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组合

萌到你眼炸
940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2: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党章考试内容-最经典的现代诗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毕心璃)
诗歌意象组合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的诗歌教学,
牵涉到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 ,
对此二者的关系,
刘映杰先
生已经有了准确的界定(见《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2002
年第
1

47
页),认为诗歌的意
境是由全诗 众多意象构成的一种审美境界或氛围。

所谓意象,
是指诗人的内在情意与客观的外在 物象相互融合而成的艺术形象,
是主体与客体
的有机统一,兼具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对象化的 双重性质。

意境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既然“意境是由众多意象构成的”,那么意境可换言 之为“意
象组合”。

对于农村学生,
要探究性学习诗歌的意象组合,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教师只能以学生常
见的话语和行为方式加以引导。
我在教学 中,
以现代摄影艺术的方式为喻,
通过对诗歌结构
的解析,
使学生初步掌握了 鉴赏诗歌意象组合的几种方法,
取得了阶段性收获。
概括起来有
五种形式,现以唐诗为 例说,归纳于下,以期把这一问题的教学探讨引向深入。

一、剪影式

这种 意象组合方式很象现代的艺术摄影,
将若干富于典型性的意象同时摄入画面,
为我所用,
成为有意之象。整个意象组合看不到视点,结构富于凝固感。如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截取了最富于生活情趣的事例,主体意象是泪湿双袖的诗人,背景意象是漫漫长路,
辅助 意象是入京使,
三个意象在同一瞬间凝固于同一画面,
苍凉而雄浑,
表现了诗人眷恋故
园的柔情和开阔豪迈的胸襟。

二、层递式

这种意象组合方式是以 视点在时空领域的转移进退为线索,
即:
以时间的流动或空间的位移
来组合意象,大致 分为三种情况:

1
、时间层递式

主要是以时间的流动为线索来组 合意象,
意象之间存在着先后次序和承接关系,
它往往以剪
影式为基础。又可分为两种 方式:

A
、顺水推舟的时间层递式

以时间为基本线索,顺事物(件)发展的自然时序组合意象或剪影。如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写 边将出猎,
借李广之典,歌颂其勇武。它用顺水推舟的时间层递式,串联了两幅剪
影:一是将军 夜射图,二是平明寻箭图,
折射出唐代的勃勃生气和强盛的原因所在,并以时
间为序加以串联。

B
、逆水行舟的时间层递式

这种方式逆时间之流,溯游而上,逐次展示意象或剪影。如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抒 写了少妇思念远征辽西的丈夫的闺情。
主要描绘了两个意象:
一为深受离情别绪的
煎熬 ,
正在梦中与丈夫团圆的闺中少妇,
是描述性意象;
一为在枝上啼叫的黄莺。
黄莺本无
情,莺啼更无意,但闺中少妇相思太苦,怨恨太深,因而移情于物、迁怒于物,以为黄莺存心作梗,使人美梦难圆,于是把满腔怨气全倾泻到黄莺身上。

这首诗从意象组合看,采用 的就是逆水行舟的时间层递式。诗人由果推因,层层倒而叙之,
先从最终的结局说起,
然后追本 溯源,
打起黄莺儿是为了不叫枝上啼,
为何?是因为啼时惊
妾梦,何以怕它惊妾梦?是 因为梦中正在赴辽西。这首诗逆向寻踪,溯游探源,戛然而止,
但余味无穷,女主人憨态可掬,一片痴情 ,让读者于言外咀嚼之。

2
、空间层递式

主要是以视点在空间位移的轨迹为线索来组合意象。又可分四种方式:

A
、逐层推进(推镜头)

其摄象过程是视点由远及近或由外及内,层层推进,如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玉门关度。

这首诗用的是逐层推进的空间层递式。黄河、高山、大沙漠是一层,孤城为二层,羌笛为三
层。 其意象部署图示如下:

视点由远及近,由外向内,逐层移向中心意象。起初,视点在极远处, 远上云端的黄河、高
耸入云的群山,
一个伸向极远处,
一个伸向极高处,
皆为 极度,
因此,
外围几乎是无涯际的。
这大河、高山构成的视野阔大、境界雄浑的大背景 ,就是大西北的传神写照,此为第一层。

内圈是孤城,
处在纵横交叉点上,
偏置一隅,
在无边无际的外围意象反衬下,
更觉太
“孤”

此为第二 层。

最后视点向前猛推,核心就是那支正在吹奏哀怨的《杨柳曲》的羌笛,而杨柳、春风这虚 实
叠映的象征性意象,
都紧紧贴附在核心意象上,丰富了核心意象的意蕴,此为第三层。
全诗
就这样,用由远及近、由内向外的方式,
逐次突出了置于核心的主体意象,
从而 传达出了边
地苦远、皇恩难及的主旨,将士的幽怨之情于言外见之。

B
、逐次远移(拉镜头)

其摄象过程视点在空中由近及远,由内向外步步拉开。如李益《临滹沱河见番使列名》:

漠南春色到滹沱,边柳青青塞马多。

万里关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本诗前两句写点,后两句写面。
一二句展示的是一幅唐番和亲图:
边关充斥着和亲番使 ,塞
马占尽了滹沱春色。三四句镜头向后一拉,由点及面,渲染广及万里的“和平”假象——频
许和番,边备松弛。
诗人以此巧妙的构思,极委婉地批评了唐王朝对回纥采取的妥协、
苟安政策,深沉的感愤之情,蕴含于字里行间。

C
、跟踪摄象(跟镜头)

其摄象过程视点与对象并行移动,在空间领域移步换形。如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党章考试内容-最经典的现代诗


党章考试内容-最经典的现代诗


党章考试内容-最经典的现代诗


党章考试内容-最经典的现代诗


党章考试内容-最经典的现代诗


党章考试内容-最经典的现代诗


党章考试内容-最经典的现代诗


党章考试内容-最经典的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