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

余年寄山水
522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5: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唐山地震纪念碑-什么人什么什么成语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沈支炳)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 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

虏人过五千,移文


郡。吏欲传檄求救 ,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

两炬三头热火

,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救兵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
褥食

,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故事
:
按旧例。

②移文:发文书。③交缚
:
交叉捆绑。④热火:点火。⑤褥
食:在睡垫上吃饭。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俄顷
斩首数百级(
______


②虏由此不敢复
向云中(
______


..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3
.结合文章,谈谈范廉有什么过人之处?


【答案】

1


随即、不久

再、又


2
.小吏想要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范廉不肯,亲自率领将士抵抗。

3
.结合文章。足智多谋,勇敢自信。

【解析】

1.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
中常常出以 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如
“俄顷”作为生僻词的意思 ,要认真读懂语境大意。而“复”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再、
又”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 的关键。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 考题。直译讲究
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
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
翻译, 如“檄”:公文。“自”:亲自。“拒”:抵抗。

385
.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范 廉有什么过人之处。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
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 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
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 求提取重要信息。如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是虚张声势,迷惑敌人。“范乃 令军
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是抓住机会,奋勇杀
敌。 所以可概括为他是一个足智多谋,勇敢自信的将领。

【点睛】

译文:

廉范是赵将廉颇的后代,担任云中郡太守。一天
,
正遇到匈 奴大举入侵边塞,按照以往方式
,
胡虏人马只要超过五千人
,
就要向旁边的郡 传送书信。官吏想传檄文求救
,
廉范不同意
,
亲自
率兵抵抗敌兵。但 敌兵人数众多而廉范兵力太少。刚好太阳下山
,
廉范命令军士将两个火炬
缚成十字,
手持一端
,
点燃三端
,
在营中分开排列。敌兵远远望见火炬众 多
,
认为汉军救兵到

,
十分惊恐。快到天亮想要撤退时
,
廉范边命令士兵在睡觉的草垫子上吃饭
,
清晨前往阵前
杀敌
,
斩敌首级树百个
,
死者上千人
,
由此匈奴不敢再侵入云中了。


2

阅读下面文言文
,
回答下列小题。


守时
,
府治
被火焚,文卷悉

,
遗火

,
一吏也。火熄
,
况守出坐砾
场上,呼吏痛杖一


,
喝使归舍
,


草奏
,
一力归罪已 躬
,
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
,
况守叹曰:“此固太守
事也,
小吏何足当哉
!
”奏上
,
罪止罚俸。公之周旋
小吏如此
,
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

,
即自己之罪尚欲推 之下人
,
况肯代人受过乎
?
公之品
,
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况钟,字伯律
,
南昌人,
时任苏州太守
,
明朝著者名廉官。②府治
:
府衙。③遗火:
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
,
碎石。⑤亟
:
急速
,
赶快。⑥周旋
:
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
)文卷悉


悉:



舍:


2
)喝使归舍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
,
小吏何足当哉
!

3
.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
,
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
?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1
.(
1
)全
,




2
)房舍
,
住宅

2
.这木来就是太守 该负的责任
,
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

3
.沈钟的“不 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
,
况钟在呈奏皇上时
,
自己承
担了全部责任。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 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
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 中的“悉”是“全,都”;
“舍”是多义词,“房舍
,
住宅”的意思。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
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
的文言现象,重 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
注意“固(本来)、何(怎么) 、哉(助词,呢)”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18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 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刻画
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 析。从“
亟草奏
,
一力归罪已躬
,
更不以
累吏也
” 可以看出况钟勇于担当。这正是“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的具体体现。据此概
括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 为主”的原
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 是个小官员。火
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
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开始小官员
自己知 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说:“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
担呢!”况钟
(
将事情
)
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傣禄。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
(有担当
) ,
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原 本是自己的
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
?
况钟的品格 ,就是在这一点
上让人望尘莫及啊
!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 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
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 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
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

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
<
孟子
>
三则》)

(乙)同敞

“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
败奔,同敞危坐不去



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
虚无人,独式耜
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
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
喜,取酒与饮, 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
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

):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往之女

______



2
)或
败奔
______


______


3
)同敞危坐不去


4
)适
同敞自灵川至
______


2
.用斜线(
/
)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3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行天下之
大道
/
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B
.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
/
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
(《曹刿论战》)



C
.乃
幽之民舍< br>/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
.岂不诚
大丈夫哉
/
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军中以是服同敞。


2
)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
.(乙) 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
说明理由。


【答案】

1



1
)通“汝”,你,你的


2
)有时


3
)离开


4
)恰逢


2
.虽异室
/
声息相闻
/
两人日赋诗倡和

3

D

4
.(
1
)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2
)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
.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
脸 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解析】

1
.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女:同
“汝”,你的;适: 恰逢。

120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以及文言文语句 的翻译来进行翻
译。虽















人日







和翻译为:虽然(两人)被关在不同 的屋子里,
但是可以互相听到声音,两个人每天通过吟诗来互相唱和;根据翻译,可以断句为:虽异
/
声息相闻
/
两人日赋诗倡和。

3
.本题 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
、结构助词,的
/
代词,它,指书籍;
B
、表疑问语
气,哪里
/
语气助词,不译;
C
、于是/
竟然;
D
、两个“诚”都翻译为真的。故选
D

< br>4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
句式的语序调换。(
1
)中的“以”翻译为因此,译文: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2
)句难度不大,阅:经过;颜色:脸色;译文: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
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
.文中的同敝,“
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
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 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
变。”,
面对敌人,他将国家大义凌驾于 生命之上,宁死不屈,正是“威武不能屈”的体
现。

【点睛】

译 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
怕,他们安居家中 ,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
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 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
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 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 实
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
不能 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乙】张 同敝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为人大方、讲义气。每次带兵打仗,就骑着马走在将
士的最前面。有的时候战 败,将士都逃跑了,但是张同敝端端正正地坐着,不离开前线,
将士们看到了就再次投入战斗,有时会取 得胜利,军中众将因此都很佩服他。顺治七年,
清军攻破了严关,将士们都放弃桂林逃跑了。桂林城中空 无一人,只有式耜坐在府中,恰
逢张同敝从灵川到达桂林,拜见了式耜,式耜说:“我是桂林的留守将军 ,应当死在这个
地方。你没有守城的职责,何不像其他人一样离开呢?”同敝认真地说道:“从前的人以
只有自己成为君子为耻,你难道不让我和你一同赴死吗?”


式耜大喜,拿 出酒和他一起喝,一直到天亮,清晨时分,被清军所擒,让他们投降,他们
不愿意。下令让他们做和尚, 也不愿意。于是,就将他们关在民房里。虽然(两人)被关
在不同的屋子里,但是可以互相听到声音,两 个人每天通过吟诗来互相唱和。经过了四十
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 一点改变。


4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犊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 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
)斯是陋室






2
)可以调素琴(




3
)陶后鲜有闻(




4
)宜乎众矣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
.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4
.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答案】

1
.这

调弄,弹奏





2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

3
.安贫乐道

4
.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
重点突破,对于 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斯”意思较为固定,为代词。“鲜”现代汉
语仍有,译为“少”。“众”与 现代汉语意思一致,译为“多”。

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 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
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是“莲之爱”,应译为“对于莲花的喜爱”。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
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3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与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看题干
中问题与文章中心 有什么联系,文中有没有真抒胸臆的语句,寻找到这些关键语句后,根
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平 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要通过与同学、老
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 上识记。从文中作者关于陋室环境及陋
室生活的描述可知,陋室之所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即主人 安贫乐道,具有高洁傲
岸的节操。

4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比写作手法的理解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
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 非。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往往是为
了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强调某些情感。一定要结合具体文章做具体分 析。两文中对比的
语句较多,如“有”与“无”的对比,“可以”与“无”的对比,“多”与“少”的对 比
等。


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 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 的苔痕
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
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
没有官府的公文 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
有什么简陋呢?”
< br>【乙】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
对于菊花 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
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 然就很多了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5
分)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
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
捐失成功, 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
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 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369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1
)以污其行



2
)久行怀思,无它异






3
)累寸不已


4
)羊子感
其言,复还终业



.< br>370
.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
分)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7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
分)



1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3
分)



2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2
分)


372
.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分)


道理:

影响:



【答案】

369
.(
1
)品行、德行(
2
)特殊原因(
3
)停止(
4
)被……感动


370
.羊子大惭
/
乃捐金于野
/
而远寻师学


371
.(
1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



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372
.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
年不返。


【解析】

369


试题 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
判断字词义。文言文 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行”
为“品行”,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 的变化,如本题中“感”作动词,意为“被……感
动”,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70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 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
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 师学


一句有三层意思,一是羊子很惭愧,二是羊子把钱扔在路上,三是羊子到远方 去求学,根
据这三层意思即可找到断句处。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71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 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
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顺序。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尝”“遗 ”
“饼”“与”“中道”“异”,最后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72


试题分析:阅读文中羊子妻所说的话,其妻是用类比和比喻来说理 的,抓住“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一句即 可理解“不能领财玷污品行”的道理;抓住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 织也,则捐失成功”即可理
解“学习在于积累,不能半途而刻”的道理。直接引用文中表示羊子行为的语 句作答“影
响”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6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本文选自我国古代史学名著《
_____________


,文中提到的战役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
胜强的战例
__________
之战。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
焉(
_____________


②弗敢专



______________




③小大之狱

_____________


④既克
,公问其故(
______________




3
.对于“何以战”的问题,曹刿对鲁庄公一再追问,他的目的是什么?


4
.本文给后人留下的重要的战争思想有哪些?请写出两点来。

5
.在这段真实的历史故事中,作者并未对曹刿和鲁庄公作直接评价,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
来刻 画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对曹刿或鲁庄公作简要评价。


【答案】

1


左传

长勺


2


①参与

②独自占有

③案件

④战胜,攻下


3
.曹刿一再追问的目的就是要让庄公明白取信于民才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的 道理。

4
.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审时度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进攻 和追击时
机);详察敌情,不冲动草率等。

5
.要点参考:曹刿是一个以国 家安危为己任的人,他在大敌当前之时,面见庄公,直陈己
见,并亲临战场指挥作战,表现了一个爱国者 的责任感;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对战争
的分析,对战斗的指挥,对战机的把握,精辟独到,体现了一 个军事家的思想智慧。鲁庄
公对战争的认识浅薄盲目,对战斗的指挥鲁莽草率,对胜利的取得迷惑茫然, 但他能够对
曹刿虚心请教,言听计从,说明他还是一个明智的君主。

【解析】

1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 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
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 体系。死
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左传》有关的文学常
识。《曹刿论战》选自我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
秋》,是中国 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
秋》而作。文中提到的战役是 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即长勺之战。

2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 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
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 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
是古今异义词,如“间”:参与。“专”:独自占有。所以千万不要 以今释古。说理解好
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 解。《曹刿论战》中
,
对于“何以战”的问题
,
曹刿对鲁庄公一再
追 问
,
他的目的是意在引导鲁庄公认识到决定战争中胜败的关键是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
取胜的原因如果从战前来看,就是取信于民。如果从战时来看,就是抓住机遇。

389.考查对文章表现的战争思想。要找到并分析好文章中能体现战争思想的关键性的句
子。如“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是说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在而 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一句是说审时度势、
善于把握作战时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一
句是说详察敌情,不冲动草率。

5
. 要求结合文章人物的言行对曹刿或鲁庄公作简要评价。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
概括人物的性格的 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
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 物的性格特征。如曹刿是一个有爱国之心和远见卓识,
能见义勇为、沉着冷静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曹刿 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
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他非 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
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 要保
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 ”,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他深知军队士 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
的时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 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
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庄公在政治上目光短浅,草率鲁
莽;军事上又急躁冒进,缺乏谋略,有勇无谋。但他能够察纳雅言 ,礼贤下士,任人唯
贤,对曹刿的提议能够采纳,言听计从,不以曹刿的身份卑微而排斥他,对其能够从 谏如
流,宽宏大度,善于用人。总的来说,鲁庄公是一个少谋但明理,急躁但贤能的君王。对
庄 公的分析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

【点睛】

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 br>1
、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
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
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
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 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
短语也是如此。
3
、语法推断法。 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4
、音形推断
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 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
5
、邻词推断法。运用同
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 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
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
目光短浅,不能深 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
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 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
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
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 目,一定对上天说
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
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
刿回答 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
我跟随您一同去。”< br>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 要下令击鼓
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
看齐军车轮 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
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br>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
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
就耗尽了。他 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
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 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
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 击他们。”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 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

(乙)

天镜园浴凫堂< br>①
,高槐深竹,樾

暗千层,坐对兰荡

,一泓漾之,水木明 瑟

,鱼鸟藻荇,
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

每岁春老,破塘

笋必道此,轻舠

飞出,牙人

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
笋!”鼓枻


飞去。园 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
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
]
天镜园中一 个堂名。②[樾
]
树荫。③[兰荡
]
湖名。④[明瑟
]
明净 新鲜。
⑤[破塘
]
绍兴地名。⑥[轻舠
]
小船。⑦[牙人
]
商人。⑧[枻
]
船桨。

1
.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更定矣”和“更有此人”的“更”同是“更加”的意思。

B
.“人鸟声俱绝”和“字俱碧鲜”的“俱”同是“都”的意思。

C
.“余拏一小舟”的“拏”和“鼓枻飞去”的“鼓”同是“划”的意思。

D
.“类若乘空”的“若”和“形如象牙”的“如”同是“好像”的意思。

2
.人们评价张岱的散文“笔墨淡,情却浓”。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体现这一特色的
一项 是

A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理解:此句用白描手法描绘出混沌 一片的冰雪世界,让人顿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无限
感慨。

B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的痴人。

理解:此句借舟子之口直接点明“痴 ”字,坦露文人雅士独与天地往来的率性认真与傲岸
情操。

C
.高槐深竹,樾暗千层。

翻译:高高的槐树,幽深的竹林,林荫层层叠叠。

理解:此句中的“高”“深”“暗 ”生动细致地描摹了天镜园的美景,让人如临其境,心
向往之。

D
.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翻译:妙不可言,只有惭愧。

理解:昔日的美景美味与今日的国破家亡形成了对比,令作者不禁对过去的奢靡享受深感
惭愧。

3
.(甲)(乙)两文皆出自《陶庵梦忆》,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结合下
面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链接材料)

《陶 庵梦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该书成书于明朝灭亡之后,其
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 身经历过的生活。一幕幕过往,让读者看到那个曾经生活闲适、性情
潇洒、爱好广泛的风流天才,感受到 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追求。


【答案】

1

A

2

A

3
. 示例:虽然遭逢改朝换代之乱,心怀国破家亡之悲,但作者仍然留存着天镜园一草一木
的美好记忆,仍然 有深夜独自看雪的闲情逸致,由此可见他高雅的生活情趣。

【解析】

1< br>.
A
词语理解不正确。“更定矣”和“更有此人”的“更”分别是“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与“还”的意思。

2

A
能体现“笔墨淡,情却浓”这一 特色。“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和云和山
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运用白描手法,描绘 出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人顿生天
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无限感慨,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好符合“笔墨 淡,情却浓”的要
求。
B
为语言描写,为评判之语。
C
写景之语,有 对景物的细节描写,具有烘托渲染作
用。
D
生发感慨,直抒胸臆。后三项都不符合“笔 墨淡,情却浓”的特色。

3
.考查对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的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
理解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 基础。在准确理
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同时要把握好题干所给材料的意思,特别是分析好“该书成书于明朝灭亡之后,其中所记
大多是 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一幕幕过往,让读者看到那个曾经生活闲适、性情潇洒、
爱好广泛的风流天才, 感受到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追求”等句。由此,再通过结合两文
的描写内容,即可归纳出虽然作者心怀 国破家亡之悲,但仍然有着深夜独自看雪的闲情逸
致与对天镜园一草一木的美好记忆,由此可见作者生活 情趣高雅。

【点睛】

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
1
、联 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
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 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
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2
、结构推断法。文 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
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 ,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
短语也是如此。
3
、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 地位来推断词义。

4
、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 可推知字义。
5
、邻词推
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 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一)译文:

崇祯五年( 公元
1632
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
的声 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
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
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
得滚沸。(他们) 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
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 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
(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 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
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二)译文:

天镜园浴凫堂,高耸的槐树,幽深的竹篁,林荫层层叠叠,坐落面对着 兰荡湖,一泓湖水
荡漾,湖水林木明净新鲜,瑟瑟多姿,游鱼、飞鸟、水藻、荇菜,大致类似像大乘空灵 境
界一样。我坐在浴凫堂里读书,扑面而来,满眼的全是绿色,推开窗子,打开书卷,所有
的文 字,全是青碧鲜绿的颜色。每年春末,破塘笋必定经过这里。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
最大一株笋抛掷到水 面上,呼唤园中人说:“捞笋!”然后划桨飞逝而离。园丁划小舟拾
起大笋,形状犹如象牙一样,像雪一 样白,像花藕一样嫩,像蔗糖一样甜。煮着吃着,妙
不可言,只有惭愧。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亮,字敬儒 。清河东武城人,十岁。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
往依之,谓亮曰:“安能久事 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亮曰:“弟
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 眉睫乎!”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
曰:“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

之念。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
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 士。

除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亮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 br>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
浮桥;泛 长无恒,又不可施柱,恐难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渡渭,以像阁
道,此即以柱为桥。今唯虑 长柱不可得耳。”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藉
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 公桥。亮性公清,闵俞决断,所在并号称职,
三辅服其德政。世宗嘉之,诏赐衣马被褥。

(选自《魏书·崔亮列传第第五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怵迫诱迫。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彼家饶书
/
家贫,无以致书
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
.冲甚奇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
.会
天大雨
/
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岳阳楼记》)



D
.所在并号称

/
先帝称
之曰能(《出师表》)



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安能久事笔砚而
不往托李氏也


A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B
.中峨冠而
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
.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马说》)


D
.温故而
知新(《论语》十二章)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4
.请说出崔亮形象的特点。


【答案】

1

A

2

C

185
.我自可以到市上租书,又怎能去他家看他们的脸色呢!

4
.(
1
)贫而有志,不肯轻易依附于人:(
2
)理政有方,有不俗政绩;(< br>3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百姓。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
选项中“书”都是“书本”;
B.
选项中
的“奇”的意思分别为“对……感到惊奇”和“零数、余数”;
C.
选项中的“会”分别是
“正好、适逢”和“聚集”;
D.
选项中的“称”分别是“适 合,相当”和“称赞”的意
思。故选
A


2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
氏也”中的“而”表转折;< br>A
项中“而”表承接;
B
项中的“而”表并列;
C
项中的“而”表转折;
D
项中的“而”表承接。故选
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
积累, 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
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 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
注意“可(可以)、市(市井,集市) 、安(怎么)、眉睫(这里指脸色)”的意思,必
须翻译出来。

4
.试题分 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具体的事件和描
写分析作答。从“
居贫,佣书自业
”和“
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
眉睫乎!”可以看出崔亮是一个家境贫困但有志向,重视亲情,不肯轻易依附于人的人;
从“
亮即为 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
”可见其博览群书,
刻苦用心的人;从 文章第
2
段叙写的“造桥”一事,可以看出崔亮是一个勤勉政事,为民
着想的官员。据 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 ,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
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
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崔亮,字敬儒,是清河东武成人。十岁时,家境贫困,他 常租书学习。当时,陇西人李冲
在朝廷掌握大权,崔亮的族兄崔光去投靠他,并对崔亮说:“您怎么能长 久地与笔墨纸砚
打交道,而不去依附李冲呢?他家里有很多书,借此机会可以阅读。”崔亮答道:“弱弟
幼妹在家忍饥受寒,我怎么能扔下他们,独自一个人去享受温饱?我自可以到市上租书,
又怎能 去他家看他们的脸色呢!”崔光将他的情况告诉给了李冲,李冲召见他,问:“你
的先人写了一篇《相命 论》,读了使人不再产生受利用和驱迫的想法。我把这本书丢失
了,你还能记得吗?”崔亮便立即背诵, 涕泪齐下,声音和韵调却不改变。李冲十分惊
奇,将他接到家中为馆客。李冲举荐崔亮为中书博士。
在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州城北面的渭水因水浅不能通船,行人因而受到阻隔。崔亮对僚
属们说:“过去杜预在黄河上建造桥梁,何况渭水与黄河不同,魏晋时期,这里又架起过
桥梁呢?我今天 决定营造桥梁。”大家都说:“水太浅,不能架设浮桥;河水泛滥不定,
又不能埋设桥柱,恐怕难以造成 。”崔亮说:“过去秦人在咸阳,曾在渭水上架桥,好像
是两座楼阁中的通道。这是在柱子上架设。现在 ,恐怕无法得到这些长大的木柱。”适逢
天降大雨,洪水暴涨,漂来数百根长木。用这些作木柱,桥梁便 建成了,百姓受益不少,
至今,桥仍叫崔公桥。崔亮公正清廉,决断迅速,历任官职都很称职。


9

阅读下面三篇短文,回答小题。

(一)陆绩,三国 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
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 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
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二)伯瑜有过,其母笞 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
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 是以泣。”

(三)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 守老
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

!” 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
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注释)①唯在诸君:意思是将老母托付给山贼。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
)术令人出橘食




2
)术奇




3
)伯瑜有过



4
)同行者皆弃老弱走


2
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的“之”字,与“此孝子也,杀之不义”的“之”字意义或用法不



相同
的一项是

..
A.
先帝称之
曰能(《出师表》)


B.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富贵不能淫》)


C.
与之
论辩,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D.
善哉,善哉,子之
听夫!(《伯牙善鼓琴》)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2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4
.三则选文中,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案】

1
.(
1
)给……吃;(
2
)认为……奇特;(
3
)过错;(
4
)跑,逃跑

2

D

3
.(
1
)这个橘子味道甜美,我想要装在怀里带给母亲(尝尝)。


2
)以往的日子我挨母亲杖打经常感到疼痛,现在母亲老了,没有力气了,不能打疼 我,
因此我(伤心地)哭泣。

4
.第一则故事中,陆绩的孝表现在幼年就懂 得有好东西要给母亲分享;第二则故事中,伯
瑜的孝表现在为母亲的年老体衰担心;第三则故事中,司马 芝的孝表现在为照顾母亲而临

唐山地震纪念碑-什么人什么什么成语


唐山地震纪念碑-什么人什么什么成语


唐山地震纪念碑-什么人什么什么成语


唐山地震纪念碑-什么人什么什么成语


唐山地震纪念碑-什么人什么什么成语


唐山地震纪念碑-什么人什么什么成语


唐山地震纪念碑-什么人什么什么成语


唐山地震纪念碑-什么人什么什么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