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中含情,情由境生——浅析皎然诗歌的意境论

温柔似野鬼°
734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2: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十月围城台词-客房服务员培训资料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简焯坡)
境中含情,情由境生


——浅析皎然诗歌的意境论


摘要:
中国诗歌意境理论发轫于先秦 两汉,酝酿于魏晋六朝时期,而兴盛于唐
代。
在中唐时期,
诗论内容丰富多彩,
这一时期的皎然对诗歌的意境理论的发展
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并对后世的诗人诗歌理论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对皎然诗歌意
境理论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作为中唐时期代表人物的杰 出地位。

关键词:

皎然


意境论


探析


影响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 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
现。
皎然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僧和文学理 论家,
将佛学里的一些概念引入诗学理
论范畴,
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学理论的内容和 范围。
他在中国古代文论
“意境”
说方面贡献很大,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和诗学创作有 很大的启发。


一、皎然的特殊身份与他的诗歌意境理论总括

(一)对皎然的认识

说他身份特殊,是因为他是一位禅僧,他重佛,所作的诗歌受到 禅意影响甚
大,但他又不囿于佛道。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人(今浙江长兴),
据< br>《高僧传》
称皎然是“康乐候十世孙”

即谢灵运的后裔,
还说他“幼负异才,
性与道合”,不以名利为重,他早年学儒,后来改学道,中年后入佛教,这使他
思维开阔,
在诗学的阐述中不仅有佛家的思想,
还有儒道思想的融合。
他的诗文俊秀,在诗歌创造上深有造诣,在诗歌史上地位颇高。


皎然的一生横跨安 史之乱,他的文学创作主要在安史之乱之后,当时的江南
因为远离战乱中心,
生活环境相对比较 平静,
这决定了江南诗人的创作较少涉及
动乱的现实而侧重于山水情趣,
在诗学思想上 也侧重于对诗歌内部艺术特质的探
讨,皎然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二)皎然诗歌意境理论总括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一个核心,
对意境的了解就 成为一个关键因素,
何为
“境”
就显得特别重要,引用梁启超的话:
“境者< br>,
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
,
惟心造之
境为真实。
同一月夜也
,
琼筵羽觞
,
清歌妙舞
,
绣帘半开
,
素手 相携
,
则有余乐
;
荡人
思妇
,
对影独坐
,
促织鸣壁
,
枫叶绕船
,
则有余悲。”

同样
,
景物何得而高
,
何得而

?
高、 逸皆在心也
,
心缘景物而发
,
方为“境”。这样说“境”本身便是主客观的融合
,
不过有时它偏指客观。所以说这里的“境”
,
指意境。

皎然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
奇于象外”的意境审 美特征,大大发展了唐朝的意境论。


二、

皎然对“境”的独到理解

皎然论诗重视“意境”,这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境”是 佛学的一个重要
概念,佛学原有自己的境界说。佛学境界说大致以心为境,以“心之所游履攀缘
者”为境,故以心感物便叫做“以镜照境”。皎然从佛经中拈出一个“境”字,
写入诗歌中,创造一种诗 境与禅境合一的诗歌美学理论。

“境”
是一个既抽象又具象的概念,
说他抽 象是因为他可以指的是作者抑或读
者心中所想所造之境,对外人来说是无法用肉眼能看得到的,是一个理 想之境;
具象是说这个“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比如幽静的森林、奔腾
的河流 、
夕阳照耀下的一缕炊烟等等,
是人们看得见、
摸得着、
感受得到的东西,< br>诗歌创作通过将抽象的和具象的景物融合起来表达某种感情,于是就有了情与
景、情与理的结合,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创造出景物有限而情意无限的境界。

皎然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和文学评 论家,对“境”的理解不同于常人,他有
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诗议》中,皎然阐释了他对于“境”的 理解:“夫境象
非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可见,风也。虽系乎我形,
而妙用无体,心也;义贯众像,而无定质,色也。凡此等,可以偶虚,亦可以偶
实。”此外,皎然还对“ 境”做出了具体的划分与阐释,一是“禅境”,也就是
能够体现佛理禅趣的事物,多为自然景物。二是“ 物境”,也叫“外境”,是以
心外之物,
特别是以自然景物为境,
如以风、
烟 、
云、
石等物为境。
三是
“心境”

也叫“内境”,以“意 象”为境。这是一种审美意象,也是审美心境。四是“意
境”,这是物境与心境的审美统一。

皎然在“辩体有一十九字”中解释“情”字云“缘境不尽曰情”,指出诗歌
是通过描绘境来抒发 思想感情的,他所说的境,既要求外观“气象氤氲”,又要
求内涵“意度盘礡”,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和 构思而产生的。


三、

皎然意境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意境论的主要内容

皎然在其《诗式》谈到了意境论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诗 情缘境发”的意
境观、
“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并对其
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皎然在《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论涅槃经义》一诗 中说:
“诗
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强调诗中情的表达缘于诗境,情由境生;
“采奇 于象
外”
即指诗歌意境的特点在于整体意象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情味,
诗的整体意境虽< br>为诗中具体形象所构成,但它却在具体形象之外;
“取镜”就是意境的创造,皎
然继承王 昌龄的主张,
很重视意境的创造,
认为这是决定诗歌艺术水平高下的关
键。在“辩体有 一十九字”说:
“夫诗人之锐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
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 。”

1


这便阐明了取境是诗歌的全局性问题,
牵一发 而动全身,
取境之偏高偏逸,
影响所及是整个作品举体所呈现的艺术风格
的迥异,艺术 水平的高低。因而诗思初发,便要取境,取境不仅到现实生活中去
取,
也要到诗人自己的内心世 界去取,
诗境的创造虽然是人为的,
却要有真率自
然、天生化成之妙感。在《诗式》总 序中,皎然还提出“放意须险,定句须难,
虽取由我衷,而得若神表。”

(二)皎然意境论的主要特点

中唐时期,诗歌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内容丰富多彩, 主旨鲜明,论述简明
而有系统,是唐代诗论最发达、成就最突出的一个阶段,皎然《诗式》中的意境论因内容详实、特点突出而成为一大代表。

1
、以禅喻诗

作 品能反映出作者的创作精神与特质,人生的经历也会或多或少的反映在作
品当中,这在皎然身上有明显的 体现。皎然早年学儒,后来改学道,中年后入佛
教,他虽为一名禅僧,但他“栖禅不废诗”,能以禅而兼 容儒、道,重视对儒道

十月围城台词-客房服务员培训资料


十月围城台词-客房服务员培训资料


十月围城台词-客房服务员培训资料


十月围城台词-客房服务员培训资料


十月围城台词-客房服务员培训资料


十月围城台词-客房服务员培训资料


十月围城台词-客房服务员培训资料


十月围城台词-客房服务员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