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00篇)

温柔似野鬼°
699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7: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导航条制作-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方观准)
1.
範仲淹有誌於天下


範仲淹二歲的時候死 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
山的朱家。
(範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 世,含著眼淚告別母
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
(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往往
把水澆在臉上。
(範 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麽也不吃,直到日頭偏
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 又立下了造福天
下的誌向。
他常常自己講道:

當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原

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
家,
感泣 辭母,
去之南都入學舍。
晝夜苦學,
五年未嘗解衣就寢。
或夜昏怠,輒以水沃 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
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 下
之樂而樂。



2.
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
曾經獨 自住在一處,
庭院以及屋舍十分
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
“< br>小夥子你為
什麽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

陳藩說:

大 丈夫處理事
情,
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
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

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誌向,與眾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
嘗閑處一室,
而庭宇蕪歲。
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 ,
謂藩曰:

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

藩曰:

大丈夫處世,當
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勤知其有清世誌,甚奇之。



3.
班超投筆從戎


班 超為人有遠大的誌向,
不計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
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 ,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
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
公元
62

(
永平五年
)

哥哥班固被征召做
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 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
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
停 下的手中的活兒,
扔了筆感嘆道:

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誌
向謀略,也應像 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
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麽能長期地在筆、硯之 間忙忙
碌碌呢?

旁邊的人都嘲笑他,
班超說:

小子怎麽 能了解壯士
的誌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誌,
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 ,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
獵書傳。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詣校書郎,
超與母隨 至洛陽。
家貧,
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

大丈夫無它 誌
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
乎?

左右 皆笑之。超曰:

小子安知壯士誌哉!




4.
宗愨(
qu
è
)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幹,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
不肯做官。
宗愨小的時候,
宗炳問他長大後誌向是什麽?他回答:

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裏的巨浪。

(宗炳說:

就算你不
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

)有一 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
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愨才
14
歲,卻挺身而出
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
時天下太平,
有點名望 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
宗炳因
為學問高,
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 br>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
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原

文】


宗愨字元幹,南陽涅陽人也。叔父 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
炳問其誌。
愨曰:

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炳曰:

汝若不富貴,
必破我門戶。

兄泌娶妻,始入門, 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
拒賊,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藝為
業, 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
稱。



5.
祖逖聞雞起舞


當初,範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誌向 ,曾與劉琨一起擔任
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

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

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
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
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
對司馬睿說:

晉朝的變亂 ,
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
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 之人
鉆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
家都想著自強奮發,
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
使像我
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
各地的英 雄豪傑,
一定會有聞風
響應的人!

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誌向,
他 聽了祖逖的話以後,
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
千匹布,不 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
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
在江中 敲打著船槳說:


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
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 回!

於是到淮陰駐紮,
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
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
後繼續前進。


【原

文】


範陽祖逖,少有大誌,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
雞鳴,蹴琨覺曰:

此非惡聲也!

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
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 於睿曰:

晉室之亂,
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
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
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 ,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睿素無
北伐之誌,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 三千匹,
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
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陰,起冶
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後進 。



6.
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是合肥人,
本來是李伯時家裏的書童。
李伯時作畫的時
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 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擅長畫馬,幾乎
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裏。金兵聽說他
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
子威脅,沒得逞,就將他的右手 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
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
死了,
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
大多是趙
廣的手筆。


【原

文】


趙廣,合肥人。 本李伯時家小史,伯時作畫,每使侍左右。
久之遂善畫。尤工畫馬。幾能亂真,建炎中陷賊,賊聞其善畫 ,
使圖所虜婦人,廣毅然辭以實不能畫,脅以白刃,不從遂斷右手
拇指遣去,而廣平生適用左手 。亂定,惟畫觀音大士而已。又數
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時觀音,多廣筆也。



7.
蘇武牧羊北海上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 不可脅迫投降,
報告了單於。
單於越發想
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 裏面,不給他喝的
吃的。
天下雪,
蘇武臥著嚼雪,
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天不死。
匈奴以為神奇,
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
讓他放牧
公羊,
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
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
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 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
糧食運不
到,
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 實來吃。
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
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

【原

文】


律知武終 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
窖中,
絕不飲食。
天雨雪。
武臥嚙雪,
與氈毛並咽之,
數日不死。
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 乳乃得歸。別其
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
而食之。杖漢節 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8.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


陳勝年輕時,曾經被雇傭給人耕田 種地,有一次,耕作中他
忽然停下手來,
走到田壟上,
煩惱忿恨了許久,
對夥 伴們說:


是誰將來富貴了,
彼此都不要忘掉。

夥伴們 笑著應聲問道:


是被雇傭來耕田的,哪裏來的富貴呢?

陳勝嘆 息道
:

唉,燕
雀怎能知道天鵝的誌向呢?



【原

文】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 上,悵恨久之,曰:


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 鴻鵠之誌哉!




9.
項羽誌大才疏


項籍年少時,
讀書沒有成就,
就離開讀書去練劍,
又無所成 。
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說:

讀書,只能夠讓人記住姓名而已。
學劍,又只 可以戰勝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就要學能戰勝千萬
人的知識。

於是項梁開始教項籍 學習兵法,項籍很高興;可是
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


【原

文】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 不成。項梁怒之。籍曰:

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10.
孔門師徒各言誌


顏淵、子路侍奉在孔子身邊。孔子 對他們說:

何不各自說
你們的誌向呢?

子路說:
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
友一起分享共用,
就算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什麽遺憾 。


淵說:

希望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
子路
對孔子說:

願意聽您的誌向。

孔子說:
(希望我)能讓老
人過得安適,能讓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讓年輕的人懷念。
”< br>

【原

文】


顏淵、 季路伺。子曰:

盍各言爾誌?

子路曰:

願車馬
衣裘,
與朋友共,
敝之而無。

顏淵曰:

願無伐善,< br>無施勞。

子路曰:

願聞子之誌。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懷之。




11.
顧炎武手不釋卷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馬、騾 子載著書跟隨自己。到了
險要的地方,
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處的詳細情況,
有時 發
現所到之處的情況和平日裏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
打開書本核對校正它。
有時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
不值得停
下來考察,就在馬背上默默地誦讀各種古代經典著作 的註解疏
證;偶爾有什麽遺忘了,就到客店中打開書仔細認真地復習。


【原

文】


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
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
徑行平 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
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12.
歐陽詢揣摩古碑


歐陽詢曾經在趕 路的途中,
見到一塊古碑,
是晉代書法家索
靖寫的。他駐馬觀碑,許久才離開。可是沒 走多遠,他又返回碑
前,下了馬佇立著,仔細觀賞。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鋪在地上,
坐下來細心 揣摩。又看了許久,他還舍不得離開。於是,他就留
宿石碑旁。就這樣一連三天,他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原

文】


歐陽 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
數百步復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 其旁,三日方
去。



13.
文徵明習字


文徵明貼寫《文字文》
,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書法就迅
速進步起 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
信,稍微有一點不滿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寫它, 不怕麻煩。因
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致美好。


【原

文】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
,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 平生於
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劄,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
老而愈益精妙。



14.
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是 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
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 地記住。傍
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
頓。
過後,
他仍是這樣。
他的母親說:

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
何不由著他呢 ?

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
寄住在寺廟裏。

到夜裏,他就暗暗 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裏拿著書就
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
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 亮。
佛像多是
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
色安然,
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安陽的韓性聽說,
覺得他與眾不同,
將他收作學生,(王冕)於是學成了博學多能的儒生。


【原

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 br>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
初。
母曰:
“< br>兒癡如此,
曷不聽其所為?

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
夜潛出,
坐佛膝上,
執策映長明燈讀之,
瑯瑯達旦。
佛像多土偶,
獰惡可怖; 冕小兒,恬若不見。會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
遂為通儒。



15.
孫權喻呂蒙讀書


當初,
孫權對呂蒙說:< br>“
您現在擔任要職,
不可以不學習!

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 了。
孫權說:

我難道要您研究
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
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
您說
事務繁多,
哪裏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
自己覺 得有很大的收
獲。

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等魯肅經過尋陽時,跟呂蒙一道議
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

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
的阿蒙!
”< br>呂蒙說:

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
大哥為什麽這麽遲才改變看 法呢!

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
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原

文】


初,權謂呂蒙曰: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蒙辭以軍
中多務。
權曰: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但當涉獵,
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
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
蒙!

蒙曰:

士別三日,
即便刮目相待,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6.
陸遊築書巢


我的屋子裏,有的書 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
書放在床上,擡頭低頭,四周環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 br>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
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 相見,而刮風,下雨,打雷,
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但雜亂的
書 圍繞著我,好像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

於是就自己笑自己說:

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

於是邀請客人
走近看。
客人開始不能夠進 入,
已進屋的,
也不能出來,
於是
(客
人)也大笑著說:

確實啊,這像鳥窩。



【原

文】


吾室之內,或棲於櫝,或陳於前,或枕籍於床,俯仰四顧無< br>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
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 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
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
者 耶!
乃引客就觀之。
客始不能入,
既入又不能出,
乃亦大笑曰:
信乎 ,其似巢也!



17.
董遇談

三余

勤讀

< br>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

必須在這之
前先讀百遍。

意思是:

讀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
了。

求教的人說:

苦於沒時間。

董遇說:

應當用






有人問

三余
”< br>的意思,董遇說:

冬天是一年的農余
時間(可以讀書)
,夜晚是白天 的多余時間(可以讀書)
,下雨的
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原

文】


有人從學者,
遇不肯教,
而雲:

必當先讀百遍


言:

書百遍,其義自見。

從學者雲:

苦渴無日。

遇言 :

當以
三余。

或問

三余

之意。
遇言:

冬者歲之余,
夜者日之余,
陰雨者時之余也。




18.
智永與

退筆冢



智永 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習書法,以後有十甕(缸)寫
壞的毛筆頭,每甕都有幾擔(那麽重)
。 來求取墨跡並請寫匾額
的人多得像鬧市,
居住的地方的門檻因此被踏出窟窿,
於是就用
鐵皮包裹門檻,人們稱之為

鐵門檻

。後把筆頭埋了,稱之為
退筆冢




【原

文】


永公住吳興永欣寺,積年學書,後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 br>石。人來覓書並請題額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
之。人謂為

鐵 門限

。後取筆頭瘞(
y
ì
)之,號為

退筆冢< br>(墳)





19.
匡衡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學,
但沒有蠟燭,
鄰居有蠟燭卻照不到
(他的房間)

匡衡於是就在墻上打了一個洞用來引進燭 光,用書映著光來讀
書。當地有一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裏十分富有,書又很多,匡
衡就給他家 作雇工,辛苦勞動而不要求報酬,主人感到奇怪,就
問匡衡,匡衡回答說:

希望可以 讀遍主人的書。

主人感嘆,
就把書借給他,
(匡衡)終於成了大學問家。< br>

【原

文】


匡衡勤 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
光而讀之。
邑人大姓文不識,
家富 多書,
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主人怪問衡,衡曰:

願得主人書遍讀之。< br>”
主人感嘆,資給以
書,遂成大學。



20.
張溥與

七錄齋



張溥 小時侯喜歡學習,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
一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 才停止。右手
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冬天皮膚因受凍而開裂,每
天用熱水浸好幾次 。
後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

七錄
”……
張溥作
詩和寫文章非 常快。各方來索取的,
(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
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 )的名聲在當時很
高。


【原

文】


(張)
溥幼嗜學,
所讀書必手鈔,
鈔已,
朗讀一過 ,
即焚之;
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
沃湯數次。
後名讀書之齋曰

七錄
”……
溥詩文敏捷,
四方征索
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21.
晉平公炳燭而學


晉平公問師曠說:
我七十歲了,想學習(音樂)
,恐怕已
經晚了。

師曠說:
“< br>為什麽不點燃蠟燭學呢?

晉平公說:


有做臣子卻戲弄他 的君王的呢?

師曠說:

盲眼的我怎麽敢戲
弄大王呢?我聽說,年 輕時喜歡學習,好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
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
燭的光亮。

擁有)
蠟燭的光亮,
與摸黑走路比,
哪一個更 好呢?

平公說:

說得好啊!



【原

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
“< br>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
曰:

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

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曠曰:
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
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 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
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22.
高鳳專心致誌

< br>高鳳,
字文通,
家裏把種田作為職業。
妻子曾到田地
(勞作)

在庭院裏曬麥,讓高鳳看守著雞。正值天下著暴雨,高鳳拿著竹
竿誦讀經書,
沒有發 覺雨後地上的積水使麥子流走了。
妻子回來
感到驚訝詢問,高鳳才醒悟過來。


【原文】


高鳳,字文通,家以農畝為業。妻常之 田,暴麥於庭,令鳳
護雞。
時天暴雨,
鳳持竿誦經,
不覺潦水流麥。
妻還怪問,
乃省。



23.
葉廷圭與《海錄》


我年輕時非常喜歡學習,四十多 年,不曾放開書卷,拿著它
吃東西嘴裏覺得香甜,
疲倦時用它當枕頭。
士大夫家有與眾 不同
的書,借來的沒有不讀的,讀的沒有讀完全篇不會終止。常常遺
憾沒有錢財,不能全部抄寫 。在那麽多書裏,分出幾十大冊,選
擇其中有用的親手抄下來,取名為《海錄》



【原

文】


余幼嗜學,四十 余年未嘗釋卷,食以飴口,怠以為枕。士大
夫家有異書,借無不讀,讀無不終篇而後止。常恨無資,不能 盡
傳寫,間作數十大冊,擇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錄》




24.
為人大須學問


唐太宗對房玄齡說:
做人非常需要學習與求問。
我過去因
為許多兇敵沒有平定,
東征西討,
親 自參與軍事,
沒有空暇讀書。
近來,到處安靜(沒有紛亂)
,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著 書卷,
(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
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 裏。古人說:

不學習,一無所知,處
理事情只有煩惱。

不只是說 說,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很是
覺得不對。



【原

文】


(唐)
太宗謂房玄齡曰:

為人大須學問。
朕往為群兇未定,
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 海安靜,身處殿堂,不
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
古人雲:

不學,墻面,蒞事惟煩。

不徒言也。卻思少小時行
事,大覺非也 。




25.
任末好學勤記


任末十四歲,
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
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
危險困阻。常常 說:

人如果不學習,那麽憑什麽成功呢。


時靠在林木下,編白 茅為小草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
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 。
看得符合心意,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
十分喜歡他的勤學,便用幹凈 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
(他)不
是聖人的話不看。快死時告誡說:

人喜歡 學習,即使死了也好
像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只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



【原

文】


任末年十四時, 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

人而不
學,則何以成?

或依林 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
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 br>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凈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
視。臨終誡曰:

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
走肉耳!




26.
王充市肆博覽


王充少年時死了父親,
家鄉 人都說他對母親很孝敬。
後來到
了京城,在太學學習從業的本領,拜扶風班彪為師。王充愛好廣
泛,瀏覽而不拘泥於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窮沒有書,經常去逛
洛陽街上的書店,
看人 家所賣的書,
看一遍就能背誦,
於是
(他)
廣泛地弄通了眾多流派的學說。後 來回到家鄉,退居在家教書。


【原

文】


(王)充少孤,鄉裏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
班彪。
好 博覽而不守章句。
家貧無書,
常遊洛陽市肆,
閱所賣書,
一見輒能誦憶,遂博 眾流百家之言。後歸鄉裏,屏居教授。



27.
歐陽修

三上

作文

< br>錢惟演(錢思公)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沒有什麽嗜好。
在西京洛陽的時候,曾經對僚屬說:平 生唯獨愛好讀書,坐著讀
經書、史書,睡者則讀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種雜記,入廁的時候則
讀小令 。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謝絳(謝希深)曾經說:


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時候,他 每次入廁一定帶上書,古書之聲,
清脆響亮,遠近都能聽見,好學竟到了如此地步。

我因此對謝
絳說:

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

三上
’< br>,即馬上、枕上、
廁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思啊。



【原

文】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
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
頃刻釋 卷也。謝希深亦言:

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
以往,
諷誦之聲,< br>瑯然聞於遠近,
其篤學如此。

余因謂希深曰:

余平生所作 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
尤可以屬思爾。




28.
林逋論學問


求學的人提問,不光要聽師長的論說,
還一定要了解他們治
學的方法;
不光要了解方法,
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
這其中,
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討,是求學的人最實在的事 情。
這是因為學習是為了學習做人的道理,
提問是為了弄清學習中的
疑難。作為一個人 不能不學習,學習就當然不能不提問。


【原

文】


學者之問也,
不獨欲聞其說,
又必欲知其方 :
不獨欲知其方,
又必欲為其事。而以既問於師,又辯諸友,為當時學者之實務。
蓋學 以學為人也,問以問所學也。既為人則不得不學,既學之則
不容不問。



29.
歐陽修誨學

(如果)
玉不雕琢,
(就)不能制成器物;
(如果)人不學習,
(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

(它)
永恒不變的特性,
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
但也還是玉,
(它 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
會發生變化。
(因此,人們如果)不 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
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原

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
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
學,則 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30.
王安石傷方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 。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
識筆、墨、紙、硯,
(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
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
(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
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
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
容,
傳送給全鄉
(的秀才)觀賞。
從此,
指定物品讓他作詩,
(他
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 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
他感到驚奇,
漸漸地把他的父親當作賓客一樣招待,
有的 人還花
錢求仲永題詩。
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
每天拉著仲永四處
拜訪同 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
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裏見到他,< br>(他已經)十二三
歲了。讓(他)作詩,
(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
稱。又過了七年,
(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
永的情況,
回答說:

(他已經)
才能完全消失,
成為普通人了。



【原

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 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
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
父母, 收族為意,傳一鄉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
可觀者。
邑人奇之,
稍稍賓客 其父,
或以錢幣鈣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予聞之也久。明道 中,從先人還
家,
於舅家見之,
十二三矣。
令作詩,
不能稱前時之聞 。
又七年,
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

泯然眾人矣!



31.
李存審出鏃教子


李存審出身貧窮沒有地位,
他常常訓誡他的孩子們說:


們的父親年輕時 只帶一柄劍離開家鄉,
四十年了,
地位到達將相
之高,
在這中間經過萬死才獲 得一次生存的險事絕不止一件,

開骨肉從中取出的箭頭共有一百多個。

於 是,
把所取出的箭頭
拿出給孩子們看,吩咐他們貯藏起來,說:

你們這些人 都出生
在富貴之家,應當記得你們的父親當年起家時就是這樣艱難
啊。



【原

文】


(李)
存審出於寒微,
常戒諸子曰:

爾父少提一劍去鄉裏,
四十年間,位極將相, 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
百餘。

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

爾曹生於膏梁
,
當知爾
父起家如此也。




32.
貪汙者不得歸本家


包孝肅公(包 拯謚號)包拯在家訓中有這樣一段話:

後代
包家子孫做官的人中,
如有犯了 貪汙財物罪而撤職的人,
都不允
許回歸老家;死了以後,也不允許葬在家族祖墳上。如不繼承我
的誌向,就不是我的子孫後代。

原文共有三十七個字。在家訓
後面簽字時又 寫道:

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塊上,

刻石豎立在堂屋東面的墻壁 旁,
用來曉喻包家後代子孫。

原文
又有十四個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兒子。


【原

文】


包孝 肅公家訓雲: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臟濫者,不得放歸
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 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孫。

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雲:

仰珙刊石,豎 於堂屋東壁,以詔
後世。

又十四字。珙者,孝肅之子也。



33.
陶母責子退鲊


晉代陶侃年青時,
曾經擔任監管魚池官員,
他將一些腌魚送
給母親。
母親封好魚幹交給送來的人 ,
反而寫信責備陶侃說:


當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 而增加我的憂慮
啊。



【原

文】


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鲊餉母。母封鮓付吏,反書責< br>侃曰:

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34.
諸葛亮誡子書


有道德修養的人,
是這樣進行修養鍛煉的,
他們以靜思反省
來使自己盡善盡美,
以儉樸節約財物 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

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誌向明確堅定,
不安定清靜就不能 實現
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
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
探討,
人 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
如果不下苦工
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誌就
不能使學業成功。
縱欲放蕩、
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誌 使精神振
作;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
與歲月虛度,
誌願時日消磨,
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
下去。
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 益於社會,
只有悲傷地困守
在自己的窮家破舍裏,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原

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
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
成學,
淫漫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
意與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5.
陸遊家訓


後輩中鋒芒畢露的人最容易變壞。
倘若有這樣的人,
做父兄
的應當引以為憂,而不可以高興。一定要經常認真地嚴加管教,令他們熟讀儒家經典和諸子百書,
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
厚道、
恭敬、謹慎,不 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和相處。這樣經過
十多年,誌向和情趣自然養成。要不然,可以憂煩的事情 決非一
件。我這是給後人防止過錯的良言規戒,各位都要謹慎地對待,
不要留下後悔的遺恨。< br>

【原

文】


後生才 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
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子,訓以寬厚恭謹, 勿令與浮薄
者遊處。如此十許年,誌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
吾此言後人之藥石也 ,各須謹之,毋貽後悔。



36.
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痛
哭這樣的事。母親想:

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

就離開了,
將家搬到街 上鬧市處,
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
孟子又學了些做
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 br>“
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
住。

又將家搬到學校旁邊。夏歷每月初 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
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


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


【原

文】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 為墓間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
所以處子也。

遂遷居市旁。孟子又 嬉為賈人衒賣之事,母曰:

此又非所以處吾子也。

復徙居學宮之旁;孟子乃嬉為設俎豆
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處吾子矣。

遂居焉。



37.
曾子殺豬明不欺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
他的兒子跟在後面哭著要去。
曾子的妻
子沒有辦法,對兒 子說:

你回去吧,我從街上回來了殺豬給你
吃。

曾子的妻子剛從 街上回來,曾子便準備把豬抓來殺了,他
的妻子勸阻他說:

我只是哄小孩才說要殺豬 的,
不過是玩笑罷
了。

曾子說:

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 小孩子並不懂事,什麽
知識都需要從父母那裏學來,
需要父母的教導。
現在你如果哄騙
他,這就是教導小孩去哄騙他人。母親哄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
信他的母親,
這不是用 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

說完,
曾子便殺了豬給孩子吃。


【原

文】


曾子之妻之市, 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

女還,顧反為女
殺彘。

妻適市來,曾子 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

特與嬰兒戲
耳。

曾子曰:
“< br>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
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
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38.
子路受教


子路拜見孔子,
孔子對子路說:

你有什麽喜好?

子路回
答說:

我喜歡長劍。

孔子說:

我不是問這方面。只是說以
你的天賦,
再加上 學習,
怎麽會有人趕上呢?
”……
子路說:


山有一種竹 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後射出去,能穿透
犀牛的厚皮。由此說來,又何必經過學習的過程呢?

孔子說:

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
箭頭磨得銳利,
箭不是 能射得更深更遠
嗎?

子路聽後拜謝說:

真是受益良多。



【原

文】


子 路見孔子,子曰:

汝何好樂?

對曰:

好長劍。


子曰:

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
及乎?
”……
子路曰: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射之,通於
犀 革。
以此言之,
何學之有?

孔子曰:

括而羽之,
鏃而礪之,
其入不益深乎?

子路拜曰:

敬受教。
”< br>


39.
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問:

聽到什麽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

有父親 和
兄長在世,
怎麽能聽到什麽就行動起來呢?

冉有問:

聽到什
麽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

聽到什麽就行動起來。

公西華
說:

仲由問聽到什麽就行動起來嗎,您說

有 父親和兄長在



冉求問聽到什麽就行動起來嗎,
您卻說

聽到什麽就行動
起來

。我不理解您為什麽這樣,所以冒昧地請教。

孔子說:

冉求平時做事縮手縮腳,
所以我鼓勵他勇進;
仲由平 時好勇過
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原

文】


子路問:

聞斯行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
之?

冉有問:

聞斯行諸?

子曰:

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

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問聞斯行諸 ?子


聞斯行之

。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 也退,故進之。由
也兼人,故退之。



40.
墨子怒責耕柱子


墨子對耕柱子發怒,
耕柱 子說:

難道我就沒有勝過旁人的
地方嗎?

墨子問:
“< br>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
用一匹良馬或一頭
牛來駕車,
你說我將驅趕那一匹呢?< br>”
耕柱子答道:

當然驅趕
良馬了。

墨子問:
為什麽要良馬呢?

耕柱子說:

因為良
馬值得負用 來鞭責。

墨子說:

我也以為你是值得鞭責的。



【原

文】


子墨子怒耕柱子 。
耕柱子曰:

我無愈於人乎?

子墨子曰:

我 將上大行,駕驥與牛,子將誰驅?

耕柱子曰:

將驅驥
也。

子墨子曰:

何故驅驥也?

耕柱子曰:

驥 足以責。

子墨子曰:

我亦以子為足以責。




41.
唐太宗賜絹懲順德


右驍衛大將軍 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發覺
後,唐太宗說:

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 ,我和他共同享有官
府倉庫的財物,
他為什麽會貪婪到這地步呢?

但還吝惜 他有功
績,就不懲罰他,只是還在大殿中當眾贈送絲絹幾十匹。大理少
卿胡演說:
“< br>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麽還
再送他絲絹?

唐太宗說:< br>“
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
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如同一只禽獸 罷了,殺了
他又有什麽益處呢?



【原

文】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
“< br>順德果能
有益於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

猶惜其有
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

順德枉
法受財,罪不可赦, 奈何復賜之絹?

上曰:

彼有人性,得絹
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 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真是高
明的太宗!




42.
陳萬年教子諂諛


陳萬年病了,把 兒子陳鹹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
陳鹹瞌睡,頭碰到了屏風。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 斥
說:

我口口聲聲教你,你卻睡去,不聽我講,為什麽?

陳鹹< br>趕忙跪下,叩頭說:

爹爹的話,我都曉得,大抵教兒子對上司
要拍馬屁、討好 啊,如此而已!

陳萬年沒有再說話。


【原

文】


(陳)萬年嘗病,召鹹(陳萬年之子)教戒於床下,語至夜< br>半,鹹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杖之,曰:

乃公教戒汝,
汝反睡,不聽吾 言,何也?

鹹叩頭謝曰:

具曉所言,大要教
鹹諂也。

萬年乃不復言。



43.
錢大昕默坐觀弈


我在朋友家裏看一棋。一位客人屢 次輸掉,
(我)譏笑他計
算失誤,總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認為他趕不上自己。過一會兒,
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剛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
經取得主動的形勢。棋局快到中盤的時 候,我思考得更加艱苦,
而客人卻輕松有余。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贏我十三子。我很
慚愧, 不能說出一句話。以後有人邀請我觀看下棋,我整天默默
地坐著看而已。


【原

文】


予觀弈於友人所,一客數敗,嗤其 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為
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子,客已先
得手。 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數之,客勝予
十三子。
予赧甚,
不能出一言 。
後有招予觀弈者,
終日默坐而已。



44.
王荊公旁聽文史


王荊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 頭裹一塊絹,拄著手杖行
走,
獨自遊覽山寺,
遇見幾個人在那裏高談闊論文史,
議論紛紛。
王安石坐在他們旁邊,沒人註意到他。有一個客人慢慢問他說:

你也懂 得文書?

王安石含糊地應答。
人家再問他姓名,
王安
石拱拱手回答 說:

我姓王,叫安石。

那群人惶恐,慚愧的低
著頭離開。


【原

文】


王荊公介甫 ,退處金陵。一日,幅巾杖屨,獨遊山寺,遇數
客盛談文史,
詞辯紛然。
公坐其下,< br>人莫之顧。
有一人徐問公曰:

亦之書否?

公唯唯而已,復 問公何姓,公拱手答曰:

安石
姓王。

眾人惶恐,慚俯而去。


45.
大樹將軍馮異


馮異為人處事謙虛退讓,不自誇。出行與別的將軍相遇,就
把馬車駛開避讓。
軍隊前進停止都有 標明旗幟,
在各部隊中號稱
最有紀律。
每到一個地方停下宿營,
其他將軍坐在 一起討論功勞
時,馮異經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隊中稱他為

大樹將軍
。等
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任務,每人都有被分配隸屬,士
兵們都說願意跟隨大樹 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贊揚他。


【原

文】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
皆有表識,軍中號 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
樹下,軍中號曰

大樹將軍
”< br>。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
配隸,軍中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



46.
顏回不遷怒不貳過


顏 回二十九歲,頭發全白了,過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傷
心,說:

自從我有了顏回, 學生們(以顏回為榜樣)更加親近
我。

魯哀公問(孔子)

(你的)學生中誰是最好學的?

孔子回答說:

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
(他)從不把脾氣發到別
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不幸年紀輕輕死了,現在沒有
(像顏回那樣好學的人)了。


【原

文】


(顏)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


吾有回,
門人益親。

魯哀公問:

弟子孰為好學?
孔子對曰: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47.
曾參不受魯君邑


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
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送給他
一大片土地,曾子堅決不受。那人回 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
接受。
使者說:

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 br>是別人獻給你的,
你為什麽不受?

曾子說:

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
怕得罪饋贈者;
給了人家東西的人,
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 露驕色。
那麽,
就算國君賞賜我的土地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
但我能不
因此 害怕得罪他嗎?

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就說:

曾參的話,
是足以保 全他的節操的。



【原

文】


曾子衣敝衣以耕,
魯君使人往致邑焉,
曰:

請以 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

先生非求於人,人則< br>獻之,奚為不受?

曾子曰:

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
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

終不受。孔子聞之曰:

參之言, 足以全其節也。




48.
賢妻桓少君


渤海鮑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兒,字少君。鮑宣曾經跟隨少
君的父親學習,< br>少君的父親為他的清貧刻苦而驚奇,
因此把女兒
嫁給了他。
(少君出嫁時)嫁妝 陪送得非常豐厚,鮑宣不高興,
就對妻子說:

你生在富貴人家,習慣穿著漂亮的衣服 和裝飾,
可是我實在貧窮低賤,不敢擔當大禮。

妻子說:

我父親 因為
您修養品德,信守約定,所以讓我拿著毛巾梳子(服侍您)
,既
然侍奉了您,(我)聽從您的命令。

鮑宣笑著說:

(你)能
這樣,
這是我的心意了。

少君就全數退回了那些侍從婢女服裝
首飾,改穿(平民的)短衣 裳(漢代貴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長
衫)

與鮑宣一起拉著小車回到家鄉。
( 她)
拜見婆母禮節完畢後,
就提著水甕出去打水,修習為婦之道,鄉裏的人對她非常稱贊。

【原

文】


勃海鮑宣 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嘗就少君父學,父
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裝送資賄甚盛。宣不悅,謂妻 曰:


君生富驕,習美飾,而吾實貧賤,不敢當禮。

妻曰:
大人以
先生修德守約,故使賤妾侍執巾櫛。即奉承君子,唯命是從。

宣笑曰:

能如是,是吾誌也。

妻乃悉歸侍禦服飾,更著短布
裳, 與宣共挽鹿車歸鄉裏。拜姑禮畢,提甕出汲,修行婦道,鄉
邦稱之。



49.
魏徵論自制


唐太宗問魏征說:

觀察近來和古代的帝王,
有傳承帝位十
代的,
有傳承帝位一兩代的,
也有自己 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
的。我常常心懷憂慮的原因(是)
,或者害怕撫慰養育人民不能
得到適當的方法,
或者害怕心中產生驕傲懈怠的情緒,
高興憤怒
超過了限度,卻不知 道自己(已經超過限度了)
,您可以為我說
出這個情況,
(我)
應當把您的話 當作準則。

魏征回答說:


愛欲望高興憤怒的情緒,
聖 賢之人和普通人是一樣的,
聖賢之人
能夠克制它,不讓它超過限度,普通人放縱它,
( 喜愛欲望高興
憤怒的情緒)多到失去適當的限度
……
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
制 ,來確保能夠善終的美德,那麽千秋萬世就永遠仰賴您了。



【原

文】


(唐)太宗問魏徵:
“< br>觀近古帝王,有傳位十代者,有一代
兩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著,朕所以常懷憂懼,或恐撫養生民不 得
其所,或恐心生驕逸,喜怒過度。然不自知,卿可為朕言之,當
以為楷則。

徵對曰:

嗜欲喜怒之情,
賢愚皆同。
賢者能節之,
不使過度,愚 者縱之,多至失所。
……
伏願陛下常能自制,以保
克終之美,則萬代永賴。




50.
呂蒙正不記人過

< br>呂蒙正先生不喜歡記著別人對他的犯下的錯。
當初剛任參知
政事的時候,上朝時,有一個 朝廷官員在簾內指著他說:

這樣
的粗陋之人也能夠參與朝政嗎?

蒙正假裝沒有聽到走了過去。
他的同事很憤怒,
讓人詢問那位官員的姓名,
蒙正急忙制 止了同
事。朝事結束後,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憤憤不平,後悔沒有追問到
底。
蒙正說:< br>“
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
那麽我終身不能再忘了他,
還不如不知道。
沒 有查詢他的姓名,
又有什麽損失呢?

當時的
人都很佩服他的氣量。


【原

文】


呂蒙正相公不喜 記人過。初參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
內指之曰:

是小子亦參政耶?

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
其同列
怒,令詰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 悔不窮
問。蒙正曰:

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忘,固不如無知也。
不問之 ,何損?

時人服其量。



51.
石勒不計前嫌


後趙王石勒請武鄉有聲望的老友前往 襄國(今河北省邢臺
市)
,同他們一起歡會飲酒。當初,石勒出身貧賤,與李陽是鄰
居 ,
多次為爭奪漚麻池而相互毆打,
所以只有李陽一個人不敢來。
石勒說:
“< br>李陽是個壯士,爭漚麻池一事,那是我當平民百姓時
結下的怨恨。我現在廣納人才,怎麽能對一個 普通百姓記恨
呢?

於是急速傳召李陽,
同他一起飲酒,
還拉著他的 臂膀開玩
笑說:

我從前挨夠你的拳頭,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

隨 後任
命李陽做參軍都尉。


【原

文】


後趙王勒悉召武鄉耆舊詣襄國,
與之共坐歡飲。
初,
勒微時 ,
與李陽鄰居,數爭漚麻池相毆,陽由是獨不敢來。勒曰:

陽,
壯士也;漚 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

遽召
與飲,引陽臂曰:
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因拜參
軍都尉。



52.
韓信胯下受辱


淮陰屠宰場裏有侮 辱韓信的年青人,
對韓信說:

你即使長
得高高大大,喜歡佩帶刀劍,內心還 是膽怯的。

他當眾侮辱韓
信說:

韓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 果怕死,從我褲襠下鉆
過去。

於是韓信仔細看著他,
俯下身子從他褲襠下匍 匐鉆過去。
整個市場中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是膽怯的。


【原

文】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
怯耳。

眾辱之曰:

信 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 以為怯。



53.
世評華歆王朝


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
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
華歆
很為難。王朗卻說 :

幸好船還寬敞,有什麽可為難的。

一會
兒賊寇要追上來了,王 朗想丟下剛才搭船的人。華歆說:

剛才
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接納了 他來船上托身,哪
裏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

於是就繼續帶著他趕路。
世人
也由此判定華王二人的優劣。


【原

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 br>“
幸尚寬,何為不可?

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


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遂攜拯
如初。世以 此定華、王之優劣。



54.
周處改過自新


周處年少時,為人蠻橫強悍,打架鬥歐,為當地一大禍害。
此外,義興水中有 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百
姓將他們並稱為

三害


三害當中屬周處最為厲害。
於是有人
便問周處:既然你這麽有本事,何不去殺死猛 虎蛟龍,證明一下
你的實力呢?實際上是希望三害相拼,
最後只剩下一個。
周處聽後立即上山擊斃了猛虎,
又跳入水中與蛟龍搏鬥,
蛟在水中或浮
或沒,漂流出數十 裏遠。經過三天三夜,百姓們都以為蛟龍和周
處一並死了,紛紛出來慶祝。結果周處殺死蛟龍,提著它的 腦袋
從岸邊爬起。聞聽鄉人以為自己已死,表示慶賀的事,才知實際
上大家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 害,不禁滿面淚流,萌生悔改之意。
遂往吳郡尋找陸機、
陸雲這兩位當時東吳的名士。
恰巧陸機不在,
只見到陸雲。周處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他,並說:

自己想改正
錯誤,
可歲月皆已荒廢了,
怕最終沒有什麽成就可言。

陸雲說:

古人珍視道義,
認為

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
晚上死去也便甘心。

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誌向,
只要能立誌並努力 去做,
又何必擔憂好名聲得不到傳揚呢?


處聽後決定改過自新,最終成為 一代忠臣孝子。


【原

文】


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裏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
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 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
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
或浮 或沒,行數十裏,與處之俱。經三日三夜,鄉裏皆謂已死,
更相慶。
竟殺蛟而出。
聞裏 人相慶,
始知為人情所患,
有自改意。
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 ,並雲欲自修改
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

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
尚可。且人患誌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

處遂改勵,終為
忠臣孝子。



55.
齊宣王好諛


齊宣王喜 愛射箭,
喜歡人家誇耀他能夠使用強弓,
其實他用
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氣就可以拉開 。
他在大臣面前顯示弓,

臣們都拉著弓試一試,都只拉到一半,便說:
“< br>拉開它至少要一
千多斤的力氣,
不是大王,
誰能拉得開?

宣 王非常高興。
但是,
宣王用的不過是三百多斤的弓,
但是他一輩子都以為自己拉開了< br>一千多斤的弓。三百多斤是實,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歡的是名
而失了實。

导航条制作-


导航条制作-


导航条制作-


导航条制作-


导航条制作-


导航条制作-


导航条制作-


导航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