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

玛丽莲梦兔
898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0: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k10生涯模式修改器-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康海)

人教版部编语文教材

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复习
< br>1.
《邓稼先》
:⑴
杨振宁
所写的《邓稼先》这篇
人物传记< br>,文章
的形式是
“散”
的,
它没有系统的介绍邓稼先的事迹,
还插入了古文、
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了邓
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邓
稼先》
一 文中,
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做详细介绍,
主要因为:
①作者是大科 学家,
写的也是大科学家,
科学家写科学家,
着眼于
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 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
面;
②何况自己与邓稼先阔别二十余年,
对邓稼先 的工作的具体情况
不可能了解太多,
这样可以
扬长避短

③邓稼先是 自己
50
年的
朋友,
写朋友
,自然包含着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对朋 友的认同钦佩,写邓
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作者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
西。⑶《 邓稼先》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来渲染工作环境的恶劣,
衬托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 意志、
坚定的信念,

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 ;

用“
‘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说明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 br>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特
殊的历史背景中,< br>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
应。

2.
臧克家< br>在
散文
《说和做》中赞颂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
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是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号召我们要学习

- 1 -

他为探 索救国救民之道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
学习
他为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 如归的精神,健全自己的人格,做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文章
夹叙夹议

作者实际上是以
议论
来结构文章
的。

3.
女作家
萧红
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以女性的细心体察,
敏锐捕捉鲁迅先生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 ,
将鲁迅置身在日常生活中去
写,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展现 了
鲁迅的个性和气质,流露出对鲁迅的
尊敬

爱戴

怀念< br>之情。

4.
《孙权劝学》选自
北宋司马光
编写的
编 年体
史书
《资治通鉴》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
突出了 孙权关心下级,
耐心说服,
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
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 所成就的
品质,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
人只要肯学,就会大
有长进< br>。

5.
诗人
光未然

颂诗
《黄河颂》中,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
族,
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激励中华儿 女像黄河
一样“伟大坚强”
,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6.
无产阶级革命家
陆定一
在《老山界》一文中,以
时间的变化和
地点的转移
为顺序,真实、生动的继续了红军在长征中翻阅“第一座
难走的山”的过程。写的 是“事”
,展现的却是“


,展现了红军的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 观主义的精神


7.
端木蕻良

抒情散文
《土地 的誓言》中,选择了有特色、有意
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来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br>
- 2 -

来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念之情,
表达了
“九一八”
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
充满深沉< br>的爱国热情,仿佛使人谛听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到热血的沸腾。

8.
被誉为< br>“
乐府双璧

之一的
叙事诗
《木兰诗》
是一首
北朝
民歌,
选自
北宋郭茂倩
编的《
乐府诗集

,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个< br>聪明勇敢、坚毅质朴、不慕功利、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文章详
略得当,
略写

十年征战
的内容,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9.
《阿长与<
山海经
>
》选自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者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 br>革命家。
“朝
花夕拾”指
早年的生活到了晚年来回忆
。本文中,
阿长
是全文的中心
人物,而“
阿长与《山海经》
”的故事是全文的核心内容 ,作者以

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
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通过
先 抑后扬
的手
法,既刻画了阿长粗俗好事、迷信可笑的一面,有凸显了阿长淳朴善
良、< br>仁厚慈爱的天性,
同时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
既同情又愧疚

既感 激又思念
的复杂的感情。

10
.
杨绛

散文《老王》
,以
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尊重、感激和愧

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通过会议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
的生活片段,
展现了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
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淳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读私 人
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
慨叹。
问章略写 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详写

老王临终前赠送享

- 3 -

有和鸡蛋
的事情。

11.
李森祥

小 说
《台阶》中,以
浙东乡村
为背景,围绕“
父亲
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 新屋

展开情节,

第一人称
口吻讲述了
“父亲”
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忍不
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核心 意象“
台阶
”承载着父亲在物质
和精神上的双重理想,
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
作者通过父亲的物质理
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
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和精神 追求
错位的现象的多元思考。
小说看起来很像散文

因为: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语气自然、亲和;没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复杂的人
物关系;有很多诗情画意的农家 生活场景的描写。

12.
《卖油翁》是
北宋
文学家
欧阳修

笔记小说集

归田录
》中
记述的一则故事。
欧阳 修,

永叔


醉翁

又号
六一居士
谥号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


唐宋散文八大家

。文章刻画了陈尧咨 和卖油翁两个人物,通过描
写他们之间的冲突,
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说明了熟
能生巧的道理,
告诉我们做人要虚心,
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
满。


- 4 -

13
.叙事
散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者
张中行
,河北香河河
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 、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
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 “燕
园三老”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先生“
待人厚


律己

”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字 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
现代作
家、编辑家 、教育家。有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
说《倪焕 之》
、童话集《稻草人》


14

小说
《驿路梨 花》的作者彭荆风,祖籍江西萍乡,其长篇报告
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章以
“我”和老余的行踪
为顺序,记叙方法为
顺叙
,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 屋的
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小说围绕“

茅屋的主人是 谁

,通过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
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 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在
线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
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br>歌颂了互帮
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文中的“梨花”
,既指自然界的梨花,由指哈
尼族小姑娘梨花,还象征着发扬光大的雷锋精神。

15

《最苦与最乐》是 一篇
议论文
,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
生的责任,
前半部分
主要 运用
摆事实
的方法论证了
“未尽责任是人生
最大的苦”

后 半部分
主要运用
讲道理
的方法,同时运用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论证了“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提出人生在世,必
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 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

- 5 -

2k10生涯模式修改器-


2k10生涯模式修改器-


2k10生涯模式修改器-


2k10生涯模式修改器-


2k10生涯模式修改器-


2k10生涯模式修改器-


2k10生涯模式修改器-


2k10生涯模式修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