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单元重点内容解读

玛丽莲梦兔
798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8: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男柔道觉醒叫什么-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费公直)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单元重点内容解读


第一部分

分解各单的重点教学内容



分解每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思考一个问题:



──
阅读课:教与不教有什么区别?



我们来看,全球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定义:



第一,
能够 理解并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这是比较低层次的直接阅读,
大部分信息可以直接从
文 章中提取。)



第二,
能够从文章中建构的能力,
不是 被动的接受信息,
而是主动对文本进行建构;
(什么叫
“建
构”,例如:阅读 文章时能够主动“链接”经验──这情景让我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遇到这样的
事,我该怎样应对?甚 至到了高年级,读到文章的写法、结构,能想到哪篇文章与本文相似,这就是
个人的阅读建构,这是真正 的阅读状态。)



第三,儿童能从阅读中学习,能够透过阅读提升思考力 、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中
学到怎么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第二三点,能力层次要高一些,要求学生加入自己的主观见解,才能提取或者建构新的意义。



这样来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阅读课──只教课文,
只教识字,只教朗读,
在学生阅读能力
方面就会缺腿。离开老师帮助,学生独立阅读就会有困难,所以 ,我们应该思考,针对二年级下册语
文,教学每一课之后,究竟给孩子留下什么?简单梳理一下:




1

语言:
语文学科的核心是学习语言 文字,
一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围绕语言文字展开。
那么,
一节课之后,引导孩子积累了 哪些语言?习得了哪些语言形式?语感是否在逐步积淀?



低年级教材的 特殊性表现在──课后练习除了“朗读课文”
“抄抄写写”几乎没有其他,这更考
验了我们用教 材教的能力。
我们是不是一位敏感的语文教师,
遇到特殊的语言现象能不能抓住?课文
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不能捕捉到?(如:运用修辞的语言,画面感很强的语言,表达细致、准确的语
言, 典型的语言范式,留白的语言等等)



它们在表达上有何特点?如何体会?如何学用?




2
)方法与习惯:
就是指在阅读中领悟方法,养成习惯,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这应该是阅读的宗旨。
就二年级来说,
有哪些方法呢?如:
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概括语段 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究
竟怎样联系语境理解);从文中提炼关键信息的方法;等 等。



习惯呢,例如,能够一边读一边想,能在一些关键处圈圈点点,留 下思考的痕迹,不明白处能及
时质疑,不理解的词能及时查阅工具书,等等。




3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了解并积累课文中所渗透的自然、 社会、生活常识。────通
过以上的积累与训练,积累语言、习得方法、形成习惯,常此积淀,就会形 成孩子的阅读能力。




4
)生命启迪及精神影响:< br>教学一课之后,透过语言文字,我们是不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的情感,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 、思考和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
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些──最终将形成孩子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试想,
老师们每节 课备课前都要想,
这节课打算给
孩子留下什么,我们“教什么”就明晰了,我们就不是仅仅围绕 课文内容打转,而会把目光关注到孩
子语言的积累、方法的习得,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来。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再来分解每个单元要教什么:



第一单元

春天里的发现



1
.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多感官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


< br>《找春天》
这一课不仅写了春天里的发现,
还暗示了观察的角度和方法。
学文不 仅要感受优美灵
动的语言,还要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多感官体验的方法。教材
P3
“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
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春天可看、可听、可闻、可 触,不仅多角度观察,还
加入了联想和想象。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
在风筝尾巴摇啊摇 ……”
春天就藏在不同的景物和现象中。



教学中,
要 提示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春天。
也可以让孩子继续展开联
想 和想象──你还感受到,春天在哪里和你捉迷藏呢?



课后可以布置体验 任务,调动感官参与,比如:一场春雨过后(或者一个晴朗的日子),带着孩
子到操场上去体验,除了能 看到,还能听到什么、深呼吸──还能闻到什么、摸一摸你的发现,有什
么感觉、它让你想到些什么?
孩子缺少的正是这样具体可感的观察指导,只有经历,才能学会观察。



2
.体会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




1

体会。
本组多篇课文把春天里的景物当做人来写,
“小草探出头来,< br>树木吐出嫩芽”

“探
出”“吐出”这一类词,用得非常生动形象,就要停下来 ,引导孩子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写出了草木的什么?这,算是一种初步的品词赏句。




2
)尝试运用。



感 受之后,
也来说说:
“桃花绽开笑脸、
猜猜是春天的什么?小鸟枝头欢唱,
又 是春天的什么?”
“春天里还有哪些景物,也可以比作春姑娘的什么”启发孩子仿着句子说一说、写一写 。



这样,不仅在体会,也在尝试运用。



3.
学习借助插图理解诗意。



读诗能想象画面,读画能建构文字,
这是一种能力!
小学阶段教材所选古诗大多有诗中有画、
中有诗的风格。我们要用好这一资源,引导孩子借助画面学习古诗。例《宿新市徐公店》,从图中哪
可看出是“篱落疏疏”,哪描绘的又是“一径深”呢?借助这幅画面,你又理解了其它哪句诗行的意
思? 引导孩子借助画面来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另一个任务是 ,借助插图,结合古诗编故事,发展语言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这是课后作业,要保
证落实。



4.
学习在矛盾处质疑。
(你的玫瑰花白栽了。没有白栽?要启 迪孩子学习在矛盾处质疑,学会思
考。)



5.
学习围 绕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
如学习
《小鹿的玫瑰花》

同是介绍玫瑰,
黄莺说的是形和色,
微风说的是香浓的味道。原来,写玫瑰可以从外形、颜色、味道几个方面来写。让孩 子练习写写爱吃
的水果或其他,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写。



6.< br>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学习用比喻句来表达。(
我的发现一
p16

引 导孩子说写比较复杂的
句子。



7.
开展“寻春”语文活动。



学了《找春天》的观察方法之后,就布置观察任务。鼓励孩子用多种方式记录春天。



观察内容:春天的人、春天的小动物(麻雀、对比)春天的水果(品种、色泽)春天里的花、 春
天的郊外等等。每个孩子至少选择
1

2
个观察对象。



选读课文的第
1
课《春的消息》和第
3
课《特 别的作业》,可以给孩子的观察提供帮助,活动
期间可以穿插阅读。还可以补充阅读其他描写春天的读物 。



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以丰富多样。可以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手机拍眼中的春天,然后配上文字;



也可以积累摘抄描写春天的语段
;



最后把自己眼中的春天写下来;



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细致易感的心,也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趣。



第二单元

奉献与关爱



1.
学习联 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要教给孩子怎么联系。如
p19,
“天然水塔”,联系上文第 一
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猜出“天然水塔”的意思──引导孩子发现

一股清泉从石缝 里冲出来

──
显然“天然水塔”是指山上的泉水。可以讲给孩子,因为大自然常年的 雨雪积聚下来,所以称为“天
然水塔”。



2.
学习从相似语段中提取不同信息。



本单元前两篇 课文是由结构相似的语段组文的。例,
6
课《泉水》四个语段结构相似,每个语段
写了 泉水的一个特点。要引导孩子初读每一段时想一想,分别写了泉水的什么特点,这就是
提取
。然
后再细读,分别怎么写出这一特点的。



7
课《雷锋叔 叔,你在哪里》也有相似语段,可以引导孩子提炼,分别去哪里寻找?了解了雷锋
叔叔的哪些事迹?引导 孩子把一篇文章,读短,读成一句话。线索拎起来了,思路就清晰了。



3.
学习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
关键处要敢于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我 不
是最弱小的?”为什么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让孩子联系课文内容来谈< br>理解。



4.
借助读好对话,促进理解。



要发挥好读的作用,借助“读”来促进理解、深化理解。



例第
7
课,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不是最弱小的》,故事在人物对话中推 进。抓住对话,先
让孩子分角色读,再现情境,几组对话之后再讨论──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什么是最弱小的?”或者“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



这样教学,既读好了对话,又促进了内容理解。



5.
“读读背背”要大致理解意思。



“读读背背(记记)”包括每一课、每一语文园地要求积累的短语、谚语等等。



要求:要大致讲解意思,理解了才有助于记忆和运用,有助于转化为孩子的积极语汇。如“赠 人
玫瑰,手有余香”,啥意思?让孩子结合实例理解,《小鹿的玫瑰花》就是很好的例证,不要机械识< br>记,不知其然。




另外强调一点:



课后背诵要求,比较笼统的,我们统一要求。本册教材,开放要求背诵的共
3
篇,
5
课《泉水》
9
课《日月潭》
12
课《北 京亮起来了》,要求全文背诵,尤其《日月潭》《北京亮起来了》,语言
优美,可以有效体会一些短语和 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



6
.开始学习默读。



本单元出现了小学阶段第一篇略读课文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首次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

借助这篇长文,开始训练学生默读。



正确的默读方法是只转动眼球,依靠视觉运动,不能借助

唇动
”“
指动

这些多余的动作。



但孩 子刚开始学习默读,是一种默朗读状态,首先纠正孩子不动唇,指导孩子用眼球由词到句,
由句到行进行 扫视,一开始不刻意要求速度;



稍加熟练时,让孩子边读边划(如划出 重点词,中心句等),体会如何在默读时捕捉重要信息。
经常训练,每课安排默读思考环节,让孩子熟练 起来。



7
.巩固两种查字典方法。



课堂上要随时鼓励学生动手查,形成习惯。



第三单元

爱祖国、爱家乡



1
.学习把握中心句。



包括全文的中心句和一段话的 中心句。
本单元课文中心句比较典型,
有的在开头第一段,
有的在
最后一段, 可以引导孩子发现。并明确,课文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这就是在教阅读。



具体到读一段话,也可以用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或中心词来把握。



p40
《日月潭》读到第三、第四自然段时,可以提炼每一段的中心词(清晨有雾时和太 阳高
照时,日月潭的景色)



再如
P46
《北 京亮起来了》一段一景,可以抓住每段的首句,初步把握每段的意思。



2
.积累描写景物的语言,主动运用。



本单元要鼓励学生建立描写景物的词语库,积累写景的段落和四字短语。



考虑到学生生活和视野的局限,
教师可以提供四季的风景图片,
布置孩子写景物小语段 。
评点标
准定为:观察是否抓住了景物特点?是否有运用新词的意识?促进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
.继续学习围绕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



《葡萄沟》写葡萄,不仅写种在哪,还写了茂密的枝叶、葡萄的颜色、热情的老乡。可以将写 法
迁移到本组的写话──写家乡的景色、或物产。就让孩子围绕景物或物产的几个方面去写,要求写具< br>体。



4.
学习梳理信息。



一个单元结束,应引导孩子梳理信息,让他的信息库丰满起来,不要狗熊掰棒子,边学边丢。 本
单元的信息,如:




1
)日月潭的位置、得名。




2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少个民族、省、直辖市
……



第四单元

用心思考善于创造



1
.学习追问“主人公怎么想”。



阅读不只是理解主 人公做了什么,还要启发孩子追问,他是怎么想的,这就在
提升孩子的思考

。如:< br>


13
《动手做做看》,伊琳娜觉得两个小朋友回答的都不对,她是怎么想的
?



15
《画风》的三个孩子各自用具体事物表现风,他们是怎么想的?



16
《充气雨衣》中的小林,看到舞蹈小演员的花裙子是怎么想的?



围绕主人公怎么想展开,既体会人物心理,也训练思维的深度。



2.
学习用反问句表达。



本组课文在展示心理活动和思考时,多处用反问句来表达。例如:



“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这 样问中有答的句式不是第一次接触,
可以尝试让孩子用反问句表达,
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形式。
这是一种初步的学习,不做达标要求。



3
.用上顺序 词有序地说写。
在口语交际和写话介绍“小制作”的制作过程时,尤其要求学生要
有序的介绍。



4.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第五单元

感受自然美



1.
按主题梳理古诗,感受诗情。



本组又学习两首描 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除了借助画
面诵读,体会意境之外,还 需要按主题梳理。因为到二年级下册已背诵
60
首古诗,有必要梳理一番,
强化主题印 象。比如梳理按:自然风景,送别、描写古代人民生活等主题归类,以后复习时就按主题
背诵,这样的童 年打底将会为孩子今后的主题学习奠定基础。



2
.学习提炼核心词概括语段。



例如《雷雨》前、中、后,分别有什么特点,启发孩子提炼成几个词语,这就是把书读薄。



再如,
19
课《最大的“书”》,读了叔叔和川川的对话,说一 说,这本书上有什么字?能告诉
我们什么?这就是在概括语段。



3
.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丰富多样。
准确、生动(略,例《雷雨》垂)

男柔道觉醒叫什么-


男柔道觉醒叫什么-


男柔道觉醒叫什么-


男柔道觉醒叫什么-


男柔道觉醒叫什么-


男柔道觉醒叫什么-


男柔道觉醒叫什么-


男柔道觉醒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