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文言文阅读-2020年高考语文主观题增分技巧及答题模板

巡山小妖精
644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23: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修车技术-读詹天佑有感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武光汤)
专题
02

文言文阅读

【考纲解读】

1
.考查的能力层级为理解分析,侧重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涵泳和积淀。
2
.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断句、文言 翻译(句式、通假、
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种文言现象均有涉猎)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 度的归纳概括。

3
.考查形式及体例:从体裁来看,以史传文为主,大多撷取自“二 十四史”
,具体以人物传记为主。通过
人物事迹的描述,逐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偶尔穿插 一两句作者的观点。从题材上看,涉及忠君爱国、
驰骋疆场、秉公办事、为官清廉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 ,以汉唐、宋元明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
近几年全国试卷多是三个客观题加一个主观题(文言翻 译)
;部分地区如北京卷、江苏卷等,可能有人物事
迹的归纳、事物成败的原因归纳等主观题。

4
.真题举隅:
2016
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
《 明史.陈登云传》
《明史·傅理传》

2017
年选用了《宋
书· 谢弘微传》

《后汉书·赵悫传》
《宋史·许将传》

2018 < br>年选用了《晋书·鲁芝传》
《后汉书·王涣列
传》
《宋史·范纯礼传》等。
5
.应对策略:课内夯实基础,课外多做演练。熟记古文名篇,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 才能学以致用。

【文言漫话】

1
.文言文是相对于
20
世纪初叶肇始的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白话文”而言的。文言文,用词典雅,语句
精粹,或抑扬 顿挫,音韵朗朗,如诗如歌;或汪洋恣肆,纵横捭阖,说理见长。流连于子曰诗云中,徜徉
于“苏海韩潮 ”的美文中,获得的是心智的开启和审美的愉悦。

2
.多数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文言 文,到参加高考,至少也是六年的历练,但是晨读晚练、记背讲练,费了
好多工夫就是不怎见效果。文言 文的学习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阵痛,网上流行的话语,中学生有三怕,一
篇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 作文。或许有些夸张,但文言文教学的事半功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
.高考文言 文还算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范畴,非常符合“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点。高考文言文长得
怎么样?阅 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
650
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
的文言文。笔者预计
2020
年高考仍然会从“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料。传 记人物特点。人物多为
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比如
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
度,为民兴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等;陈登云不 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敢于直言,检举多名
重臣,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等;傅玮参与编纂文献。劝 谏讲究策略,为官清正廉洁等。来护儿在瀛州
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且重视许诺,廉于财利 ,不修治产业,行军用兵,也颇有谋略,善于
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

增分技巧

【增分意识】

1
.得分意识。考生要有强烈的 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
分!

2< br>.草稿意识。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 br>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译,必须要在草稿本上简单梳理,再誊写,这样卷面美,< br>得分高。

3
.角色代入意识。文言文都是讲述一个传主的生平事迹的,或讲述 其丰功伟绩,或叙述其清正廉明,读传
记的时候,就像读身边的人物一样,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传主,去揣 摩故事情节。比如,传主被调任某地方
为官,时遇旱灾,百姓或相信鬼神,或四处乞讨,盗贼又蜂拥而起 。作为考生,你就要想我遇到了该怎么
办?然后继续阅读明确史上的传主是如何平息这件事的。

4
.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必须要养成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我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 的导向是什
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这些东西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 ,进而形成
作答的硬核素养。

【增分技巧】

1
.熟悉题 型,勤加练习。古语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定要熟悉文言文的考查题型。目前主要是 三
个选择,一个主观翻译的模式。主要为浪线断句、加点词的解说正确与否(侧重于文学常识的识记)< br>;内容
的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翻译或其他概述归纳题、分析探究题。
(具体操作方法,见 后面的

“模板”版块)

2
.断句题,自始至终,要抓住主语,明 确“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事怎么样”
。同时,利用文言句子的常见
标志,比如表停顿的标志“曰 ”
“云”或句末的语气词“乎”
“哉”
“矣”以及对称结构去判断。如果是选择
题型断句,要比较选项特点进行筛选。如果是主观题断句,要看要求,断几处,等等。
(后面有《断句 歌》

可以参考。


3
.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细读文本 ,筛选比对。尤其是要防止命题设置的陷阱,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强加因果等逻辑陷阱。如果是主 观题型概括内容,归纳事件等,一定要学会摘引关键词,适当提炼概括,
因为往往有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 。

4
.附录:
《断句歌》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
,对话最易被动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答题模板

【常见题型模板】

(一)阐述归纳型


【概念】
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
,
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
,
重点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
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 答。


【提问方式】文章讲述了那几件事?


【提问变体】这些事说明了传主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事例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一般是考查学生归纳人物形象、事迹、性格特点等等。

【答题步骤】


1
.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根据 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和事迹去归纳。

2
.最好用四字短语或形容词归纳人物形象。

3
.对于事件的梳理 要善于依循文章的脉络,用“什么人做什么”
“什么事怎么样”的

方式进行归纳。

【作答示范】

例如:
古大将之才,类出 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
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 盖意乘问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
亦断无攻坚摭实硬铺直写 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而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
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 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
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 数言了之,

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又于他人数言可了




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

反觉纸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虑文之理明辞达、神完
气足也哉!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 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问题:文中先说“予以 数言了之”
,后说“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
,两者并不矛盾,请说说理
由 。


【答案】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已作过详尽 的论述,自己只要在简而
言之中另有新意。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地写出独到的见解来 。
(或用自己的话说出“详
人所略,略人所详”的基本含义也可。



【解析】此文是以兵家术语来阐述为文之道的。此题要求说明写作时“予以数言了之”与“予 更以数十百
言,排荡摇曳而出之”的关系,两者表面上似乎矛盾,实际上只要疏通文意,就能想到这“详 人所略,略
人所详”正是为文之道的根本。这里,当然需要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思考 和表达。

(二)分析原因型


【提问方式】某某(传主)之所以深受百姓爱戴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变体】某某为官一方,政绩显赫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解答分析 】做这种题要懂得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等,多角度 、多维度作答。

【答题步骤】


1
)回归文本,依循文章的事迹进行归纳。


2
)在草稿本上书写简单要点。


3
)在答题卡上醒目地写出“原因是”等字样,然后分条作答。

【作答示范】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 ,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
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 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
“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 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然匈奴畏李 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
《易》曰:
“ 师出以律,否臧凶。
”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
如此焉 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
?
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
!
夫小人之情 ,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
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 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

曰“兵事以严终”
,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 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

问题: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
,却又“不可以为法”
?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第一问:

1
) 李广才气高;

2
)士卒乐于为他献身。第二问:

1
)后

继者难以为继;

2
)与他同
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 军;

3
)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


【解析】此 题设计颇具匠心,它点到了全文的要害,即既然李广治军如此宽松,而士兵却“咸乐为之死”

那为何“不可以为法”呢?显然文中另有深意存焉。我们可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归纳。
“如此焉 可
也”紧承“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
“以广之材”几句,由此可知原因:

1
)是“人人自便”所以“咸乐为
之死”


2
)是李广才 气高。


不可以为法”后有原因:

1
)其继者难也;< br>(
2
)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

3

是以禁虏之仓卒 而已也。

(三)探究作者创作意图和个性化解决问题型


【提问方式】你对文章中某句话如何评价?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提问变体】请结合文章相关情节或相关语句,谈谈你对传主在某某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观点或看法。
【解答分析】这种题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的文字,需要自己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作答。
只要结合文本分析,符合评价的公正、辩证、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答题步骤】



1
)如果需要表达自己的态度,首先要答出“赞同”或“反对”的字样。



2
)结合文本分析,不架空作答,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具体做法是 “摘录要点,提取整合”




3
)如果需要联系实际, 可以略作延伸和阐发,格式:
“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等。


【作答示范】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 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
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 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 ,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
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此 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紧积于东南,而京师车 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
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 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
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 贼,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
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 欲,遂至朘(
juā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
乎?然则,陈君 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

问题: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 ,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
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答案】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
“得志”的“志”
,从历 史的角度讲,有一定
的局限性。


【解析】此题要求考生以辩证的眼光分析 评价文中主要观点的思想意义,既要肯定其合理性,又要能看出
其局限性。答题可分两步走,先要理解语 句所要表达的意义,然后再评价。作者在文中最后一段推测了陈
军画半野园的目的不是羡慕富贵,而是告 诫读书人不要贪图享受,并希望自己达到半野园主人的功业,这
种思想观点在那个社会是比较少的,在当 时是一种进步思想。

(四)翻译型(最常见的文言主观题)



【提问方式】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提问变体】下列句子翻译正确(错误 )的是(选择题)
。请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答分析】文言文的翻译 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称之为“杀手锏”毫不为过,很多学生
10
分的翻译题,
得三 四分及以下。平时要下功夫落实,它牵涉到文言基础的扎实与否,涉及到能否整体阅读,是否真正读
懂等 等。具体到翻译上面,有没有相应的技法或答题步骤等等。

【答题步骤】



1

找出画线句中的关键词,
一般是三个采分点。
(或活 用;
或句式;
或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2
)在草稿本上疏通文句。同时进行“增删调补移”




3
)誊写,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要在平时坚持几个习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单音节变成双音
节等。


【作答示范】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 宫体。自后沿袭,务于
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 ,由是废缺。
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斫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薄之风兹焉渐革。其 时作
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灿灿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 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
望,官至台辅 。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
多入佳境。每一篇绝笔 ,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
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 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
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太 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
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 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
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 节度因乱(注)受职,本非朝旨,其
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 ,可以庇躬,无暇向阙。公
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邪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 惭沮,播德泽于梁
益,畅皇风于邛僰。旋轸有日,犯俟时,吉往凶归,呜呼不禄。

修车技术-读詹天佑有感


修车技术-读詹天佑有感


修车技术-读詹天佑有感


修车技术-读詹天佑有感


修车技术-读詹天佑有感


修车技术-读詹天佑有感


修车技术-读詹天佑有感


修车技术-读詹天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