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政测试逻辑推理思维训练

玛丽莲梦兔
901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4: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诺歌词-关于校车安全问题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师贵庭)
.
公务员行政测试逻辑推理思维训练(一)


把近年来我国公 务员考试的逻辑推理部分与
GCT

MBA
入学考试的逻辑部分相比较,可以发现他们有很大的
相似之处。而此类题目,尤其是对于
MBA
(工商管理硕士 )、
GCT-ME(
工程硕士
)
入学考试的逻辑部分而言,
更是主要 借鉴美国研究生入学学业能力潜力测试的
GMAT

GR

LSAT
的逻辑部分。所以,我们可以从某种程
度上说,从某种程度上我国的公务考试的逻辑推理部分, 也主要借鉴了
ETS
所推出的
GMAT

GR

L SAT
三大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逻辑部分。




例如
GMAT
的一道真题:


Crops can be traded on the futures market before they are harvested if a poor corn harvest i
s predicted prices of corn futures rise; if a bountiful corn harvest is predicted prices of
corn futures fall This morning meteorologists are predicting much-needed rain for the corn-g
rowing region starting tomorrow. Therefore, since adequate moisture is essential for the cur
rent crop s survival prices of corn futures will fall sharply toda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most weakens the argument above? (
D
)

(A) Corn that does not receive adequate moisture during its critical pollination stage will
not produce a bountiful harvest.

(B) Futures prices for corn have been fluctuating more dramatically this season than last se
ason

(C) The rain that meteorologists predicted for tomorrow is expected to extend well beyond th
e corn-growing region.

(D) Agriculture experts announced today that a disease that has devastated some of the corn
crop will spread widely before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

.

.





















.

(E) Most people who trade in corn futures rarely take physical possession of the corn they t
rade.




我们再看
2005
年全国
MBA
联考的逻辑试题第
26
题:


在期货市场上,粮食在收获前就“出售”。如果预测歉收,粮价就上升,如果预测 丰收,粮价就下跌,目
前粮食作物正面临严重干旱,今晨气象学家预测,一场足以解除旱情的大面积降雨 将在傍晚开始。因此,
近期期货市场上的粮价会大幅下跌。


以下那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以上结论?
( C )

A

气象学家预测的准确性并不稳定。


B

气象学家同时提醒做好防涝准备,防止这场大面降雨延期过长。


C

农业学家预测,一种严重的虫害将在本季粮食作物成熟期出现。


D

和期货市场的某些货物相比,粮食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小。


E

干旱不是对粮食作物生长的最大威胁。



2006
年中央公务员行政能力的逻辑分析的第
95
题:


粮食可以在收割前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如果预测水稻产量不足,水稻期货价格就会上升;如 果预测水稻
丰收.水稻期货价格就会下降;假设今天早上气象学家们预测从明天开始水稻产区会有适量降 雨,因为充
分的潮湿对目前水稻的生长非常重要。所以今天的水稻期货价格会大幅下降
.





下面哪项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以上的观点
?(
A
)





















.

.

.





















.

A
.农业专家们今天宣布,一种水稻病菌正在传播



B
.本季度水稻期货价格的波动比上季度更加剧烈


C
.气象学家们预测的明天的降雨估计很可能会延伸到谷物产区以外


D
.在关键的授粉阶段没有接受足够潮湿的谷物不会取得丰收


比 较三道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提干与选项的表述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提干论证本身确是相同的,
并 且在正确选项的难度设置也是相同的。


不仅如此,
在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 的言语理解部分,也逐渐有向逻辑分析题目靠拢的趋势,例如
2007
年中
央公务员考 试行政考题的言语理解部分,其中对于一段观点的理解与判断的题目的第
18

:

许多国家的首脑在就职前并不具有丰富的外交经验,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做出成功的外交决策 .一个人,
只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准确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果断的勇气,就能很快地学会如何做出成功 的外交决
策.对于一个缺少以上三种素养的外交决策者来说,丰富的外交经验并没有什么价值.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D



A
.外交经验无助于做出正确的外交决策


B
.外交经验来自于经年累月的外交实践


C
.成功的外交决策因人而效果有所不同


D
.外交决策者的素质比外交经验更重要






















.

.

.





















.

2004
年的 全国
MBA
联考中的第
12
题,就与此题非常的类似。


我国的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能力测试,此前被称作为“行政能力倾向测试”,其测试本身与一般学生在学
校的考试是有着本质不同的。以往的考试,往往为学业成就测试,也就是对已经学习的内容及其掌握情况
进行测试。而倾向性测试则是对学习或者或者特定技能的潜力进行测试。因此,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以及我国的
MBA

GCT-ME
入学考试,同属于对申请入学者的 学习的潜力进行测试,因此,把已经趋于成熟
的逻辑推理类题目借用到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中,具有很大 的科学习和合理性。


公务员考试大纲中,对逻辑部分的要求为:“判断推理主要考 察报考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从历年公务
员考试考试的出题情况来看,
逻辑推理部分的题目涉 猎的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
但是,
逻辑推理试题和上面所说的研究 生入学考试的逻辑考题一样,不测试逻辑学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可以
对这个大纲解读为:公务员考试 逻辑推理能力考试并不要求考生掌握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理论的专门原理,
而是测试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 、分析和提炼的能力,特别是重点测试考生分析、比较、评价、反驳和进
行各种推理或论证的能力——这 些,对于公务员的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同时我们又要认识到另外两个 事实,中国考生在逻辑能力方面,与西方的考生相比,是有一定差异
的。首先,在西方,《逻辑学》一般 是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每个学生必须修完并且当作一门
各个学科的基础来学习的。而这点, 中国的学生除了个别法学、数学等少量专业专门学过《逻辑学》外,
很少有学生专门去涉足这些看似晦涩 的逻辑知识。另外,从语言特色的角度上看,汉语是典型的“语义语
言”,而英语是典型的“形式语言” ,相比,后者更强调语言的逻辑性与结构性。所以,我们在借鉴这种
逻辑推理的考试形式的同时,以及考 生在备考逻辑推理题目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两种差异。要认真分
析题目的逻辑结构特征的同时,还要 适当的涉足一定的逻辑学基础知识——注意,并非非常专业的逻辑知
识,而是作为常识的基础知识。

在实际的备考中,对于逻辑推理部分考题,不少考生面临的这样的问题:在分析题目的 时候,很难抓住重
点,从而做题速度也很慢;其次,往往做对一道题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事实上 ,造成这两个问题
的原因无怪乎,大脑中对基本的推理关系不明晰自然不容易迅速的理解言语背后的逻辑 关系要点;根据经
验虽然也可以判定一个论述的正确与否,但是往往这种判断会处于一种非常模糊的状态 ,因此,具备一定
的逻辑基础知识,在大脑中一些基本的逻辑关系的概念清晰了,那么这两个问题自然就 迎刃而解了。





















.

.

.





















.

一、


逻辑推理的基本构成


1


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性或本质的一种 思维形式,是组成命题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单位。


任何概念都 有外延和内涵两个部分。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殊性或者是事物的本质特征,
是把一类事 物与另一类事物区分开来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事物的数量范围。如
“公务员” 概念的外延指政务类公务员、业务类公务员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指概念的外延的关系,可
以将其分为 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概念的相容关系包括:


同一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


从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外一个概念的全部;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仅有一部分重合。


概念不相容的关系包括:


矛盾关系——两个外延互相排斥,而其外延之和 等于它们的邻近的属概念的全部外延。如,男性、女性两
个概念的外延构成了性别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两个外延互相排斥,而其外延之和小于他们的邻近的属概念的全部外延。如:输 、赢,两个
概念互相排斥,但是还有一种并行的情况“平局”也在比赛结果这个概念的外延之内。


2


定义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 涵的逻辑方法,下定义是用精练的语言和简明的方式将某个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最常




















.

.

.





















.
用的下定义的逻辑方法是“属加种差”的方法。具体为:







找出被定义概念的邻近的属,确定被定义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属于哪个类;







把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这一种对象同该属 中同一层次的其它种作比较,找出着一种对象同其
它种之间的差别,即找出“种差”;







把邻近的的属和种差相加就是一个完整的定义。


例如:
中国国家 公务员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利、
执行国家公务
(种差)
的人员< br>(属)



3
.判断


如果要 说明或表达一个观点或思想,必须运用概念来做出判断。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判定的一种思维形
式。判 断,既包括肯定,也包括否定。判断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是:







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







有真假可言——即判断要么正确,要么不正确。


2


命题


表达判断在表现是形式主要通过语句、表格、特定的符号等,通常把 表达判断的语句称作命题。每一个命
题都表达了一个判断;而判断也需要通过相应的命题才能表现出来。 所以,形制逻辑对判断逻辑的结构分
析就等同于对命题及其形式的分析。


命题的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命题有着不同的逻辑结构。通常,命题的分类及其各种类型的命题逻辑结构
可以做如下总结:






















.

.

.





















.





简单命题


——直言命题:所有的
S
是(否)
P










S
是(否)
P






复合命题


——联言命题:
P
而且
Q

——选言命题:
P
或者
Q

——假言命题: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如果
P
,那么
Q











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只有
P
,才有
Q











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P
当且仅当
Q



——负命题:并非
P






模态命题


——必然命题:
S
必然是(否)
P

——可能命题:
S
可能是(否)
P


3
.推理




推理是从一个或者一些已知的命 题得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或思维形式,其中已知的命题是前提,得出




















.

.

.





















.
的新命题是结论。


例如:



1
)有翅膀,才能称为天使;


老董同志是天使;


———————————


所以,老董同志有翅膀。


(2)
老戴同志是新东方男老师,老戴同志结婚了;


老董同志是新东方男老师,老董同志结婚了;


连盟同志是新东方男老师,连盟同志结婚了;


————————————


所以,新东方男老师都结婚了。


(3)
老董同志戴眼镜;爱咧着嘴笑;身材好;


老戴同志戴眼镜、爱咧着嘴笑。


————————————


所以,老戴同志身材好。





















.

.

.





















.

推理通常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和勒比推理。演绎推理 一般被说成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即根据某种
一般性原理和个别性例证,得出关于该个别性例证的新结 论,如例(
1
)。归纳推理则被说成是从个别到一
般的推理,即从一定数量的个别性事 实,抽象、概括出某种一般性原理,如例(
2
)。类比推理是从一般到
一般,从特殊到 特殊的推理,如例(
3
)。


通常,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即前 提真能够确保结论真;归纳推理和类比是或然性推理,前提只对结论
提供一定的支持关系,前提真结论不 一定真。


推理由三部分组成,前提、结论和推理形式。

在一个推理中除去各个命题的具体内容之后所保留下来的那个模式或框架称之为推理形式,或者说,推理形式是多个推理中表达不同思维内容的各个命题之间所共同具有的联系方式。推理形式由逻辑常项(即命题联结词“或者”、“并且”、“如果,则”、“当且仅当”和“并非”,直言命题中的系词“是”和“不< br>是”,量词“所有”和“有些”等)和逻辑变项(如命题变项,词项变项等)构成。任何一个推理都可以< br>表示为一个“如果前提(成立),那么结论(成立)”的条件命题。


4
.推理的有效性及评价尺度







前推理的形式结构上要合乎逻辑,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必然是形式结构正确的推 理。如果
P,
那么
Q; P,
所以
Q







例如,如果,上帝是万能的,那么上帝可以造出一个他 举不起来的石头;如果,上帝只要有一个
石头举不起来,那么上帝就不是万能的,因此,上帝不是万能的 。







前提是判断真实 性的评价尺度。如果判断的推理的前提错了,那么结论往往靠不住。当然,
也存在前提错误,但是得出正 确结论的情况,但是尽管如此,对于一个判断推理而言如果前提错误,那么
得出的结论就没有任何意义。






















.

.

.





















.




例如,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液体,铁是金属,所以常 温下铁是液体;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
体,铁是金属,所以常温下铁是固体。







前提、结论必须有一定的语义关联。前提 和结论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意义。

公务员行政测试逻辑推理思维训练(二)

三、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
.联言命题和联言推理




联言命题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命题,其标准形式是“p
并 且
q”,其中
p

q
称为联言
支,“ 并且”为逻辑常项。


联言命题“p
并且
q”与联言支的逻辑关系 是:只有当
p

q
都真的情况下,“p
并且
q”才是真的; 或者
说,只要联言支
p

q
中有一个是假的,那么“p
并且
q”就是假的。


可以通过如下真值表来反映联言命题和联言支之间的真假关系。


p
q
P
并且
q
































.

.

.





















.

























假根据联言命题的这样一种性质,联言推理的有效式包括以下两种。




(1)
合成联言式


若分别肯定两个联言支,则可以肯定由这两个联言支组成的联言命题。



p

q
为两个前提,可以推联言命题“P
并且
q”,既然< br>p

q
分别为真,那么“P
并且
q”也为真。




例如,从“航空母舰是未来中国海军发展的重点”和“新型战略核潜艇 是中国海军未来发展的重点”可以
推出“航空母舰和新型战略核潜艇是中国海军未来发展的重点”。

又如,从“大部分中国人接触不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慢慢的在世界文明中迷失了自我” “大部分中国人盲
目接受外来文化,慢慢的在世界文明中迷失了自我”可以推出,
“大部分中国 人接触不到优秀的传统文化,
盲目的接受外来文化,慢慢的在世界文明中迷失了自我。”




(2)
分解联言式


若肯定一个联言命题,则可以分别肯定其中的每一个联言支。





















.

.

.





















.

以联言命题“P
并且
q”出发,既可以推出
p
,又可以推出
q
。既然断定“P并且
q”为真,则联言支
P

q
皆为真。


例如,“既然我们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那么我们就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在试题的论述语言中,除了“并且”之外,有下列关联词,也通常表示联言命题:“既是…… 又是……”,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尽管……然而……”,“一方面……另 一方面……”。
尽管这些词语在语义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同是肯定所连接的语句的意义上却是相同的 。



2
.选言命题和选言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复合命题,它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 命题两
类。一个选言命题究竟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没有专用的形式识别标记,只能看其中的各个选言 支是否
能够同时成立:能够同时成立的,是相容选言命题;不能同时成立的,是不相容选言命题。




(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 br>相容选言命题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事物存在的复合命,但也可以都存在的宣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的标准形式是“p
或者
q”,其中
p
q
称为选言支。相容选言命题中,只要
p
或者
q
只要有
一个是真的,命题就为真的,只有在选支都假的情况下才假,在其余情况下则是真的。


可以通过如下真值表来反映相容选言命题和联言支之间的真假关系。


p
q
P
或者
q





















.

.

.





















.




































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







否定肯定式


若肯定一个相容选言命题并且否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则必须肯定另一个选言支。其形式是:


p
或者
q;


p,

所以,
q





















.

.

.





















.
或者,
p
或者
q;


q,

所以,
p

例如,学业考试的平均成绩过低要么是由于试卷难度过高,要么是考生层次过低;






考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都经过认真的学习,






所以,学业考试的试卷难度过高。







在进行相容选言推理时,必须注意不能通过肯定某一个选言支来否定其他的宣言支。


如下列这两种情况:


p
或者
q;

p,

所以,非
q

或者,
p
或者
q;

q,

所以,非
p

究其原因,我们通过上面的反映相容选言命题和联言支之间的 真假关系的真值表可以看出,
p

q
可以同




















.

.

.





















.
时为真。


例如,学业考试的平均成绩过低要么是由于试卷难度过高,要么是考生层次过低;






经过其他测试发现,考生的层次确实过低,






所以,平均成绩过低不是由于学业考试的试卷难度过高造成。


测试平均成绩过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通过肯定其中一个原因,就排除另外的原因。




(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标准形式是“要么
p
,要么
q
,二者必居其一”,它仅 仅在选言支
p

q
中有一个且只有
一个为真时才为真,在其余情况下 都是假的。


例如:“这次考试的结果,你要么通过,要么挂科。”


可以通过如下真值表来反映不相容选言命题和联言支之间的真假关系。












p
q
要么
P
,要么
q
































.

.

.





















.



























根据不相容选言命题的上述性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包括以下两种。







否定肯定式




若否定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的一个选言支,则必须肯定它的另一个选言支。其形式是:




要么
p
,要么
q


p



所以,
q



或者,要么
p
,要么
q


q





















.

.

.





















.
所以,
p

例如,要么选择苟且偷生,要么选择烈火中盘涅
!





没有选择苟且偷生,






所以,选择了烈火中盘涅。







肯定否定式




若肯定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的一个选言支,则必须否定它的另一个选言支。其形式是:




要么
p
,要么
q

P



所以,非
q



或者,要么
p
,要么
q

Q

所以,非
p

例如,广州新东方老董,要么男老师,要么是女老师;






老董是男老师,






所以,老董不是女老师。





















.

.

.





















.

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区别就在于,不相容选 言推理又肯定否定式,既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
就可以否定另外一个选言支;而相容选言推理则不能通过 肯定其中一个选言支而否定另外的选言支,即它
的肯定否定式是一个无效的推理式。

公务员行政测试逻辑推理思维训练(三)


3
.假言命题及假言推理




假言命题是断定 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复合命题。条件关系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
必要条件。相应地, 假言命题也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
题。




(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断定充分条件关系的假言命题。


事物情况
p
是事物情况
q
的充分条件,是指:有
p
一定有
q
, 但无
p
未必无
q



例如,“考上公务员”就是 “拥有稳定的工作”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准形式是“如果
p

那么q”,其中
p
为前件,
q
为后件。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只是表明有前件
p
就一定有后件
q

而如果没有前件
p
,并不确定是否有后件
q
的发生。也就说,有之则必然,无之则未必不然。通过下列真值表,我们可以进一步明晰充要条件假言
命题与它的支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p




















.

.

.





















.
q
如果
P
,那么
q





































对上表稍加说明,在前件
p
假的情况下,
“如果
p
,那么
q”就总是真的;在后件
q
真的情况下,< br>“如果
p

那么
q”也总是真的。只有当前件真,后件假的情况下,“ 如果
p
,那么
q”才为假,这是因为对于充分条
件假言命题来说,必须满足“ 有之则必然”,有前件,必须有后件。所以我们可以找到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的关键:并不是简单的去确定 前件和后件的真假,而是要确定前件与后件的条件关系。


在日常语言中,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常常用多种形式加以表述,

“只要……,
就……”
“一旦……,
则……”

“如果……,那么……”等,有时其中的联结词还可以省 略,如“锲而不舍,金石为开”,“人心齐,泰
山移”,“招手即停”等。






















.

.

.





















.


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上述性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包括以下两种。







肯定前件式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
p
,那么
q”断定
p

q
的充要条件,即有
p
就一定有
q
,或者说有前件就一定有
后件。据 此我们可以通过肯定前件来肯定后件,这样的推理形式我们称之为肯定前件式:




如果
p
,那么
q

P



所以,
q

例如,某国政府官员一旦拥有不受监控的权力,其政府官员就会腐败;


确认某国某领导行使权力存在监控的漏洞,


所以,此领导腐败。







否定后件式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
p
,那么
q”还断 定
p

q
的必要条件,即无
q
就一定无
p
,或者说无后件就
一定无前件。据此我们可以通过否定后件来否定前件,这样的推理形式我们称之为否定 后件式:


如果
p
,那么
q


q



所以,非
p




















.

.

.





















.

例如,一场盗窃案中,如果某人是犯罪嫌疑人,则案发时一定在现场;






确认案发时某人不再犯罪现场,


所以,某人不是犯罪嫌疑人。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常见逻辑谬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



否定前件式;如果
p
,那么
q


p



所以,非
q


肯定后件式;如果
p
,那么
q








q



所以,
p

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常见逻辑谬误,是无效的推理形式。


例如:如果我想当外语翻译,我就必须学好外语;我不想当外语翻译,所以我不必学好外语。这个推理是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是无效的。


再如:如果小张患
Sars
,则他会发烧;小张发烧了,所以他一定患了
Sars
。这个推理是充分条件 假言推理
的肯定后件式,也是无效的。






















.

.

.





















.


(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断定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 命题。事物情况
p
是事物情况
q
的必要条件,是指:无
p

定无
q
,但有
p
未必有
q



例如,“年满
18
岁”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准形式是“ 只有
p
,才
q”,在
日常语言中,它也可以表述为“除非
p
,否则不
q”等,如“除非笔试通过,否则不予录取”。



< br>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在前件假、后件真的情况下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我们可
以概括为: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通过下列真值表,我们可以进一步明晰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它的支
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p
q
只有
P
,才
q












































.

.

.





















.













对上表稍加说明,在前件
p
真的情况下,“只有
p
,才< br>q”就总是真的;在后件
q
假的情况下,“只有
p


q”也总是真的。只有当前件假,后件真的情况下,“只有
p
,才
q”才为假,这是 因为对于必要条件假
言命题来说,必须满足“无之则必不然”,即没有前件,必没有后件。


在日常语言中,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常常用多种形式加以表述,

“ 除非……,
否则……”

“不……,
不……”
等,以及一些成语“不 入虎穴,焉得虎子?”等。


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上述性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包括以下两种。







否定前件式




只有
p
,才
q


p



所以,非
q






肯定后件式




只有
p
,才
q

q



所以,
p





















.

.

.





















.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常见逻辑错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




肯定前件式:只有
p
,才
q

P










所以,
q



否定后件式:



只有
p
,才
q



q



所以,非
p



(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断定充 分必要条件关系的条件命题。事物情况
p
是事物情况
q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指:有
p
就有
q
,并且无
p
就无
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准形式是“p
当且仅当
q”,这种表述形
式常在数学中出 现,
在日常语言中通常用下述形式表示:
“如果
p

q

并且只有
p

q”,
“如果
p

q

并且如果非
p
则非
q”等。


例如,“人不 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它表示“人犯我”
是“我犯人 ”的充分必要条件。


显然,当前件和后件同真或同假时,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在其他情况下都是假的。


通过下列真值表,我们可以进一步明晰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它的支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

.

.




















诺歌词-关于校车安全问题


诺歌词-关于校车安全问题


诺歌词-关于校车安全问题


诺歌词-关于校车安全问题


诺歌词-关于校车安全问题


诺歌词-关于校车安全问题


诺歌词-关于校车安全问题


诺歌词-关于校车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