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的成语及注解
萌到你眼炸
537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9: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支原体肺炎症状-
2014
年
11
月
30
日制作
1
、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
·
尽心上》:
“
君子居 是国也,其君用
之则安富尊荣。
”
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 其尊荣。
2
、抱关击柝:谓 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
·
万章下》:
“
辞尊居
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
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 br>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
木以警 寇也。《荀子
·
荣辱》:
“
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
”
集 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
木所以警夜者。
3
、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
·< br>告子》:
“
今之
为仁者,
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 br>《容斋三笔》
卷第十五:
“
孟子曰:
‘
仁之胜不仁也,
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
’
予读文子,
其书有云:
‘
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 势胜
水,一块不能塞一河。
’
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 br>
4
、
彼一时此一时:
谓时虽有彼此之异,
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
语出
《孟子
·
公丑下》
:
“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
‘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 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 而来,七百有余岁矣,
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
注:彼前圣贤之出,是 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
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 生于圣人之间也,
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氏以 彼一
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
《汉书
·
朔传》:
“
彼一时也,
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
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
5
、不愧不怍:谓人光明 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
·
尽心上》:
“
仰不愧
于无 ,俯不怍于地。
”
清
·
薛雪《一瓢诗话》三四:
“
诗道之不 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
于人曰:
‘
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 ”
6
、不为已甚:谓不做过 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
·
离娄下》:
“
仲尼
不为 已甚者。
”
宋
·
邵雍《寒夜吟》:
“
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 事。
”
7
、不违农 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
·
梁惠王上》:
“
不违农时,谷
不可胜食也。
”
8
、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
·
告子下》:
“
教亦多术 矣,予不屑之教诲
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
9
、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 已可晓悟。语
出《孟子
·
尽心上》:
“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
四体,不言而喻。
”
《晋书
·
应贞传》:
“
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
10
、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 《孟子
·
离娄》:
“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
之毁。
”
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
而获守信之誉。
11
、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 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曾,曾经。经,经历。
语出
《孟子
·
尽心上》
:
“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唐·
元稹
《离思五首》
: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r>”
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
人或事物。
12
、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 。义,正义。《论语
·
卫灵公》:
“
志士
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
”
《孟子
·
告子上》:
“
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宋史
·
文天 祥传》:
“
天祥临刑殊从容
……
其衣
带中有赞曰:
‘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
后,庶几无愧。
”
13
、赤子之心:指像刚出 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赤子,初生的婴儿。语出《孟
子
·
离娄下》:
“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唐
·
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 君夫人墓
志》:
“
移其孝于裴氏之门,而以睦于冢妇介妇,必敬必亲,下以不失其赤子 之心,姻族归
厚,率由是也。
”
14
、出尔反尔: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尔,你。语出《孟子·
梁惠王
下》:
“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宋
·
仲淹《窦谏议录》:
“
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
出尔反尔,天网 恢恢,疏而不漏。
”
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
、春风化雨:指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及适时的雨。语出《 孟子
·
尽心上》:
“
有如时雨
化之者。
”
汉
·
向《说苑
·
贵德》:
“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吾穷必矣。
”
后喻
良好的教育。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
、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岑 楼,高而尖的楼。语出《孟子
·
告子下》:
“
不揣其本,
而齐其末, 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
意为如果不考虑基础是否一样平,只让顶端齐一,那
么一寸 见方的木头也可高出高而尖的楼。明
·
胡应麟《诗薮
·
唐下》:
“< br>况以甲所独工,形乙所
不经意,何异寸木岑楼,钩金与羽哉!
”
17
、大而化之:语出《孟子
·
尽心下》:
“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
之谓圣。
”
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
、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语出《孟子
·< br>梁惠王下》:
“
民望之,若大
旱之望云霓也。
”
指大旱之时盼 望下雨。比喻盼望殷切。
19
、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
·
梁惠王下》:
“
以< br>
万乘之国伐
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
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用箪装着
饭食,用壶盛着浆汤。
《公羊传
·
昭公二十 五年》:
“
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曰:
‘
吾寡君闻君在外,馂饔 未就,敢致糗于从者。
’”
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
20
、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
·
尽心下》 :
“
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
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
21
、当务之急:语出《孟子
·
尽心上》:
“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
后指以当前的
重要任务当作紧要的事。
《礼记
·
大学六章》宋
·
朱熹集注:“
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
以其近而恕之也。
”
也指当前任务中最 急需要办的事情。
22
、得 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 立。语出《孟子
·
公丑下》: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元
·
草庵《山坡羊》曲:
“< br>劝渔家,共樵家,从今莫讲
贤愚话,得道多助失道寡,贤,也在他,愚,也在他。
”
23
、地利人和:地利:地理的 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语出《孟子
·
公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三国志
·
吴书
·
董袭传》:
“
讨虏承
基,大小用命,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 也,万无所忧。
”
《晋书
·
楚传》:
“
莫不借地利人和以建 功业,贵能以义平暴,因而抚之。
”
24
、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
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
·
尽心上》:
“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 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旧唐书
·
牛仙 客传》:
“
仙客既居相位,独善其身,唯诺而
已。
”
25
、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 。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
好。语出《孟子
·
公丑上》:
“
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
26
、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语出《 孟子
·
万章下》:
“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
‘
与我 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
27
、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
“
之于
”
的合成词 。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
面找原因。语出《孟子
·
公丑上》:
“
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孟子
·
离娄上》:
“
行
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
《二程全书
·
伊川易 品三》:
“
君子之遇艰阻,必
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
28
、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野 菜。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
苦。
语出
《孟子
·
尽心上》:
“
舜之饭糗茹草也,
若将终身焉。
”
清
·
顾 炎武
《日知录
·
饭糗茹草》
:
“
大舜之圣也,而饭糗茹草; 禹之圣也,而手足胼胝,面目黧黑,此其所以道济天下,而为
万世帝王之祖也。
”
29
、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 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
艰难困苦的人。语出《孟子
·
尽心上》 :
“
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
30
、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 住人多的。语出《孟子
·
梁
惠王上》:
“
寡固不可以敌众。
”
《非子
·
难三》:
“
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
31
、寡人之疾:寡人:古代君主 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
——
好色。
语出《孟子
·
梁 惠王下》:
“
王曰: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
后以“
寡人之疾
”
喻人之好色。
32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语出《孟子
·< br>梁惠王下》:
“
老
而无妻曰鳏,
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 ,
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
其实此成语最早 应出自《礼记
·
礼运》:
“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
33
、
好为人师:
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形容人不够谦虚,
好以教导者自居。
语出
《孟子
·
离
娄上》:
“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明
·
贽《续焚书
·
答马历山》:
“
虽各各著书立言 ,欲以垂训后
世,此不知下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
”
34
、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浩然,盛大的样子。语出《孟子< br>·
公丑上》:
“
我善
养吾浩然之气。
”
35
、岌岌可危:岌岌,危险的样子。形容地位或 状况十分危险,将要垮台或灭亡。语
出《孟子
·
万章下》:
“
天下殆 哉,岌岌乎!
”
36
、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语出《孟子
·
梁惠王下》:
“
今 王鼓乐于此,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
‘
吾王之好鼓乐,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
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
后以此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宋
·
陆九渊《与徐子宜》其
二:
“
良民善士,疾道蹙额,饮恨吞声, 而地所控诉。
”
37
、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语出《孟子
·
尽心
上》:
“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
38
、牛山濯濯:牛山,在齐国临淄之南。濯濯,本谓山之无 树木,今或用喻人秃顶无
法。语出《孟子
·
告子上》:
“
牛山之木尝 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牛羊又从而牧
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
39
、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 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语出
《孟子
·
离娄下》:
“
今有同室 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