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素材 (2)
巡山小妖精
561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3: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圆舞曲简谱-精神科护理论文
项羽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
“
遂将五诸侯灭
秦,分裂天下,而封王 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
。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 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
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
他欲
得天下,又图虚名, 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
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 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
夫运筹 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即张良
)
。镇国家,抚
百姓 ,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
者,
皆人 杰也,
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此其所以为我 擒也。
”
适用话题
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此性格
特点适合话题< br>“
心灵的选择
”
、
“
诚信
”
、
“< br>张扬个性
”
、
“
倾听
”
、
“
快乐幸 福与思维方式
”
等;而性
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
缺乏远见、
软弱、
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
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
“
包
容
”、
“
人与路
”
、
“
谈意气
”
等。
屈原
屈原所在的时期 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
屈原因出身贵< br>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
楚国的 统一大业,
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 br>一个国富兵强、
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 尖
锐的矛盾,
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
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br>最终被逐
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 自
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
20
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着楚 国的命
运,陆续地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自己不愿与黑
暗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
高中课文《屈原列传》、《离骚》、《湘夫人》等,都说到屈原。
【素材评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诗中他自己写到:“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
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这是屈原受到奸臣谗陷,被楚王流放时,在愤激之下而写的。
正如司马迁所说: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所以作诗《离骚》泄愤。但是,屈原
的高洁之处,
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谄害,
但他总是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操守,
所以
司马迁赞美到:
“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适用话题】
适用
“
肩膀
”
、
“
位置与价值
”
、
“
我想握住你的手
”
、
“
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
、
“
责任
”、
“
理
想
”
、
“
执著
”
等等 。
曹操
在
《三国演义》
中,
曹操是一位奸雄,
生活的信条是
“
宁教我负天下人,
不教天下 人负我
”
,
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读过
“
三国
”
的人,一提起
“
奸雄
”
,谁都知道是
指曹操。< br>“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
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
是一个矛盾的 复杂体。
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
雄,
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
读了他的
《 短歌行》
等诗篇,
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
“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
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我们学过的《观苍海》《龟虽寿》《短 歌行》
等作品都是曹操写的。
【素材评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
就是 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
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 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
“
唯
才是举
”
,为此而先后发布了< br>“
求贤令
”
、
“
举士令
”
、
“求逸才令
”
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
一曲
“
求贤歌
”
。
【适用话题】
曹操爱惜人才,胸怀大志,杰出的军事才能值得大家学习,
但是曹操狡诈多变,
性格多疑
也常常提醒大家,
适用话题有
“
智慧与狡猾
”
、
“
理想
”
、
“
抱负
”
及
“
诚信
”
、
“
生无所息
/
生有所息
”
、
“
人与路
”
、
“
谈意气
”
等。
诸葛亮
诸葛亮,虽手无缚鸡之力,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 势将鼎足三
分,烧博望,借东风,擒孟获,无不显示他神机妙算的绝顶聪明。故与关羽之
“义绝
”
、曹操
之
“
奸绝
”
合称三绝。
诸葛亮执法严明,情义深重,勇于自责。有情而不枉法,执法而不忘情。这才是有 血有肉
的诸葛孔明,这才是真实可信的孔明!看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我们才会由衷赞美
“
三
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
我们曾学过《出师表》《失街亭》
(
《三国演义》
)
《蜀相》等课文,这 些课文都涉及一个
人物
——
诸葛亮。
【素材评析】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人们在甚赞 诸葛亮的况世奇才的同时,
也甚赞他能报知遇之恩的美德。自从自隆中出山后,就把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
作为毕生已
任,
正如杜甫所写
“
三顾 频烦天下济,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襟
”
,
无不为他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的忠诚而感动。
【适用话题】
诸葛亮博学多才,担任蜀相期间,济 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为历代君主、官
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称颂。适用话题有:
“
忠诚
”
、
“
谦虚与成就
”
、
“
大 智若愚与成功
”
、
“
肩膀
”
等。诸葛亮对刘备的忠信历来被 大家传为美谈,此事例适合话题
“
诚信
”
;诸葛亮不听刘备临
终忠告 ,最终导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适合话题
“
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认知
”
等。
司马迁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
十 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
二十岁时满怀求知的欲望,
游遍了祖
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 古迹,采集传说。这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其父司
马谈死后,
司马迁承袭父职, 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
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天汉二年
(
前
99)
,李陵出击匈奴,乒败投降,司马迁 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
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和润饰。《史记》是中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
“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除《史
记》外,司马迁作赋八篇,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 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
高中第六册第四单元,
专门用 一个单元来学习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
及
《史记》
中的选文。
【素材评析】
一个人,无论在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 续。但精神是需
要支撑的。
司马迁之所以能在因他陵事件而受宫刑后,
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寻找到
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们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和韩非 等。而当我们的
人生也遇上了难以跨越的坎时,是否也把司马迁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适用话题】
《史记》,是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 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
“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 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
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为朋友不惜搭上自己的 身家性命以及为了理想而放弃尊严
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适用话题有
“
坚强
”
、
“
意志
”
、
“
忍辱
”
、
“
诚信
”
、
“
心灵的选择
”
、
“
肩膀
”
、
“
雕刻心中的天使
”
等。
杜甫
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一生盼望为国效力,而命运并不眷顾 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
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个唐 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
他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
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
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
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
铸就了杜
甫沉郁顿挫 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
“< br>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 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
见国破家亡的惨景,
写出了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春望》
)
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杜甫,学习过他的《登高》《蜀相》《客至》《 旅夜书怀》《咏怀古迹》《阁夜》《登岳
阳楼》《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适用话题】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 中还依然怀抱
“
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
”
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适 用话题
“
忧思与抱负
”
、
“
肩膀
”
、“
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
”
、
“
我想握住你的手
”
、
“
人与路
”
等。
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
“
济苍生
”
、
“
安 黎元
”
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
斗。
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
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
他的
《古
风》< br>59
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
反 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
言多讽兴,
气骨高举。
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 风
景的诗篇。他的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
飞
流直下三千尺,疑 是银河落九天
”
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我们学习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等诗,在高中第五册的第五单元还专
门安排了李杜 诗歌单元,学习了《蜀道难》、《将进酒》等诗歌。
【素材评析】
李白有 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
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 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在诗中,我们很容
易看出诗人
“
抽刀断 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的心绪。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
他一心解愁却 又无法解愁的时候,
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
表面上开怀畅饮,
实际上愁箭穿心。
但诗句笔酣墨饱,
情极悲愤而作狂放,
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实 深厚的
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适用话题】
李白的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
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 br>从侧
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
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赐还乡期间,
还胸 怀坦荡,
对未来
充满信心,适用话题
“
仰望
”
、
“
抱负
”
、
“
肩膀
”
等。李白在皇宫期间,要求高力 士为其脱鞋,因
此而招来放逐的命运,此话题适合
“
谈意气
”
、“
高洁
”
、
“
我想握住你的手
”
等。
阮籍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他兴趣颇广,博览群书, 多才多艺。他攻读儒家经典,也
爱读老庄,并且学习击刺武艺,能长啸,善弹琴,还喜欢喝酒。阮籍蔑视 礼教,尝以白眼看
待礼俗之士;后期变为
“
口不臧否人物
”
,常用醉 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
己。
阮籍为了躲避曹魏与司马氏政治斗争 的牵连迫害而归隐山林,是魏晋名士风流的代表,
也是
“
竹林七贤
”
的代表人物。他逃避现实,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无法实现在梦想和现实
之间起舞的人生境界。
【素材评析】
阮籍的性格上尤为不群,一方面 生活非常放浪,秉赋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礼
法的拘束;
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在衰乱之 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
而在内心非常有节制。从
上文中在母终时的表现以及喝醉酒后的行为中 ,
可以一斑。
而他的这种有放有敛的性格还能
得到人们的理解与信任。
阮籍的 诗写寓意遥深,
他的为人之喜怒不形于色,
正是因为他有着
两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能统一 在他一人身上的缘故。
【适用话题】
阮籍佯狂而歌,
蔑视礼教、
洁身自爱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适用话题:
“
符号
”、
“
走与停
”
、
“
雕刻心中的天使
”
、
“
路
”
等。
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后陆 续做过
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
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
“
田园诗人
”
。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
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 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 情含蓄委婉,被称
为
“
陶诗中的珠玉
”
。如《归园田居》组诗的久享 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写田园生活,写体力
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我们学过的课文《桃花源记》《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br>诗文,它们的作者就是陶渊明。
【适用话题】
陶渊明远离尘世,
视功名如粪土,宁可穷困潦倒,
住破烂的房子,
也坚持只读书自娱自乐,
而绝不为了温饱而出卖自 己的灵魂。适用话题
“
高洁
”
、
“
荣辱
”
、
“
谈意气
”
、
“
我想握住你的手
”
等。
李清照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 的,但公元
1127
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
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
李 清照便在其中。
此时的李清照,
夫婿已死,
居无定所,
四处流亡。
国 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
百姓颠沛流离。
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
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
面对此情此景,
她怎能不
“
愁损
”
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
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
但他们,
这些须眉男 子上可入朝议政、
驰骋疆场,
下可使酒骂座、
痛饮拍案。
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 ,
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
这
“
怎一个愁字了得
”
啊!< br>于是,
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
肯过江东
”
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甚至高声歌唱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声声慢》
通过
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