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看图写话教学应用
别妄想泡我
967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1: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洗面乳排行榜-格林动漫
写话前了解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谁、做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
观察画面:
时间——早上、中午、下午、晚上
春、夏、秋、冬
指导写话:
1.
观察画面上小朋友在做什么——锻炼(做运动)
2.
小朋友锻炼一般在什么时候——早上——我们可以说是晨练
3.
小朋友穿什么衣服——短裤、裙子、短袖——什么季节——夏天
4.
再观察周围的景物,他们在哪儿锻炼——公园里(小区里、街心花园)
写话:夏天的早上,小朋友们(同学们)在街心花园锻炼身体。
小结:写出这句话,是对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的最基本要求——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做 什么。
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就有更高的要求,用“有的…… 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句式具体
描写。
指导写话:
1.
观察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远到近、从近到远)
2.
远处两位小朋友是女生,可以怎么称呼她们——女同学、小 姑娘、小女孩——她们在做什么—
—踢毽子
写话:两位小女孩儿在踢毽子。
3.
观察近处的三位男孩儿,看他们 的动作——在打招呼,说明他们是好朋友,平时非常熟悉——
观察他们要做什么运动——跳绳
写话:三位小男孩互相招呼着,要一起跳绳。
这段话是这样:
夏天的早上, 小朋友们在街心花园锻炼身体。
两位小女孩儿在踢毽子,
三位小男孩互相
招呼着,要一 起跳绳。
到了孩子上二年级的时候,就要再写具体:简单描写人物的衣着、表情、人物之间的 对话,这样画面描
写就更丰满了。
【指导心得】
看图写话是一年级小学生的难点,期末考试占到
10---1 5
分,比重较大,除了老师在学校指导外,建议
妈妈们在家里对这方面较弱的孩子,要做个别辅 导,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习作
1
教学内容
学会看图写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
1.
仔细观察四幅图,说说他的四要素。
2.
分图简洁说说图的意思。
(1)
妈妈给小建买了一件棉衣。
(2)
一棵小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3)
小建和小华为小树捆稻草。
(4)
小树也穿上了
棉衣
。
3.
师生共同观察第二幅图上的景物
,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
(1)
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
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
想象小华对小建说了些什么。
4
.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
.阅读全文。
6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 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
,
也请大家练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面
,
运用要点
,
分图口述
1.
观察四幅图
,
说说这四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
,
给这件事 加个题目。
2
.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
什么地方。
说说小明这时的样子。
3.
观察二、三两幅图。
这时小猴和小熊到了什么地 方
?
他听到了什么
?
想到了什么
?
指导学生注意二、三幅图之间的语言连贯。
(
提示难点
)
4.
观察第四幅图。
5.
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观察另
4
幅图,练习说说。
三、明确要求
1
、
读习作要求。
2
、
讨论,任选一组写一篇作文,也可以自己找几幅连贯的图写。
四、打草稿。
五、多读修改。
六、认真誊写。
教后记:
习作
2
教学目标
1
、
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同学,老师,家长画张像,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
2
、
介绍画中的人物,用文字为别人画张像,写一写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
、
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
重点介绍自己画中的人物,写出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2
、
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1
、
学生自己准备水彩笔和白纸。
2
、
投影仪。
教学过程
1
、
课前请一位同学离开教室。
2
、
找一找,我们班级少了谁?
3
、
如果让你通过报纸来寻找他,你应该怎么办?(画像,把他的外貌描述出来)
二.画像指导
1
、你们看,这是武建设的画像,谁来说说他的外貌?
2
、根据这幅画像,你能知道武建设有什么爱好吗?(这
也是他的特点)
3
、我们在画像的时候,要把人物的特点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是谁)
4
、
学生画像。
三.例文引路
1
、
小作者怎么介绍武建设的这些特征的?我们看看这位同学的作文。
2
、
指名译名读例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小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武建设同学的特点?
3
、
学生讨论,交流
4
、小结:介绍画像中的 这个人,可以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他的性格和爱好,但是,必须够抓住任务
的特点。
5
、学生分别练习说自己画像中的人物。
6
、集体交流
7
、指导:为抓住人物的特点,在介绍他的性格和爱好是,可以举一两个例子。
一.
学生习作
1
、明确要求,向大家介绍人物是,要抓 住他的特点,写清楚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也可以举一两
个例子,语句要通顺。
2
.习作顺序,先介绍他的外貌,再写他的性格
,爱好。每写一部分用一个自然段,条理要清楚。
3
.练习写稿子,修改,誊写。
教后记:
习作三
教学要求:
1
读懂“例文”
,了解主要 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
、借助“例文”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
、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借助例文,让学生领会写发现不但要新、细,还要注意按顺序抓住重点观察所见到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
、
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2
、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小草中的发现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
、出示要求,思考:
(
1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
2
)小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的发现的?
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
、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
、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
、小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
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
(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
、
启发谈话:
< br>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同学们都是有心人,
在生活中,
你们曾有过哪些发 现呢?想一想你的发现,
把它有重点地回忆回忆。
2
、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3
、练写。
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谁写得有意思。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为作文配图。
五、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
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
、
改病句。
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
、
添词句。
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 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
一朵红花。
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 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
看谁得的红
花多。
六、誊写习作
教后记:
习作
4
教学要求:
1
、读懂例文《乌鸦反哺》
,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了解 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的。
2
、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 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
情和语气等。
3
、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
难点: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教学准备:
1
、投影片。
2
、请几名同学进行对话情境表演,提供写作训练材料。
3
、听录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读懂例文,讨论明法。
一、激趣导入
1
、
(
投影映示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
W
”旁边的那幅 插图)
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你们在哪儿见过?图上画了什么?
2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们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是怎样对待它们
的
**
的呢?老师请大家读一篇短文《乌鸦反哺》
。
二、初读例文
1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
(
1
)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
2
)什么叫“乌鸦反哺”
?
用“——”画出来。
2
、讨论交流。
3
、这篇短文写“我”和妈妈看到乌鸦反哺时两个 人的谈话,又叫对话,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
人物之间的对话。
(板书:写对话)
三、讨论明法
1
、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的。
2
、再读例文,结合书上的分析,明确写法。
(
1
)学生再读例文,思考:
“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
(
2
)讨论交流。
(
3
)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话是妈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①学生讨论,点名回答。
②小结:写对话要写清楚是谁说的,说了什么。
(
4
)
①对话中写清楚是谁说的这部分叫做
“提示语”
,< br>请大家看
“我”
和妈妈这几句对话,
用
“~~~”
画出提示语 ,看看它们的位置一样吗?
②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有的 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
在中间呢!有的情况下,提示语也可以省略。这时,一个人说的话就 写一段。我们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
学们掌握提示语在前面和在后面这两种方法。
③过渡: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什么?
④小结:提示语除了告诉我 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人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
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要写 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
(
5
)结合书上的分析,总结写法(板书)
。
①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
②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教后记: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