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赏析
温柔似野鬼°
870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7: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好听英语名字-
行
路
难
·
其
一
背景介绍:
公元
742
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
的人,被 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
番大事业,
可 是入京后,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
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
两年后被
“赐金放还 ”
,
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
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A
.
《行路难》中虽因理想不得实现 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全诗的思路紧紧围
绕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迅速展开,揭 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B
.
《行路难》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 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的追求与幻灭,代表了他浪漫主
义的风格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我希望能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诗文赏析: 《行路难》
是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诗的开始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
厚意,出于对这 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
的李白,要是在平时,面对这 样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肯定是会豪饮的。可
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 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一串动作,形象 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但是,诗人并没有甘于消沉,而是从吕尚和伊尹的遭遇 中得到了信
心。虽然现实是那么得艰难,道路是那么得渺茫,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
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本诗利用比 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
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 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思想感情
(中心
)
: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停、投、拔、顾
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冰塞川”、“雪满山”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比兴手法含蓄流露出内心的悲愤与苦闷。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暗用典故
: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 遇周文王,助周灭
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人自己
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长风破浪”
: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 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
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
“破、挂”连个动词生动形象描绘出作者在汹涌浪涛之上,高高挂起船帆奋然前行的豪迈景
象, 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宏伟志向和乐观自信的态度。
写作手法:< br>诗运用
比兴
手法,象征意义深远;运用历史
典故
,含义深广,很好、很 准确地表
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作者简介
杜甫(
712
-
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 陵”等,汉族,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
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李 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
余首< br>诗被保留了下来,
诗艺精湛,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影响深远。
759-766
年间曾居成都,
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主题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
触动,千头万 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
顿挫。
赏析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戍鼓
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
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
的边塞显得 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
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 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 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
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 写的不完全是客观
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 乡的
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
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
对故乡的感怀 。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 br>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
句句有 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 br>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
别的焦 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
方;下句说家已不存 ,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
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br>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
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
无限深情。< br>
题库
1.
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 br>【答案】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
;
明明是自己的
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
理不 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
上也很见工力,它 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
便分外矫健有力。
< br>2.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兄弟离散,天各一方
;
下句说家已不 存,生死难
卜。这两句诗概括了当时何种生存背景?
【答案】“有弟皆分散,无家问 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
;
下句说家已不存,
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 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
的普遍遭遇。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参考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 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
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 而犯上”被贬。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
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
1
)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
2
)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
.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
.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 br>D
.
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
“我”
,
以直抒 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4
.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 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
4
分
5
、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4
分)
6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4
分)
参考答案(
1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
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
感慨 做铺垫。
(
2
)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 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
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
3.D
4.
都运用了 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借西汉旧事,
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 满。
本诗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②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 br>式(叙述、描写、抒情等)。
左诗①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与平 庸的世家子弟;②对比:两种
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运的对照。
5
、颔联通过 对“秋草”
“寒林”和“人去”
“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
“空见”,渲染出一种萧条,凄怆的氛围。
6
、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 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二
1
.古诗词常常为了照应 韵律而颠倒词序、语序,出现一些倒装的现象。请找出本诗中有
倒装现象的一联诗,将其还原为常规语序 ,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技巧。
2
.请概括本诗抒发的两种感情。(
6
分)
参考答案1
、颔联。常规语序为“人去后独寻秋草,日斜时空见寒林”。本联用了借景抒
情的手法, 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
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 、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
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或
:
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幅
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 图
,
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
发感慨做铺垫。)
2
、①对贾谊的凭吊、悲慨、哀怜、惋惜之情②借怜贾以自怜,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 br>和痛苦
三: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起
问题 :“谪宦”、“栖迟”、“楚客”、“三年”与“万古”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作者
怎样的情感?此联哪个 词奠定全诗的基调?
答:谪宦:贾谊的身世。栖迟:象鸟儿那样敛翅歇息,暗喻贾 谊失意。楚客:贾谊的
客居身分。三年:暗含贾谊被贬时间之久;万古:暗含贾谊被贬对历代文人士大夫 精神上的
深远影响。三年与万古相对,更加突出作者对贾谊悲凉身世的感慨之情。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定了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承
问题:这两句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答
:
此联写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寂无人,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
凄清景象, 作者那种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情感油然而生。同时“空见”和“日斜”
具有象征意义,“空见 ”既写出了贾谊故宅的荒凉寂寞,同时更让人回想起贾谊当时在汉王
朝的艰难处境,有报国无门的感叹。 “日斜”表面上写落日西倾,实际上暗示了李唐王朝这
种难以挽转的衰颓趋势,两句连读,作者与贾谊有 惺惺相惜之感。
颈联
: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转
问题:本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 br>答:汉文帝在历史上是有道明君,但是在对待贾谊态度上,是首先重用,后听信小
人之言,疏远贾 谊,从而导致贾谊怀才不遇,抑郁而终。此联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
汉文帝有道,实际暗含着作者 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
不满。同时借用贾谊写《吊屈原赋》的典故 ,
湘水无情地日夜流逝,来抒发作者对前贤的深切凭吊和自己内心的无限愤懑之情。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合
问题:本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暮色沉沉 ,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
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
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
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 痛苦无奈的心境
四:
1.
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2
分)
2.
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4
分)
参考答案
1.
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
四野无人, 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
日暮秋景图。
2.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贾 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
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五:
14
.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推
测一下,本诗的“悲”“崖”和在古代是押韵的。(
1
分)
15
.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br>.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
.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
.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
.
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
“我”
,
以直 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16
.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 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
4
分)
参考答案
14.
迟、时、知
15.D
16.
都运用了借古 讽今的手法,
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
左诗借西汉旧事,
表达了对西晋 门阀制度的不满。
本诗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②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③综合运用 多种表达方
式(叙述、描写、抒情等)。左诗①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与平庸的< br>世家子弟;②对比:两种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运的对照。
分析:一个“悲”字,直贯篇 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
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诗人还要 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
油然而生。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 ,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
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 就是必然的了。后来
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 ,那种
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
“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
里的弦外音 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
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 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背景介绍:
元和十四年
(
819
)
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 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
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
除弊 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 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
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诗的前四句:忠 而受贬。
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
1
.韩愈的《左 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
_
欲为圣明
除弊事,肯将 衰朽惜残年
_
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
:_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 骨瘴
江边
_
。
2
.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云横秦 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它与李白《行路
难》里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 工之妙。
3
、“一封早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 br>对比。
“朝奏”、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自己“朝” 、
“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4.
这首诗在虚词的运用上很得体,如“欲为”、“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 br>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一片忠心和坚强的信念,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慨,还蕴
含着诗人不 屈不扰,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品格。
5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表达了 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
神。
6.
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 br>“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
马难前行 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7
.细致体会“云横 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
抒发途中感受的?
这一两句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
劣。景物描写中 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8
、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 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
此加以分析。
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 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
感情。
9
、颈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
3
分)
这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
分),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
2
分 )。(或借物
抒怀,以马写人
2
分,用“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2
分。)
10.
颈联即景抒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 br>诗人把百感交集在眼前的景物上,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现出崇高的牺牲精神。一句回
顾,一句前 瞻,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家何在”中,有诗人的血泪;“马不
前”里,流露出“关山难 越,谁悲失路之人”的无穷感慨。苍凉的景色,雄阔的境界,悲惨
的现实,诚挚的感情,共同酿就出纯似 美酒的一联诗,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11
、试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尾联的作用。
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 交代后事,沉痛郁闷,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诗意。“知汝远来应
有意”,通过侄孙的心情写出自己前途之艰 险难测.写出因遭受贬谪的无穷伤感,进一步吐
露了凄凉之情。“好收吾骨瘴江边”,表明作者对未来的 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
也无可奈何,只有冷静地面对了。《左传
?
僖公三十 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 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
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12
、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对朝廷“既忠且怨”的复杂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br>诗人为国事献计献策,却“朝奏”而“夕贬”,怨愤之情溢于言表。但诗人只想替皇帝
“除弊”, 毫不吝惜残余的生命,表现了老而弥坚的耿耿忠心。第三联“家何在”,“马不
前”将思家念国的忠贞和 英雄失路的悲怨交织在一起。尾联“收骨瘴江”,进一步吐露了凄
楚难言的愤激之情。全诗感情沉郁,动 人肺腑。
13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语言明快,风格沉郁。表达了诗人不惜残年为皇
帝“除弊事”的决心和老而弥坚的气概,但一封奏疏竟然获罪,也流露出诗人的怨愤之
情。
14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
15
.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D
)
A.
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
“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
“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
“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16
.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
“ 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
“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
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
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17.
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 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
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 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
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 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 想
境界。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
、从体裁看,这是 一首律诗(或五律、近体诗)。本诗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如“人迹板
桥霜”一句是眼前之景,为实写,“ 凫雁满回塘”一句则为虚写。(
2
分)
2
、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 近体诗中的五律,韵脚是ā
ng
。诗中最能表现“早”的是颔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 桥霜。”这两句从描写角度看既有视觉,例句是“人迹板桥霜”;又
有听觉,依据是“鸡声”。(或静态 和动态也可)
3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描写的景象有动有静(只能填一 字),互相映衬。
诗中写到“雁”是用以表达思乡怀亲、急于返家的迫切之情。
4< br>、全诗哪一个句子直接抒发了诗人思想情感
(2
分
)
客行悲故乡
(2
分
)
“因思杜陵梦,凫雁
满回塘。”《商山早行》中的这一句,点明行 旅中思念着长安,也表现出诗人怀念长安用以
表现政治上的进取心。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 化,又与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
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名 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__
。
5
、“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那一句?
思念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6
、
这首诗的题目是
“商 山早行”
,
从诗中看,
“早行”
的原因是什么?诗中最能体现
“早”
的内容是什么?(
4
分)
早行的原因是思乡(或悲乡),(
2
分)最能体现“早”的内容是:在鸡鸣之时,天上还
挂着月亮,行人已经将足迹印在板桥的 白霜上。(“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亦可)(
2
分)
7
、诗中 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
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 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 缀成句,一字一
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8
、本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早行 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分)
本诗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 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
套马、驾车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 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9
、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 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
对此加以分析。
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 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
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 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 ,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
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 有人的足迹——
更有早行人)
10
、赏析“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罗列了很多早 晨所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清
幽淡远的晨景图。
11
、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
分)
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
形象地勾画 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任一点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