些修辞 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
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
、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 据
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

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
特别是固定句式,
可以帮助断句。
如……
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 哉、何……为等反问
句式,
为……所……、
受……于……、
见……于……等被 动句式;
何……之有、
唯……是……
等宾语前置句式。不能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 失误。





7
、根据文章结构断句。文言中 有些文段,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写的。如总分或分总
结构,在论述类文章中,运用较多。可以利用文段 中的结构关系断句。





积累语感,是帮助断句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明确基本步骤:





通文意,分层次—标名、代,定主宾—看虚词,明位置—用语法,辨句式—见修辞 ,巧
判断—借常识,定标点。





高考文言断句练习
100






(

)

50






1.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
学五年未尝解衣 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
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 再适长山朱氏。即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
入学舍,昼夜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 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
他长大后,
知道
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
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
离开到南都,
进入学堂。
不分日夜刻苦学习,
五年以来 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
有时候发昏疲倦,
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
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因
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br>




2.
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 扫以待宾客藩
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 扫以
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
曾经独自住在一处,
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
勤来拜访他,
对他说:
小伙子你 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
大丈夫处理事
情,
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 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
志向,与众不同。




3.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 家常执勤苦不
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 br>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
砚间乎左 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原文:
班超字仲升,
扶风平陵人,
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
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
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
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
介子 、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
哉!





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
不计较一 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
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 许多历史典籍。公元
62

(
永平五年
)

哥哥班 固被征召做校书郎,
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
班超常为官府< br>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
大丈夫 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
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
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
在异地< br>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
班超说 :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
宗悫(
qu
)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
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
室时天下无事士 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原文: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
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
汝若不富贵,
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
始 入门,
夜被劫,
悫年十四,
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 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
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译文: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 做官。宗悫小的
时候,
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
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 里的巨浪。
(宗炳说:
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 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
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
14
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 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
本进不了正屋。
当时天下太平,
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 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
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 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
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 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
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 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
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 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
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 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
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 清中原而
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原文: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 :此
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
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
既遭残贼,人 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
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 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
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 ,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
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 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
同寝,
夜半时听到鸡鸣,
他踢醒刘琨,
说:
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
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 祭酒。祖逖住在京口,
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
对司马睿说:晋
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 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
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
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
大家都想着
自强奋发,
大 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
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
各地
的英雄豪 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
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 、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
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 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
在江中敲打着船桨
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 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
建造
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 人然后继续前进。





6.
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合肥人 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
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 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
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 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原文: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 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
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 以白刃,不从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
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译文:< br>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
间长了就擅长画画 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
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
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 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
得逞,
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 去。
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
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
大士。
又过了 几年,
赵广死了,
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
的手笔。





7.
苏武牧羊北海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 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
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 惠等各置
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原文: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 ,绝不饮食。天
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
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 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
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
武囚禁起来, 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
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 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
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 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武迁移到北海后,
粮食运不 到,
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
羊,睡觉、起来都拿着 ,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少 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
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 知鸿鹄之志哉





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
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




陈胜年轻时,
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
有一次,
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
走到田垄上,
烦恼忿恨了许久,
对伙伴们说 :
要是谁将来富贵了,
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
你是被雇佣来 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
:
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9.
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
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原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
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籍曰:书,
足以记名姓 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译文:项籍年少时
,
读书没有成就, 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 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
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
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
项籍很高兴;
可是刚刚懂得了一
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10.
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
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原文:





颜渊、季 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
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 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
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
孔子对他们说:
何不 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
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 了也没有什么遗
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 志
向。孔子说:
(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11.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 日所闻不合则
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 br>中发书而熟复之





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 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
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br>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
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
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 之。





译文: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 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
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
有时发现所到之 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
就走
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 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
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偶尔有 什么遗忘了,
就到客店中打开
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12.
欧阳询揣摩古碑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
因宿其旁三日方 去





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 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
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
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
见到一 块古碑,
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
他驻马观碑,
许久才离开。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 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等到累了,就把皮
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 不得离开。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
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13.
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
《千字文》
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 少不当意必
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
,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
人简 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 br>译文:文徵明贴写《文字文》
,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
对 于写字,
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
稍微有一点不满意,
一定三番五 次地改写它,
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4.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
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
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原文:





王冕者, 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
以居。
夜潜出,
坐佛膝 上,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
狞恶可怖;
冕小儿 ,
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
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
怒,打了王 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
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 开家,
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
膝盖上,
手里拿着书 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
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
的,一个个面目 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
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 同,将他收作学生,
(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15.
孙权喻吕蒙读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
涉猎见往事耳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
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便刮目 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
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
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
见识从前的事情
罢了,
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
始学 习。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
不再是当年吴地的 阿蒙!
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哥为什么这么
迟才改变看法 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16.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 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
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 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
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 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
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原文:
吾室之内,
或栖于椟,
或陈于前,
或枕籍于床,< br>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
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 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
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 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
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 ,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
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 愤怒,感叹,
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
妻子子女不相见,
而刮风 ,
下雨,
打雷,
落冰雹等
(天
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 ,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
了不能行走
(的地步)

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
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 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
窝。





17.
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
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原文: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
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
者时之余也 。





译文: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 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
读书一百遍,
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求教 的人说:
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
应当用
‘三余’

有人问三 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
,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
(可以读书)
,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18.
智永与退笔冢





永公住吴 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
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 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坟)





原文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
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 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
y
)之,号为
退笔冢(坟)




译文: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 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
有几担(那么重)
。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 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
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 退笔冢。





19.
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 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
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原文:匡衡
,
字稚圭 ,
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
(及,达到)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 人怪问衡,
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 烛,但光亮照不
到他家,
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让光亮照在书上来 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
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 不要报酬。主人
感到很奇怪问匡衡,
他说:
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
通读一遍 。
主人深为感叹,
资助他学习。
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20.
张溥与七录斋





(张)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 掌
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
俄顷 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原文:
(张)溥幼嗜 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
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 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
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 故名高一时。





译文:
张溥小时侯喜欢学 习,
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
抄完了,
朗诵一遍,

(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冬天皮肤因受
冻而开裂 ,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





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各方来索取的,
(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
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21.
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 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
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
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 十,
欲学,
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 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
好学,如 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
,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
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
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
盲眼的我怎么敢
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
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 习,
好像日中
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拥有)蜡烛的光亮, 与摸黑走路比,哪
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22.
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
麦妻还怪问乃省< br>




原文: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 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
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译文: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妻子曾到田地(劳作)< br>,在庭院里晒麦,
让高凤看守着鸡。
正值天下着暴雨,
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
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

七号房的礼物完整版-工作失职检讨书范文


七号房的礼物完整版-工作失职检讨书范文


七号房的礼物完整版-工作失职检讨书范文


七号房的礼物完整版-工作失职检讨书范文


七号房的礼物完整版-工作失职检讨书范文


七号房的礼物完整版-工作失职检讨书范文


七号房的礼物完整版-工作失职检讨书范文


七号房的礼物完整版-工作失职检讨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