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小溪流的歌》课文全解
别妄想泡我
847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2: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蔷薇花枝与灰烬-寒假家教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
18
课《小溪流的歌》课文
全解
内容预览:
18.
小溪流的歌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卵石:岩石经过水流冲击、磨擦所形成的卵形石块。
牢骚:烦闷不满的情绪。
沉淀
din
:沉积到水底下。淀,沉积。
兴致勃
b
勃:形容兴趣很浓,兴头很高。勃勃,兴盛的样子。
恐吓
h
:吓唬,威胁。
积蓄:积存。
眺
tio
望:这里的意思是往远处看。
低沉:这里的意思是声音低。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地不满。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这里形容数量极多。
二、相关背景:
关于作者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省武昌人。父亲是个经常失业的中学
教员。
严文井中学时代便爱好写作。
中学毕业后,
到北京图书馆当小职
员,开始用严 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1938
年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
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br>1939
年开始,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
教。
1945
年
~ 1951
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兼副刊部主任。后调到北
京任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1953
年以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党
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作家出 版社、人民文学
出版社社长,
亚非作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儿童委员会副< br>主任等职。
严文井幼时就爱读书,
喜欢编故事,
常把自编的故事讲给他的七
个弟弟和邻居家的一群孩子听。
他第一次接触的童话是
《 阿丽丝漫游
奇境记》
,
后又阅读了
《伊索寓言》
《天方夜谭》
(即
《一千零一夜》
)
等外国童话。安徒生的作品触动了他的心灵,他感到童话是“ 奇妙的
一种文学形式”,“能表达出那么多美和崇高的东西”。
他在高中二年级时,
就开始文学创作。
第一次写童话是到了延安
两年之后,觉得“我 们现在的斗争和工作正是为着未来的孩子们”,
要用童话记下自己“朦胧而幼稚的幻想和爱憎”,于是一 口气写了
9
篇,后汇成《南南和胡子伯伯》。他在延安时期,还写了《大雁和鸭
子》< br>《皇帝说的话》
《希望和奴隶们》等童话。
1949
年创作童话《丁
丁 的一次奇怪的旅行》
。
1950
年出版的童话
《蚯蚓和蜜蜂的故事》
,
向孩子们讲述劳动在生命形成和进化中的重大作用,
获全国少年儿童
文艺创作奖。< br>1957
年出版中篇童话《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曾
被译成英、俄、捷、日、朝等文 字,受到国内外小读者的普遍欢迎。
这个时期,作家还连续发表了《小溪流的歌》等六篇富有幽默和哲理
的 童话和寓言。
粉碎四人帮后,
他在童话创作中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
创作了《歌孩》《 沼泽里的故事》《不泄气的猫姑娘》《浮云》等童
话。
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授予严文井荣誉奖。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文章通过写小溪流长成小河、大江、海洋的发展过程,赞美了小
溪流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 进中不断成长的精神。
二、文章脉络
按分
--
总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1~45
),写小溪流的歌。
(
1~15
)写小溪流向前奔流(不知疲倦)
(
16~27
)写小溪流形成小河(精神旺盛)
(
28~38
)写小溪流长成大江(十分强壮)
(
39~45
)写小溪流汇成海洋(猛烈翻腾,强烈欢唱)
第二部分(
46
),永远唱不完的歌。
三、重难点导析
⑴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最显著特点就是通过想 象,
几乎给所有形
象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小溪流从一开始就是快活地、哼唱着
向前奔流;它长成小河,小河汇集成大江,大江再汇集成海洋,一直
都是欢唱着、奔流着、动荡着,永不 停息。小溪流在奔向海洋的路途
中所遇到的阻碍,也被人格化了:巨石试图拦住小溪流的去路,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