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诗文中意象

绝世美人儿
524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3: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结婚典礼词-痛彻心扉的爱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桑晨)




意象,
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 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化抽象
为形象,
变无情为有情。
意象的构思是中 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
也是我们鉴赏古典诗词的
重点。

1


“柳”


1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 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
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
“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
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 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
子,
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 安的灞陵桥,
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
的必经之地,
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 掩映,
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年
年柳色,灞陵伤别”的 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
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 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
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 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
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 ,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
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 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
的感情呢?


2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
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
蒹 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


“柳”絮飘忽不定,
常作遣愁的凭借
(< br>“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 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以折柳表惜别。

2
、“燕”


1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
人梦觉酒 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
)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 ,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
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br>”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
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
化的无限感慨)

3
、“水”


1
)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 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天阶夜
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 惨命运)


2
)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李白的“抽刀断 水水更流,举杯销愁
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 烦忧和愁苦)

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
“问君能 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秦观
《踏莎行》

“离
愁渐 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
关合,也 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4
、“月”

对月思亲——(
1
)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
白《静夜思》) (
1
)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
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
月中看。”碛, 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
的思乡之情。)(
2
)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
)明月蕴涵时空
的永恒
(< br>“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
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
不堪回首月 明中。”(李煜《虞美人》)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 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
“思家
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 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
仙怨》

“白云千里万里,
明月前溪后 溪。

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
希望悠悠的白云,
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 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
如谢庄
《月赋》

“隔千里兮共明月。

张九龄:
“思君如满月,
夜夜减清辉。
”< br>“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br>
5
、“菊”:

作为傲霜之花,经常喻(
1
)坚强 的品格,

2
)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
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
《菊
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
诗人对坚贞 、高洁品格的追求)

6
、“梅”:

梁、
陈时期,
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
别,尚无明显的象征 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
“何以
伴高洁,清晓颂《黄庭》 ”;张朋友:
“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肌肤姑射白,风骨
伯夷清。”苏轼:“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 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
)严寒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 下先的品质(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br>2
)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陆游《咏梅》

“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 有香如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
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 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7
、“松”:

《论语·子 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
的品格。刘禹锡:< br>“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
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 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傲霜斗雪喻正直、坚贞、任何情况
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刘桢《赠从
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8
、“莲”:


1


“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
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
“青”即“ 清”,
谐音双关,
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2
)“莲”与“恋”音同,借以对爱人的思恋(如“藕断丝连”)

9
、“梧桐”:


1
)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 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
自由和幸福的少女,
在凄凉寂
寞的深宫里,
形孤影单、
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
烘托了一
个萧瑟冷寂 的氛围。


2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李清照《声声慢》“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
大多表 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
《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
《相见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
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 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0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 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
短促,
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
杜 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
古人误以为它啼
得满嘴流血,
凑巧杜鹃高歌之时,
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
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
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br>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
“杜鹃花与鸟,
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
滴 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
“望帝啼鹊”
的神话传说。
望帝,
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 于口中流血,其声
哀怨凄悲,
动人肺腑,
名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 为哀怨、
凄凉或思归的情思的象
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 雪;梨花雪,
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宋
人王令
《送春》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李白
《蜀道难》:
“又闻子归啼夜月,
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 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
“从今别江南路,化 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
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宋代范仲淹
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1
、“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喻 旅途艰险和离愁别绪
(唐人李群玉
《九
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 行”;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2
、“寒蝉”:

秋后的蝉命折旦夕,
寒蝉象征悲凉
(唐人骆宾王
《咏蝉》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息。”)以蝉品行高洁。古人
以为蝉餐风饮露,
是高洁的象征,
所以古人常以 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
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
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 型。骆宾王《在狱咏蝉》:
“无人信高洁。”李商隐
《蝉》:
“本以高难饱”,
“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
南《蝉》:“居高声 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13
、“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
下一只北 方飞来的鸿燕,
脚上拴着帛书,
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 br>“鸿燕”

“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 小字,说尽平
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 br>每年秋
季南迁,喻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
年感物华”;唐人赵嘏
g
ǔ《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宋人戴复
古《月夜舟中》“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2
)鸿雁传书的典故,以鸿雁来
指代书信,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糊 秋水多”;李商
隐《离思》“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结婚典礼词-痛彻心扉的爱


结婚典礼词-痛彻心扉的爱


结婚典礼词-痛彻心扉的爱


结婚典礼词-痛彻心扉的爱


结婚典礼词-痛彻心扉的爱


结婚典礼词-痛彻心扉的爱


结婚典礼词-痛彻心扉的爱


结婚典礼词-痛彻心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