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整理

巡山小妖精
584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2: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好人一生平安曲谱-春节喜庆歌曲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闵鸿)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整理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
《周易·系辞》已有“ 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
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属于哲学范畴。诗学中的意象依 然是“立象以尽意“,
但诗中之“象”已不是抽象的符号,
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
“这 种创造意象的能力,
永远是
诗人的标志。
古典诗词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意象。
了解和掌握这些意象,
有助于我
们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
运用意象传递出诗人 的情感、
志向和心路。
从而构成意味隽永的意
境。意象是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的重要修 辞手法。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


1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喻心志之忠贞、品格之高尚。如“洛阳亲 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一诗中”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 里的”冰心“即高洁的心性,古人用
“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肝肺皆冰
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


2
、明月



对月思亲——用明月来引发离愁 别绪,
思乡之愁。
如李白
《静夜思》
中的“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中”,望明月而
月思故乡,
思故 国,
前者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后者则表明了后主的亡国之痛;再如“碛里
征人三十万,一时回 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
的月亮,皆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 情。


3
、折柳



折柳以寄托惜别 之情。
柳和留谐音,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
汉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
寄托依 依惜别之情,
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汉代有
《折< br>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再如如

《送别》中“杨柳青青着地垂,杨 花
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借折柳相送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唐< br>代西安的灞陵桥,
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
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 柳
掩映,
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有“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的诗句流传于世。
后世也常把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 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
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则说笛声中
《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
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 情”说的
是今夜听到
《折杨柳》
的曲子,
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这些都用到了折柳这个
意象。


4






因其叫声凄惨,
可用来表现凄楚哀婉之情,
又因其生活习性,
还可用来表现高洁自喻以
蝉品行高洁,而使用后者时居多。古人认为蝉餐风 饮露,
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
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
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 于清高一型。唐代雍陶的《蝉》
中写“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就是用蝉表现凄楚的一个代表 。虞世南的《蝉》

好人一生平安曲谱-春节喜庆歌曲


好人一生平安曲谱-春节喜庆歌曲


好人一生平安曲谱-春节喜庆歌曲


好人一生平安曲谱-春节喜庆歌曲


好人一生平安曲谱-春节喜庆歌曲


好人一生平安曲谱-春节喜庆歌曲


好人一生平安曲谱-春节喜庆歌曲


好人一生平安曲谱-春节喜庆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