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929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5: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狮子狗bug-不要怨天尤人
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 年级下册
13-15
页信息窗
3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并能够用字 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
结合律。
2.
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
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进
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认识探索规律 的一般方法。
3.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和信心,
初步形
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
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们通过对黄河的了解学习了字母表 示数的相关知识,这节课
我们继续认识黄河学习新的知识。请看情景图!(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
让学生说一说对黄河流域的认识,教师做简单介绍。
板书课题:黄河流域
2.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有关黄河流域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用列表方式整理信息:
上游
中游
下游
面积(万平方千米):
39 34 2
长度(千米):
3470 1210 790
根 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黄河流域的面
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探究加法结合律
1.
解决“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
1
)要求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完成题目。
(
2
)班内交流:谁来谈谈自己的做法?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解题思路和
算 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
39+34
)
+2
=73+2
=75
(万平方千米)
先求出上游和中游 的流域面积,
然后再加上下游的流域面积,
就求出了黄河的
流域面积了。运算顺序是: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
39+
(
34+3
)
=39+36
=75(
万平方千米
)
先求出下游和中游的流域面积,
然后再加上上游的流域面积,
就求出了黄河
的 流域面积。运算顺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
2.
解决“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班内重点交流解题思路和算式的运算顺序。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
3470+1210
)
+790
=4680+790
=5470
(千米)
先求出上游 和中游的长度和,
然后再加上下游的长度,
得到黄河全长。
运算顺
序是:先把 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
3470+
(
1210+790
)
=3470+2000
=5470
(千米)
先求出下游和中游的长度和,< br>然后再加上上游的长度,
就得到黄河全长。
运
算顺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 加第一个数。
3.
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观察)
(
1
)引导学生发现相加的三个数、三个数的位置、和没变,运算顺序变了。
根据学生的 发现把两组算式各用等号相连。
(
39+34
)
+2
=
39+
(
34+3
)
(
3470+1210
)
+790
=
3470+
(
1210+790
)
(
2
)仔细观察每组算式的相同与不同点,你有什么猜测?让学生在小组讨
论交流发现。
(板书: 猜测)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
让学生把想法与大家分享
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测有 :
虽然运算顺序不同,
但是他们的结果相同。
无论先
加前两个数还是先加后两 个数,和都不变
师引导:大家都有这个发现吗?那这是不是加法运算律中的一个规律呢?
2.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
怎样才能确定我们的发现的确是一个规律呢?引
导学生想 到举例验证。那我们一起来举例验证一下吧!
(板书:验证)请同桌两
人合作,任意找出三个数 ,运用不同的运算顺序,看看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
3.
班内交流
(
1
)多找几位学生 说一说自己举出的例子与发现:学生可能发现
3+4+5=3+
(
4+5
)… …
(
2
)师引导: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能写完吗?(加省略号)
(
3
)经过大家的验证,说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得 出结论了,
这确实是加法运算律中的一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课件展示加法结合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