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绝世美人儿
636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0: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崔栽诚-
2019
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第一期)
2019
年山东省威海市初中学业考试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 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
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
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 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 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
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 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
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 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
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
外结好孙权 ,
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 众出于泰川,百姓轨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
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
张飞等不悦,
先主解 之日:
“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
飞乃止 。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曹操比
于袁绍/②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
肩继踵而在
.
.
B. ①利
尽南海/②有蒋氏者,专其利
三世矣
.
.
C. ①信
义著于四海/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D. ①于是与亮情好日
密/②而乡邻之生日
蹙
.
.
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然操遂
能克绍/②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
.
B. ①贤能为
之用/②梅花为
寒所勒
.
.
C. ①民殷国富而
不知存恤/②僧富者不能至而
贫者至焉
.
.
D. ①犹鱼之
有水也/②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8.
选文中诸葛亮论述的理论依据可以用《孟子
>
两章》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答案】
5. D 6. D
7.
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
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析】
【
5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一次多义。
A
:相比
/
挨着。
B
:物资
/
利益。
C
:信用/
守信,诚实,说真话。
D
:一天天
/
一天天。故选
D
。
【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含义 。
A
:都是“竟然”。
B
:都是“被”。
C
:都是表转折的 连词。
D
:主谓
之间
/
定语后置。故选
D
。
【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 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和词类活用的情况,
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 翻译,
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百姓孰
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句中“孰”意思是“谁”,
“箪食壶浆”意思是“用篮子盛饭,
用壶
盛酒”,“以” 意思是“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
8
题详解】
此 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迁移理解。从文中“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智能之士思得
明君” ,
“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
外结好孙权,
内修政理”等句子看出,
诸 葛亮很看重人和这一要素,
这与《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是一致的。据此作 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众少成多,积 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
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 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
之所以动天地也。故积善在身, 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10.
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答案】
9.
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10.
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
【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 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和词类活用的情况,
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
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行发于
身, 不可掩也”句中“发”意思是“表现”,“于”意思是“从”。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
10
题详解】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的观点“众少成多 ,积小致巨”,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众多的少
数,能够聚成多数;积累细
小,便可成为巨大。指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据此理解作答。
浙江省杭州市
2019
年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
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
,为生之具略尽,所
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
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
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
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
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
,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 遂留
荆公,置酒共饭,剧
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
,无由再见。”少述 曰:“如此,更
不去奉谢
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 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③睽:背离,
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 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
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6.
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离家乡
B.
谋官不顺
C.
财物受损
D.
身体不适
⑧
⑥
⑦
④
⑤
③
①
②
1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
18.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19.
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20.
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
16. D 17.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
/
亦当得一官以出
/
但不知何处耳。
18. “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19.
(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20.
朋友要相互关心:
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
让他不必担心;< br>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
距离、
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 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
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解析】
【
16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 内容的理解。
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
“求一官以出。
既未
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
②
,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故理 解有误
的是
D.
【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时,
结合意思进行断句。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
”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
也应当能谋个官职,
只是不知道去哪
里罢了。”故此断 句为:某自度不能数十日
/
亦当得一官以出
/
但不知何处耳。
【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词语的赏析。“亟往造之”意 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意思是“极
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 据此作答。
【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和词类活用的情况,
先 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
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遂留荆
公,置酒共饭,
剧谈经学,
抵暮乃散。
”句中“遂”意思是“于是”,
“置” 意思是“备办”,
“剧”
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
20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
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
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
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 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
人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 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据此作答。
译文:
(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我没有得到自
己 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
大多有 不如意的时候,
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
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 br>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
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
有一句诗写到:“应
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
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
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 。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
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 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
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少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 ,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
天黑才散去。
王安石说:
“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 湖,
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
”少述说:
“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 ” 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
不舍的神色。
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
2019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甲】亲贤臣,远 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
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 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
②
,亲爱君子,疏斥小
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
③
而近之。近之则不 见其
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1
)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
所以
:__________
..
(
2
)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
:_________
..
(
3
)愿
陛下亲之信之
愿
:__________
.
(
4
)不私
于物
私
:__________
.
(
5
)今则不然
然
:__________
.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
2
)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
【甲】
文段中,
“亲贤臣,
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
【 乙】
文段中,
对待“君子”
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 __”。(用原文语句填空)
16.
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答案】
13. (1)
这里表示原因
(2)
感到痛心、遗憾
(3)
希望
(4)
用私情
(5)
这样
14. (1)
这 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
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15.
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
16. 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
【解析】
【
13
题详解】
考查文言词汇的解释。结合句子的含义理解词语即可。
【
14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 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
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
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 达到完美。(
1
)悉:全。(
2
)亲爱:亲
近重用。
【
15
题详解】
考查文本内容理解。甲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 汉所以兴隆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
计日而待也。乙文,陛下贞观之初,亲爱君子,疏斥小 人。今轻亵小人,礼重君子。直接影响立身成
败。
【
16
题详解】
考查词语的含义。“唯善是与”出自陛下贞观之初 ,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善就是美德。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砥砺名节,不私于物,符合“善” 的标准。
【参考译文】
【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 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
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 ,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
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 、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
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乙】:君子立身为人,成败
关键之一在于所处环境的影响。陛下在贞观初期,励精图治,注重名< br>节,不存私欲,乐于施与,亲近重用君子,疏远贬斥小人。现在却恰恰相反,亲近小人,疏远君子,
疏远君子是敬而远之
;
亲近小人,
是轻信重用。
太近就看不到别人的缺点,
太远就不知道别人的正确。
湖南省衡阳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古文阅读
(12
分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 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
”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br>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又何间
焉
②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
.
.
B. ①忠之属
也
②属
引凄异
.
.
C. ①战则请
从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
.
.
D. ①故
逐之
②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的
曹刿论战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肉食者谋之
②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
.
B. ①可以
一战
②以
君之力
.
.
C. ①战于
长勺
②所患有甚于
死者
.
.
D. ①登轼而
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
中道崩殂
.
.
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
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
在迎战齐师时,
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 的庇佑,
显示出他的“鄙”。
D.
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 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
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15.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答案】
11. D 12. B
13.
(< br>1
)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判。(
2
)作战,靠的
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 就开始低落了,
第三次击鼓士
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14. B
15.
鲁国取胜的原因有:
①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鲁庄公能 取信于民,
得到人民的支持;
③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
【解析】
【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A.
参与
/
夹杂;
B. < br>种类
/
连接;
C.
请(允许我)
/
请教;
D .
所以
/
所以。
故选
D
。
【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
代词< br>/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B.
凭借
/
凭借;
C.
在
/
比;
D.
表示承接关系
/
表示转折关系。故选
B
。
【
13
题详解】
< br>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 ”“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
的内容进行适当 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
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
(
2
)鼓,击鼓;再,第二次;竭,尽。
【
14
题详解】
B.
有误。
“显示了曹刿远大的 政治抱负”是错误的。
曹刿知道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
显示
了曹刿的政治远 见;战争中准确把握进军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
15
题详解】
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
首先结合当时背 景来看:
鲁国能以弱胜强,
重要原因就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
略的正义战争;
其 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体现了鲁庄公的取信于民,< br>因此得到人民的支持;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写出了曹刿在战场上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这 也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9
年连云港市语文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 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 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
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br>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 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 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
先主器之,
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 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
乃见。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
奸宦窃命,
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9.
解释下面加点
词。
(
1
)躬
耕于南阳
______
.
(
2
)先主器
之
______
.
(
3
)先主遂诣
亮
_____
.
(
4
)孤不度
德量力
______
.
10.
用斜线(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
人
可
就
见
不
可
屈
致
也
将
军
宜
枉
驾
顾
之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
1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2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2.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
【答案】
9.
(
1
)亲身、亲自
(
2
)器重、看重
(
3
)往、到、拜访、访问
(
4
)衡量、估计、推测、考虑
10.
此人可就见
/
不可屈致也
/
将军宜枉驾顾之
11.
(
1
)先帝没有因
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 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
2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12.
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 屈);③
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解析】
【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 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 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
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 题中的“躬”是“亲自”;“度”是古今异义词,“估计、推测”的
意思。
【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 ,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
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 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
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
句读不能出现“破 句”的现象。
语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
枉驾顾之”的意思是:
这个人只能你 去他那里拜访,
不可以委屈他上门来,
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
访他。据此正确的句读 是:此人可就见
/
不可屈致也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
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必 须翻译到位。
(
1
)
句中的“以
(因为)
、
卑鄙< br>(地位、
身份低微,
见识短浅)
、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枉驾屈就)、顾(探望)”几个词是赋分点;(
2
)句中
的“犹(尚且,还)、 谓(认为)、计(计策)、安(怎么)”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
达、雅”。
【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揣摩 人物的心理。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出山,
主要原因是没有遇到
明主。
之所以诸葛 亮在刘备“三顾”“三往”后才相见,
是因为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所感动,
认
为刘 备是一个礼贤下士、
渴求人才有道明君,
自己可以施展才华实现自己人生抱负了。
这可 从文章中
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 驱
驰”“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可以看出来。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 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
文从字顺,符合 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甲】我原本一个平 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
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
而委屈自己,
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
向我询问天下大事,
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
以来二十一年了。
【乙】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 把自己和管仲、乐毅
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 葛亮关系甚好,
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 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
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 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
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 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 的人退下,说:“汉
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 行能否服人,估
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 弄到今天这
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南京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古诗文阅读】
梦赏心亭
①
[
南宋
]
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
音。
..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
②
柳色深。
[
注]①赏心亭: 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②千门:众
多宫门。
赏心亭记
[
南宋
]
萧山
赏心亭,佳丽 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
抚慨千 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
②
,伤心长春草
③
,其心耳 ,骚人赏。自
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
④
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 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
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 烛之明
⑤
,为时和赏;
以补金瓯
⑥
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 哉!
亭前为张丽华
⑦
墓,一赏有一戒存。
①
【注】①几希:很少。②未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
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⑥金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
华: 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4.
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
A.
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
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
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
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5.
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6.
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
读
《 赏心亭记》
,
我明白了,
观看风景,
只是普通的欣赏;
登高怀古,< br>感物伤怀,
是“骚人赏”。
“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 两公那样“(
1
)__________”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
2
)属 于
______
,因为
______
。
【答案】
4. A
5.
示例: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
6. (1).
用实心办实功
(2).
骚人赏
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
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 变迁而悲叹。(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
4
题详解】
考查理解词语意义。“玉树音”指《玉树后庭花》一 曲,为南朝陈后主作。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暗含统治者昏庸误国。所以选
A。
【
5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 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
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 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
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重点词语:游:游历。真赏以
心:真正用心欣赏。
【
6
题详解】
考查理解文本内容。
“赏”有表 层欣赏和深层欣赏。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而诗人刘克
庄梦游赏心亭: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 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作者怀古
伤今,感叹昏君误国,朝代更迭乃深层欣赏 。
【参考译文】:赏心亭,是江南美丽可以欣赏的地方。古往今来游览的有很多。人们眼里欣 赏,嘴里
吟诵,但是,真心欣赏的人很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千百年的信息,四十年朝代的兴衰,客人 心中
的悲伤之情未尽。伤心离愁,油然而生,迁客骚人共赏。自然太高如同虚幻,不如以实胜出。不如像
王谢,在新亭宴饮,是欣赏。共同效力朝廷,光复神州是事实。在丘壑放飞心情,是欣赏,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是事实。用实在的心办实功,是两位高明
的欣赏。政治清明,为时和赏,来补全国土完固的缺陷,为国家增寿,这是大赏,高明呀。赏心亭前
有张 丽华墓,一处欣赏必有一次告诫存在。
江苏省宿迁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 ,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
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 郡,忠遂委质②,随从入蜀。自葭萌③受
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 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
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 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 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⑤之伦
也,
而今便令同列。
马、
张在近 ,
亲见其功,
尚可喻指
;
关遥闻之,
恐必不悦,
得无不可乎 !”先主曰:“吾
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注】①假:临时的,代理的。②委质:归顺,归附。
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④推 锋:手持
兵器冲锋。⑤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7.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8.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益州既
定
/
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
.
B.
素
非关、马之伦也
/
又留蚊于素
帐中(《幼时记趣》)
.
.
C.
遂
与羽等齐位
/
遂
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
.
D.
明
年卒
/
越明
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
.
9.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中的“迁客”即
升官之人
B. “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方法
C. “金鼓振天”中“金鼓” 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
表示要收兵。
D. “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
称号, 如欧
阳修谥“文忠”。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⑴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⑵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
11.
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7.
是
岁
/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8. B 9. A
10
.
⑴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关遥闻之, 恐必不悦,得无不
可乎!⑵关羽在荆州听说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
11.
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
【解析】
【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 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
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 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
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
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
将军”的意思是: 这一年(同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欲改封黄忠为后将军。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是岁
/
先主为汉中王
/
欲用忠为后将军。
【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
A.
选项中“既”分别为“已经”和“已经”;
B.
选项中
的“素 ”的意思分别为“平常”和“白色”;
C.
选项中的“遂”分别是“于是,
就”和“于 是,
就”;
D.
选项中的“明”都是“第二年”的意思。故选
B
。< br>
【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 迁”在古代,即可以指升官,也指贬谪。“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中的“迁客”指的是“贬谪之人”,不 是升官之人。故答案为
A
。
【
10
题详解】
< br>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 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
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
)句中的“常(经常)、冠( 位于第一)、三军(全军)”
几个词是赋分点;(
2
)句中的“闻(听说)、悦(高兴 )得无(莫非,该不是)”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 基础上,结合文章中具体的描写和事件分析作答。
本题从“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 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
军”“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 斩渊”可以看出黄忠是一位对人忠诚、作
战英勇、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黄忠,字汉升,是南阳人。荆州牧刘表用他作中郎将,跟随刘表的侄 了刘磐驻军长沙攸县。等到
曹操故克了荆州的时候,临时行赏一些将军,黄忠仍就任中郎将,归长沙太守 韩玄统领。先主刘备征
讨荆南四郡时,黄忠遂(随长沙太守韩玄)投靠刘备,并随刘备军队入川。黄忠自 葭萌关接受任务攻
打刘璋后,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益州平定后,黄忠被封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
(
219
年),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战役中对阵夏侯渊的部队。夏侯渊部是 曹军的精英部队,黄忠仍带领
士卒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更是斩杀夏侯渊,自此声名大震,被升为征西大 将军。这一年(同年),
刘备自立汉中王,欲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劝说道:“黄忠的名望一向不能 跟关羽、马超并列,
现在让黄忠与张飞、马超、关羽等人同位,马超、张飞因为离得近,亲眼看见黄忠在 益州的战功,因
此还能理解,但关羽却是远在荆州,可能会对此不满,您这样做恐怕不妥吧?”刘备坚持 说:“我自
会加以解劝的。”因此黄忠最后得以与关羽等人齐位并列,赐爵为关内侯。死后被追封为刚侯 。
江西省
2019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季布
[
来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
①
吕后,不逊, 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
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
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 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
创痍未瘳
,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
时殿上皆恐,太后 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
季布为河东守,
孝文时,
人有言其贤
者,
孝文召,
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
使酒难近。
至 ,
.
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 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 恐
天
.
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
(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màn) :侮辱。②瘳(chōu):
(
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
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单于
/
尝为书嫚吕后
B.
欲
/
以为御史大夫
C.
上默
/
然惭
D.
故
/
特召君耳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1
)是(
)
(
2
)贤(
)
(
3
)恐(
)
10.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②
(
1
)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
2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11.
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
8. C 9. (1).
这
(2).
品德高尚,贤能
(3).
担心,害怕
10.
(
1
)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
2)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
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11.
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br>)
。
【解析】
【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语后面要 有停顿;
根据
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
即主谓之间应停顿,
动宾之间应停顿;< br>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
用的技巧。
C
:“上默
/
然惭”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上
/
默然惭。故选
C
。
【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 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
的是,
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是
时殿上皆恐”翻译为
.
“在这个时候 ,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是”意思是“这”。“
人有言其贤
者”翻译为“有人
.
说他很有才能”,“贤”意思是“品德高尚”。“
臣恐
天下有识 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翻译为“我担
.
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 了”,“恐”意思是“担心”。
【
10
题详解】
此题考 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和词类活用 的情况,
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
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
)
“哙
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句中“面”意思是“当面”,“谀”意思是“谄谀 逢迎”。(
2
)“夫陛下以
一人之誉而召臣,
一人之毁而去臣”句中“以”是 “因为”,
“誉”意思是“夸奖”,
“毁”意思是
“诋毁”。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 翻译。
【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选段一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选段二写了季布劝说文帝。
两件事中“是
时殿上皆恐,
太后罢朝”和“上默然惭”都体现了他的正直,
不畏权贵。
据此理解作答。
.
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 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
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 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
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 (指刘邦)率领四十
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
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 是当面撒谎!
再说秦王朝
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 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
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 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
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 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
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 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
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 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
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 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
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 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
召见,
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
我担心天下有见 识的人听了这件事,
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
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 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
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山东省青岛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
为侍中。
尚书省滞狱不决者,
诏征平治。
征处事以情,
人人悦服。
多病,
辞职 ,
帝曰:
“公
不见金
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 卿为良匠而加砺
焉。卿虽疾,未及
衰,岂得便
③
尔?”
时 上封事
④
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 br>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⑤
,征而已 。”
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
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 。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
误。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省滞狱
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
.
B.
古者立谤
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
.
C.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
得失
彰:揭示
.
D.
征蹈履仁义,以弼
朕躬
弼:辅佐
.
11.
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处事以
情,人人悦服
.
A.
策之不以
其道(《马说》)
.
①
②
B.
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C.
寡人欲以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
D.
近岸,卷石底以
出(《小石潭记》)
.
12.
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之有(《陋室铭》)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13.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
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
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
魏征纠正他的过失,
他们都是国家功臣,
于是 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
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14.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
2
)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答案】
10. B 11. A 12. B 13. D
14.
(
1
)(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就把它 们当宝贝一样看待。
(
2
)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
【解析】
【
10
题详解】
B.
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谤:立木以示纳谏,称“谤木”。
【
11
题详解】
A
项和例句“以”的用法一致,解释为“ 按照”。
B.
因为。
C.
拿、把。
D.
连词,表修饰。
【
12
题详解】
例句“封事,
谤木之遗也”是判断句。
B
句也是判断句。
A.
宾语前置。
C.
介宾短语后置。
D.
省略句。
【
13
题详解】
由原文内容: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 魏征不能和他相比。”可知
D
项错误。
【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 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
能
确
定< br>的
赋
分
点
,
首
先
要
找
出< br>关
键
实
词
、
虚
词
,
查
看< br>有
无
特
殊
句
式
,
运
用
“留 ”“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
的内容进 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锻:锻造。宝:把……当做宝贝。尝:曾经。
【译文】:
魏征字玄成,
是魏州曲城县人。
幼丧双亲,
落 魄失意,
扔下产业而不经营,
胸怀大志,
学贯古今。
贞观七年,< br>任侍中。
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
下诏让魏征审理。
魏征只凭原则照实 处理,
人人都心悦诚服。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说:“您不见金属在矿山有何珍贵,把它精心锻造成器物 ,
人们才看作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属,把您比作良匠而加以磨砺。您虽有病,还未衰老,怎能这样< br>辞官呢?”
当时上书言事者多,有的不切实际,太宗厌烦,想予以驳斥,魏徵说:“古 时设立谤木,想了解
自己的过错。密封的上书,就是谤木制度的遗意吧!陛下想知得失,应当任其所言。 说得对,对朝廷
有益;不对,也无损于政局。”太宗高兴了,对上书言事者全都加以抚慰而后送走。
(皇帝)宴请群臣时,太宗说:“贞观之前,随我平定天下,辗转奔波,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 br>以后,进献忠告,纠正我的过失,为国家求长久利益,仅魏徵而已。即使是古代的名臣,也比不过他
们!
”亲自解下佩刀,
赏赐给他们俩。
太宗曾问群臣说:
“魏徵与诸葛亮哪 个贤能?”岑文本说:
“诸
葛亮兼有将相之才,
魏徵不能和他相比。
”太宗说 :
“魏徵履行仁义,
以辅佐本人,
想使本人达到尧、
舜地步,虽是诸葛亮也比 不过他。”
2019
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
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 的油沥之,自钱孔
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丙】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 韩亡魏,而君以五
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 ,
请广于君,
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 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元方入门不顾
(照顾)
.
B.
吾射不亦精
乎(精湛)
.
C.
康肃笑而遣
之(遣:打发)
.
D.
故不错
意也(同“措”,安放)
.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下车引之
/
介冑之
士不拜
.
.
B.
以
钱覆其口
/
醒能述以
文
.
.
C.
而
钱不湿
/
博学而
笃志
.
.
D.
且
秦灭韩亡魏
/
年且
九十
.
.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
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
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8.
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
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
分别围绕“谁未守信” “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
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
三组对话均展 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
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 应对。
C.
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 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
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
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
下,丙文 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答案】
5. A 6. B 7. B 8. C
【解析】
【
5
题详解】
A.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
6
题详解】
A.
代词,指代元方
/
结构助词,的。
B.
都是介词,用。
C.
连词,表转折
/
连词,表并列。
D.
连词,
况且
/
副词,将近。故选
C
。
【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关键词语:虽:即使。易 :交换。直:只是。故
B
正确。
【
8
题详解】
C
项分析有误。乙文应是:卖油翁神闲气定对比康肃骄傲自信。
【译文参考】:
【甲】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 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
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 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
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惭愧,
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 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 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
(奥妙)
,
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
(听后)
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
(的本领)!
”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 芦放在地上,
把一枚铜钱盖在葫
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 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
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丙】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
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
是因为我把安 陵君当作
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 背我
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
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2019
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 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
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无奔走之劳矣
;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不必若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
..
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 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
余,撰长书以为贽,
.
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
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
.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 者哉?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父母岁
有裘葛之遗
岁
:
岁月
.
B.
不必若
余之手录
若
:
像,如同
.
C.
生以乡人子谒
余
谒
:
拜见
.
D.
言和
而色夷
和
:
谦和
.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
的一项是(
)
..
A.
有司业、博士
为之师
..
C.
自谓少时用心
于学甚劳
..
B.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
D.
诋我夸际遇
之盛而骄乡人者
..
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
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
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 br>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答案】
9. A 10. A 11. C
【解析】
【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 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
辨析推断,揣摩其 意思。
A.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中的“岁”是指“每年”,不是“岁月”。故答案
为
A
。
【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与掌握。
A.
“有司业、
博士
为之师”中的“博 士”是指当时掌管
..
经常传授的学官;现在的意思是学位中最高的一级。故答案为
A
。
【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这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
作者赠
他这 篇文章,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强调学习的“勤”,来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所以,
C
项
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
C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况
守时,
府治
被火焚,
文卷悉
烬,
遗火
者,
一吏也。
火熄,况守出坐砾
场上,
呼吏痛杖一百,
.
喝使归舍,亟
⑤
草 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
吏何足当哉
!
”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
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
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者名廉官。②府治
:
府衙 。③遗火
:
因失
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
:
急速,赶快 。⑥周旋
:
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
1
)文卷悉
烬
悉:
.
(
2
)喝使归舍
舍:
.
1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
15.
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 品,
于是不可及矣”,
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
章内容具体分 析。
【答案】
13.
(
1
)全,都
(
2
)房舍,住宅
14.
这木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
15.
沈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
对小吏的过错,
况钟在呈奏皇上时,
自己 承担了全
部责任。
【解析】
⑥
①
②
③
④
【
13
题详解】
< br>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
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悉”是“全,都”;“舍”是多义词,“房舍,住宅”的意
思。< br>
【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 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
尤其是
重点篇目,要做到 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
须翻译到位。同时,还 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固(本来)、何(怎么)、哉
(助词,呢)”的意思,必 须翻译出来。
【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
手 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从“亟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可以看出况钟勇
于担当 。这正是“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的具体体现。据此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是个小官员。火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
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
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
开始小官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
说:“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
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况钟
(
将事情
)
上奏给皇上,
论罪被罚
没傣禄。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 br>(
有担当
)
,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假如让如
今 的人处于这件事中,
原本是自己的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
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 ?
况钟的品格,就是在这一点上让人望尘莫及啊
!
浙江省金华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 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
①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
②
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 br>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 槃
高孕虚,万景坌
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
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 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
⑤
。月来松闲,雕缕轩墀
⑥
。石列笋虡
⑦< br>③
④
,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 br>⑧
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
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 br>【注释】
①吉祥尤章章:
吉祥寺尤为著名。
②弭:
消除。
③槃
(
pan
)
:
回旋,
弯曲。
④坌
(
ben
)
:
并,一起。⑤榱(
cui
):椽子。⑥墀(
c hi
):台阶。⑦虡(
ju
):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
对僧的尊称 。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方弭所恨
而充所望焉
/
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
.
B.
修
竹万竿
/
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
.
.
C.
既志
之
/
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
.
.
D.
故
名洗心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16.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17.
是“月来松闲”中“闲”字
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
。请赏析“ 月来松闲”中
“闲”的妙处。
18.
有同学认为,
吴均
《与朱元思书》
中有“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br>窥谷忘反”一语,
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
百虑冰息”之句,
此亭可叫“息心亭 ”。
请你比较“息心”“洗心”
内涵,
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答案】
15. A
16.
蹲名山
/
俯大江
/
荆吴云水
/
交错如绣。
17.
示例:
“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
古诗文 中的“明月”“山松”常常
营造出清朗的意境。
作者用拟人手法,
以松之“闲”表现景 之清幽与人之清闲,
“松闲”实则作者自
己内心的观照。
18.
示例:
“忧人”“莺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
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
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 四周之景令人
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 力。相比
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解析】
【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 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
今方弭所恨
而充所望焉
/
未尝不叹息痛 恨
于桓、灵也
.
.
(遗憾
/
遗憾)
;
B.
修
竹万竿
/
选贤与能,
讲信修
睦
(长,
高
/
培养)
;
C.
既志
之
/
吾十有五而志< br>于学
(记
.
.
.
.
述,写
/
立志) ;
D.
故
名洗心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所以
/< br>原来)。故答案为
A
。
.
.
【
16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 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
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 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
的
的
时要注意古汉 语的语法和句式,
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
绣”的意思是:(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荆州吴地的风光山水,交织在一起如灿烂锦绣。故
正确 的句读是:蹲名山
/
俯大江
/
荆吴云水
/
交错如绣。
【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文本意境的理解 。语句“月来松闲,雕缕轩墀”的意思是:明月照在松
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
营造出了一种 清朗的意境。
并赋予“松”以人的情态,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
法,
借月和松,< br>表现了环境的清朗,
景致的闲适。
这也正是作者闲适心境的写照。
据此理解分析 作答。
【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 能力。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
窥谷忘反”中写“鸢飞 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目的,
是通过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
政务的人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雄奇与优美,
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对山水之美的赞
叹,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
百 虑冰息”之句,
是说患得患失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也会消失。
“息心”指平息 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但是从
文章内容来看,
“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
始适乎目而方 寸为清”重点在于写四周之景令人变得更加
恬淡、纯净,所以用“洗心”更符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 朗的性格。他并没有像吴均等人有隐居
的思想。
这也可以从他的
《陋室铭》
中 看出。
所以用“洗心亭”比用“息心亭”更好。
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 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
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 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
了愿望。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 彤的仿佛能工巧匠
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接 。
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 材,
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
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
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
巨石上悬挂着钟磐的木架,蛟龙像藤一样
蟠据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然而,山上的人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 让
它传播更远呢!
”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
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
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
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
(
公元824
年
)
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
浙江省
2019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市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 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
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 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
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 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
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 。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
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 读书。安人
①
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总角时,岳岳
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慜
谏死,公
遥 为诔
④
词,
慷慨泣下沾衿。
太仆公乃色喜,
大奇之。
尝读书 至朱子
《格言篇》
,
辄乙
⑤
其处而沉思。
……
有异 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
⑥
之,恩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
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
来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
【注释】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
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1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1
)因
取《中鉴录》(
)
.
(
2
)三月卒
官(
)
.
(
3
)安人怜
之(
)
.
(
4
)病以属
公(
)
.
16.
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17.
小传讲求记述简略 ,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
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 要评析。
(
1
)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
2
)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18. < br>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
“尔贞尔介,
而表正儒林。
式 如玉,
式如全。
”
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 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
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答案】
15.
(
1
)于是,就(因此)
(
2
)死,去世
(
3
)怜惜,怜爱
(
4
)同“嘱”,嘱咐,嘱托
16.
张元忭就把灯点在帐幕中,等母亲睡了才开始读书,不让母亲知道。(意对即可)
17. (
1
)此
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张元忭
30
多岁就 已“白发种种”,究其原因,是张元忭为父亲
“就逮”一事四处奔波、忧思烦愁,由此体现其至情、至性 、至孝的品质。
②
③
(
2
)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 太仆公“色喜”“奇之”的描写,衬托出张元忭年少多才、明辨
是非、率真正直的形象。
18.
通过材料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
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孝悌 、
忠诚于仁爱。
一
是孝悌。张元忭在父亲危难之时,侍之以往,为其讼冤,又归慰于家 ;对父亲的嘱托,牢记于心,对
异母兄弟恩义隆备;面对母亲的怜爱,没有因此疏懒,而是“候母寝夜诵 ,不令母知”,尽是体贴。
二是忠诚。张元忭在书堂讲习时,极其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认为为人之德事 关国家治乱,所以谆谆
教诲,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三是仁爱。张元忭在南阳道中见谷物丰收, 百姓和乐,内心欢
喜,同时他还惠施乡党族人,可见他对天下苍生心怀“仁爱”。
【解析】
【
15
题详解】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 容,
弄清句子的意思,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
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
如“卒” :
死,
去世。
“属”:
同“嘱”,嘱咐,嘱托。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 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
16
题详解】
划分句子 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
正确答案:公 乃张灯幕中,侯母寝夜颂,不令母知。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
字字落实,
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
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如“乃”:
于是,
就。“张”:点。“候”:等候。“颂”:读书。“令”:让。
【
17
题详解】
欣赏文句。首先要读懂文句大意。(
1< br>)“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白发种
种”的原因,是“一岁之中,往来凡 三万余里”。也就是张元忭为父亲四处奔波的结果。答描写的作
用时,一定要答出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至 情、至性、至孝的品质的意义。(
2
)“太仆公乃色喜,大
奇之”意思是见到此番景象 后张太仆才喜形于色,对张公的表现大为称奇。此句明显是通过太仆公
“色喜”“奇之”的态度对张元忭 进行侧面描写,
由此突出少年张元忭明辨是非和率真正直的性格特
点。
【
18
题详解】
题干要求结合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
谈 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
就
得首先理解好两文,扫清文 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
词意、
句意、
段意的基础上,
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此题可从修身 、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谈即可。如可分析文章写出的张元忭的几种品质。对孝悌风尚的秉持、< br>对忠诚品质的坚守、对仁爱观念的尊从。可从文章中举出具体事例证明。从张元忭的言谈行事,我们
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的崇高追求。
【翻译】:张公(元忭)生来相貌古朴,身材 魁梧,渐渐长大后喜欢读书。安人(张公母亲)怜爱他,
劝他不要耽溺于勤奋苦读(而不能自拔)。于是 他在(临时搭设的)帷幕中点灯,等到母亲夜里就寝
后才读书,不让母亲知道(而担忧)。少年时(9-14
岁之间),意气方遒,常常随口就谈论时政得
失,评论人物得失。张太仆(张公父 亲)故意挫败他的傲气,
(常常对他的评论)置之不理(回答)。
恰巧遇到(朝廷上)杨忠愍因 为直言纳谏而牺牲,张公远在家中为他写了悼词,他慷慨陈词,泪流而
下,沾湿了衣襟。(见到此番景象 )张太仆才喜形于色,对张公的表现大为称奇。张公曾经读到朱熹
《格致篇》
一文,
对 文中句子勾画并且深切思索……张公有异母弟弟两人,
张太仆病重时就嘱托张公
照料他们。张公 履行了长兄为父的责任,对两个弟弟关心备至,恩义隆重。张公平常在家,吃掉落的
米粒,
衣服 洗洗补补
(反复穿)
,
然而其家中所买东西分给宗亲族人时,
(分给自己的)
远远不及
(分
给)别人的。这是因为张公品性善良,德行赶得上古人的水准。
重庆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A卷
)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 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
解释下列加点的司珸。
(1)
潭中鱼可
百许头(
)
.
(2)
佁然
不动(
)
..
(3)
俶尔
远逝(
)
..
(4)
以其境过清
(
)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
这篇短小精美 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
游者”的顺序,记录了 作者游览的经历。
B.
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
清 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
幽静。
。
小石潭记
柳宗元
C.
第②段写游鱼,
先总体写鱼 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
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
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 鱼图。
D.
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 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
流的曲折蜿蜒。
12.
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
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
(< br>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
)
,探究其深层原因。
[
链接材料
]
仆
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
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
一遇和景
,伸展支
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 为舒畅哉?
(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
[
注]⑴仆
:
对自己的谦称。⑵已
:
过一会儿。⑶譬如囚拘圆土
:< br>好像被因禁在圆形围墙之中。⑷和景
:
温暖的日光。
【答案】
9. (1).
可:大约
(2).
佁然:呆呆的样子
(3).
俶尔:忽然
(4).
清:凄清
10. (1)
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
两岸的地势象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1. D
12. (1)
柳家元写小石潭的美景,是为写自己被贬后的愤懑孤凄做铺垫, 以乐景写悲情,也隐喻自己
如美景被埋没的境地;
(2)
材料中“警如囚居圆土”“然 终不得出”等句,也表达了对统治者排挤埋
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
【解析】
【
9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 文词汇的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和古今异义词 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
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揣摩其< br>意思。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可:大约。“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呆呆地(停
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清:凄清、冷
清 。
【
10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在文言 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 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
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 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
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阳光直照(到水底),< br>(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两岸的地势< br>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重点词语:犬牙:像狗的牙齿。
【
11
题详解】
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和写作手法。
D.
“斗折蛇行”,是采用比喻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所以选
D
。
【
12
题详解】
考查主题思想探究。分析这道题需要结合柳宗元被 贬的背景。《小石潭记》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石,
⑴
⑵
⑶
⑷
水,鱼, 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
寞处境中的悲 凉凄苦情感。
[
链接材料
]
“警如囚居圆土”“然终不得出”等句表现出对 统治者的不
满,表达了对统治者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
2019
年重庆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B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 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 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阡陌交通
(
)⑵便要
还家(
)⑶便扶
向路(
)⑷处处志
之(
)
..
.
.
.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C.
“不足
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
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12.
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
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 br>试结合链接材料,
指
出它们的相似点。
[
链接材料
]
至治之极
①
甘
②
其食,< br>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 死,
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
:
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
:
美味,以为甜美。
【答案】
9. (1).
交错相通
(2).
同“邀”,邀请
(3).
沿着、顺着
(4).
做标记
10.
(
1
)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的散在地上。(
2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
有过汉朝,更不必说 魏晋两朝了。
11. C
12.
相似点是: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解析】
【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 中重点实词的解释,
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
正确了,
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
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现象、
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交通,交错相通。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 词,做标记。
【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 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
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 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
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 :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
纷乱的样子。乃:竟,竟然。无论:不 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
语里的“无论”。
【
11
题详解】
C
项理解错误。“不足为外人道也”,可 知这里的人不想出去,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 阅读。由内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甘②其食,
美其服,< br>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知两文描绘的都是 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
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
【链接材料译文】:
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 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
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山东省德州市
2019
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
1
)四时
俱备
(
)
.
(
2
)沉鳞
竞跃(
)
.
11.
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
10.
(
1
)季节(时节
时令)
(
2
)鱼
11.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色彩斑斓,动静结合;言简义丰,耐人寻味;情景交融,忘情山水。
【解析】
【
10
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
解答此类题目时,
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
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
来判断。
(
1
)
在此处的意思为季节,
在现代汉语中翻译为时间;
(
2
)
运用借代的手法,
用鳞借代“鱼”。
【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以从 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作答。在结构上,每句都是
四个字,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在景色描写上色彩 鲜明,景物和动物一静一动,相互结合;内容
上,阅读全文可知,前半部分描写山川之美,表达作者沉醉 于山水的喜悦之情;最后发出“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叹,表达了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感。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 。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
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 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
①
以太史而为
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 ,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 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
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 ,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
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 之不足恃,而幽潜
者之可久也。花虽
微,而物理
③
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2.
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②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3.
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
无复有人
看花来者。
C.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4.
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15.
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案】
12. B 13. D
14.
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 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
终究没有人知道。
15.
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
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
要靠自己的观察体 悟来认识事物,
以及只有潜
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
【解析】
【
12
题详解】
考查文言虚词“以” 的用法。
解答时,
先明确题干中虚词的含义。
本题干中“以”的解释为“因为”。A
为了;
B
因为;
C
认为;
D
用。故选
B
。
【
13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判断 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
先明确题干中句子的句式。
本题干中的句式为被动句。
文言句式“……者”、“……也”为判断句式,所以
A.B.C
三项均为判断句式,
D
为被动句。故选
D
。
【
14
题详解】
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语句翻译的时候,要紧扣关键词语,把单音节词语翻译成多音节词语。根据文言句式,
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
使语句通顺流畅。
本题干中把握关键词“然”:< br>然而;
“以”因为
(或
凭借);“重客”:贵客;“则”:那么;“竟”:终究 。并注意翻译出太史后省略的“身份(或名
望)”。
【
15
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解答此类 题目时,
首先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把荒凉
的慧庆寺玉兰和热闹的虎丘 寺玉兰做了比较,
名满吴中的虎丘寺玉兰已经枯萎了,
而默默无闻的慧庆
寺玉兰却在荒 凉的寺院中越来越茁壮,
这使作者感慨很多。
揭示出认识事物要靠自己的观察,
不可被
表面的虚名所迷惑的道理,
同时也告诚人们要完成人生的大使命成就一番大事业,
须隐 才藏智,
才能
任重致远。
这篇散文借物喻理,
以慧庆寺玉兰与虎丘玉兰作对比 ,
明为写花,
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
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的距离,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寺的西南面和北面,
都是平坦的田野 。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之间,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几间僧人的住房,在这里著书
立说。朱先生曾是旧 时的太史官,很有名望,又是江苏巡抚宋公的贵客,宋公常常来登门拜访。于是
苏州的上层人物由于巡府 所看重的客人这层缘故,
带着美酒佳肴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于是慧庆寺玉
兰的名声, 一时间大为著称。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 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
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 。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
多,
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
其实远远不如慧 庆寺的这两株。
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
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终究没有人 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
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
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
衰的 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
原本与人事无关,
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
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
花虽然轻微,
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 以感悟的
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山东省济宁市
2019
年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
”鸣呼
!
其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br>!
【乙】子曰
: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 生初,而犹待培于生
后也。
是以骥之为骥,
知之而性无所加,
不知而性无所损 。
修其在已,
听其在人。
辱于奴隶,
弗顾也;
死于槽奶,不惜也;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
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 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
(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
)
岳麓书社
1984
年版
)
【注】骥
:
千里马
.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
A.
不以千里称也
称
:
著称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食
:
喂养
.
C.
才美不外见
见
:
看见
D.
执策而临之
临
:
面对
7.
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
例句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
人不知而不愠
B.
康肃笑而遣之
C
野芳发而幽香
D.
乃记之而去
8.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2
分
)
(
)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
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
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
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
)
呜呼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答案及解析】
6.
【答案】
C
【解析】
本题 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结合句
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C.
句意为
:
(千里马的)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部显现出 来。见
:
显现。
ABD.
正确。
故选
C
。
7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査对文言虚词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 。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
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br>
例句,“而”,表转折,却,但是,然而。句译: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 br>A.
而
:
表转折,却,但是,然而。句译:别人不了解你
(
的 学问才能
)
,你却不恼怒。
B.
而
:
表示修饰。
C.D.
都是表顺承。
故选
A
。
8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 br>错误,乙文段阐述了人才应如何发展自己,并未洋溢着作者
的不平之气,而是洋溢着作者对人才应 培养自己才德的期望。
ABC
正确
:
故选
:D
。
9.
【答案】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解析】
9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
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019
届四川省自贡市初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0-12
题。
叔向见韩 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
: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
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 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
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略则行志,假货居
.
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 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
以亡
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 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 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
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 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叔向贺贫》)
昔者有馈
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
:
“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
:
“吾以嗜鱼,故不
.
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
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
)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戎狄怀
之
怀
:
归服。
B.
假贷居
贿
居
:
储积。
.
.
C.
以亡
于楚
亡
:
死亡。
D.
有馈
鱼于郑相者
馈
:
赠送。
.
.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也将亡
/
赖子存之
/
非起也敢 专承之
/
其自桓叔以下嘉吾
/
子之赐
/
B.
起也 将亡
/
赖子存之非
/
起也敢专承之
/
其自桓叔以下嘉吾/
子之赐
/
C.
起也将亡
/
赖子存之非
/< br>起也敢专承之
/
其自桓叔以下
/
嘉吾子之赐
/
D.
起也将亡
/
赖子存之
/
非起也敢专承之
/
其自桓叔 以下
/
嘉吾子之赐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
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 同,
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
他却表
示祝贺。
B.
叔向 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
栾武子虽然不富有,
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
使 他免于
灾难。
C.
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
桓子放纵,< br>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
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
获罪。
D.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
卻昭子虽然势力强大、
深受宠幸,
但不修德行,
最后身死、
宗灭。
【答案及解析】
1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
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D
.正确;
C
.有误,亡:逃亡。
1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 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
开。句意为: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 。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
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所以其停顿为:起也将 亡
/
赖子存之
/
非起也敢专承之
/
其自桓叔
以下< br>/
嘉吾子之赐。故选:
D
。
12.A
【解答】< br>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 br>A
.
有
误,韩宣子因为贫穷而忧愁,因为自己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 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
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而忧愁。韩宣子没有因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 有而担忧;
BCD
.正确。
【参考译文】
叔向去拜见韩 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
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 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
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回答说:
“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
家里穷的连祭祀 的器具都备不齐全;
可是他能够传播
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 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
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 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
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 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
他父亲桓子的行为,
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
本来可以 凭这一点免除灾难;
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
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 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
上三军的一半,
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 br>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
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
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 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
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 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
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 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
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 能够祝贺呢?”
宣子于是下拜,
并叩头说:
“我正在 趋向灭亡的时候,
全靠你拯救了我。
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
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 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有人送鱼给郑国的宰相,他不接 受。有人问:“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
郑国的宰相回答说:“因为接受别人送来 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
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
(1)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眼,何贺之有?
(2)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
;
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答案】(
1
)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 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
祝贺呢?
(
2
)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 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
可一辈子有鱼吃。
【解析】
(
1
)句中重点词:若,如果;忧,忧愁;患,担心;吊 ,忧虑。句意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
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 贺呢?
(
2
)句中重点词:受,接受;禄,俸禄,官职;食,吃。句意为: 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
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 鱼吃。
江苏省淮安市
2019
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
7-11
题。
【甲】夫君子 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須学也,
非学 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吾欲汝曹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 ,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
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 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
,申
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 br>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
豪侠好
义 ,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
父丧致客,数郡毕
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 也。效伯高
.
不得,犹为谨敕
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
效季 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
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
辄切齿,州 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⑥谨敕:谨慎端整。⑦本句比
⑧
⑥
⑦
⑤
③
④
②
①
喻相差不远:鹄:天鹅 :鹜:鸭子。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7.
请用“
/
”标出下 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2
分)
申
父
母
之
戒
8.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
(
4
分)
①非学无以广
才
②意与日去
.
.
③乐
人之乐
.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
译文:
10.
“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4
分)
④数郡毕
至
.
9.
把 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
6
分)
11.
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4
分)
答:
7.
【答案】申
/
父母之戒
【解析】谓宾之间断开。
8
【答案】①使……增长
②离开
③以……为乐
④全,都
【 解析】
“广”、
去
源于《诫子书》重点字词,需要关注“广
的使动,
“乐”源于《醉翁亭记》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毕”源于《口技》
:
“群响毕绝”。
9.
【答案】①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解析】“以”需要译为“来”,注意“修身”与“养德”的翻译。
【答案】②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解析】注意“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
【答案】③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 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
【解析】
“常”
译为
“常常、
时常”
,
“为
译力
“替
,
“是以
按句式译为
“这是……的原因”
,
“效 ”
译为“效法、效仿”,以上均能在课内文言《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治水必躬亲》重点字词中< br>找到。
10.
【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 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
须静也
.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
学得真知
.
必须使 身心置于宁静中研宂探讨。
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枳累的,
不下功夫学习就
不能 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
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
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点明了修身养性的 途径和方
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
11.
【答案】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 ,将“夫学须静也
.
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的“ 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
“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运用“比喻论证”,将
“时 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
.
生动形象论证了需要珍借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
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教厚谦虚、节 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
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 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
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 对兄子的谆谆教诲。
2019
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第二期)
2019
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 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 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 br>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商旅 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隐曜
一
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 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
1
)属
予作文以记之(
)
.
(
2
)去
国怀乡(
)
.
(
3
)宠辱偕
忘(
)
.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
1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
2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8.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案】
6.
(
1
)同“嘱”,嘱托
(
2
)离开
(
3
)一起
7.
(
1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 br>(
2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8. C
【解析】
【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
多 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
并学会迁移运用。< br>“属”,
通假字,
同“嘱”,
意为“嘱托”;
“去”,
古今异 义,
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与‘来’相对”,
古义为“离开”;
“偕 ”,
本义即为“一起”。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 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
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
此,这;大观,雄伟景象;备,详尽。
(
2
)尝 ,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或,或许;何,为什么。
【
8
题详解】
C.“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是错误的, 应是表现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情感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
其兄况,欲就 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
.
好。
”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
“丈夫为志,
穷当益
坚,
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 头,
谷数万斛,
.
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 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
之。嚣
.
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家用不足辞
其兄况
/
蒙辞
以军中多务
.
.
B.
遂之
北地田牧
/
能以径寸之
木
.
.
C.
穷当益
坚
/
益
慕圣贤之道
.
.
D.
闻隗嚣好士,往从
之
/
客从
外来,与坐谈
.
.
10.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
11.
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答案】
9. C
10.
汝大才
/
当晚成
/
良工不示人以朴< br>/
且从所好。
11.
因为马援(
1
)志 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
2
)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
友故旧 )。
【解析】
【
9
题详解】
本题考 查文言词语,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通假字 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
语境,具体分析 。
A
.辞:辞别
/
推辞;
B
.之:去,到
/
的;
C
.益:更加
/
更加;
D
.从:投奔,跟从
/
由,自。
【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 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
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 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
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 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
中可借助句意、
句子结构来断,
这是三个主谓 句,
第一个“汝大才当晚成”,
且“大才”和“当晚成”
是两个连续谓语,中间应该断 开;第二个是“良工不示人以朴”;第三个是“(你)且从所好”。依
此分析断开即可。
【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描写马援美好品 质的句子分析即可。“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
益壮。”写他志向坚定;“‘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 ,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写他赈施
钱财。这些都是隗嚣敬重马援的原因。
【参考译文】:
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困,辞别哥哥马况,准备到边郡一带种田放牧 。马况说:“你是大器晚成
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未雕琢的玉石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 么就干什么吧。”于是
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坚定, 年老的时候应当更
雄壮。”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增长财富,可贵之 处在于能够赈
济施舍,否则的话,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得知隗嚣礼贤 下士,就
去投奔他。隗嚣十分敬重马援,让他参与筹划决策。
2019
年福建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
师川外甥奉议
①
:
别 来无一日不奉思
②
。
春风暄暖,
想侍奉之余,
必能屏弃人事,
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
③
:“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
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 ,须谢去外慕
,乃得全
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 如此,半古之人
,功必倍
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 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
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1
)不知其旨
也(
)
.
(
2
)然后能自反
也(
)
.
(
3
)诚能如是
(
)
.
(
4
)令心意不驰走
(
)
.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甥性识
/
颖悟必能解
/
此故详悉及之
B.
甥性识颖悟
/
必能解此
/
故详悉及之
C.
甥性识颖悟
/
必能解
/
此故详悉及之
D.
甥性识
/
颖悟必能解此
/
故详悉及之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2
)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9.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6.
(
1
)味美
(
2
)反思,反省
(
3
)这,这样
(
4
)跑
7. B
8.
(
1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
2
)(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9. 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解析】
⑤
④
【
6
题详解】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
词多 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揣摩其意 思。
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
旨:
味美。
古今异义词,
走:
古义是“跑”,
今义是“走路”。
【
7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
步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
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 读时要注意古
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意思是: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 能力好,
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故停顿为:
B.
甥性识颖悟
/
必能解此
/
故
详悉及之。
【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 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
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 ,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
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至道:最好的道理。至, 达到极点。屏弃:抛开。弗:不。于:
介词,用。
【
9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甲文,在论述时,先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 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
结论。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诫外甥“然学 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
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读书先静室焚香,令心意 不驰走,则言不会理。”强调学习
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乙】译文:
写给外甥奉以郎师川的信: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怀念你。
(现在)春风熏暖,想来你在处
理公事之余,一定会放下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前不久你告诉我说:“自己一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修养身心探寻真理”,每每念此语我都会(无比)叹服。诚然能够按照这样(的
志向)去做,就足以赶得上古(圣贤)人并配得上古贤的称号,洗刷先人的惭愧。然而学习必然要有
规律 方法,
凡是读书,
其中一言一句,
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
才能体悟 到古人用心的地方,
照此行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
进一步想要寻求明白其中道理,
就必 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念,
才能
获得全部功效。古人说:放纵自己内心,(不加防范),就会 失去一切的善事。如果能把心克制并凝
神静心在一处,
则没有事情是不能办成的。
读书 要先让室内安静并焚烧香脑,
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
动四散,这样才不致于无法理解言语之外的 道理。少年血气方刚,如果照这样作,
(即使)花费古人
一半的功夫,(也)能收获倍于古人的 功效。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
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
浙江省衢州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