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绝世美人儿
806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5: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内蒙古大学录取分数线-虞舜孝感动天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并能
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 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
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
3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
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 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
能用字母来
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理探 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
发现并概括
出运算律
.
教学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出示主题图
).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
)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
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
我们选择一个
.
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 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
学生列式:
40
+
56
=
96
(千米)
56
+
40
=
96
(千米)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
1 / 7
其中“
40
+
56
是用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 程,
“
56
+
40
”呢
?(
下午的
路程加 上上午的路程
)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的路程加 上下午的路程合起来,
所以都等
于
?(96
千米
)
两道算式得数相同,
我们可以用
“
=
”
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
.(
屏示
等式:
40
+
5 6
=
56
+
40
)
2
.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
3
.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当我们对这个发现有疑
问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进行验证
.
生汇报交流
(
汇报时,教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
)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
?
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
?(
屏示省略号
.)
虽然咱们写出 的等式各不相同,
但是仔细观察,
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
规律,你发现了吗
?< br>交流一下
.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
刚才 ,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
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 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
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
?(在实物
投影上展示交流
.)
4
.用字母表示交换律:
2 / 7
刚才大家想出的等式都很好,不仅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表示 出
来,而且比语言叙述更简洁
.
其实这个规律,是加法的一个很重要的
运算律
.(
板书:运算律
)
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
——加法交换律< br>.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
a
和
b
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
交换律可以写成:
a+b=b+a.
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
?
5
.巩固练习
(
抢答
).(
屏示:你 能根据运算律填一填吗
?)
出示:
96+35=35+
□
204+
□
=57+204
37+
□
=59+
□
76+
□
=
□
+76
这
4
道练习都用到了哪个运算律
?(
加法交换律
)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
1
.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
.
回到操场,刚才是跳绳的同学,
现在有什么变化
?(
屏 示:
23
个踢
毽子的女同学
)
仔细看
(
屏示大括号
)
,你看懂了吗
?(
求参加活 动的一共有多少
人
?)
有三部分,你打算先求什么
?(
跳绳的有多少人
?)(
屏示动态结合过
程< br>)
会列综合算式吗
?(28+17)+23.
师:你给
28
、
17
加上了括号,表示什么
?(
先算
28
加
17)
先把跳
绳的人数合起来,再加上踢毽子的 人数
.
还可以先求什么
?(
女 生的总人数
)(
屏示动态结合过程
)
现在算式
怎么列
?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