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779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3: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好喜欢你吉他谱-深呼吸羽泉
黄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汛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 体积
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
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
与长方体、
正 方体一样,
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
的 物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
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
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
动经验,深入理解 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
观念。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 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
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1
.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
掌握它们的特征 ,
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
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 圆柱的底面、侧面和
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 br>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
.
使学生 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
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会计算圆柱体的 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
似数的进一法。
3
.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br>会
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数
:
10
课时
第
1
页
共
25
页
黄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汛
第一课时
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学内容:< br>教材第
9
~
10
页的例
1
和第
10
页的“练一练”
,完成练习二第
1
~
3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 的特征,知道圆
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
.
使学生在活动中 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
增强空间观念,
发展
数学思考。
3
.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
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
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物体是各式各样的。请看屏幕。上面都有哪些物体?如果将 它们按形
状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
你知道这两类物体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
1
(认识圆柱)
我们首先来研究圆柱。
除
了屏幕上的,
你还能举出其他
圆柱物体的例子吗?
这些物体都 是圆柱形状
的,简称圆柱,我们现在所认
识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请同学
们仔细 观察这些圆柱,还可以拿出自己带来的圆柱形物体,摸一摸、看一看、比一
比,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 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我们一起来看这张圆柱的直观图。(边说边演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 叫做圆
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两个底
第
2
页
共
25
页
黄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汛
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柱物体上互相指着说一说它的底
面 、侧面和高。
2
.教学例
1
(认识圆锥)
课件出示圆锥形状的实
物图
这些物体都是圆锥形状
的,简称圆锥, 我们现在所认
识的圆锥都是直圆锥。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你能举出一
些例子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圆锥,就像刚才我们研究圆柱一样,看看圆锥有
什么特征?
一起看圆锥的直观图。(边说边演示)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
个曲面,从圆锥的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请同学们也在自己的圆锥物
体上互相指着说一说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
3
.教学练一练
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并且知道了它们 各部分的名称,下面看看你的眼
力如何。请把书翻到练一练,观察练一练中的图,你能很快找出圆柱和圆 锥吗?在
圆柱旁边打上“√”,在圆锥旁边打上“
Δ
”。完成后与同桌说说你判断的理 由。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二第
1
题。
2
.练习二第
2
题。
有句古诗说:“横看成林侧成峰,远 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吧?
那么,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圆柱和圆锥,
是否也 会看到不同的图形呢?请分别从正面、
上面和侧面进行观察,再到书上练习二第
2
题去 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动手、又动脑,你一定学得很开 心,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吧!
那么相互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哪些不清 楚的
问题?
五、作业安排:练习二第
3
题。
第
3
页
共
25
页
黄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汛
板书设计:
圆
柱
认识圆柱和圆锥
圆
锥
底面
1
个
圆形
侧面
1
个
曲面
高
1
条
底面
2
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
个曲面
高
两底之间的距离
第
4
页
共
25
页
黄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汛
第二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
11
页的例
2
、第
12
页的例
3
和第
12
页的“练一练”
,完成练习
二第
4
~
6
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 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
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 柱的侧面积和表面
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
.
让学生在学习 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
培养创新意识及合
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 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 联系,
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
提高
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
下面
( )
图形旋转会形成圆柱。
第
5
页
共
25
页
黄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汛
3
.导入新课: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
(板:圆柱的 表面
积)
二、教学新知:
1
.教学例
2 前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有同学找到了一个圆柱形状的罐头,并提出
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罐 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
积吗?课件出示例
2
的图
先猜一猜这张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的?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课件出示,如果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也就是沿着圆柱的高剪开,会得到一
张长方形的纸。想一想要计 算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该测量哪些数据?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如果你的手边有
这样的罐头,你不妨自己来剪一剪、看一看。
课件演示侧面展开后各部分的情况
师边演示边讲解: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 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
于圆柱的高。长方形商标纸的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说,只要 我们
想办法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就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可是如果告诉我们
的是圆柱 罐头的底面直径和高,(出示完整的例题)你还能列式计算这张商标纸的
面积吗?请在数学书例题的空白 处完成。
交流:请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请校对。
(出示:计算过程)
如果知道的是底面半径,又该怎样算呢?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剪一剪、看一看,发 现了圆柱罐头的侧面商标纸与圆柱的
关系,其实,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现在 你能利用这个
例子总结一下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吗?
圆柱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2
.教学练一练第
1
题
出示:练一练第
1
题
请看练一练第
1
题,相信大家一定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31.4
×
6=188.4
(平方厘米)
答:它的侧面积是
188.4
立方厘米。
3
.教学例
3
课件出示例
3
图和第
1
个问题
第
6
页
共
25
页
黄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汛
如果把右边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
学生口答后出示:
长:
3.14
×
2=6.28
(厘米)
宽:
2
厘米
这是圆柱侧面的情况,你还能知道圆柱的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吗?
学生口答后出示:直径
2
厘米
下面我们要进行一项动手绘画的比赛 ,要求是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
图。先别忙着动手,动手之前要先动脑想一想:我们需要画圆柱 的哪几个面?分别
是怎样的形状怎样的大小?还要注意利用方格图的特点合理布局。老师的提醒你听明白了吗?那么翻开书动手试一试吧!
演示课件:是这样的吗?
大 家画出的这几个面的大小,
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说说看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 面积怎样计算?请在书上算一算。
出示算式
你能不看自己的计算过程再来说说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吗?
学生口答后出示: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侧面积
+
底面积×
2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第
2
题
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
2
题,要求计算各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哦,告诉我们的
是圆柱的哪些条件,建议大家理清思路,有条理 地分步计算。
2
.练习二第
6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 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还
要看清求的是圆柱哪些面的面积。
五、作业安排
练习二第
4
、
5
题。
第
7
页
共
25
页
黄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汛
第三课时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
14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
. 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
2
)
二、基础练习:
1.
一个圆柱形木棒,底面半径
2
厘米 ,高
3
厘米,沿底面直径纵剖后,表面积
之和增加(
)平方厘米。
2
.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
1.2
米,直径为
0.8
米。如果它滚动
10
周,压路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米?
3
.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4< br>.
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25.12
平方分米,
底面半径是
2< br>分米,
它的高是
( )
。
5.
把一个 底面半径是
2.5
厘米的圆柱体侧面展开,
得到一个正方形,
这个圆柱
的高是(
)
。
6
.
把一个底面直径是
8
厘米的圆柱形木材锯成
2
段,表面增加
___ ____
平方
厘米。
7
.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 径和高是
4
厘米,
如果沿着高和底面直径把这个圆柱切
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 表面积增加
______
平方厘米。
8
.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 大
2
倍,高扩大
5
倍,它的底面直径扩大
( )
倍,
周长扩大
( )
倍,底面积
( )
倍,侧面积
( )
倍,体积
( )
倍。
9
.
把一个直径
4
厘米、高
10
厘米 的圆柱体沿底面分成若干份,然后把圆柱
切开拼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 了
( )
平方厘米。
10
.
一个圆柱的 底面周长是
94.2
厘米,高是
18
厘米,求它的侧面积和表面
积。
11
.
有一个圆柱体形的桶
(
有盖
)
,它的底面积与侧面积正好相等,如果这个
圆柱的底面积不变,
高增加
3< br>厘米,
它的表面积就增加
1130.4
平方厘米,
求原来圆
第
8
页
共
25
页
黄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汛
柱体的表面积。
12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
厘米,底面直径是
20
厘米,做这
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三、实际应用:
1
.练习二第
7
题
(
1
)学生通过读题 理解题意,思考“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
积?(侧面积)
(
2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
3
)集中分析评讲。
2
.练习二第
8
题
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
.练习二第
9
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
.练习二第
10
题
(
1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
2
)提问: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
(
3
)学生自主完成。
(
4
)集体评讲,注重后进生辅导。
5
.练习二第
11
题
(
1
)学生读题。
(
2
)提问: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须先求什么?。
(
3
)学生独立完成
6
.练习二第
12
题
(
1
)学生读题。
(
2
)引导思考。
(
3
)集体练习
7
.练习二思考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
引导思考:截成
3
段截了几次?一共多了几个面?几个什么样的面?那么表面
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 截成
4
段、
5
段会做吗?接下来学生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作业安排
基础训练。
第
9
页
共
25
页
黄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汛
第四课时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5
~
16
页的例
4
和第
16
页 的
“试一试”
、
“练一练”
,
完成练习三
第
1~
3
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 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
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 br>.
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
掌握圆柱体
的 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圆柱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立体图形,如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如果要计算它们
表面包装用料的大小,这是表面积问题,如果要研究它们占据空 间的大小,就是体
积计算问题,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例
4
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你会求吗?请说说分别是怎样计算的?(依次出
示公式)
引入: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可能跟圆柱的哪些条件有关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探索圆柱体 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
4
出示:三个几何体的底面和高
同学们来观察这三个几何体,它们的底面积都相等,高也都相等。
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体积相等,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出示:
V=Sh
)
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
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也就是都可能等于
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你还记得圆的面积公 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
(演示课件)边叙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16
份、
3 2
份、
64
份或更多,剪开后可以
第
10
页
共
25
页
黄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汛
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圆的面积就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那我们能不能
将 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来计算体积呢?
实物出示:圆柱切拼的过程
请看老师带 来的圆柱模型。
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
16
份,
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
近似的长方体。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的份数再多一些,那又会怎样呢?闭着眼
睛在头脑里想象一下。 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几何体会越来越接
近长方体。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拼成的长方体 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请与同学
交流一下。
圆柱拼成长方体,那么长方体的体积 就等于圆柱的体积,通过观察与讨论,我
们还知道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
长方体的 高等于圆柱的高;
(
课件出示)
根据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br>想一想,
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对,
圆柱的体积也
=
底面积×高。如果 用
V
表示圆柱的体积,
S
表示圆柱的底面积,
h
表示圆柱的 高,
圆柱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V=Sh
。
(
课件出示
)
2
.教学试一试
根据我们刚才讨论的情况,要计算圆柱的体积一般要知道哪 些条件?是呀,知
道了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就能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圆柱的体积了。那如果知道的是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
(出示试一试的图)
,
你还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出 示试一试的
题目)请跟同桌说说要先算什么,然后再动笔计算。
根据圆柱的底面半径 ,
我们先求出圆柱的底面积,
3.14
×
5
²
=78.5< br>(平方厘米)
,
再用底面积乘高算出圆柱的体积,
78.5
×
8=628
(立方厘米)
。这个圆柱零件的体积
是
628
立方厘米。 你做对了吗?(课件出示)
三、巩固练习:
1
.教学练一练第
1
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练一练第
1
题,先看图说说每个圆柱中的已知条件,再动笔
算一算。在计算圆柱的体积时,一般要先算 出它们的底面积,然后再用底面积×高
来计算圆柱的体积。
2
.教学练一练第
2
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再把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说给同桌听听吗?你还有什 么疑问吗?
六、作业
练习三第
1
~
3
题。
第
11
页
共
25
页
黄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汛
第五课时
圆柱体积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
4
~
9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巩固圆柱的体积公式。
2.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 公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
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资源: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
.我们是怎么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
3
.知道哪些条件,我们就能算出圆柱的体积?
二、基本练习
1
.做练习三第
4
题。
⑴猜猜看,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
⑵算一算,看到底是哪个杯子里的饮料多?
2
.算出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⑴底面积
0.8
平方米,高
1.2
米
⑵半径
5
厘米,高
15
厘米
⑶直径
6
分米,高
8
分米
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对照板演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三、讨论实际问题
1
.练习三第
5
题。
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如果从外面 量算出的是什么?怎么知道这个保温茶桶
能不能盛
150
千克的水呢?
2
.练习三第
6
题。
怎么算一枚硬币的体积?
3
.练习三第
7
题。
先估计这两个圆柱的体积,指出哪一 个大,再计算它们的体积,验证前面的估
计。
(如有困难,可以动手操作,实践一下。
)
第
12
页
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