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5.大禹治水(课堂实录)
玛丽莲梦兔
971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1: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特战dr师-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大禹治水
一、复习第一段——创设情境
激起情感
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读——
生(齐答):大禹治水
老师: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
生(齐答):洪水
老师:洪水见过吗?
学生:没有。
老师:没见过不要紧,我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
(播放录像:洪水肆虐泛滥,冲毁田地、房屋的情景)
老师:这洪水怎么样?请你说。
学生:很凶猛。
老师:这个词用得好!
学生:洪水哗啦哗啦地直流。
老师:真吓人啊。
老师:这儿有几个词,你们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老师:能用上这几个词说一说洪水可能会带来的灾害吗?
学生:洪水会把人们的家……洪水把人们的家弄……无家去
了。
第
1
页
共
16
页
老师:别着急,你再说一次好吗?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学生:就是洪水把人们的家冲倒了,
老师:害得他们——
学生:无家可归。
老师:她用上了一个词。谁能把这三个词都用上?
学生: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老师:说得多好啊。请坐。
老师:这洪水真是把老百姓给害惨 啦!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洪
水来了,老百姓只能住到山上,住进深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生活着。
有的把家搬到了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没有食物,他们只能吃
树皮,吃草根,看到这凶猛的洪水, 看到老百姓过着悲惨的日子,大
禹的心中会怎么想呢?
学生:大禹想治理这洪水。
学生:大禹想:这可恶的洪水,真该治一治!
老师:对吗?说得好!
学生:这讨厌的洪水害得这些老百姓都无家可归了,我要治一
治。
老师:治好它!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对吧?
(课件示句: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老师:这就是大禹的决心。谁能读出大禹的决心啊?你来读一
读。
(生读句子)
第
2
页
共
16
页
老师:有一点儿决心。谁再来读?
(生读句子)
老师:决心大啦。你再来读读。
(生读句子)
老师:有决心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点评】教师通过录像播放和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
受洪水的危害,结合第一段的复习,让学生活学活用生字词语,在师
生的互动交流和 朗读中想象体会大禹治水的坚定决心,
激起了学生对
大禹的敬佩之情。
二、精读第二段——图文结合
体验情感
老师: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呢?请同
学们打开语文书,
我请一 个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其他小朋友思考
这个问题。
(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老师:给你提醒一下,什么水?
学生:洪水。
老师:哎,读准了!
老师:谁还想再来读一读,要读得字字正确,句句通顺。你来
好吗?
(生读文)
第
3
页
共
16
页
老师:你做到了字字正确,句句通顺。刚才的问题思考了吗,
谁来说?
学生: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终于引
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老师:说得好,还有吗?
学生:大禹吃 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他带领老百姓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
老师:也正确。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就是为
了要察看水流和地形。
咱们先来看看他先做的事情。
大家一起来读读
这句话。
(课件示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
看水流和地形。)
(生齐读句子)
老师: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明白吗?请看图。
(课件出示图片)
师(手指图片):这白色的就是水流。水流 是从地势高的地方
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老师:
如果我们要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
那就得爬高山,
过大河,非常辛苦 !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啦!这里有个词是说大禹过
的河、爬的山很多很多,哪个词,你看出来了吗?
学生:千山万水。
老师:不错。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第
4
页
共
16
页
老师:见过吗?你们再看一看。
(课件出示图片)
师(激情描述):近 处,远处,都是山,数也数不清!这其中
还有无数条河!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生读:千山万水)
老师:好像山和水不多啊,谁能读得多一些呢,你来读?
(生读词)
老师:多了,但还不够。你再来试试。
(生读词)
老师:多了,比刚才多了。还能更多些吗?你来。
(生读词)
老师:好像少了一些。你再来试试。
(生读词)
老师:真多啊!大家一起读。(生齐读)
老师:这每一座山,他都爬过;这每一条河,他都趟过。这就
叫——
生(齐读):走遍
老师: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吃哪些苦呢?你们猜测
一下。
学生:会遇到野兽。
老师:猛兽,多可怕呀!
第
5
页
共
16
页
学生:他可能会像老百姓一样,没有东西吃以后吃树皮,吃草
根。
老师:
是呀,
没有粮食可以充饥啊。
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些好吗?
师(动情讲述):传说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由于走
的路太多了 ,
他两条腿上小腿的毛全部磨光了。
小腿上划出了一道道
的血痕,由于过的河太多了, 得了严重的腿病。更厉害的是,由于长
时间地浸泡在水中,
他两只脚上的趾甲全部被泡掉啦,< br>露出了鲜红鲜
红的肉。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坚持走遍了这
千山万 水。你们说,大禹吃的苦多吗?
学生:多!
老师:文中也有一个词说大禹吃的苦特别的多,找到了吗?
学生:千辛万苦
老师:谁能读好?
(生读词)
老师:有点儿多,不算多。你再来读,好吗?
(生读词)
老师:也不多。你来试。
(生读词)
老师:真多呀!一起读。(生齐读)
老师:这每一种苦他都吃过,他都尝过,这就叫——
生(齐读):吃尽
第
6
页
共
16
页
老 师:词语读好了,句子你们一定也能读好。自己练习一下。
看谁能把大禹的苦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老师:读好了吗?谁愿意来?
(指名生读句子)
老师:嗯,大禹吃的苦还真不少。但还不算多,谁再来试试?
(生读句,众笑。)
老师:
不是在吃苦啊 ,
在唱歌,
很舒服的。
听老师怎么读?
(师
范读句子)
老师:谁再来试试?
(生读句)
老师:
你是不是被大禹吃苦的精神给感动 了,
所以声音都变了!
(众笑)
老师:你们能读吗,大家一起来。
(生齐读)
老师: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哪!
(课件示句,生齐读: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
九座大山,引到洪水流 入了大海。)
老师: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哪一个字?
生(齐答):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第
7
页
共
16
页
老师:都有一个“九”字。老师告诉大家,这里的“九”可不
是真的指九座大山,九条大河。而是指数量很多,数也数不清。谁来
读一读,读出数量多。谁有这本事?
学生: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老师:不算多。
学生:(读)
老师:多一些了。还有比他更多的吗?(生读)
老师:有些多。读词的时候,不要拖,要干脆,听老师怎么读
的。(师范读)
老师:多吗?
生(齐答):多
老师:谁再来读?(生读,齐读)
老师:挖通九条大河是怎么回事?明白吗?我给大家画一画。
(板画:大河)
师(边画边讲解):这儿是一条大河,这里是还有一条大河。
挖通就是指 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
为什么要连通呢?当洪水来临的时
候,这条河装不下这么多的洪水,于是 ,通过这儿流到了这条河,这
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那就流到另外一条河,最后流入了大海。挖的
这部分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
老师:同学们,张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画 是很轻松的事,可真的
要挖起来,那可就不那么简单啦。你们知道,这两条河之间,相距多
远吗 ?你们猜猜看。
第
8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