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5篇

玛丽莲梦兔
697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9: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雅思词汇哪本书好-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黎原)

高中文言文
5


1
、《逍遥游》
?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 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奋发)
而飞,其 翼若垂
(悬挂)
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
者, 志
(记载、记录)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

(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
(旋风)
而上者九万里,

(离开 )

(用)
六月息
(气息,
风)
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
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
舟;置杯焉则胶
(粘,指着地 )
,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
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
则风斯在 下矣,
而后乃今培
(凭借)
风;
背负
青天而莫之夭阏
(阻塞 )
者,
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

(迅速的 样子)
起而飞,

(触、触)
榆枋而止,
时则不至而控
(投 、落下)
于地而已
矣,奚以之
(到、往)
九万里而南为
(表语气)< br>?”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
犹果然
(很饱的样子)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 里者,三月聚粮。之
(这)
二虫又何知!

小知
(通“智”)
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
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
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独)

(为人所知)
,众人匹
(比)
之,不亦悲
乎!汤之问棘也是
(这样)

(通“矣”)
。穷 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
-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鱼 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
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 而上者九万里,绝
(直上
穿过)
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 “彼且
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
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 小大之辩
(区别)
也。

故夫知
(才智)

(胜任 )
一官,行比
(合)
一乡,德合一君,而
(能耐)

(征< br>信、取信)
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
之而不加劝
(勉)
,举世非
(责难)
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
(辨明)
乎荣辱之境
(界限)
,斯已
(停止)
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
(拼命 追求的样子)
也。
虽然,
犹有未树
(树立)
也。
夫列子御风 而行,
泠然
(轻快的样子)
善也,

(十
天)
有五 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
所待
(凭借,依靠)
者也。< br>若夫乘天地之正
(本性)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
者,彼且恶
(何,什么)
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
、《劝
(鼓励)
学》
?
荀子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曰:学不可以已
(停止)
。青,取之于
(从)蓝,而青

(比)
蓝;
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木直中
(合乎)
绳,

(使弯曲)
以为轮,
其曲中规,< br>虽有槁暴
(晒干。槁,枯。暴,晒)

不复挺
(直)
者,輮使之然
(这样)
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接近、靠近)
砺< br>(磨刀石)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检查,验)

(省察)

(于)
己,则知
(通“智“)
明而行
(行为)
无过矣。
吾尝
(曾经)
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片刻)
之所学也;吾尝 跂
(提起脚后跟)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 风而呼,
声非加疾
(强、大)
也,
而闻者彰
(清楚)

(借助、利用)
舆马者,

利足
(脚走得快)
也,< br>而致
(到达)
千里;
假舟楫者,
非能
(善于)
(游水)
也,
而绝
-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横渡)
江河。君子生
(通“性“,资质、禀赋)
非异也,善假于物
(外物)
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在这里兴起)
;积水成渊,蛟 龙生焉;积善成
德,
而神明
(指人的智慧)
自得,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
(古代称跨出一脚叫“跬“,跨两脚叫”步“)
步,
无以
(没有用 来……的办法)
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骐骥
(骏马)
跃,不能十步;驽马
(劣马)
十驾
(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
,功在不舍。锲
(刻)
而舍
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 可镂
(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
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因为)
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浮躁,不专一)
也。

3
、《师说》
?
唐·韩愈

古之学者
(求学的人)
必有师。师者,所以
(用来……的,……的凭借)
传道受
(通“授”,
传授)
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谁)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
其为

(疑惑)
也,
终不解矣。
生乎
(于)吾前,
其闻
(知道,懂得)
道也固
(本来)
先乎吾,
吾 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
(跟从)
而师之(就是“以
之为师”)
。吾师道也,夫庸
(岂、哪)

(了解、 知道)
其年
(年龄)
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
( 因此、所以)

(无论,不分)
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
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嗟乎!师道
(从师学习的 风尚)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
之圣人,
其出人
(超出一般人)
也远矣,
犹且
(尚且,还)
从师而问焉
(之)

今 之众

(一般人)

其下
(低于)
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
(以……为耻辱)
学于师。
是故圣益
(更
加、越发)
圣 ,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
(……的原因)
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大
概)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对 于)
其身
(自身)
也,
则耻师
(以
焉,惑
(糊涂)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

(未
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
(句读不明)

-
来源网络,仅供 个人学习参考

从师为耻)
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惑之不解,< br>或师焉,
或不
(通“否”)
焉,
小学
(小的方面要学习)而大遗,
吾未见
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互相学习)
,士 大夫之族
(类)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
(年龄)
相若
(差不多)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

(恢复)
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并列,排列)

今其智乃
(竟)
反不能及,其
(加强反问语气)
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
(固定)
师,
孔 子师郯子、
苌弘、
师襄、
老聃。
郯子之
(这)

( 一类人)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
故弟子不必
(不一定 )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专攻
(学习、研究)
,如是 而已。

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艺经传
(古代解释 经书的着作)
皆通
(普遍)

之,不拘于时
(时俗)
,学于 余。余嘉
(赞许)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赠
送)
之。

六王毕
(完了)
,四海一
(统一)
。蜀山兀
(山高而上平, 光秃)
,阿房出
(出现,建成)

4
、《阿房宫赋》
?
?
杜牧

覆压
(覆盖)
三百余里,隔离
(遮 蔽)
天日。骊山北构
(从骊山北边建起)
而西折,直

(趋向)咸阳。二川
(指渭水和樊川)
溶溶
(河水缓流的样子)
,流入宫墙。五步 一楼,
十步一阁;
廊腰
(走廊)

(萦绕)

(曲 折)

檐牙
(屋檐突起如牙齿)
高啄;
各抱地势
(各
随地形)

钩心
(各种建筑物都像中心区攒聚)
斗角
(屋角互相对 峙如兵戈相斗)

盘盘
(盘旋)

(词尾,……的样子)

囷囷
(曲折回旋的样子))
焉,蜂房水涡,矗
(矗立)
不知其几千万 落
(座、所)
。长桥
卧波,
未云何
(怎么)
龙?复道行空,
不霁
(天晴)

(怎么)
虹?高低冥迷
(分辨
不清 )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和乐)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
(辞别)
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明星荧荧
(明亮的样子)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弃 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
也;
辘辘远听,

(远得没 有尽头)
不知其所之
(到、往)
也。
一肌一容,
尽态极
妍< br>(美丽)

缦立
(久立)
远视,
而望幸
(封建时代皇 帝到某处叫“幸”,这里指宠幸)
焉,
有不见者,
三十六年。

燕、 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抢劫、掠夺)
掠其人
(民)
,倚叠
(积累)
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
铛玉石(把宝鼎看 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金块珠砾
(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
珠看做石子)

弃 掷逦迤
(连续不断,这里是“到处都是”的意思)

秦人视之,
亦不甚惜。< br>嗟乎!
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
人亦念
(顾念)
其家。
奈何取之
尽锱铢
(一铢约合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六铢等于一锱。“锱 铢”连用,极言其微小)
,用之如泥沙!使负
(承担)
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 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

(水中石头突出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 br>多于在庾
(露天的谷仓)
之粟粒;
瓦缝参差,
多于
周身之帛缕 ;
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
(九州)
之城郭;
管弦呕哑,
多于市
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
(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 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
皇)
之心,
日益骄固
(顽固)

戍卒 叫
(指陈胜、吴广起义)

函谷举
(拔、攻占)

楚人(指项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灭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羽)
一炬,可怜
(可惜)
焦土。

嗟乎!
使
(假使 )
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传递,
顺着次序传下)
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赤壁赋》
?

?
苏轼

-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br>(农历每月十六)

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
(通“嘱”,劝人饮酒)
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 窕
之章。少焉
(一会儿)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白茫茫 的
水气)
横江,
水光接天。

(任)
一苇
(指小船 )
之所如
(往)


(越过)
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
(词尾,……的样子)
如冯
(通“凭”,乘)

(太空)< br>御
(驾)
风,
而不知其所
(旷远的样子)
止;飘飘乎如遗世< br>(脱离人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
(船 的两边)
而歌之。
歌曰:
“桂棹
(桂树做的棹)
兮兰
(木兰做的桨)

击空明
(月光下的清波)
兮溯
(逆流而上)< br>流光
(江面浮动的月光)

渺渺
(悠远的样子)

予 怀,望美人(指他思慕的人。古人常用美人作为圣主贤臣或美
好理想的象征)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 ,倚
(依、循)
歌而和
(唱和)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袅袅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不

(断)
如缕
(细丝)。舞
(使……起舞)
幽壑
(深谷)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寡妇 )


苏子愀
(容色改变的样子)
然,
正襟危
(端 正)
坐,
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盘绕),郁郁乎
(词尾,……的样子)

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当 )
其破荆州,下
(攻占)
江陵,顺
流而东也,
舳舻
(首尾相 接的船只)
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
(斟酒)
临江,
横槊(长
矛)
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
(打 渔砍柴)
于江渚
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小船)
,举匏樽(用葫芦做成的
以相属。
寄蜉蝣
(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br>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一颗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
(江中小洲)
酒器)
米粒)
终。知不可乎骤
(屡次)得,托遗响
(余音)
于悲风。”

-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雅思词汇哪本书好-


雅思词汇哪本书好-


雅思词汇哪本书好-


雅思词汇哪本书好-


雅思词汇哪本书好-


雅思词汇哪本书好-


雅思词汇哪本书好-


雅思词汇哪本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