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象的意蕴
巡山小妖精
581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3: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虚空掠夺者攻略-志明与春娇2插曲
古诗词意象的意蕴
古诗词意象的意蕴
古诗词中浮云意象的意蕴
浮云这一典型意象在不同的诗歌情景中也体现出了不同的深层意蕴。
浮云聚散无常,常被喻为人生虚空。当浮云与表示功名利禄的事物相连时
,
常隐喻抒情
主体鄙视功名利禄、超俗傲岸的精神气度。唐陆凭《咏浮云》
:虚虚复空 空,瞬息天地中。
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也。唐朝萧静《三湘有怀 》
:
柳絮飞来别洛阳,
梅花落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 江水长。
王维
《酌酒与裴迪》
: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杜甫《哭 长孙侍御》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苏轼
《别东武流杯》
:莫笑官居如传舍,故应 人世等浮云。百年父老知谁在,惟有双松识使君。
陆游
《道室试笔》
:
浮云万 事不到眼,
千岁人间心尚孩。
陆游
《仲秋书事》
:
不是有心轻富贵,
偶然看破是浮云。朱敦儒《临江仙》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
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
飞光忽忽西沈。
世间谁是百 年人。
个中须著眼,
认取自家身。
浮云又是闲适的象征。鲍溶《怀尹真人》
:万里叠嶂翠,一心浮云闲。刘长卿《赠微上
人》
:禅门来往翠微间,万里千峰在剡山。何时共到天台里,身与浮云处处闲。李商隐《赠
郑谠处士 》
: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辛弃疾《鹧鸪天》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
浮 云也自由。
浮云往往用来喻人的漂泊迁徙。李陵
《与苏武诗》
:
仰视浮云驰,
奄忽交相逾。
苏武
《 诗
四首》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当浮云与游子相前后时
,
常体现出浓烈 的思乡怀友主题。
诗人常以浮云的飘浮不定来状写远游人的情绪。江总《别永新侯》
:送君张掖 郡。分悲函谷
关。欲知肠断绝。浮云去不还。唐皎然《答胡处士》
:西山禅隐比来闻,长道唯应 我与君。
书上无名心忘却,
人间聚散似浮云。
李白
《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白居易
《送
萧处士游黔南》
:能文好 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br>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唐朱放《送温台》
:
眇眇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 随。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韦应物《赋得浮云
起离色,送郑述诚》
:游子欲言去, 浮云那得知。偏能见行色,自是独伤离。晚带城遥暗,
秋生峰尚奇。还因朔吹断,匹马与相随。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
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杜牧《访许颜》< br>:长嫌世上浮云客,老向尘中不解颜。
浮云又往往成为离别时的典型景物。
朱晦
《秋日送别》
:
荒郊古陌时时断,野水浮云处处秋。
唯有河边衰柳树,蝉声相送到扬州 。
当浮云与白日相连时常隐喻闺怨主题或因奸邪 蒙蔽明君而致使士不遇的主题。
浮云往往
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朝廷小人。西汉人常把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
?
慎微
篇》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曹植《杂诗》
:浮云翳日光。悲风动地起。李白《登
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唐齐己《浮云行》
:大野有贤人,大朝有
圣君。如何彼浮云,掩蔽白日轮。王 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
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说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
眼前的困难吓倒。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 遮目。
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
此。
古诗词中流水意象的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 词中,
流水是诗人经常借用的一种意象。
因流水剪不断,
永不停歇的特点
与愁 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流水常用来喻愁。
一、借流水抒写离别之愁
李白的《金陵 酒肆留别》写道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
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 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
诗人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与金陵朋友离别。
金陵的 年轻朋友纷纷来送行,酒店侍女殷勤劝酒。面对朋友们的深情厚谊,诗人深受感动,
内心充满离别的惆怅 ,
尾联将别意与东流水相比,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无尽离愁,
流露
出了对 朋友的恋恋不舍。
欧阳修的《踏莎行》写道侯馆 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
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
盈 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的上片写征 人在驿馆与情人离别。
征人面对春红柳绿,
草秀风暖的美景,
信马由缰,
悠哉
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浓。迢迢不断如春水,以春水喻离愁,借春水之绵长,
状离 愁之无尽,
自然而真实地刻画了征人与情人别后离情别绪萌生渐长渐多的过程。
全词借
春景写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语浅淡而情有致,堪称写离愁之佳作。
二、借流水写情人相思之苦
情人相思是古诗词的重要题材,
其中以流水喻相思之愁的不乏其见。
刘禹锡的
《竹枝词 》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全诗一二句写景,
三 四句抒情,
以红花易衰喻男子轻浮易变心,
以水流无限喻女主人公的愁思如水永远奔流不
息。
以流水喻愁情既写出了女主人相思之浓烈,
又表达了女主人公担心男子变心的忧愁之深,
生动形象。
再如白居易的
《长 相思》
写道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
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诗人飘泊在外,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却不得相见,内
心 充满愁苦,相思之心随着汴水、泗水飘然远去,流水悠悠,天地有尽,而愁思无穷。
三、借流水抒不得志之愁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诗中写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 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虽然这 是一首送别诗,
但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
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 的牢骚。诗人登楼与友人李华
(
唐散文家
)
畅饮,酒酣之际赞美
李华 的文章刚健遒劲,
同时认为自己的诗歌清新俊秀可与谢眺诗媲美。
诗人不仅有惊世才华,
更有揽月壮志,
可是却得不到重用,
于是发出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怀才
不遇的痛苦似那滔滔流水斩都斩不断。无奈之下,只能散发弄舟退隐江湖。
朱服的
《渔家傲》
写道:
小雨纤纤风细细,
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比,
和春付与东流水。……诗人仕途 坎坷,多次被贬
(
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被贬
)
,
面对春 季雨景,感春光易逝,年华难留,壮志未酬,于是心中绵深无比之愁绪,付与滚滚东
流之水,无穷无尽。
四、借流水写亡国之痛
李煜的
《虞美人》是借流水写亡国之痛的典范。在词中写道春 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
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 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
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亡国前耽于享乐,亡 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虞美
人》一词则浓缩了词人一生的经历。词人劈头怨问 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
何时才能完了
?
面对美景无心欣赏,却倍感生 命的流逝,悲苦之情可见一斑。接着而向人发
问:往事知多少
?
,往事,自然就是指他 在江南南唐当皇帝时的盛况,可如今往事已成空,
一切都已化为虚无,
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凄楚之情不觉涌上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词人以夸张、< br>比喻的手法将内心之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里的愁思如春水般
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 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结句确实把感情在升腾
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到了极致,不愧 以流水喻愁的千古名句。
流水意象在古诗词中以 悲愁的抒情意蕴出现是最常见的。
此外,
有以流水喻时光流逝的,
如浮云一别后,流水 十年间。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
;还有以流水衬托美景的,如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
《渔歌子》
张志和)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外边
?
(
《桃花溪》张旭)
。阅读古诗词时,
遇到流水这一意象应结合语境细细品味,准确把握其内
蕴,这样有助于我们 领略诗词的内容,品味寄寓的情思。
才有梅花便不同
是不惧风霜的一派气节 ,
是赛过百花的一抹清丽;
是挺立严寒的一种意志,
是与世无争
的一片高洁; 是与月相伴的清雅,是伴雪而生的芬芳;是清纯秀美的寄托,
也是孤独心事的
低诉;是独傲世间 的勇气,也是苦苦绽放的思念。可柔、可刚;亦柔、亦刚,这便是梅花,
古往今来,在千万诗人的笔墨中 ,蘸成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浓淡,不同的爱恨情怨。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
以梅为题者最多,
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
或赞
其标格秀雅,
或颂其节操凝重。
明朝田汝成诗:
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枝独先天下春。
宋林逋:
众芳摇落多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寥寥几句道出梅的
风韵。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唐朝诗人来鹄
《梅花》诗:
一花香千里, 更值满枝开。齐已的
《早梅》
诗: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村前深雪里,昨 夜一枝开。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宋代陈亮的《梅花》诗:一
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 雪里藏。形象刻画梅花凌寒独开的坚贞品质。陆
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称赞梅花中气节最高坚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
翁(
《梅花绝句》
)
,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 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至于辛弃疾更无
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临江仙·探梅》)
,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更是遗貌
取神的感概之吟。
南朝宋人陆凯在
《赠范晔》
诗中,
以梅花作 为传达友情的信物,
别具一格:
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
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为主,但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
在无数的咏梅诗中,
更多的是借梅抒怀 。
唐朝李商隐少年早慧,科第早登,然而后来受
到一系列打击流落异乡。
当他看到寒梅 先春而开,
望春而凋,
遗憾之余便怨恨起来:寒梅最
堪恨,
长作去年花。为谁成早秀,
不待作年芳。
这不正是诗人不幸身世的写照吗
?
王冕在《白
梅》式中写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表达了诗人轻视功名利禄,
不与世俗合流的高尚情操和美好追求,
苏东坡的咏梅诗:
寒心未肯
随心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
更看绿叶与青枝。借此抒发傲视权贵的人 生理
想和政治抱负。
明徐渭屡试不中,痛苦绝望中借梅抒发哀怨:
雪压烟迷月又蹉,前 村昏暗月
增坡,梅花也自难主张,数尽寒梅耐尔何。读来令人心醉。
梅与雪常在诗人笔下结上不解之缘,唐朝诗人张谓《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
经冬雪未消。不仅写出了梅花的早发,而且写出梅花晶莹洁白如雪。南朝王筠诗曰:翻光同
雪舞,落素混水池。写大雪纷飞,而梅花与之同舞。北周庚信的《梅花》诗:当年腊月半,
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王安石的《诗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更是令人拍案称绝。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了脍炙人口的咏梅诗:梅
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气势磅礴,大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抒发了革命豪
情,表达了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
咏梅诗词鉴赏
临江仙
?
探梅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