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绝世美人儿
906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9: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黑龙江高考改革-
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云山道学校实验分校
九年三班
路兴
中国节令与风俗是在农业社会中衍生。 中国传统的节令悠来已
久,而大部份的节令日期,
都是依据中国农历历法编成,这些节令都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
由于当时人们以务农为生,
他们的生
活方式,都是 受季节变化,及耕作与收获的循环所影响;因此,中国
人将各个节令,
平均分布在一年的四季之 中,
例如春节、
端午、
中秋、
冬至等,也就是作为划分时间的坐标。
不同的节令,
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与典故,
这些有数千年文化的传
统节日,早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份,
而节日风俗更是一个民族的
生活反映。在两汉之前,中国人 只有春秋两次祭神(土地神)
。两汉
时的节日又多了元宵、
冬至和夏至。
魏晋 以后,
中国人开始过重阳节,
及端午、七夕和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庆都具有
「祈福」
、
「消灾」
、
「天人合一」
、
「团圆聚会」
意思的特质,同时也有「休息」的意味;中国人是勤劳的民族,在一
年 中几乎没有假期,
节庆则有一种调节的功能,
也可以说是以往农业
社会中农民的假期,
传统节庆一直是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甚至成为一
种生活的习惯,生活方式虽然改变了, 对时间的观念也不同以往了,
但是节庆的意义并未淡化。
这些传统节庆,
说明了我国人 民除了血缘、
地理、
历史、
语言的因素之外,
也是一个极其重视传统和念旧的 民族。
传统节日是一种展示民族文化整体面貌的社会行为。
一般说来,< br>理想
状态中的民族传统节日是对一个民族传统生活集中而充分的展现,
包
含优秀 道德和价值观念,如中国传统倡行的人际关系上的互敬互助、
淳朴诚实、公平竞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存价值求优等。中国传
统节日也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有精湛的艺术和独到的技艺,如
民歌、舞蹈、民族服饰、民族美食、手工艺术、仪式表演等,都代表
了人们世代享用的民 俗文化,
是民族身份的象征。
因此传统节日习俗
常常能够成为民族的文化载体。
传统节日代表某种传统文化现实,
人
们从中可以发现如价值、行动方式、社会关系结构、审美 情趣等方面
的某个文化原型。
传统节日也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 力。
既然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民
族的文化血脉,它积累、继承和发展,并周期性地展示自身的传 统,
那么它就可以把拥有共同文化传统的成员团结到一起,
并产生巨大的
亲和与认同情 感,甚至是某种强烈的政治追求。
传统节日的参与者具有广泛性、群众性,
节日习俗既能使其民族
成员分享自己的文化认知,
也能使大家分享情感。
许多传统节日都是
吉祥的、淳朴的和欢乐的,
具有很强的亲合力,在节日中人们之间总
有一种相互交融的浓厚情感发生,
犹如黏合剂,
把周围的人们紧紧地
联系在一 起。显然,传统节日在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生活矛盾和冲突
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民俗节日拥有意识形态 功能,有可能提供权威
性并有意义的概念,
构建民族情感、
民族认同和民族和谐发展的 观念,
形成民族意识。在这个意义上,民俗节日对于追求民族身份、民族认
同、民族地位、民族 利益、民族权利有着重要意义。
而不同的节令有不同的风俗:
过年前夕,人们忙着大扫除,购买年货,禁忌,春联及门神 ,鞭
炮,舞龙无狮迎新春,节祭祀祖先、敬神拜佛。花市“开档”
,居民
吃过了“团年 饭”
,大都喜欢去逛花市。买花过年的俗例,是点缀新
岁生气勃勃,也是好兆头谐音“生意发发 ”
,希望一年顺景,万事胜
意。到了子夜,以前家家户户燃放炮竹,正是“炮竹一声除旧,桃府
万户更新”
。由零时开始,虔诚的人们便到寺庙去参神,祈福菩萨保
佑,心想事成,横 财就手。
年初一早上,人们都忙碌起来,换了新衣鞋袜,外出到处拜年 。
春节期间,人们除了拜年、春茗、剩余的时间都去找寻娱乐。一般商
号和工厂都是过了年初七 “人日”才开市。
恭喜欢声未过,又到
元宵佳节,亦是中国的情人节。< br>「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
梢头,人约黄昏后。
」到处张灯结彩,百艺纷陈,元 宵灯会,猜灯谜,
吃汤圆。
正月廿六日,又是俗称“观音开库 ”
,善男信女,联群结队,到
观音堂去进香,不论老少,都去求签问卜,祈望带来财运。
三月,清明节是华人极重视的一个节日,慎终追远,所有的孝子
贤孙 ,携备鲜花香烛,到处都是去墓园上坟扫墓拜祭先人的人潮。人
们也放纸鹞,插柳,挂纸。
四月初八日,是浴佛节。
五月初五日是 端午节,
这是纪念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节日,
端午
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香囊。< br>
七月初七日乞巧节,唐诗长恨歌中: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