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数与代数

萌到你眼炸
575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6: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一地理试题-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郝婉然)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

花园镇中学陈军林


数与代数在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

6
个话题,前三个是和内
容 有关系的,第一个话题是数与式,第二个话题方程与不等式,第三
个话题是函数;
另外三个话题 ,
是基于知识之上侧重培养学生的一些
方面的能力,一是运算能力,一是符号意识,再一个是模 型思想。


话题一

数与式


一、重点


关于数与式的主要内容,
包括有理数、
实数、
代数式和二次根式,
代数式主要是整式和分式。
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应当是强调理解数 的
意义,建立数感,理解代数式的表述功能,建立符号感,同时理解运
算的意义,强调运算的必 要性。


二、内容的变化


(一)降低了对于实数运算 的要求。比如“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
非负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
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 根”
转化

“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
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
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二)取消了对“有效数字”的要求,但 重视学生的估算能力,
要求学生理解近似数。例如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
围”
,
“了解近似数,
在解 决实际问题中,
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
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三)与实验稿比较,加强了对二次根式的要求,比如对二次根
式的化简,
分母有 理化,
但二次根式的运算仅仅限于根号下是数的情
况。

(四)在具体情境中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例如要求“借助现
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注重代数式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意义。例如要求“能分析简
单问题中的数量 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以及“会求代数式的值;
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
找到 所需要的公式,
并会代入具体的值
进行计算。


(六)对于代数式的意义,除了关注数学意义外,还关注现实的
意义。


(七)强调几何直观的作用。

(八)知道|
a
|的含义(这里

a
表示有理数)



三、价值及作用


数与式这部分内容,
在代数当中甚至在整个数学领域当中,
都是
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来 讲,有下面的几点:


第一点,
通过数与式的学习,
使学生体会到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
学生的 应用意识。


关于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意识,
可以举如
下的例子:在我们学习数轴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天平的标
尺以及常见的两 个相反方向行走的例子,
能够从这些现象当中得到数
轴、
抽象出数轴的这样一个概念。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利用数轴联系数
学内部的一些知识,即应用于数学内部。同时数轴作为一种工 具,它
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其他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时区问题,
化学中
的 一些常见的问题等等。


这就是我们说的核心的概念:
几何直观。
从温度计抽象出数轴来,
同时数轴又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学习有理数之后数轴< br>还不能被充满,
但是学了实数之后这个数轴就被充满了。
这样直观的
一个工具, 对于学生来理解实数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点,我们来谈谈关于数的概念和运算、 代数式的建立、以及
推导与探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数感、符号感的问题。学习数
的概念 和数的运算,
除了学生会运算之外,
数感和符号感也都是在这
个过程当中逐渐发展起来 的,
而且通过学习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

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 也能够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对于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载体。
如:对于一般化的处理方
法,
因为字母表示数,
实际上就是把数的概念和运算进行了一 般化的
处理,
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到抽象化的水平,
同时也会逐渐
通 过式的建立以及对式的进一步学习,逐步形成模型的思想。


我们在学习幂的运算这 一部分内容时,
教师们通常是让学生在原
有的一些知识基础之上,
猜想观察猜想出幂的 运算规律,
从数的计算
开始,
103
×

102 = 10 5 =10 3+2

a 4
×

a 3 =a 7 =a4+3

a m
·

a n


a m + n
逐步地提升到用字母来表示。
再将这个公式应用于数学问
题 ,这样的话,
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这样一个
过程,
体会了这样一 个数学思想。
但这个过程我想其实充分体现了符
号对数学学习的意义。

我们 观察幂的运算公式,
会发现幂之间所做的运算,
如果幂之间
做的是乘除运算,
到了指数上它就会变为加减运算,
运算等级降了一
级,幂做乘方的运算,在指数上就变为了乘法 的运算,其实也是降了
一级。而学生无论通过观察,还是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他都能够认
识这 样的规律,产生这样的意识,这正是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符号感。
符号感的获得一方面基于对算理的理解,
也是基于学生不断的归纳和
类比和各种方法的运用,就可以逐步获得这样一种意识。


这个例子挺好,
里面就体现了符号表示的一般化作用,
因为在前
面 通过具体的数字产生了一种猜想,
有可能这个同底的幂做乘法是指
数相加,
然后再根据 指数幂的意义进行计算,
就得到一个一般化结论,
所以这个过程中除了有符号感,
也有 合情推理的成分。
因此我们认为,
这部分内容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而且也发 展了学生的符号
感还有推理能力。


第三点价值,
体现在数学里面 ,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对立统一思想。
例如在一些概念、一些量中我们会发现,正数与负数,精确 与近似,
还有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转换等等这些概念中都蕴含着统一思想。
这些
内容的学 习确实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用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科学的观
点来认识客观事件的能力。而且也体现模型思想 ,比如正数与负数,
在生活中我们表示东与西就用正数与负数,
所以正数负数它不单纯就
是我们所学的计算等等,
最后它已经成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一
个数学模型。


话题二

方程与不等式



一、重点


方程与不等式在初中阶段主要涉及到这样一些内容,
一 个就是关
于方程的,比方说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 程的分式方程。
不等式主要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方程和不等式这个话题里面,
这部分内容一个我们强调方程和不
等式的模型 思想,
也就是说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去把问题进行抽象,

这种方程的形式和不等式的关 系刻划出来,
然后进行讲学,
最后运用
到现实问题。
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一 个重点,
还是突出它的模型思
想,当然另外一个部分,也是我们在这部分内容所突出的一个重点 ,
那就是如何解这个方程和不等式。


二、内容的变化


在方程部分变化的内容为:


(一)与实验稿相比,有些内容适当增加:如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与系数的关系,
但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
了解就可以了 ,
不要深挖洞。


(二)三元一次方程组作为选学内容。


(三)
一些具体要求,
如一元二次方程只要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
二 次方程;
分式方程只要求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并且
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 两个。


(四)
删除了部分内容,
如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 元二次
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
个二元一次 方程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这是与大纲相比发生的
变化。


在不等式部分变化的内容为:


(一)强调结合具体问题,在具体情境中探 索不等式的意义。而
且强调了过程目标
“探索”

强调对于不等式组解的几何 意义的理解。


(二)删除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三)
解不等式中对相关的内容作出了限定。
如能解数字系数的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三、价值及作用


这里想突出方程与不等式的三个主 要的作用,第一个是模型思
想。这点非常重要。另外涉及到的一点就是化归的思想方法,我们解
方程组等等一系列过程都涉及到化归。
第三点,
这部分内容对后续学
习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内容,
因此我们说它在整个数与代数里面有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方程与不等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建模思想。


方程的模型思想 主要是指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经过必要
的抽象,
提炼出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具 有的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
(组)

在列出方程后,再运用方程(组)求解的各 种方法,求出方程(组)
的解,进而解决问题,从而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
效 的数学模型,是贯穿方程与方程组的一条主线。


“相等”与“不等”是数学中两种 基本的数量关系,二者相辅相
成,
形成对数量关系的完整认识,
是进一步学习数学不可 缺少的基础
知识和有效工具,也是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


说到模型思想,
我们在教学当中曾经用到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同
学小明,如果给出了他 的走路速度和跑步速度:走路平均速度为

6km/h
,跑步平均速度为

10km/h
,又给出了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2km
,有了这 样的条件,可以提出什么样的一些问题呢?在和同学
们讨论之后,
学生反应非常热烈。
这里我们拿出一个例子跟老师们分
享: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补充条件,说他走在路上,走着走着突< br>然发现自己有东西落在家里了,
于是就赶紧跑回去,
跑回家去取东西,
接下来又 跑到学校,
跑到学校发现所用的时间和走到学校的时间是一
样,
也就是说到校的时间是 没有变化,
那问小明是在什么地方或者走
了多久发现自己落了东西?

学生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之后,
要想确定出这个问题的模型,

先就要考虑,小明 走到学校到底要花多长时间?通过计算得出用

20
分钟。接下来在这次上学的过程 中,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先走了一段路,接下来往回折返跑回去,相当于从家又跑到了学校,
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通过分析通过画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
发现他
跑的这一段路程实 际上走路的路程多出来的就是家到学校的距离,


2
公里。如果设未知数,我们就可以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t
分钟之后返回,用

2
公里这个路程作为等量关系可以列出
这样的方程:

,进而解决问题。


当然学生还可以改变条件,
或提出各种各样的 补充条件,
在这样
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寻找“等量”
“不等”这样不同的关系,建立各
种各样的模型,用方程或不等式等多种方法来表述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案例我想供老师们参考 ,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于列方程解决实际运用问题,
有很多 老师反应比较难,
找等量
关系方面学生就比较有困难;
找出等量关系了方程却列不出来 。
像刚
才的问题,
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即怎么使学生能够在分析实际问题
的 过程中抓住主要的关系,
怎么能够读懂题目?怎么能够提高他们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r>

这确实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面对数学和生活联
系 的时候,
往往很难直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建立模型。
实际上学生
在生活当中,本身就 应用着数学,经常面对数学,而教师们在设计问
题或者说设计教学的时候,
有的时候会忽略学生 和实际数学之间的联
系。如果说利用刚才这样的案例,给学生一个比较开放性的平台,即
给出的 条件是不充足的,你再补充其他条件,这样,问题也许会比较
简单,也许会比较复杂,也许有解也许没有 解,不同的阶梯性补充,
可能对水平存在差异的同学来说,确实是有很好的帮助。


有经验的教师也会发现,
在解决方程与不等式建立模型或者说是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 ,
往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把问题简化,
指出主
干让学生去抓住问题当中最基础的这样一 个关系,
这样会使问题变得
简单,
如果说一上来问题就比较复杂的话,
往往会 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并且再处理起来,也确实无从下手。


第二方面,当学生学方程和不等式的时候,
对形成化归的思想非
常有帮助,
我们知道,
化归就是把你原来不会的问题转化成你能够解
决的问题,
把复杂的问题变成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们在求解方程的过
程当中,我们经常用到合并同类项,移项去括号去分母等等,这样一
些方法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这是老师都比较熟悉的这样一个解 方程的步骤。
再一个当学二元一次
方程组求解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消元,即把两元变成一元,转 化成已
经学过的内容。
当我们再学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
我们也是想办法
降 次,降次我们可能用到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其实这些都体现了我
们所说的化归思想。


第三方面,
方程不等式同样也是后面学习高等数学一个非常重要
的基石,< br>例如我们谈到根与系数的关系这部分内容。
当然在一元二次
方程中,
只要学生能 够体会这种关系,
而不需要他去扩展解决其他问
题。实际上根与系数的关系,作为一个普遍的规 律在高次方程,一元

n
次方程的情况还是有适用性的。
所以,
学 生通过这样一个探索会发
现一般性的规律。一次方程,二次方程,高次方程等等这些方程,甚
至 是将来高等数学以及经济学当中,
根与系数关系都体现了一个很好
的应用,都体现了方程的模型 思想,不同的只是解法不同。初中阶段
学习的方程和不等式其实对后续的学习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话题三

函数



一、重点


初中阶段函数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
例函数,

在 这个阶段学习函数,重点就是要借助现实背景,在现实
情景中理解函数的概念。
而且在研究函数 的性质过程当中,
重点应该
是要利用图象的方法直观地发现函数。
例如一次函数有什么 特点?二
次函数有什么特点?反比例函数呢?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就是体会函数各种 表示之间的联系。
例如函数的表示法,
我们有表格
表示,
就是具体的看有一个

x
怎么和

y
对应,
另外就是有解析式表< br>示,还有图象表示。以前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可能这个解析式的表示
我们用的比较多,表格、图象 表示用的比较少,不管在标准的实验稿
当中还是修订稿中,
我们都要关注函数的图象表示,借助函数的图象
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办法。
同时在这个修订版 的
标准当中,
也强调了对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讨论,
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际
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讨论自变量取值范围,而不是说泛泛地、一般性
地讨论自变量的定义域、值域。


二、内容的变化


(一)强调一次函数的现实意义。如要求“结 合具体情境体会一
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二)
强调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但不要求用图象法
求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三)强调对于一次函数图象变化的探索。例如“根据一次函数
的图象和表达式

y = kx + b (k


0)
探索并理解

k


0


k


0
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四)
强调用反 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如要求在具体情境中理
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五)突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功能。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根据图象和表达式

(k


0)
探索并理解

k


0


k


0
时,图
象的变化情况。


(六)
强调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
如要求在实际问题中分析体会
二次函数的意义,
并运用于实际,
在实际问题 中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
围。


三、价值及作用


函数是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首先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世界当中
就是普遍存在的,
如 何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从数学上解决这个问题,
它的工具就是函数。
所以对于学生来 讲,
利用函数的方法解决现实问
题,实际上是从常量的数学走到变量的数学,像在方程中,x
表示未
知数,
它实际上不是变量,
其实它是一个常量。
在函 数当中就不一样,
它可能是自变量,也可能是因变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从学生的
思维角度 来讲,它是一种飞跃,而且通过变量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
地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高一地理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