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练习

绝世美人儿
635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9: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青黄不接是什么意思-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乐松生)

中考
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练习

——
[
而、之、以、于、为、其、则、乎
]

(一)、
【而】

一、意义或用法:

1
、表顺承

可译为“然后”
“就”






聚室而谋曰

②为坛而盟,收而攻蕲。③夺而杀尉。④登轼而望之

2
、表转折

可译为“然而”

“却”
“可是”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②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人不知而不愠

④环而攻之而不胜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
、表并列

可译为“又”

并且

,或不译






①蔚然而深秀者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表修饰,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 和中心词,可译为“着”




,或不译



①佣者笑而应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③面山而居

④呼尔而与之⑤朝而往

5.
表递进,相当于“而且”

“并且”或不译。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
、表假设,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

“假使”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
通“尔”
,你,你的。——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8.
复合结构的用法:


1

“而已”
:罢了。——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

“而后 ”
:才,方才。——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


3

“既而”
“俄而”
“已而”
:不久,一会儿
。——
例:既 而风定天清


4

“而或”
:有时
。——
例:而或长烟一空

9
.表示因果关系,
“因而”

——
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②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二、判断“而”的用法(写选项即可)

A
、表顺承


然后
”“


B
、表转折

“ 然而”



”“
可是

C
、表并列
“又”

并且

D
、表修饰,表偏正关系,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着”




,或不译
E、表递进,
“而且”或不译。
F
、表示因果关系,
“因而”



1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


4
、与臣而将四矣(


5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6

长跪而谢之




7
则名微而众寡



8
挟天子而令诸侯



9
国险而民附



10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2
、可计日而待也(


13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15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16
义不杀少而杀众(


17
环而攻之而不胜(





18

委而去之



19
、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


20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1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2
、蹴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23
、仰而视之(


24
、再而衰,三而竭(



25
、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


26
、时时而间进(


27
、而山不加增(


28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9
、执策而临之(


30
、或置酒而招之(


31
、既醉而退(


32
、足肤皲裂而不知(


33
、久而乃和(



34
、潭西南而望(


35
后天下之乐而乐(


36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37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8
、日出而林霏开(

)野芳发而幽香(


39
、水落而石出者(

)暮而归(


40
、往来而不绝者(




1

41
、启窗而观()
42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43
、杂然而前陈者,起坐而喧哗者(






44
、太守归而宾客从(

)游人去而禽鸟乐(


4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6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47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8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9
泉而茗者(



50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者(


51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2
、随波而逝(


53
、结友而别(



54
妇拍而呜之(


55
道渴而死(


56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7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58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9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60
、拔山倒树而来(



61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62
、相委而去(


63
、暮而果大亡其财(


64
、马无故亡而入胡(



65

堕而折其髀



引弦而战



66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67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



68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69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0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三、链接中考:

1

“而”

的意义和用法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任重而道远
B.
濯清涟而不妖
C.
吾恂恂而起
D.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2

“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2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溪深而鱼肥
C.
乃记之而去
D.
呼尔而与之

3、
“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
分)

A.
云归而岩穴暝
B.
佳木秀而繁阴,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
“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
分)

A.
默而识之
B.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
C.
一丝而累,以至 于寸。
D.
长跪而谢之
























2

(二)、
【之】

一、意义或用法


1

.
作代词


1
)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


“她”
“它(们)

“这件事”等。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人皆吊之。

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
)我。例:君将哀而生之乎?


3
)复制代词:这,此。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2

动词“往”

“ 到
......
去”

例: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②辍耕之垄上

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送孟浩然之广陵

3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
(
名词
)
之间,可译为


,也可不译。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②小大之狱

③渤海之尾

④公输盘之攻械尽

4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④甚矣,汝之不惠。

5
、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
①怅恨久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6

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8

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
——
①一室之内

②郊田之外

③四海之内

二、判断“之”的用法(写选项即可)

A
、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


“她”
“它(们 )

“这件事”
B
、复制代词“这”
C
动词“往”

“到了”
“到
......
去”
D
结构助词



E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F
凑足音 节,无实义。

G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H
定语后置的标志。I
、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

1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然足下卜之鬼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复立楚国之社稷(



2
、天子之怒(

)庸夫之怒(

)士之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布衣之士(



3
、时人莫之许也(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5
、请说之(

)吾既已言之王矣(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荆之地方五千里(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犀
兕麋鹿满之(

)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公输子之意(



6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



7
、畎亩之中(

)人之所欲(

)得之则生(

)呼尔而与之(

)妻妾之奉(

)此之谓失其本心(



8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知之濠上也(



9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公将鼓之(

)忠之属也(

)公将驰之(

)故逐之(



10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

)四境之内(

)由此观之(

)燕、赵、韩、魏闻之(


数月之后(



11
、操蛇之神闻之(




)河阳之北(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汝心之固(

)虽我之死(



12
、马之千里者(

)虽有千里之能(



策之不以其道(

)无怀氏之民欤?(



13
、弗之怠(

)圣贤之道(

)乡之先达(

)当余之从师也(

)无鲜肥滋味之享(

)戴朱缨宝饰之帽(


口体之奉(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
、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3

15
、古仁人之心(

)览物之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名之者谁?(

)醉翁之意不
在酒(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宴酣之乐(

)太守之乐其乐也(



16
、若脱笼之鹄(

)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凡曝沙之鸟(

)城居
者未之知(

)余之游将自此始(



17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花之隐逸者(

)菊之爱(



18
、山川之美(

)欲界之仙都(



19
、春冬之时(


,天下之伟观也(

)五阵之势(



20
、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


;具答之(


,处处志之(




21

21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邑人奇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22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于厅事之东北角(

)复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3
、藐小之物(

)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24
、为之怡然称快(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松柏之后凋(




三、链接中考:

1

“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布衣之怒
D.
王之蔽甚矣

2

“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四时之景不同
C.
多助之至
D.
呼尔而与之

3

“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悍吏之来吾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妻之美我者
B.
公将鼓之
C.
仲永之通悟
D.
久之,蛇竟死呼尔而与之





















受之天也


4





(三)、
【以】

一、意义或用法:

1
、表行为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
“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扶苏以数谏故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 br>、表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译为



“用

——


①以刀劈狼首②祭以尉首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
、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

凭借

“依靠”

①何以战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4
、行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




——
例:屠惧,投以骨


5
、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按照”——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
、表目的,可译为


”“
用来

——

例: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③河曲智叟无以应

④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⑤属予作文以记之

7
、表结果

可译为

以致



以至于

——

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以伤先帝之明

8
、动词,
“以为,认为”
。——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②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③皆以美于徐公。

9
、通“已”
,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10
、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的限定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②自董卓已来自③自康乐以来(以:表时间)

③乃令符离人 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以:方位)④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

11

表连接

可译为



,或不译

——
①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卷石底以出。

12

复音虚 词“以是”
“是以”
,相当“因此”——,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②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

13
、复音虚词“以为”


1
)把
......
当作或作为。

①全石以为底



以君为长者

③因以为号焉。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⑤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⑥仁以为己任



2
)认为。——
①愚以为宫中之事

②以为妙绝。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④自以为不如;

14
、复音虚词“所以”


1

“用来

”或“用·
·
·方法来”——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②所以动心忍性

③吾知所以距子矣,


2
)< br>“·
·
·
·的原因”——
例: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②此后汉所以倾颓 也。


二、判断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并解释(写选项即可)

A

“因为”
“由于”


B
“拿”
“用”



C
“凭借”
“依靠”


D
“把”

E
“按照”



F
“来”
“用来”


G
“以致”

“以至于”



H
“以为,认为”



1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



2


以大易小(

)以头抢地尔(

)徒以有先生也(



以弱为强者(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百姓孰敢不箪
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


悉以咨之(

)先帝不以臣卑鄙(

)遂许先帝以驱驰(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效(


4
、将以攻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

)能以径寸之木(




5

青黄不接是什么意思-


青黄不接是什么意思-


青黄不接是什么意思-


青黄不接是什么意思-


青黄不接是什么意思-


青黄不接是什么意思-


青黄不接是什么意思-


青黄不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