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玛丽莲梦兔
767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0: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复习材料
No.2
古诗词部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
篁
里,弹琴复长
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⒈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⒉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
超凡脱俗的气质 。
⒊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篁
(
皇
)
啸
(
肃
萧
)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园
情。
⒈
“散入 春风满洛城”
,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
人想到“此曲只 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⒉“此夜曲中闻折柳”
,
“折柳”
,即《折杨柳》
,汉代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
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 留恋、留念的意思。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
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⒊“何人 不起故园情”
,
“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园
(
圆
)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
漫
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⒈“故园东望路漫漫”
,写的是眼前思乡的实际感受。
⒉“双袖龙钟泪不干 ”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
“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 铺垫。
⒊“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 柔情,一方面
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漫
(
曼
)
晚
春(
韩愈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
解漫天
作
雪飞。
⒈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
⒉诗人通过“草木”有“知”
、惜春 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
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 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
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⒊“杨花榆荚”不因“ 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
为“晚春”添色。这勇气非常可爱。这 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
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
“春光”是不负“ 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惟
(
唯
)
作
(
做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
悠悠
,独
怆
然而涕下!
⒈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
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⒊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
社会许 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悠悠
(
幽幽
)
怆
(
仓
)
望
岳(
杜甫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
曾
云 ,决
眦
入归鸟。会当
凌
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 本诗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
抱负。
⒉“望”是从远到近的,首联远望之景,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想象登山俯瞰。
“望”是从早到晚,从眼前登山之景想象到以后登山所见。
⒊“钟”字以拟人手法生动地写泰山 秀美的无比,
“割”字化静为动,形象贴切,给参天矗
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⒋“凌”字,表现了作者登顶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一览众山小”
,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
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⒌这 首诗的题目是“望岳”
,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
字。
⒍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曾
(
层
)
眦
凌
(
临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 遮望眼,
自
缘
身
在最高层。
⒈这首诗中,
“鸡鸣 日升”
、
“浮云”寓意各是什么?
(
“鸡鸣日升”的灿烂图景是诗人美好前< br>程的象征,
“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⒉与此诗中三四句含有 相同这里的另一位作家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其作
者是杜甫
,诗题为
《望岳》
;含有类似意义的成语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⒊三、四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王安石的言外之 意是:只要
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变法,他就不会害怕朝廷小人刁难、作祟,新法一定能推行,变法一定能成功。
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去精神)
⒋说说“不畏 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的意思和哲理。
(脚下云雾缭绕、浮云翻
滚,但我再也不用 担心它们遮住我极目远眺的视线了,因为我已经身处凌空的最高层,视
野开阔,远近景物一览无余。只要 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
剔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 br>
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
脉相承,试比较这两句诗的异同。
(同:两句诗表现技法极为相似,两者都用比喻阐释深刻
的 哲理。异: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
度,就能透过现象 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
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