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数与代数
萌到你眼炸
575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6: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一地理试题-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
花园镇中学陈军林
数与代数在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
6
个话题,前三个是和内
容 有关系的,第一个话题是数与式,第二个话题方程与不等式,第三
个话题是函数;
另外三个话题 ,
是基于知识之上侧重培养学生的一些
方面的能力,一是运算能力,一是符号意识,再一个是模 型思想。
话题一
数与式
一、重点
关于数与式的主要内容,
包括有理数、
实数、
代数式和二次根式,
代数式主要是整式和分式。
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应当是强调理解数 的
意义,建立数感,理解代数式的表述功能,建立符号感,同时理解运
算的意义,强调运算的必 要性。
二、内容的变化
(一)降低了对于实数运算 的要求。比如“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
非负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
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 根”
转化
为
“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
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
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
(二)取消了对“有效数字”的要求,但 重视学生的估算能力,
要求学生理解近似数。例如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
围”
,
“了解近似数,
在解 决实际问题中,
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
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
(三)与实验稿比较,加强了对二次根式的要求,比如对二次根
式的化简,
分母有 理化,
但二次根式的运算仅仅限于根号下是数的情
况。
(四)在具体情境中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例如要求“借助现
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
(五)注重代数式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意义。例如要求“能分析简
单问题中的数量 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以及“会求代数式的值;
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
找到 所需要的公式,
并会代入具体的值
进行计算。
”
(六)对于代数式的意义,除了关注数学意义外,还关注现实的
意义。
(七)强调几何直观的作用。
(八)知道|
a
|的含义(这里
a
表示有理数)
。
三、价值及作用
数与式这部分内容,
在代数当中甚至在整个数学领域当中,
都是
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来 讲,有下面的几点:
第一点,
通过数与式的学习,
使学生体会到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
学生的 应用意识。
关于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意识,
可以举如
下的例子:在我们学习数轴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天平的标
尺以及常见的两 个相反方向行走的例子,
能够从这些现象当中得到数
轴、
抽象出数轴的这样一个概念。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利用数轴联系数
学内部的一些知识,即应用于数学内部。同时数轴作为一种工 具,它
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其他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时区问题,
化学中
的 一些常见的问题等等。
这就是我们说的核心的概念:
几何直观。
从温度计抽象出数轴来,
同时数轴又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学习有理数之后数轴< br>还不能被充满,
但是学了实数之后这个数轴就被充满了。
这样直观的
一个工具, 对于学生来理解实数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点,我们来谈谈关于数的概念和运算、 代数式的建立、以及
推导与探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数感、符号感的问题。学习数
的概念 和数的运算,
除了学生会运算之外,
数感和符号感也都是在这
个过程当中逐渐发展起来 的,
而且通过学习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
不
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 也能够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对于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载体。
如:对于一般化的处理方
法,
因为字母表示数,
实际上就是把数的概念和运算进行了一 般化的
处理,
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到抽象化的水平,
同时也会逐渐
通 过式的建立以及对式的进一步学习,逐步形成模型的思想。
我们在学习幂的运算这 一部分内容时,
教师们通常是让学生在原
有的一些知识基础之上,
猜想观察猜想出幂的 运算规律,
从数的计算
开始,
103
×
102 = 10 5 =10 3+2
,
a 4
×
a 3 =a 7 =a4+3
,
a m
·
a n
=
a m + n
逐步地提升到用字母来表示。
再将这个公式应用于数学问
题 ,这样的话,
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这样一个
过程,
体会了这样一 个数学思想。
但这个过程我想其实充分体现了符
号对数学学习的意义。
我们 观察幂的运算公式,
会发现幂之间所做的运算,
如果幂之间
做的是乘除运算,
到了指数上它就会变为加减运算,
运算等级降了一
级,幂做乘方的运算,在指数上就变为了乘法 的运算,其实也是降了
一级。而学生无论通过观察,还是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他都能够认
识这 样的规律,产生这样的意识,这正是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符号感。
符号感的获得一方面基于对算理的理解,
也是基于学生不断的归纳和
类比和各种方法的运用,就可以逐步获得这样一种意识。
这个例子挺好,
里面就体现了符号表示的一般化作用,
因为在前
面 通过具体的数字产生了一种猜想,
有可能这个同底的幂做乘法是指
数相加,
然后再根据 指数幂的意义进行计算,
就得到一个一般化结论,
所以这个过程中除了有符号感,
也有 合情推理的成分。
因此我们认为,
这部分内容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而且也发 展了学生的符号
感还有推理能力。
第三点价值,
体现在数学里面 ,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对立统一思想。
例如在一些概念、一些量中我们会发现,正数与负数,精确 与近似,
还有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转换等等这些概念中都蕴含着统一思想。
这些
内容的学 习确实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用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科学的观
点来认识客观事件的能力。而且也体现模型思想 ,比如正数与负数,
在生活中我们表示东与西就用正数与负数,
所以正数负数它不单纯就
是我们所学的计算等等,
最后它已经成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一
个数学模型。
话题二
方程与不等式
一、重点
方程与不等式在初中阶段主要涉及到这样一些内容,
一 个就是关
于方程的,比方说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 程的分式方程。
不等式主要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和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方程和不等式这个话题里面,
这部分内容一个我们强调方程和不
等式的模型 思想,
也就是说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去把问题进行抽象,
用
这种方程的形式和不等式的关 系刻划出来,
然后进行讲学,
最后运用
到现实问题。
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一 个重点,
还是突出它的模型思
想,当然另外一个部分,也是我们在这部分内容所突出的一个重点 ,
那就是如何解这个方程和不等式。
二、内容的变化
在方程部分变化的内容为:
(一)与实验稿相比,有些内容适当增加:如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与系数的关系,
但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
了解就可以了 ,
不要深挖洞。
(二)三元一次方程组作为选学内容。
(三)
一些具体要求,
如一元二次方程只要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
二 次方程;
分式方程只要求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并且
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 两个。
(四)
删除了部分内容,
如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 元二次
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
个二元一次 方程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这是与大纲相比发生的
变化。
在不等式部分变化的内容为:
(一)强调结合具体问题,在具体情境中探 索不等式的意义。而
且强调了过程目标
“探索”
,
强调对于不等式组解的几何 意义的理解。
(二)删除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三)
解不等式中对相关的内容作出了限定。
如能解数字系数的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三、价值及作用
这里想突出方程与不等式的三个主 要的作用,第一个是模型思
想。这点非常重要。另外涉及到的一点就是化归的思想方法,我们解
方程组等等一系列过程都涉及到化归。
第三点,
这部分内容对后续学
习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内容,
因此我们说它在整个数与代数里面有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方程与不等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建模思想。
方程的模型思想 主要是指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经过必要
的抽象,
提炼出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具 有的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
(组)
;
在列出方程后,再运用方程(组)求解的各 种方法,求出方程(组)
的解,进而解决问题,从而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
效 的数学模型,是贯穿方程与方程组的一条主线。
“相等”与“不等”是数学中两种 基本的数量关系,二者相辅相
成,
形成对数量关系的完整认识,
是进一步学习数学不可 缺少的基础
知识和有效工具,也是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
说到模型思想,
我们在教学当中曾经用到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同
学小明,如果给出了他 的走路速度和跑步速度:走路平均速度为
6km/h
,跑步平均速度为
10km/h
,又给出了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2km
,有了这 样的条件,可以提出什么样的一些问题呢?在和同学
们讨论之后,
学生反应非常热烈。
这里我们拿出一个例子跟老师们分
享: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补充条件,说他走在路上,走着走着突< br>然发现自己有东西落在家里了,
于是就赶紧跑回去,
跑回家去取东西,
接下来又 跑到学校,
跑到学校发现所用的时间和走到学校的时间是一
样,
也就是说到校的时间是 没有变化,
那问小明是在什么地方或者走
了多久发现自己落了东西?
学生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之后,
要想确定出这个问题的模型,
首
先就要考虑,小明 走到学校到底要花多长时间?通过计算得出用
20
分钟。接下来在这次上学的过程 中,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先走了一段路,接下来往回折返跑回去,相当于从家又跑到了学校,
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通过分析通过画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
发现他
跑的这一段路程实 际上走路的路程多出来的就是家到学校的距离,
即
2
公里。如果设未知数,我们就可以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设
t
分钟之后返回,用
2
公里这个路程作为等量关系可以列出
这样的方程:
,进而解决问题。
当然学生还可以改变条件,
或提出各种各样的 补充条件,
在这样
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寻找“等量”
“不等”这样不同的关系,建立各
种各样的模型,用方程或不等式等多种方法来表述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案例我想供老师们参考 ,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于列方程解决实际运用问题,
有很多 老师反应比较难,
找等量
关系方面学生就比较有困难;
找出等量关系了方程却列不出来 。
像刚
才的问题,
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即怎么使学生能够在分析实际问题
的 过程中抓住主要的关系,
怎么能够读懂题目?怎么能够提高他们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r>
这确实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面对数学和生活联
系 的时候,
往往很难直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建立模型。
实际上学生
在生活当中,本身就 应用着数学,经常面对数学,而教师们在设计问
题或者说设计教学的时候,
有的时候会忽略学生 和实际数学之间的联
系。如果说利用刚才这样的案例,给学生一个比较开放性的平台,即
给出的 条件是不充足的,你再补充其他条件,这样,问题也许会比较
简单,也许会比较复杂,也许有解也许没有 解,不同的阶梯性补充,
可能对水平存在差异的同学来说,确实是有很好的帮助。
有经验的教师也会发现,
在解决方程与不等式建立模型或者说是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 ,
往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把问题简化,
指出主
干让学生去抓住问题当中最基础的这样一 个关系,
这样会使问题变得
简单,
如果说一上来问题就比较复杂的话,
往往会 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并且再处理起来,也确实无从下手。
第二方面,当学生学方程和不等式的时候,
对形成化归的思想非
常有帮助,
我们知道,
化归就是把你原来不会的问题转化成你能够解
决的问题,
把复杂的问题变成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们在求解方程的过
程当中,我们经常用到合并同类项,移项去括号去分母等等,这样一
些方法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这是老师都比较熟悉的这样一个解 方程的步骤。
再一个当学二元一次
方程组求解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消元,即把两元变成一元,转 化成已
经学过的内容。
当我们再学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
我们也是想办法
降 次,降次我们可能用到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其实这些都体现了我
们所说的化归思想。
第三方面,
方程不等式同样也是后面学习高等数学一个非常重要
的基石,< br>例如我们谈到根与系数的关系这部分内容。
当然在一元二次
方程中,
只要学生能 够体会这种关系,
而不需要他去扩展解决其他问
题。实际上根与系数的关系,作为一个普遍的规 律在高次方程,一元
n
次方程的情况还是有适用性的。
所以,
学 生通过这样一个探索会发
现一般性的规律。一次方程,二次方程,高次方程等等这些方程,甚
至 是将来高等数学以及经济学当中,
根与系数关系都体现了一个很好
的应用,都体现了方程的模型 思想,不同的只是解法不同。初中阶段
学习的方程和不等式其实对后续的学习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话题三
函数
一、重点
初中阶段函数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
例函数,
在 这个阶段学习函数,重点就是要借助现实背景,在现实
情景中理解函数的概念。
而且在研究函数 的性质过程当中,
重点应该
是要利用图象的方法直观地发现函数。
例如一次函数有什么 特点?二
次函数有什么特点?反比例函数呢?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就是体会函数各种 表示之间的联系。
例如函数的表示法,
我们有表格
表示,
就是具体的看有一个
x
怎么和
y
对应,
另外就是有解析式表< br>示,还有图象表示。以前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可能这个解析式的表示
我们用的比较多,表格、图象 表示用的比较少,不管在标准的实验稿
当中还是修订稿中,
我们都要关注函数的图象表示,借助函数的图象
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办法。
同时在这个修订版 的
标准当中,
也强调了对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讨论,
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际
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讨论自变量取值范围,而不是说泛泛地、一般性
地讨论自变量的定义域、值域。
二、内容的变化
(一)强调一次函数的现实意义。如要求“结 合具体情境体会一
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
(二)
强调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但不要求用图象法
求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三)强调对于一次函数图象变化的探索。例如“根据一次函数
的图象和表达式
y = kx + b (k
≠
0)
探索并理解
k
>
0
和
k
<
0
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
(四)
强调用反 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如要求在具体情境中理
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五)突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功能。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根据图象和表达式
(k
≠
0)
探索并理解
k
>
0
和
k
<
0
时,图
象的变化情况。
(六)
强调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
如要求在实际问题中分析体会
二次函数的意义,
并运用于实际,
在实际问题 中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
围。
三、价值及作用
函数是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首先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世界当中
就是普遍存在的,
如 何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从数学上解决这个问题,
它的工具就是函数。
所以对于学生来 讲,
利用函数的方法解决现实问
题,实际上是从常量的数学走到变量的数学,像在方程中,x
表示未
知数,
它实际上不是变量,
其实它是一个常量。
在函 数当中就不一样,
它可能是自变量,也可能是因变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从学生的
思维角度 来讲,它是一种飞跃,而且通过变量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
地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