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温柔似野鬼°
951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2: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客家情-北京印象租房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月亮,
古今诗人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 一,
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作品之中。
为什么众多诗人对
“
月
”
这一意象情有独钟呢
?
月的意象与诗歌意境的呈现又有什么关系呢
?
苏轼< br>《
水调歌头
》
歌
咏: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
,
“
月
”
这一意象寄托着诗人
悲欢 离合
的主
观情思。
一、悲
——
永恒、无常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 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
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
。
刘禹锡
驻足
“
石
头城
”
的秦淮河畔,
仰望苍穹,
一弯< br>“
旧时月
”
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
感慨系之。
月< br>作为历史的见证,阴晴圆缺,循环往复,亘古不变,月在诗人眼中是
“
永恒
”< br>;石头城昔日繁
华,今日萧条,可谓
“
无常
”
。在永恒与无常 的鲜明对照中,在历史与现实的梦幻交错中,诗
人不禁悲从中来。
李煜< br>说:
“
春花秋
月
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
小楼 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
月
明中
”(
《
虞美人》
)
,
世事无常,
如烟似梦,
往昔歌舞升平、
雕梁画栋的故国金陵如今 只能在追忆中重现
——
所谓
无常;而春花秋月亘古不变
——
所谓永恒 。春花秋月的良辰美景只能越发衬托出国破家亡、
君王沦为阶下囚的悲哀。
张若虚
从
“
江畔何人初见
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
”
的发问中引出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
只相似
”
的感 伤。虽年年岁岁
“
月
”
相似,却岁岁年年
“
人
”< br>不同。人生就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
逝的浪花一般,
显得短暂而渺小,
而明月、
宇宙才是伟大而永恒的存在。
诗人以月作为人生
的参照物,通过对月之永恒与人生无常 的哲学思辨,抒发了绵绵无绝期的悲痛之情。
李白
的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
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 里。
”
悠悠万世,一轮皎洁的明月长挂碧天苍穹,毫不吝惜地倾泻着
邈邈银辉,
它晚升日隐,
与人总是若即若离。
今人看不到古时的明月,
古时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面对亘古如斯的明月,诗人不觉感慨系之,引发了对人
生哲理的 探求,
把宇宙的浩瀚无际、
时空的苍茫无限与人生的短暂渺小巧妙融合,
抒发了永恒与无常之悲。
李白
《苏台览古》中的
“
只今惟有西江
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
,
杜牧
《润州二首》中的
“
大
抵南
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
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
姜夔
《扬州慢》中的
“
二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
,传达的都是永恒与无常之
悲。
二、欢
——
美人、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