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常用意象
玛丽莲梦兔
572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2: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彭雪枫夫人-教师节素材
斑竹
尧帝因年老无力再治理朝政,需找一位继承人,于是向全国引进人才,有人推荐 当时已十分出色的舜
接替。尧为了考验舜,将自己两位优秀女儿娥皇和女英下嫁给舜,并将舜下放到贫穷 地区去劳动。
舜带着两位夫人去了很多地方,工地里、矿山区、水库区、农田里等 等随处可见他们的影子。舜勤劳
善良能干肯吃苦,且体恤民情,所到之处,与当地民众打成一片,建立了 很好的关系,给各地人们的生活
带来很多程度上的改变,赢得众人的尊重。舜在年老时视察至今日广西梧 州及湖南株州一带时,不幸染上
重病,
客死异乡。
他的两位妻子娥皇和女英思念欲绝,
天天到屋后竹园抚竹泪流,
滴滴泪痕撒落在竹林里、
竹杆上化成斑斑点点的花纹,人们 便将这种竹子称为斑竹。
已继承舜帝位的禹带着 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和女英亲自来到株州一带为舜修建了灵陵和寺庙(在今湖南
省株州市炎陵县)。在归途 中,娥皇和女英双双投入到美丽的湘江身亡,尾随舜而去。娥皇和女英因此被
世人尊称为湘水女神,斑竹 也称为湘妃竹,湘妃竹成了
后世爱情忠贞
的象征。以下为古人所抒斑竹的一些
经典名句 ,同时表达了对两位妃子的赞美之情。
“
斑竹一枝千滴泪
”
。
“
炎帝舜帝葬长沙,双妃寻夫斑竹泪
”
。
古书《博物志》载:
“
舜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以涕挥竹,竹尽斑
”
。
唐代诗人高骈《湘浦曲》:
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 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
毛泽东《七律
·
答友人》一词: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
采薇
(典源)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
222
~
孔子曰:
「伯夷 、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 br>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
「父命
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盍往归焉。及至,
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 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
「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
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
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
于首阳山。
“采薇
”
典故释义:本典故首先写的伯夷、叔齐
“
让国
”
。其父孤竹君欲立叔齐为君,父卒后,叔齐让于兄
长伯夷。伯夷以父命难违逃走,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于 是国人乃立孤竹君的第二子为君。这种
“
让国
”
之举
一直为古人所颂 扬,认为伯夷、叔齐是仁人。
其次,文章写伯夷、叔齐
“
奔义
”
。他们听说西伯姬昌
(
周文王
)
招贤纳士,便去投奔他。但西伯姬昌已
死,周武王载着 父亲的灵牌,起兵东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不孝
(
亡父未葬就出兵
)
、不仁
(
以臣
伐君
)
之举,便勒马劝阻,未果。
最后,文章写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周武王平定殷纣王之 后,天下诸侯归之。但伯夷、叔齐感到羞耻
而不食周粟,以野菜充饥,直到饿死于首阳山。这则
“
采薇
”
典故内涵丰富,除了忠君爱国、坚贞不屈、清
明廉洁之外,还有其特 殊的文化背景,后来经常用此典故来表达
归隐
和
亡国
之意。
耻食周粟、清白守节。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