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巡山小妖精
816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3: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一切从心开始-随心所欲的反义词
1
、
李
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主要内 容: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
,
表现了他 一生的心
路历程
,
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
李白 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
,
他毫不
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
《梁 甫吟》
、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
、
《书情赠蔡舍人雄》等
诗篇中,
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
,
写下 了不少游侠的诗
,
《侠
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
在长安三年经历的 政治生活
,
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
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
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
愤怒
出好诗
,
于是
,
便写下了
《行路难》
、
《 古风》
、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等一系列仰怀古人
,
壮思欲飞; 自悲身世
,
愁怀难遣的着名诗篇
.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
,
游历了全国许多名
山大川
,
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
,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
的情怀
.
在这一类诗作中
,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
这种诗在李白的
诗歌作品中 占有不小的数量
,
被世世代代所传诵
,
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 表
作
.
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
,
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 想象的翅膀
,
写出了精神
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
,
让苦闷、郁悒的心灵 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
而那
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的诗句
,
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
,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
人格的重要依据
.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 忘现实的伟大诗人
,
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
.
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 情的歌颂(如《塞下曲》
)
,
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
挞(如《战 城南》
、
《丁都护歌》等)
.
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
,
描写 劳动者的艰辛生活
,
表
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
、
《子 夜吴歌》等)
.
艺术特点
: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
,
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
这也是他的诗歌
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 br>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
,
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
,
使诗歌的内容
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
,
感情的表达
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
比如
,
他 入京求官时
,
“仰天大笑出门去
,
我辈岂是蓬
蒿人
!
想念长安时
,
狂风吹我心
,
西挂咸阳树
.
这样一些诗句都 是极富感染力的
.
极度的
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
,
让人感到 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
在读到
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
杯 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这些诗句时
,
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
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
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
《蜀道难》等诗中表
现得尤为突出
.
李诗 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
,
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
境
,
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
他的语言正
如他的两句诗所说
,
清水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
< br>明朗、活泼、隽永
.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 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诗人用“花溅泪”
、
“鸟
惊心”描述自己的亡国之恨。无知的花、鸟尚且如此,诗人的 痛苦不言而喻。诗人有关心
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这是一种“仁者爱人”的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充分 领悟、发扬
了儒家的“推己及人”的思想。每当自己遭受现实挫折时,总是首先联想起处境不如自己的广大下层百姓,将关怀投向大众。
咏史怀古,借史抒怀,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杜甫的咏史怀古诗秉有其诗歌的主导
特征,多有沉郁顿挫之致,主要作品有《术古三首》
、
《咏怀古迹》
、
《蜀相》
、
《八阵图》等
将近二十首。杜甫 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达了诗人感慨。
凭吊诸葛亮,使诗人想 起对当世的担忧,对英雄救世的渴望。
咏物寄怀。
杜甫的《初月》
“河汉不 改色,关山空自寒”
,
“不改色”
,喻指意志坚定有
气节,恰如言忠贞爱国的 作者自己。
“空自寒”
,亦为抱定贞直之志,宁为流俗不理解,而
甘于寂寞的情操的自 况。一方面“穷形极相”
,突出初月的情致。另一方面“寄托深远”
,
表达自己坚贞的 情操。
《
思乡怀人,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
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因为热爱故乡,不管走到
哪里,总觉得故乡的那一轮明月最明亮!战争使自己与弟弟分散,漂泊的杜 甫,不禁担心
弟弟的安危。
描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对战争的厌恶
。
“安史之
乱”时,诗人有着名的“三吏三别”
,写战争给百 姓带来的沉重灾难。
《石壕吏》就是其中
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老妪家的三个儿子都在 前线,
其中两位已经阵亡。
但县吏犹来捉丁,
最终竟驱赶老妪应役。老妪一家的悲惨遭 遇,是当时整个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影射。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江畔独步寻花》
,诗人爱花之深沉,显示出诗人热爱春光、热
爱自然的生活情趣,更表现了诗人对青春,对于生 命的热爱与珍惜。
杜甫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他得系念国家安危, 同情人民疾苦,为
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品读杜甫的诗歌,让我们 读
懂了更多的历史、人性与气质
艺术成就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负盛 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他笔下,突出地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关
注,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他大胆抨击权贵官 吏军阀的罪恶,甚至指向执政者。他的诗,由
于广泛、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转衰的种种现实,而被称 为诗史。杜诗语言精美,韵律
谨严。
“沉郁顿挫”是他的基本风格。同时,在不同内容、不同诗 体的作品中,作者又善
于创造性地利用各种形式,或铺排叙事,或述怀抒情,或大笔挥洒,或精细描摹, 都能曲
尽其妙,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才能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br>辛词艺术上的独特成就首先表现在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上
.
决定于辛
弃疾战斗 的经历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
他词里所表现的常是阔大的场景
,
战斗的
雄
姿
,
以及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事物
.
他爱不怕霜欺雪压 的梅花
,
而不喜欢那
经不起风雨的桃李;爱磊落的长松
,
堂堂直节的 劲竹
,
而不喜欢那瑟缩在寒风
里的秋瓜与冻芋
.
生动而夸张的描绘与 想象
,
构成辛词豪放风格的特征
.
比之
苏轼
,
辛词 是更生动
,
更突兀
,
有时笔酣墨饱
,
气势飞舞
,< br>那是苏词里所没有的
意境
.
而由于他一直处在南北分
裂时期
,
又经常受到妥协投
降
派的排挤和
打击
,
辛词里也不可能有苏轼那种空旷、洒脱的表现
.
其次表现在比兴寄托的手法上
.
由于辛弃疾是从北方“归
正”来的
军人
(
注:南宋王朝歧视那些从北方归来的人物
,
称他们为“归正人 ”
.),
他的
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政治抱负既和偷安江南的小朝
廷不相容
,
他政
治上的
孤危地位和屡遭毁谤的身世又警
戒他不能肆
意逞 辞;这就使他有时不能不
采取幽隐曲折的比兴手法
,
表现他百折不回的战斗精神
.
这部分词有时托儿女
之情
,
写君臣之事;在芬芳悱恻之中
,露磊落不平之气
.
它象伏流千里遇隙激射
的清泉
,
又象密云不雨 时闪现的电光
,
透露了这倾斜欲倒的百年大厦将要在暴
风雨里崩坍的消息
.< br>下面这首他从湖北转官湖南时写的〈摸鱼儿〉词
,
是在这
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
上述两方面的艺术成就
,
表现了作家的爱国热情、 政治理想与丑恶现
实的尖锐矛盾
,
同时形成了辛词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韩愈诗歌的艺术成就
韩愈的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归纳其表现的思想内容为
以下几点:
1.
揭露并抨击社会的黑暗政治和丑恶现象,如《原悔》揭露一般士大夫
诋毁后进之 士的原因。
2.
阐发自己在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如《师说》
。
3.
表现怀才不遇,如《杂说四之千里马》
。
4.
对封建科举官僚制度的控诉,如《蓝田县丞厅壁记》
。
5.
讴歌英雄怀念亲友等。如《张中丞传后续》
,
《祭十二郎文》
。
从艺术成就上看,韩愈散文具有以下特点:
1.
文章富有气势,雄奇奔放;
2.
富于变化,时而曲折变化,时而流畅明快,
3.
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4.
词汇丰富,
句式灵活,
流传 了许多成语,
如
“佶屈聱牙”
、
“不平则鸣”
等。
5.
想象丰富,善用譬喻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文笔清新秀丽,
描绘细致逼真,
充满了诗情画意,
使人如临其境,
乐 不自禁。
由一处走向一处,衔接自然,感情丰富。例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无所依;日 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
,再如“交络 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
荫其上。
”
,都是作者心动而发 ,真实美丽。
虽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但作者寄情于山水,一山一水一草一
木,跳动着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喜爱。他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词风浑厚醇雅而又有沉郁顿挫之致。
沉郁主要指感情深 沉含蓄,顿挫主
要指手法变幻多端。
,善于铺叙,长于勾勒。
他进一步发展 了柳永“以赋为词”的写法,但
又讲究章法结构,布局疏密相间,婉曲回环,严谨之中富于变化。
言情体物,穷极工巧。
他善于描摹,以工笔写景咏物,精雕细琢,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