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文中几种常见的意象

余年寄山水
769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2: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杜庆华)
江西九江星子二中宋汶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羁鸟恋旧 林,池鱼思故渊”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采菊
东蓠下,悠然 见南山”等诗句,在陶渊明诗文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从一个侧面展示诗人立
志、入仕到归隐的生活轨迹 。表现手法上,善用托物抒情,这里所托之物即为秋菊、飞鸟、
青松等自然景物,通过对外物的描述,寄 托内在情感与志趣,这类注入创作主体独特情感活
动的物象就是文学表达中所说的意象。对于意象一词, 有多种解释,但实质却是相同的。辞
海这样解释的:表象的一种,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 的想像性表象。文艺创
作过程中意象亦称
“审美意象”

是想像力对实际生活 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
而在
作者头脑中形成了形象显现。语文教科书对于“意象”的 解说更为晓畅。即客观物象经过创
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心灵融 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
与情调的东西。

陶渊明为我国田园诗的创始人,在入仕与出仕这 一矛盾纠结中苦苦求索,最终发生“实迷途
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归隐之后,更是以毕生心血 凝结成一篇篇情境交融的优秀
篇章。
朱光潜先生在
《陶渊明》
一文中说:“总合各家的评语来说,
陶诗的特点在平、
谈、
枯、
质,又在奇、美、腴 、绮……
..

“这种物我回响交流,有如佛家说的‘千灯相照’
,互相增< br>辉。所以无论是微云孤鸟,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
这里朱光潜先生除对陶渊明诗歌作出中肯的评价外,还提到陶诗中一些极为重要的意象,即
微云、飞 鸟和新苗、秋菊,本文就秋菊、飞鸟两方谈谈诗陶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还有诸如
青松,米酒等,这里就 不一一涉及。

一、

秋菊意象:

秋菊,在我国文学史上 历来是诗人笔下一个惯用的意象。屈原在《离骚》中写到:
“朝饮木兰
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 英。

,作者把秋菊与木兰相提并论,赋予它美好的意韵。司马迁在
《史记
& #8226;
屈原列传》中这样称颂屈原: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以圣洁芳香之物作喻,
表达司马迁对其高洁傲岸人生节操的仰慕,
对其矢至不渝地追求
美好境界精神的赞美。

陶渊明诗作常以秋菊自喻。周敦颐在《爱 莲说》中“陶渊明独爱菊”
,言简意赅,进一步说明
陶明爱菊早已成为世人的共识。陶诗以秋菊 作为意象,大致分为如下几种情形:

(一)以秋菊表现其俊洁飘逸的隐士形象。
< br>“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二十首》其五,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绝妙好辞。在采菊的闲适意境中,一位超然脱俗、卓尔不凡的隐者形象挺立于天地之间,洒脱飘逸,如在眼前。
通过爱菊 、咏菊,寄托了诗人高洁傲岸的情致,菊花也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这也是使他
能够独立于虚伪、污浊 社会之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在《咏菊》诗中说
:
“一从陶令评章 后
,
千古高风说到今。

由于陶渊明的人格已与菊花的品性融合到了一起,
所以
“千古高风说到今”的已经不仅仅是菊花,更是飘逸俊洁、傲世离俗的陶渊明形象的 真实写
照。
在此我们很自然会想到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 暗香盈袖”

便化用了
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里的“暗香”即 菊花的幽香,表面写菊花的香气,实则
是菊花品质也即陶渊明品格对人精神的熏陶,含蓄地表达对他的仰 慕之情。古人在旧历九月
九日这天,还有饮酒赏菊的习俗。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 阳日,还来
就菊花”之句。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极富生活情趣,这也从另一侧面昭示陶渊明俊洁飘逸< br>之隐士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以菊花傲霜斗雪、卓尔不群品质自励,展示其高风亮节。


“芳菊开 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和郭主薄二首》
。诗作前两句是对
松菊外在美的描写:
菊花盛开,
芳香流溢,
树林为之增辉……
.后两句是对松菊内在美的揭示:
它们坚贞秀美的姿态,实是霜天中的英杰。在高洁而光耀的秋景中寄 托了一种卓绝之气,借
歌咏松菊精神表达了自己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菊花何以成为体现诗人品格的物 象呢?这
还得从菊花本身的品性加以分析。菊是四季花事中开得晚的一种
,
其时群芳殒 损
,
万木凋零
,
诗人元稹曾在诗作《菊花》中对它有过这样的评价“此花开尽 更无花”
,
猎猎秋风中,万物萧
苏,
只有菊花在瑟瑟寒风中凌霜盛开、
傲然怒放
,
为冷寂荒芜的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
这无疑
成就了它孤标傲世、
高洁劲节的君子形象。
而陶渊明愤世嫉俗
,
洁身自好,
不愿与黑暗官 场同
流合污
,
修养心性
,
追求任真自得的超越境界正与菊花的卓然特 立完美地叠合在一起
,
陶渊明
成了人格化的菊花
,
菊花也成了陶渊明 安贫守道、高洁傲岸品德的象征
,
两者合而为一,难分
伯仲。萧统《陶渊明集》序中有 言:其文章“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更是对陶渊明
洁身自好、傲然桀立人格的高度评 价。

(三)以秋菊寄托美好情感,表达对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

《饮酒》 其五写到: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无忧物,远我遗世情。
”从中可以看出
作 者对混浊世风的鄙夷,表明自已远离尘俗,对以秋菊为代表的美好境界追求的强烈愿望。
《九日闲居》的 诗序中有叙: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
怀于言。
”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陶渊明爱菊,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单看到菊花的药
用价值,还注意到了 菊花的审美价值,赋予其人格意义。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归去来兮
辞》

作者在弃官归田之后,
看到自己酷爱的秋菊依然长势喜人,
格外欣慰,
其实 这里的秋菊
就是作者心中美好生活的象征。

一直以来,很多评论家在评价陶诗时常有 “冲淡自然”之说,这一方面与他泊淡闲适的性情
分不开,
同时也是他精神气节的具体体现。< br>唐代诗评家司空图在
《二十四诗品》
中倡导的
“落
花无言,人淡如菊” 的典雅风格,在陶诗中找到最好的印证。陶诗就像菊花一样清新淡雅;
他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也像秋菊 般傲然;他的人生道路,也像菊花一样坦然深情。龚自珍
可谓是陶渊明的知音,他在《己亥杂诗》写道: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这里
作者也以松菊为喻,对陶渊明人品、诗品 作出了高度评价。

二、飞鸟意象


“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 的意象之一,陶渊明诗作中的飞鸟被其赋予丰富的内含,包括
高鸟、翔鸟、羁鸟、孤鸟等,这里仅就陶诗 中关于飞鸟的三个方面即高鸟、羁鸟、归鸟意象
谈谈陶诗中飞鸟意象的特点。这三种意象大致表现出作者 由积极入仕——羁旅困顿——回归
自然的心路历程,射出作者坎坷而又多舛的苦旅人生。

(一)
、高鸟意象:

翻阅陶渊明诗文集,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其早期作品中 ,有很多表现诗人志存高远的诗篇:
如“少时壮且厉
,
抚剑独行游”
“猛志逸 四海,骞翮思远翥”等。青少年时代,陶渊明积极进
取,有佐君立业、大济苍生之意;壮年时期,陶渊明 积极入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振兴晋
室,兴利除弊,以自己的真诚和仁爱改造、澄清社会颓败的风气< br>,
以此来负一份作人的责任。
因此在诗文创作中,常以飞鸟形象寄托其高远志向。最早出 现飞鸟意象的是《命子

其二》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从中可看出陶渊明的青年时代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
《杂诗
十二首》其五:
“猛 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中则希望自己成为胸怀“猛志”而“远翥”的高
鸟。
《读山海经》中的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则寄托诗人
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 暗含对刘裕篡权代晋这股历史逆流的抨击,表现出强烈的家国之情
与反抗意识。陶渊明本是满怀大济苍生 的美好愿望出仕,但残酷的现实将他的梦想无情地击
碎,等到他领略了官场的腐朽污浊,深知自己的理想 难以实现后,流露出沉重的迁逝之感。
因此在以后的一些诗歌作品中发出
“望云惭高鸟,
临水愧游鱼”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