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660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4: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快餐公司-中国民族风俗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萧甘牛)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周长,用滚动法、绕绳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感受“化曲为
直”的转化思想

2.
通过动手测量、
计算,
研究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理解并 掌握周长
的计算公式。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积极思考、
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让学生在学习
中体验数学的价值。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历史材料,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形实物,直尺、圆规、软尺、绳子、白纸、剪刀、记录表、计算器。

圆形实物,直尺、圆规、软尺、绳子、白纸、剪刀、记录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设计

1.
预习任务


1
)先找一个圆形物品,试着量出它的周长是多少?


2
)解释所测量物品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怎样测量它的周长?

(二)课堂设计

1.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
课前同学们都找了一个圆形物品,
试着测量它的周长,
现在谁来说一说,
你所测量的圆 形物品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预习任务。

师:通过交流,大家 一致认为,所测量圆形物品的一圈就是它们的周长,像
这样,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圆的周长。


2.
问题探究


1
)小组讨论,探究方法
师:
大家已经试着测量了圆的周长,
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你是如
何测量的?讨论后,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巡视,如果学生在方法上有困难,教师适当引导。

小组汇报测量方法:绳绕、滚 动、围。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些方法测量时的注
意事项:
“滚”的时候要在圆形物体边缘确定一个 起点(终点)
,滚的时候不要滑
动;
“绕”和“围“的时候,尽量贴合一些,减小误差 。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吗?

小结:
我们发现这些方法都是 将一个未曾学过的曲线图形的长度转化为可直
接测量的直线段的长度,这种方法叫“化曲为直”,是一种 转化的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
课前自主操作,
学生初步感受圆的周长及用 滚动法、
绳测法来
测量圆的周长,
再通过课中小组交流,
又进一步认识这些方 法的共同之处,
让学
生感受了方法的多样性和“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更重要的是,
在这样的过程,
让学生更清晰、直观理解圆的周长概念的内涵。考查目标
1


师:
大家的想法都很有创意。
想不想接受新的挑战?请看我用绳子系一个小
球,
甩动形成一个圆。
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小球运动形成的圆的周长吗?

师:用绳测或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
我们找到一种既 简便又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设计意图:
经历初步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后,< br>继续抛出新问题,
引发原来
方法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矛盾,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新知的欲 望与兴趣。



2
)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
同学们请看,
老师两只手各拿一根绳子系了一个小球,
甩动后形成两个
圆,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圆的直径
/
半径决
定圆 的大小)

师:
圆的周长跟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物
品,测量一下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可使用计算器)
,得
数保留 两位小数,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快餐公司-中国民族风俗


快餐公司-中国民族风俗


快餐公司-中国民族风俗


快餐公司-中国民族风俗


快餐公司-中国民族风俗


快餐公司-中国民族风俗


快餐公司-中国民族风俗


快餐公司-中国民族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