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物象、表象、意象和想象
萌到你眼炸
797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2: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十月一日放假-雷锋故事简短
诗歌中的物象、表象、意象和想象
诗歌中的物象、表象、意象和想象
什么是物象、表象、意象和想象
何为物象?一个
事物,它自然呈 现的样子,即它尚未被艺术家注意之前而客
观存在的样子,就是物象(或称实象、景象、事象)
。由于
其所处位置在客体世界,
即在主体之外,
所以它具有客观性。
它包括自 然物象,如山川景物,风花雪月等,也包括社会物
象,如人物、场面和动作细节等。如著名的韩瀚诗《重 量》
: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其中的“头颅”
、
“天平”以及“把……放在……上,
让……”
,都是物象。
何为 表象?一个物象,当我们注
意到它并在我们的头脑中——主观世界——留下了它的印
象
(即内心的投影)
后,
它就成了记忆表象,
一般简称表象。
由于它的所处位置 在人的大脑,具有半客观性与半主观性,
人们一般也称之为“印象”
。但它不同于“印象主义” 之“印
象”
。
何为意象?一个表象,当我们把它运用在创作中< br>且赋于它一定的意义即康德所谓灌注了生气——主体对表
象的情感渗透与思想介入到达相当程度— —之后,它就成了
意象。意象显然包含了主体对表象更多的理解与更深的领
悟。意象之意,包括 主观的印象、感觉、直觉、意念、理念
以及情绪与诗想等。意象之源,不再是客观的物象世界而是
主观的表象世界。朱光潜所谓“意象是所知觉的事物在心中
所印的影子。比如看见一匹马,心中就有一 个马的模样,这
就是马的意象。
”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妥的,他显然把表象
当成了意象 。同样,艾青所谓“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也
应该更准确地说成“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觉”
。
何为想
象?诗歌意象的产生——或者说诗歌表象被赋予意义——
的过程,就是诗歌的想象过程。诗歌想象是诗歌表象与诗歌
意象之间一个不可缺少的艺术思维环节。
作家毕飞宇曾经对小说的创新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
喻 :汽车改革经过了一百多年,但有些东西却没有本质的变
化,譬如轮子,至今还是圆的。
那么,诗歌的哪一部分像汽车的轮子一样“至今还是圆
的”?
在中国诗歌观念漫长但是不断更新的历史上,先是诗歌
的言志说被放逐,后是诗歌的 缘情说遭质疑,继之诗歌的音
乐性也被弱化,言志、抒情、音乐,这些诗歌的传统元素几
乎都遭 受到了冲击。那么,在诗歌的构成元素中,什么东西
是从来不曾被动摇过的?什么是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 被质
疑不会被放逐的?
那就是诗歌的想象!
关于想象与诗歌之间这种铁硬 的关系,人们多有言词不
一的表述,如斯德曼
(Stedman)
说
:
“诗是一种富有韵律而且
充满想象的语言
,
它表现着人类灵魂的创造、趣味 、思想、情感与洞察。
”如
雪莱《诗辨》
:
“在通常的意义下
,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
甚至单独一个字也是不可磨灭的思想火花。诗人的语言总是
牵涉 着声音的某种一致与和谐的重现
,
否则
,
诗就不称其为诗
了。
”
雪莱一语道破了诗歌的本质:
“诗可以界说为 想象的表现”
,
体现出浪漫主义诗歌特有的重视想象的沉思品格。
“想象的
表 现”可以有两种理解。理解一,
“想象的表现”
,即对想象
的表现,
想象本身 就是表现的目的;
理解二,
“想象地表现”
,
即通过想象来表现,想象是表现 的手段。或者,也可以理解
为:
想象既是诗歌表现的手段,
也是诗歌表现的目的。总之,
“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
,是对于诗歌艺术诸多解释中
最为精当也最为 简明的一种。
基于这样的理解,则我们对于一个现代诗人的 能力,甚
至可以进行这样的认定:
他固然需要有深广的
“志”
去言说,
也固然需要有丰富的情感去抒发,但同时还必须有丰富的想
象力去完成从表象到意象的构造。换言之, 想象力应该是一
个现代诗人“最后的力量”
!
雨果说:
“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
能深入对象。
”雨果先生以 他一个伟大作家的直觉,看到了
想象“深入对象”的神奇作用。
“深入对象”的前提,显然是
“触及对象”
。
“触及对象”
的前提,
又显然是
“面 对对象”
。
面对对象,而后出动自己的想象力,而后触及对象,而后才
能深入对象。想 象力深入对象之后,可以使它所触及并深入
的一切事物经分解与组合之后而“变形”
!
什么是分解?分解,就是人的大脑对表象的某一个部分
或细节 进行的“内注意”
,这种内注意可以形成一个更小单
位的表象,这个小表象就成为从整体表象分 解出来的一部
分。什么是组合?一个又一个被分解出来的小表象被重新组
织成一个新的表象,这 就是表象的组合。这种分解与组合不
只运用在诗歌的创作中,鲁迅在谈及人物塑造时说:
“人物
的模特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
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 角色。
”
(鲁迅《我怎么
做起小说来》
,
《作家谈创作》
, 花城出版社
1981
,
P394
。
)
这种经由分解与组合而改变了固有形象的事物,是一种
新的事物,是人类形象世界的 一个增量,因为它是前所未有
的,所以也就是属于创造的。这种“变形”
,也可以形象地
称之为“照亮”
:
“你的形而上学照不亮我的黑暗或者别人的
黑暗”
,福楼 拜如此说,但是他没有说出的话,却是:想象
却能够照亮这一切。想象是一束神奇的光,当它出动,当它
触及对象,当它深入对象,它除了让对象变形,也可以让对
象“去蔽”——在想象之光的照耀下 ,人们看到了这个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