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器皿名称与器形
绝世美人儿
693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9: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网名英语-
.
中国古代器皿名称与器形
鼎
拼音
d
ǐ
ng
部首“鼎”
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
描述:青铜制,三、四足两耳,盛行于商、周。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
《说文》
鬲
拼音
l
ì
部首“鬲”
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用于烧
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 br>古鼎中有三足皆空,
中可容物者,
所谓鬲
也。
——
宋·沈括《 梦溪笔谈》
Word
文档
.
甗
拼音
y
ǎ
n
部首“瓦”
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下部是鬲
,
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
昆甗研,善升甗。
——
《汉书·百官表》注。颜师古云
:
“善升甗者,谓山形 如甑。”
簋
拼音
gu
ǐ
部首“皿”
Word
文档
.
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
描述:圆口
,
两耳或四耳。
簋,黍稷方器也。
——
《说文》
每食四簋。
——
《诗·秦风·权舆》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
——
《韩非子·十过》
簠
拼音
f
ǔ
部首“皿”
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左拥簠梁。
——
《仪礼·公食大夫礼》
Word
文档
.
盨
拼音
x
ǔ
部首“皿”
本义:古代盛食物的青铜制器皿。
描述:有盖和两个耳子,圈足或四足。
盨,负戴器也。
——
《说文》
Word
文档
.
敦
拼音
du
ì
部首“攵”
本义:古代食器。
描述: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 成球形,盖可
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
——
《礼记·明堂位》
Word
文档
.
豆
拼音
d
ò
u
部首“豆”
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描述:
形似 高脚盘,
或有盖。
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
盛行于商周时,
多陶制,
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
——
《说文》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
——
《周礼·考工记》
Word
文档
.
觚
拼音
g
ū
部首“角”
本义:古代酒器。
描述:
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
用青铜制成,
口作喇叭形,
细腰,
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
3
升,一说是
2
升。
觚,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
——
《说文》
子曰
:
“觚不觚,觚哉!觚哉!”
——
《论语·雍也》
Word
文档
.
觯
拼音
zh
ì
部首“角”
本义:古代酒器。
描述: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尊者举觯
,
卑者举角。
——
《礼记·礼器》
Word
文档
.
爵
拼音
ju
é
部首“爫”
本义
:
古代酒器。
描述:盛酒的礼 器,形似雀,青铜制,有流、两柱、三足,用以温酒或盛酒,盛
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
——
《说文》
虢公请器,王与之爵。
——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