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萌到你眼炸
757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22: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低价服装-旅游宝地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一)断句原则:
1.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断句必先得关注语境)
2.
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3.
读后检
查,通顺合理。
(二)断句技巧
1.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名词 ,如人名、
地名、官名、
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或代
词一般常 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
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 官职名等,再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
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 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
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 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1)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
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
⑵疑问代词:
问人
--
“谁”“孰”
/
问事
--
“奚”“胡“曷”“恶”“安”“焉”
/
“何”可问人也可问事
1
⑶指示代词:
“此”“是”“斯”“兹”“夫”
“之”“其”“彼”
〖训练< br>1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
我常不 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
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 敢不贺
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
?< br>”帝曰:“岂
过魏征,
每廷争辱我,
使我常不自得。
”
后退而 具朝服立于庭
。
帝惊曰:
“皇后何为若是
?
”
对曰:“妾闻 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
”
(
选自
唐·刘觫《隋唐嘉话》
)
2.
找动词,定句读。
文言句 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
常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形容词),以动词
为中心,找前后结 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训练
2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 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
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 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答案: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 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
/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行贤而去自贤
之心/焉往而不美。《韩非子·说林上》
3.
找虚词,定句读。
虚词是句读的重要标志。
①句首:夫、惟、盖、凡、斯、唯、窃、请等。
②时间词常放在句首:顷之、向之、未
2
几、已而、既而、俄而等。
③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 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
以”“继而”“纵使”“然则”。④句尾:乎、哉、也、矣、欤、 焉等。
⑤句
中:以、
于、为、而、则等
〖训练3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
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答案:
天下事有难易乎
/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
不为
/
则易者亦难矣
/
人之为学有难易 乎
/
为之
/
则难者亦易矣
/
不为
/
则易者 亦难矣
4.
明对话
(
引文
)
,定句读
文言文中 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道”等动词为标志。两人对话,
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
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训练
4
〗或谓郊岛孰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 斫青山岛
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常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答案: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
曰‘种 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
苦干。’孟氏薪米自足 ,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5.
辨句式,定句读。
记住文言 文的一些习惯句式,
这些或可以作为停顿标志,或提醒我们要注意句式上下文的
3
衔接,不能随意切割。
1.
“……者……也”
是典型的判断句标志 ,
它可以作为停顿的标志;又如“不亦……乎”
;
2.
“孰与 ……乎”“其……乎”“安……哉”“何……为”“无乃……乎”等是典型的
反
问句句式;“为 ……所……”“受……于……”“见……
于……”等是被动句句式;
3.
“何……之有”“惟……是……”是宾语前置的句的标志。
〖训练
5< br>〗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肉妾
不衣帛。
答案:晏平仲婴者
/
莱之夷维人也
/
事齐灵公
/
庄 公
/
景公
/
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
既相齐
/
食不
重肉
/
妾不衣帛
6.
品整句,定句逗。
< br>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
大特点,这一 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训练
6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 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
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答案:
夫明六经之指
/
涉百家之书
/
纵不能增益德行
/
敦厉风俗
/
犹为一艺
/
得以自资
/
父兄 不
可常依
/
乡国不可常保
/
一旦流离
/
无人庇荫< br>/
当自求诸身耳
7.
据顶真,定句逗。
顶真是文 言文中常见的形
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
在后一句中又作了
主 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
4
读。
〖训练
7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 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答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子又生孙,孙又生
子
;
子 又有子,子又有孙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8.
依总分,
定句 读。
文言文中,
也往往有总分、
分总的形式,
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br>
〖训练
8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
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答案:
故知胜有五
/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
识众寡之用者胜
/
上下同欲者胜
/
以虞待不虞
者胜
/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二、文言文翻译原则及训练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可是考生在这方面一直 很困惑、很苦恼,训练了这
么长时间,也做了很多文言文阅读,就是一直拿不了高分。这其中固然有积累 不够、不厚
的因素,但更与考生在翻译时不好的习惯或者意识有关: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题上,别的内容一概不看。这样做很不好,因为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都需要与前后内容有一定的
联系。这就 需要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句子放在原文中,联系前后
内容,方保翻译得心应手, 取得高分。语境就是言语环境,它包括句外语境,也包括句内
语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包括内容因素,也包括结构因素。
5
(一)分析句内与句外语境
先看句内语境。
具体要从内容与结构两个角度看 。翻译时一定要从内容上真正理解这
句话,如是记叙性的,则要关注人物的身份、人际关系,以及事件的 起因、经过、结果,
它是在描述物还是在描述人;如是说理性的,则要关注评述对象、内部逻辑关系。总 之,
一定要从内容上真正理解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懂得句子的整体意思后,再翻译就< br>容易多了。从结构上分析主要是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句子的主谓宾等语法成分,尤
其要确定 好动词,因为动词关涉很多内容,既涉及词类活用,也涉及主动被动;还有句式
特点,如有无排偶句等。
再看句外语境。句外语境包括文段内的上下文与外部语境
(
社会背景、情理 事理、知
识积累
)
。分析句外上下文语境,主要是从内容上找到译句与上下文字上的意 义关联点,
次是看译句与上下文的语句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如存在句式的一致性。
联 系语境的意识,不仅仅是停留在内容、语法阶段,还应推及逻辑事理层面、推及文
章的写作目的层面。译 句大多与主人公的行为或作者的想法相关,翻译时,要想一想译出
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符合写 作目的。
[
边练边悟
]
请有意识地结合语境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高桢
,辽阳渤海人。桢少好学,尝业进士。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
款以缓师 。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既破永昌,遂
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 猛安。
(
节选自《金史·高桢传》,有删改
)
答案:此时,高桢的母亲在沈州,他于是前来投降,把高永昌送投降文书不是出于诚心一
6
事告诉斡鲁,斡鲁于是进攻高永昌。
(
采分点:“遂”“降款”;“遂来降 ”后省略主语;
“告以永昌降款非诚”,介宾短语后置句
)
〖参考译文〗高桢,辽阳 渤海人。高桢年少时就喜欢学习,曾经从事进士举业。金朝斡鲁
攻打高永昌,攻下沈州后,高永昌畏惧, 假装送投降文书作为缓兵之计。此时,高桢的母
亲在沈州,他于是前来投降,把高永昌送投降文书不是出 于诚心一事告诉斡鲁,斡鲁于是
进攻高永昌。打败高永昌后,任命高桢为同知东京留守事,授予猛安。< br>
(二)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截取片段要求翻译的语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 截取语句要求翻译,
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样的语句的语境
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 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如何关注这类语句的语境呢?
(1)
了解说话人对话前后 语境,如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这番话的,是对谁说的,对
话之后的结果如何,等等。
(2)
关注该语句所在“说话”中的语境,如它的前面是什么内容,后面是什么内容,
说话的 目的是什么。尤其是句中人称代词和省略内容,避免把说话者的人称搞错,如句中
代词“之”本该译为“ 我”却译成了“他”等。
[
边练边悟
]
请结合对话语境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曾 樱,字仲含,峡江人。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
强御。屯田御史索属吏 应劾者姓名,樱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
“僚属已尽,无可纠,
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 ,杜门待罪。抚按亟慰留,乃起视事。
(
节选自《明史·曾樱
传》,有删改
)
7
答案:御史用严厉的话恐吓他,曾樱回答说:“下属已经尽力,没有可纠举弹劾的,只有
我表现 不好。”
[
采分点:“危言”“纠”“止”;大意对;“答曰”应补出省略的主语
“曾 樱”;“僚属”根据上下文应译为“下属”
(
曾樱的下属
)
,不是自指;“知 府”应译
为“我”
]
〖参考译文〗曾樱,
字仲含,
峡江人。
天启二年,
逐渐升迁常州知府。曾樱保持自身清廉,
施政和乐平易公平,不畏强暴。屯田御史 向他索要属吏中应受弹劾的官员姓名,曾樱不回
应。御史用严厉的话恐吓他,曾樱回答说:“下属已经尽 力,没有可纠举弹劾的,只有我
表现不好。”于是自己署名考核为下等,闭门等待罪罚。抚按官急忙安慰 挽留,他才出来
处理政事。
(三)借助语境确定关键词、疑难词的含义
对于译句中关键词、疑难词的推敲、翻译 ,可以通过字形推知字义,可以通过组词猜
测词义,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联系句内外语境推敲进而确定其 义。例如《窦参传》中的一
道翻译题: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 正辞让之,
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考生翻译这个句子时,恐怕对“蹇”“问”“促”三个词拿不准。可以分析语境先把握大意,句中的“窦参”与“陈少游”是上下级关系,叙述
两件紧紧相 连的事:窦参巡视到扬州,陈少游未去迎接;等到陈少游后悔害怕了,再去见
窦参,窦参已渡过长江而去 了。从“参正辞让之”可以推知是因为陈少游“骄蹇”,
“蹇”
义既可以从邻字“骄”字推出, 也可以从“让之”反推。“问”在这里不是“询问”,而
是说陈少游没有亲自去迎接,只是派军吏传达“ 问候”。“促”在这
里不是“催促”,从
8
“悔惧”一词可以推出应是“急促”“急忙”。
[
边练边悟
]
请结合语境推敲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并翻译全句。
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端拱二年,擢引进副使、知天雄军,入同勾当三班,出
知秦州兼沿 边都巡检使。先是,巡边者多领兵骑以威戎人,所至颇烦苦之。载悉减去,戎
人感悦。迁西上阁门使,改 知成都府。载在天雄军,屡奏市
籴朝臣段献可、冯侃等所市粗
恶,军人皆曰“此物安可充食”。 太宗颇疑,使覆验之,及报,与载奏同。献可等皆坐削
官,仍令填偿。载行至梓州,时李顺已构乱,有日 者潜告载曰:
“益州必陷,公往当受祸,
少留数日可免。”载怒曰:“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 ,岂敢迁延邪?”即日入成都。顺
兵攻城益急,不能拒守,乃与樊知古率僚属斩关出,以余众由梓州趋剑 门,随招安使王继
恩统兵讨顺,平之,复入成都。
(
节选自《宋史·郭载传》,有删改
)
(1)
太宗颇疑,使覆验之,及报,与载奏同。
(2)
“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岂敢迁延邪?”即日入成都。
答案:
(1)
太宗十分怀疑,派人去复查这件事,等到复查的人回复,
(结果
)
与郭载上奏的
相同。
(
“覆”意为“再、重”,解释为“ 再次”“重新”“又”等,视为正确答案。如
解释为“反复”“多次”“前往”等,不得分
) (2)
“我接受诏命统率一个地方的军政事
务,面临险境的时候,怎么敢停留不前呢?”
(
郭载
)
当天就进入了成都。
[
“方面”译为
“一个地方 的军政事务”,古汉语词典解释为“较大的行政区划”,又解释为“独当一面
的职务”。所以“地方”< br>(
行政区划
)
和“地方长官”两类答案均可得分。如果译为“军队”
9
“方方面面”“成都”等则不得分。“阽”译为“面临”
]
〖参考译文〗 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端拱二年,郭载被提拔为引进副使、天雄军知
军事,入朝共同管理三班,< br>(
不久
)
出京担任秦州兼沿边都巡检使。之前,巡察边境的官员
常常率 领兵马欺凌戎人,他们到一个地方,戎人都深受其苦。郭载全部裁撤了巡察边境的
兵马,戎人十分感激他 。郭载调任西上阁门使,又改任成都知府。郭载在天雄军的时候,
多次上奏说收购粮食的官员段献可、冯 侃等人购买的军粮质量粗糙低劣,士兵们都说“这
种东西怎么能做食物呢”。太宗十分怀疑,派人去复查 这件事,等到复查的人回复,
(
结
果
)
与郭载上奏的相同。段献可等 人全部因此而被免去官职,并且被责令补偿军粮。郭载
出发到梓州,当时李顺已经作乱,有个占卜者悄悄 地告诉郭载说:“益州一定会陷落,您
去那里会遇到灾祸,少留几天可以免去灾祸。”郭载愤怒地说:“ 我接受诏令统率一个地
方的军政事务,面临险境的时候,怎么敢停留不前呢?”
(
郭载
)
当天就进入了成都。李顺
的军队攻城愈发紧急,郭载无法抵抗坚守,就与樊知古率领 部下冲出城门突围,带着剩余
的手下从梓州赶往剑门,跟随招安使王继恩率军讨伐李顺,平定了叛乱,再 次进入成都。
(四)借助语境补出省略成分
(
主要是主语
)
和代词的指代义
(1)
借助语境译出省略成分
省略是文言文突 出而普遍的语言现象。考生如果对此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在翻译时
只满足于字字落实,对省略成分缺少 足够的分析,就会导致翻译出的语句难言通顺,自然
难以得到满意的分数。为此,要强化增加省略成分的 翻译意识。当然,要补出省略成分,
只有借助语境。要联系前后语境揣摩句意,找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和 受支配者。文言文省
略的成分很多,如“之”“于”介词的省略、宾语的省略,这些较容易掌握。这里尤 其要
谈谈主语的省略。主语省略尤其常见,而考生恰恰缺少补充主语的意识。翻译的要求之一
1 0
就是语意的连贯,主语的悄然转换,如果不能及时补正,就会造成句意逻辑失当。因此,
主语的补出直接关系到语意的连贯、通顺。
[
边练边悟
]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补出相应的句子主语。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十年 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士民以
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 鼓讼冤。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寻以
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
(< br>节选自《明史·曾樱传》,有删改
)
答案:不久因为衡阳、永州多贼寇,皇上改任曾樱为湖广按察使,让他分管湖南,授予敕
命。< br>(
采分点:“改”
(
改任
)
,“给以”
(
授 予
)
。句意主要设在主语转换上,“改”“分
守”“给以”三句的主语并不完全相同, 分别是“皇上”改任,“曾樱”分管,“皇上”
授予
)
〖参考译文〗曾樱,字仲含, 峡江人。崇祯十年冬天,皇上相信东厂的话,认为曾樱行贿
谋求升官,就命令把他套上刑具送到京师。当 地的士绅、百姓因为曾樱家里清贫,为他凑
钱准备了行装,几千名年高德厚的人跟着他到京师,敲登闻鼓 为他诉冤。皇上传令不要把
曾樱送进监房,让他在京师的官邸中听候命令。不久因为衡阳、永州多贼寇, 皇上改任曾
樱为湖广按察使,让他分管湖南,授予敕命。
(五)借助语境,检验译好的语句
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检验,看
看是否合 乎文理、事理、情理,是否与上下文语意贯
通、顺畅得当。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