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读聊斋志异】马振方:试论《聊斋》精华与糟粕
余年寄山水
611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3: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农场金土地-写给2020年的自己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马振方:试论《聊斋》精华与糟粕
马振方:试论《聊斋志异》的精华与糟粕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古典名著,是
一部卷帙浩繁、
内容丰富、流传甚广、影响甚大的文言短
篇小说集。其中有很多民主性的精
华,也有不少封建糟粕。
总的看来,是一部良莠并茂、玉石杂陈的作品。它
对读者
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却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统观全书
五百来篇
作品,思想性强、糟粕很少或较少的优秀篇章约
有六十篇上下,而以宣扬鬼
神迷信、封建道德及其它有害
思想为主题的坏作品则有百篇之多(篇幅一般
比前一类
短)
;其余三百余篇有一小部分是对读者裨益不多、危害也
不大的
异闻记录,大部分则是瑕瑜互见、精华糟粕参半的
短篇小说。一些文学史著
作和研究《聊斋志异》的文章、
专著,不顾上述事实,硬说其中“大部分┅┅
是我国文言
小说的珍品”
,
把糟粕只说成
“流露出一些消极因素”
,
是
“白
璧之瑕”
。基于这个总评价,便对其民主性的精华除了正确
的评价和适当的
赞扬之外,还作了一些过高的评价和不适
当的赞扬,而对其中的坏东西、坏
思想往往三言两语,轻
描淡写,无关痛痒地批评几句;有的甚至只谈精华,
不谈
糟粕,对如此重要作品中如此之多的封建毒素采取了置之不
理的态度。
这显然是不妥当的。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谈
谈对这部古典名著的看法和意
见。
一
光辉灿烂的神话
题材
浓重的鬼神迷信色采
《聊斋志异》只有《颜氏》
、
《金和尚》等很少一部分作品是完全写的
现实生活中的人
物和故事,绝大多数篇章都是写花妖狐魅、神灵鬼异的。于
是就有人说它“所选的几乎全部都是┅┅神话的题材”
。这
就把几百篇“谈
鬼说狐”之作不加区别地全部纳入神话题
材之列,我以为这种观点是很值得
商榷的。
我们首先
要看到,
《聊斋志异》是作者的“孤 愤”之书,是他假借“鬼
狐史”寄托“磊块愁”的。迫于清初的专制统治和严酷的文
网,也由于 他对
民间鬼怪传说的喜欢和热爱,蒲松龄对黑
暗现实的不满,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以及其他进步思想,
多是通过狐鬼故事书写出来的,创造了《促织》
、
《向
杲》
、
《梦狼》
、
《席方平》
、
《红玉》
、
《司文郎》
、
《叶生》
、
《鸦头》
、
《连城》< br>、
《阿宝》
、
《婴宁》
、
《画皮》
、
《石清 虚》
、
《劳山道士》
等许多光辉灿烂的神话题材的小说,构成了《聊斋志异》的
主要精华。所谓“寄
托如此,亦足悲矣!
”①这些作品虽有
鬼狐变人、梦狼化虎等神异情节,但那
“乃是无数复杂的
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像
的、主观幻想的变化”
,具有“幻想的同一性”
。
(
《毛泽东选
集》 第
1
卷,第
319
页)对读者一般也很少有那种灌输迷
信思想的作用,所以不能与鬼神
迷信同日而语。相反,神
话的形式给了作者许多方便,使他有了更多的幻想
自由,
能较为如意地驰骋笔墨,
抒发胸臆,
表达理想。
他要攻讦
“羊
狠狼贪”
的黑暗官场,
就让官的父亲梦入
“官虎吏狼”
、
“白
骨如山”的“公子衙署”
,进行“参观”
(
《梦狼》
)
;让负屈
者的儿子到阴司去打官司,
受折磨,
继
续负屈< br>(
《席方平》
)
。
他要揭露“盲心瞽目”的“幕中人”
,“公道不彰”
的仕途
科场,就平空拖出个能用鼻子嗅出文章优劣的瞎和尚,借他
的口喊出
“帘中人并鼻盲矣!
”的愤慨声音(
《司文郎》
)
;
让文章 冠世而“所如不
偶”的落第书生死后而竟不知其死,
还去帮助“知己”成名,希望“借福泽
为文章吐气”
(
《叶
生》
)
。他要歌颂顽强的斗争精神,就让衔恨者 扑地化
虎,
吞了仇人以后再复化为人(
《向杲》
)
;锯解 不死,直打到官
司赢时罢
休(
《席方平》
)
。他要使“有 情人终成眷属”
,就
让钟情者化为鹦鹉,
飞
到恋人的身边
(
《阿宝》
)
;
双双而死,
结合后再还“阳世”
(
《连城》
)
。
诸如此类,都是非常快人
心意的艺术处理。它们充分发挥、显示了神话题材
的长处、
作用和力量,闪耀着夺人眼目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光辉。后面
我们将
要谈到:
《聊斋志异》的揭露笔墨是痛快淋漓的。而
那也是与神话题材的这
种作用密切相关的。我们还可以把
婴宁与阿宝这两个女性形象作个比较:两
人的性格都有反
封建的因素,但因为前者是狐狸变的神话人物,作者就得以
把她写得比现实人物的阿宝更加不同凡响,光彩照人。
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面,
《聊斋志异》的多数篇章(包括
上述一些篇
章)都有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的迷信因素,
给全书涂上了相当浓重的迷
信色彩,对读者是有危害性的。
①
《聊斋自志》
,见《聊斋志异》卷首。
“雅爱搜神”
、
“喜人谈鬼”的蒲松龄确实是个老迷信。他在《聊斋文集》
那些修庙碑记、建刹序疏中反复表达 了自己的迷信观点,对
天地神佛十
分崇拜,极尽歌赞之能事。说什么“菩提感应,< br>良非妄语”
,
“世尊所言,
谅不我欺”
,
“三生种 福,沾带儿
孙,一佛升天,拔及父母”
;还说什么“天
下事一跬步皆有
前数、非偶然也。
”诸如此类的话可以说俯拾即是,不一而
足。
他不但口说笔写,
而且身体力行,
对修庙建祠之类的
“善
事”十分热心。
他曾为重修玉谿庵捐助“数金”
,为点缀龙
王庙“物色线 柳”
;炳灵庙大殿
“落成”而“廊庑未修”
,
他“每过辄三叹”< br>,最后“慨然倡善”
,写疏募
捐,以使“神
人并得所栖”
。
(分别见《蒲松龄集》第
4 5
、
75
、
73
、
108
、
109 页)正是这样一个十分迷信的蒲松龄,才把搜罗来的鬼
狐故事毫无选择地“尽入”他的“鬼狐史”< br>,这就使《聊斋
志异》除了那些愤世疾俗、有所
寄托的篇章以外,还有并
无什么寄托的篇章。它们纯是谈狐说鬼、语怪志异
的,除
了证明鬼怪神仙确实存在以外,没有任何别的思想;除了向
读者注射
迷信毒素以外,没有任何别的作用。这类作品的
数量不是不足道,
而是很可
观,
以中华书局出的
12
卷
“三
会”
本统计,
仅第一卷
42
篇 中就有
《耳中人》
、
《尸变》
、
《喷
水》
、
《山魈》
、
《咬鬼》
、
《捉狐》
、
《荍中怪》
、
《宅
妖》
、
《雹
神》
、
《焦螟》
、
《四十千》
、
《新郎》
、
《灵官》
、
《王兰》
、
《鹰虎
神》等
15
篇,此外像《王六郎》
、
《长清僧》
、
《孽僧》等篇
虽然不
无寓意,主要思想也还是“明神道之不诬”的。一
卷如此,全书可知(虽然
其它各卷的这类作品似无第一卷
多)
。这就难怪有人读《聊斋志异》之后,
写出“常笑阮家
无鬼论”
、
“庄周漫说徐无鬼”
(张笃庆
《 聊斋志异题辞》
)
之
类的迷信诗句了。这类作品的大量存在,无可置辩地说 明了
这样一点:
《聊
斋志异》中的鬼神迷信思想主要不是作者假
狐鬼以泄“孤愤”的副产品,不
是采取了迷信形式的附带
产物,而是这部小说集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
作者世界观的落后面——唯心主义观点在作品中的反映。
评论者如果只强调寄托“孤愤”的积极面,不正视宣扬迷信
的消极面,只针砭形式的迷信和落后,不向作 者思想深处挖
原因,甚至把所有的狐鬼故
事全部说成神话题材,就不能
对《聊斋志异》浓厚的迷信思想作出有力的批
判。
与
宣扬鬼神观念一脉相通,
《聊斋志异》全书弥漫 着生死轮回、
因果报
应、宿命论等其他各式各样的迷信思想。对这些东
西,我们首先要看到:产
生它们的根基是思想认识上的唯
心主义。它们向读者灌输依鬼,靠神,求佛,
任命等十分
有害的消极落后思想。
当然,
轮回报应和宿命论还小有不同,
后
者没有任何积极因素,前者似不尽然。
“善人得福,恶人
受罚”的报应结局
确实寓有作者劝善惩恶的苦心,其中那
些为被压迫者申冤吐气的部分也曲折
地表达了苦难的人民
一种无可奈何的寄托和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一
定
的人民性。不过总的看来,它对人民的觉醒和斗争是起阻碍
作用的。有人
看不到这一点,把它单纯看作“浪漫主义的
处材方法”
,因而错误地引用高
尔基的话,说它能“唤醒对
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心”
,能“帮助读者‘激
起对于现实
的革命的态度,实际地改变世界的态度’
”
,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高尔基是在论述神话时讲这些话的,怎么可以移花接
木,用来说明轮回报应
的迷信思想呢?
《聊斋志异》
还有像《毛狐》
、
《蹇偿债》
、
《申氏》
、
《邵女》
、
《珊
瑚》
、
《江
城》这样的篇章,其主题就是宣扬贫富由命,贵贱在天,都
是 前
世的因果之报,是无法改变的;劝人“以命自安,以
分自守”
,以德报怨,
以忍化人。这都是赤裸裸的为封建统
治阶级服务的反动思想。内中的因果报
应,纯粹是对被压
迫人民的麻醉剂,没有任何人民性和积极因素可言。
二
痛快淋漓地揭露丑恶
杂陈着封建伦理观念
蒲松龄是个出
身于世代书香之家的知识分子,却又始终不得志,大半生颠
沛于艰苦忧患之中,与 人民群众的联系比较密切。他虽有看
不起劳动人民的错误观点,有时甚至说过一些歧视他们的
话 ,但对他们的感情还是比较深
厚的。他同情被压迫人民
的疾苦和不幸,憎恨压迫他们的某些社会恶势力,
有时情
不自禁地站出来替人民说话,喊冤。这是他世界观中很重要
的进步因
素,是他对人民的态度的进步方面。
《聊斋志异》
为数不少的揭露笔墨,鲜
明地表现了这一点。
看来蒲
松龄对贪官污吏,恶霸豪强以及心目皆盲的试官是恨之入骨
的。
所以揭露起他们来总是笔酣墨饱,不遗余力,非到
淋漓尽致的地步不肯罢休。
这就写下了《聊斋志异》中比
较起来思想性最强、
价值最高的一些篇章。
《促
织》
、
《梦狼》
、
《席方平》
、
《红玉》、
《金和尚》
、
《司文郎》
、
《于
去恶》等
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促织》写得较深,感染力也强,它以
曲折的
情节,纤细的笔墨,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封建社会的
农民一家,在上自皇帝下
至里正的残酷压迫下的凄惨的生
活图景和悲苦的内心世界。小说的人物和事
件是很有典型
性的,除了儿子化虫使全家富贵的情节以外,全篇绝大部分
都
是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
了相当有力的揭露和
抨击。文中有些段可以说是血泪文字,
读之令人切齿、下泪。
《梦狼》的矛
头直指官府。那里,门
前有“巨狼当道”
,
“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 br>
狼”
,墀
中“白骨如山”
,延客以狼衔死人“聊充庖厨”
。 小说用比喻
和象
征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当时官吏残忍、贪婪、鱼肉百
姓的罪 恶本质。读之令人心悸魄动。作者最后叹道:
“天下
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这说明 他在
某种程度上看到了
“官贪吏虐”
现象的普遍性。
可作特写观的
《金和尚》
把
不
知是“
‘尚’耶?‘样’耶?‘撞’耶? ‘唱’耶?抑地狱
之‘幛’耶?”
的金和尚那种炙手可热的势头直写到十二
分,
作者声色不动而讽刺的锋芒透
过纸背。
至于
《席方平》
、
《红玉》则把揭露官场与揭露势豪紧密地 结合起
来了,虽
然作者还不能也不可能用阶级观点认识封建官吏与地主豪
绅之间的
关系,但由于他看到了官场人物的“羊狠狼贪”
,
爱财如命,有时便在客观
上显示出前者为后者服务的反动
本质。所谓“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
阴霾;铜臭熏
天,
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
(
《席方平》
)
这对当时的人
民
认识封建社会国家机器的阶级实质是有一定作用的。《聊斋
志异》对科场
的揭露,远没有对官场揭露的深刻、有力,
但那些 抨击师旷(瞎子)
、和峤(有钱癖)一类试官的笔墨
还是大快人心的,对读者认识封建科举制度 的腐
朽不无作
用。
也许就因为《聊斋志异》的揭露笔墨如此痛快淋漓
吧,有的文学史就认
为:
“蒲松龄之所以伟大,
《聊斋志异》
之所以光芒四射,最主要的原因在
于作品中反封建的意义
的深刻性和普遍性。
”这个评价已把蒲松龄说成反封
建的民
主战士,是很难令人首肯的。
《聊斋志异》有一些反封建的
思想和作< br>
品,但主要是男女爱情方面的,那无论如何也说
不上“反封建意义的深刻性
和普遍性”
。为了正确地(不是
过高地)评价《聊斋志异》的反封建意义,
我们必须弄清
作者是在什么思想指导下抨击当时社会的恶势力的。蒲松龄
写
过一篇
《拙叟行》
,
诗云:
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
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世好新奇矜聚鹬,我惟古钝
仍
峨冠。古道不应遂泯灭,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何况世态原
无定,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
君不见:衣服妍媸随时眼,
我欲学长世已短!
”
这诗表现了他的“正直耿介”
,表现
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现象的不满,但同时
也说明了他的理想
不过是周、
孔那一套封建的仁义道德。
“故步”
、
“古钝”
、
“古
道”虽然是与各种丑恶的世态对称的,但毕竟还是封建的东
西,无论如
何也说不上“高洁的理想和志趣”——像有的
评论者所说的那样。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攻讦 官虎吏狼
的官场也好,揭露科场的丑态和弊端也好,其指导思想都并
没越出儒家封建思想的“古 道”
。他反对赃官、坏官,歌颂
清
官、好官;反对恶政、暴政,歌颂“善政 ”
、
“德政”
;反
对土豪劣绅,歌
颂仁人善士。这说明他的理想终不过是孔、
孟的一个“仁”字,把希望完全
寄托在能够行“仁政”的
好官身上。
这一点,
《聊斋志异》
就显示得很清楚< br>
了,
连
《梦
狼》
、
《席方平》
这样的篇章 都歌颂了
“有政声”
、
“聪明正直”
的“巨官”
。如果参照他的文集、诗集,就更为清楚。他在
《代人寿谭公文》
中明白地说:
“昔者勇士专城,
邑无喧雀,
君子作宰,堂有鸣琴,圣学原为< br>
政教之师,门人爰开循良
之祖,可知建致泽之业,端在儒生,发诗书之祥,
非徒文
具也。
”基于这种看法,便在诗文中大力歌颂好官、
“德政”
。
这种
文字不是一篇两篇,而是相当多;不是平平淡淡的,
而是极力夸饰,充满感
情的。面对这种情况,不仅可以断
言其攻讦官场的指导思想是“仁政”
,甚
至有理由认为:蒲
松龄刚直不阿的品格也是需要打折扣的。
至于揭露科场,
其
总的情绪是恨试官“心盲或目瞽”
,不能选拔真才,即所谓
“仕途黑暗,< br>
公道不彰”
(分别见《蒲松龄集》第
755
、
136
页)
;而不是反对科举制度。
这样的揭露即便“所流露的感
情┅┅达到了愤怒的顶端”
,
“对试官表现了深沉的仇恨 ”
,
也没有跳出封建传统观念的樊篱。我们在肯定这些作品思想
意义的时候,要注意这个分寸,说“它们抨击了封建统治阶
级给读书人设下
的罗网——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就未
免誉之太过了。不少文章援引鲁迅
说的“因为从旧垒中来,
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
这几句
话来评价《聊斋志异》这类作品的思想高度和力量,这是很
不妥当的。
鲁迅讲的是反封建的民主斗士,他们曾是“旧
垒”中人,但已“警觉”
,已
离开了“旧垒”
,并与“旧垒”
为敌了,所似能“反戈”
,并能“喊出一种< br>
新声”
(
《鲁迅全
集》第
1
卷,第
364
页)
;蒲松龄呢?自始至终是“旧垒”
中人(
71
岁还应考呢!
)
,其“强敌”自然不是什么“旧垒”< br>(科举制度)
,
无所谓“反戈”
,更喊不出“新声”
,只能 痛
骂一番“盲心瞽目”的“幕中
人”
,同情一番有才不售的落
第者。两者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总之,揭露、
攻击官场、
科场的作品是好的,
有意义的,
但不能说是反封建的。
蒲
松龄是个封建文人。他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基本上是封建主义
的。从周
公、孔子传下来、又为后世的儒家学者发展、补
充了的种种封建伦理观念,
蒲松龄几乎全部接受了。这种
情况清楚地反映在他的文集、
诗集里,
也清楚
地反映在
《聊
斋志异》里。小说不仅在各篇结末的“异史氏曰”中有不少
关< br>
于忠孝节义、等级名分的迂腐的议论,而且用许多艺术
形象进行这种封建说
教。有些篇章的主题就是宣扬某种伦
理观念,
其形象塑造、
情节构思都是为< br>
这种说教服务的。
《孝
子》
、
《珊瑚》彰表割肉疗疮、以德 报怨的愚孝行为,
前者
无异于
《二十四孝图》
。
《牛成章 》
、
《金姑夫》
反对寡妇改嫁,
后者
骂“易操”为“无耻 ”
。
《嫦娥》
、
《邵女》特别强调名
分,等级,甚至通
< br>过正面人物的口说出了这样一些话:
“为
人上者(指杨贵妃)
,一笑┅皆不
可轻。
”
(
《嫦娥》
)
“大者
不伏小。以礼 论,妻之于夫,犹子之于父、庶
之于嫡也。
”
(
《邵女》
)
《素秋》
、
《小二》
、
《白莲教》
、
《邢子仪》
、
《鬼哭》
、
《盗尸》各篇,对李自成、白莲教等农民起义多有贬词,呼为“贼”
“盗”
,目为“匪僻”
,这是“忠”的思想的一种表
现。尤其是 《小二》
,
全篇歌颂白莲教的逃兵,敌视农民起
义的立场十分明显。有的评论文章不看
作者对农民起义错
误的立场和态度,
孤立地肯定上述作品
“反映了山东各地
的
农民起义”
,并把这说成是《聊斋志异》的“伟大成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