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2016)七年级下册教材思考探究题参考答案

余年寄山水
962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0: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古代武器战争-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范钧宏)
人教版初中语文
(2016)
七年级下册教材思考探究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
初读课文时
,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
?
反复细读后
,
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 要表
达的思想情感。

示例
:
“两弹’元勋”这一部分最让我感动。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崇敬赞扬。这一部分通
过叙述邓稼先的生平,赞扬了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做出的巨 大贡献。

2.
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 考作者为什么要进
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参考答案
:
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
,
读研究生时就常 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而邓稼先“是
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 儿,一生
喜欢
‘纯’
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
;

他没有私心
,
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 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
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自然而然地得出
结论
:
“邓稼先是中国几 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

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
-

:
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
,有什么作用
?

结尾处又引用儿 时学到的“
‘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参考答案: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
,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从中国传统

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结尾处作者引用儿时学到的的一首歌”
,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颂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三、课文最后一段写道
: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
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
为广 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
这是邓稼先的人
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
是邓稼先的 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
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
人生,他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 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
积累拓展
]
四、本文分段较多,有 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试找一些例子,反复
诵读,体会这些语段的表现力。

示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这一部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
1 898

“任人宰割”
的四个例子,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节奏感,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再如,

“两弹’元勋”这一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 的生平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准
确地描述了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五、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
推选名代 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提示
:
同学们对搜集的资料要进行加工、处理
,
大胆取舍
,
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材料。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
思考探究
]
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

,与 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

和“做”有哪些不同
?
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 ,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民主战士的
1
/
171

人教版初中语文
(2016)
七年级下册教材思考探究题参考答案

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
。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
< br>变化,
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
他的
“说”

“做”
相互贯通,
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
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二、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
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
说说
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头
发凌乱”
“睡得很少”
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 蚁排衙”
,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
闻一多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 你们站出来”这句话,突出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四壁”


4.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参考答案:1.
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
情。

2.
“开一剂教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
指寻找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方法。< br>自
20
世纪
20
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
, 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 来应感到寂寞,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
孤灯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 ”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
,这首诗表
达了他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 了四壁”
,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
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 一脉相承。

4.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 术研究外,没有
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

[
积累拓展
]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示 例:
1946

7

11
日,知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因参 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
民党特务暗杀,
并于次日逝世。
昆明城里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力劝闻一多不要在公众面前演
讲。
已知内情的朋友也告诉闻一多,
暗杀黑 名单上排在李公朴后面的就是他。
闻一多明知有
危险,仍毫不畏惧,主持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当 场怒斥捣乱的军统特务,发表了有名的《最
后一次讲演》


五、课外阅读闻 一多的《太阳吟》
《死水》
《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
的精神追求。

参考答案
:
略。


4
孙权劝学

[
思考探究
]
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参 考答案: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
尤为重要。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 br>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 孙权
指出了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
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
“乃始就学”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和“结友”
,
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2
/
172

人教版初中语文
(2016)
七年级下册教材思考探究题参考答案

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以当之无
愧的 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启示
:
示例一:
学习没有早晚之分,
只要认真学习,
终有所成。
示例二
:
学习能增长见识,
改变人的气质修养。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
孤岂欲卿洽经为博上邪
!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参考答案:
1.
邪:表示反问语 气,可译为“吗”

2.
耳:表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3.< br>乎:
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
积累拓展
]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
(
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敬称等
)



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

1.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2.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
4
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
!
..
参考 答案:
1.
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
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3.
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阿
蒙是吕蒙的小名。
阿是词头,
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 的前面。
4.
大兄即长兄
,
这里是对朋友辈
的敬称。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
: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

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参考答案
:
略。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
思考探究
]
一、
诗人从哪 些方面费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
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
生发出来的磅磷的 爱国激情。

参考答案:
第一问: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
地理特征 、
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第二问
:
略。

二、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
也可以 间接抒情。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
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 吗?

参考答案:
第一问:
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
诗 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
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 抒发了热爱
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第二问
:
略。

[
积累拓展
]
3
/
173

人教版初中语文
(2016)
七年级下册教材思考探究题参考答案

三、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
语言和相应的 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1.
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
,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 br>参考答案:示例一:
“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是从诗歌内容角度进行批注 的。

示例二:

‘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这是 从语言的角度进行批注的。

示例三:
“转入‘颂’
。直抒胸臆。
” 这是从内容、诗人感情的角度进行批注的。

示例四:

‘啊!
黄河 !

反复出现,
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这是从语言、诗歌节奏、
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批注的。

示例五:
“结尾铿错有力,庄 严豪迈!
”这是从语气、语言韵律角度进行批注的。

2.
请在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词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参考答案:略。

四、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朗诵比赛。
可采用合唱式朗诵 的形式,设计好领诵、
男女生分
声部朗诵、合诵等,认真练习,在班里展示。

参考答案
:
略。

五、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参考答案:略。


6
最后一课

[
思考探究
]
一、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 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
并说说这些不同表明
了什么,

参考答案
: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生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气氛一阵喧闹,
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
朵大了。声背书啦……

平时老师穿戴 一般。拿着大铁戒尺在桌
子上紧敲着,
“静一点儿,静一点……平


“我”迟到会遭到老师的责骂

安安静静,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教室后几排坐
着好些镇上的人,都很肃静

今天老师 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
日子才穿戴的漂亮衣帽。踱来踱去,胳
膊底下夹着铁戒尺。今天迟 到,老师却
很温和地叫“我”
“快坐好”

老师

“最后一 课”
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
烘托出一种严肃的气氛,
预示着将有非同寻常
的大事发生。

二、

上“最后一课

前后

,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

的变化
?
参考答案: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
:
害怕老师责备,提问,想选学。到了学 校,
发现课堂与平时大不一样,
感到十分诧异。
等到上课后,
深为自已从此不 能学习法语而难过,
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对老师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敬。

朴素的爱国情感在
“最后一课”
这个特定场景中被进一步激发并得到升华,
促使小弗郎
士发生了变化。

三、
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个人物形象,
找 出你觉得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
并做一些批注。

参考答案:示例:

语句
1

我才注意到,
我们的 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
打着皱边的领结,

4
/
174

人教版初中语文
(2016)
七年级下册教材思考探究题参考答案

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批注 :庄重服饰别样情!韩麦尔先生穿戴庄重,为的是向祖国的语言告别,充满悲刷色彩,
异常打动人心。< br>
语句
2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 眼看周围的东
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批注:细腻传神的神态描写,让人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悲伤、眷恋、惆怅……

四、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1.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
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3.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 话唱歌
吧!


4.
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 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
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 我们又想笑,又难过。

参考答案:
1.
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 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
保留着自己的文化,
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 亡,
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
如果
一个民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
它就几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其次,民族语言还能
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
人们把一个 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语言称作
“母语”

表明了语言对民族文化、民族 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守住自己民族的文化,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 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论异族的统治多么严酷,
这个民族的人民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 他们团结在一起。

2.
这个句子表现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说明他领悟 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将对母
语的热爱与对祖国的热爱融合在一起。

3.
鸽子 咕咕叫的细节及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
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禁教法语的讽
刺、轻蔑。

4.
通过对郝叟老头儿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祖国语言的珍惜和热爱。而“我们” 因为郝叟
老头儿古怪的声音想笑,符合孩子的心理,但想到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又不禁难过。

[
积累拓展
]
五、
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
改写课文 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写完后与课文对比
一下,想一想,课文以一个小男孩的口吻叙述故 事有什么好处
?
参考答案:
(1)
提示:根据课文的重要语句进行合理想象 。想象要符合文中的具体情景和人
物身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写
:
当韩麦尔先生看 到镇上的人们来到教室听课时会有什么
感受?当他看到小弗郎士迟到时心里会想些什么?教堂的钟声响起 时他想说些什么?……

(2)
作者选择一个调皮贪玩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 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
反映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抗议,
表现出 他们对祖国的眷恋深情。

时,
孩子的视角无疑更加纯真感人,
小主人公在这 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
读者也受
到了感动。


8
木兰诗

[
思考探究
]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
叙述得 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
详写:木兰当 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
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 女装时的欣喜等方面写得非常详细。略写:
对战
争过程的描写很简略,多年的征战生活
,
只用了几句话。

5
/
175

人教版初中语文
(2016)
七年级下册教材思考探究题参考答案

(2)
示例:好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品质,所以,对残酷
的 战争一笔带过,
面对能够反映木兰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另外,
这种繁简安排似 乎
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厌恶。

二、
《木 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
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
以铺陈排比 描述行为情态,
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从课文中找出一例,
说说你的感受
.
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其韵律、节奏。

参考答案:示例一: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这几句是复沓
句,刻画出木兰决定从 军前的复杂心理,同时强调了语气和感情。

示例二
: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 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前句尾和后句头都是“卷”
,造成
了两句之间音节的紧密相 扣,使读者的思维无法他顾。尤其是“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三句,更是奇妙,可以称 为环环相扣了。这种句式就像流水一样,在流动中突
然打了个漩儿,给人一阵惊喜。

示例三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 女来,出郭相扶
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前四句分别以“东”

“西”
“南”
“北”领起,而且有“市”和“买”相 重复,节奏短促,充分表现木兰为出征做准备
的急迫紧张的情态;
后六句分为三个层次,充分表 现了爷娘、
阿姊、小弟迎接木兰的欢乐和
深情。这样的排比旬,形式极其整齐,使人好读好记、 好理解,给人以美的字受。

三、千百年来,
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 后,
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
些品格最让你感动?

参考答案:
(1)
因为水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
不慕高官厚 禄又热爱和平生活,而且木兰身上还寄托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2)
示例 :木兰孝敬父母最让我感动。在那个年代,女子没有出过门,战场也不是女人能待
的地方,但是木兰为了 父亲,毅然从军。这样的孝心太可贵了。

[
积累拓展
]
四、理解下列诗句,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相互交错、补充的。

1.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
当窗理云鬓
,
对镜帖花黄。

参考答案:
1.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这四
句的意思是木兰到 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
将士身经百战,
有的战死沙 场,
有的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
许多将士战死沙
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
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
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屋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屋的床上去坐着。
4.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
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
对着镜子,
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五、背诵这首诗。

参考答案
:
略。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

[
思考探究
]
一、熟读课 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
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
可以 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
,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6
/
176

人教版初中语文
(2016)
七年级下册教材思考探究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介绍她的身份和称呼。
第二部分,
首先围绕阿长的日常 言行,
略写
“喜
欢切切察察”
、对“我”过分看管,详写睡相粗俗;其次围绕 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再次, 围绕阿长的迷信可笑,详写
讲长毛故事赢得“我”
“空前的敬意”
,略写“谋害”隐鼠 而失去“我”的敬意。第三部分,
围绕阿长对“我”的真诚总爱,详写她为“我”买《山海经》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
;
虽 没有文化、粗
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
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
,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

二、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作者将写作时 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在通
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br>
1.
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

文中“成年的我”
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示例
a:
“写作时的回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
后的四 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
“哥儿,
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


b
“童年的感受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全体都震悚起来;
赶紧去接过来,
打开 纸包,
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作者是以 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
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观照自己的童年和阿长的,
但是
后一层意 味是含蓄的,
要透过文字表面去理解。
儿时的感受使文章富有童趣,
成年的视角则使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深沉的怀念,并揭示出阿长对“我”成长的重要意义。

2.
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 br>示例: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
道 她的姓名,她的经历;
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
地母呵 ,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段温情的叙述
,
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和愧
疚。

3.
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首先,对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实在不大佩服”
,对“她懂得许多规矩”
表 示
“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之后,
对她能抵挡枪炮的
“伟大的神力 ”
“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这种敬意却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完全消失了 ;后来,阿长给“我”买来《山
海经》
,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
,由此“ 我”对她又“发生新的敬意了”


三、
“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参 考答案: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
“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
现了阿 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
《山海经》
埋下伏笔。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 br>的阿长竟然帮
“我”
买来朝思暮想的
《山海经》

而这是“别人不肯做,
或不能做的事”

“伟
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 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四、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描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
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
为什么要用“憎恶”
“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
参考答案:“憎恶”
“谋死”大词小用,夸张地体现了儿童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滿
和愤怒。

2.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
这里用 “空前”来修饰“敬意”
,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
参考答案:用“空前”修饰“敬意”
,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此前“我”对阿长除了“憎恶”
7
/
177

人教版初中语文
(2016)
七年级下册教材思考探究题参考答案

之外,从来没有对她产生过好感,使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敬意”在文中具体是指对阿长吹
嘘自 己脱下裤子能挡炮弹产生的崇拜心理,在这里有调侃的意味。

3.
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
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

“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
)
参考答案:阿长所说的“脱下裤子”的战法和功效,是童年的“我”所惊叹的,从“成年的
我” 的角度来看,不免有滑稽之感。用“当然”
“倒”这样的词语,是为了表示调侃的语气。
由此可 以看出,作者不是真的认为“情有可原”


[
积累拓展
]
五、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
,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
“三脚的鸟”
“脚的牛 ”等的文
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

参考答案:略

10
老王

[
思考探究
]
一、读完这篇课文,

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 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
道关……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 感受吗?

示例:
老王属于社会弱势群体,
但在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中,
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可贵的平等观
念和尊重他人的思想。在倡导创建文明、
和谐社会的今天,我 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
更要
从小树立平等和尊重的意识。在与同学的交往中,
我们只 有平等相待,
相互尊重,
才能创造
和谐、友爱的生活、学习环境,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 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
在“我”和老王的交
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
相关语句:①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
:
“我送钱先生< br>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
:
“你还有钱吗
?
”我笑着说有钱,
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②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 ,
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
止住我说
:
“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 释
:
“我知道,我知道一一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
人捎了。


(2)
钱的作用:作者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度经济拮据,但整体收入远在老王之上,作< br>者同情老王的不幸,敬重老王的人品,所以愿意尽力照顾老王的生意,不让老王吃亏
(
不 要
他减半收费,不让他白送钱先生看病,不白拿老王的鸡蛋和香油
)

“钱” 在作者这一方,是
尊重老王的诚实劳动、
表达谢意的方式,
也是对生活窘困的老王表示 同情和关怀的物质手段。

三、细读课文中“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
,
探究下列问题。

1.
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

参考答案:
因为这部分内容记叙的 是集中体现作者一家与老王珍贵友情的一幕,
也是老王向
作者一家表达敬意,令作者既感动又愧 怍的一幕。

2.
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
的心理活动?

参考答案
:
阅读前文,读者印象中的老王应该是一个面容 和善的老人。而当作者“并门看见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枢里”
,画风突变,令人不由联想到“ 相框中的遗像”
:
“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这 副恐怖的面容,令人不由得想到“僵尸”
。作者
接着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
:
“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
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 骨。
”这暗示作者从直觉出发,已隐约感到老王
身上散发的死亡的气息。
作者详细描写 老王骇人的病容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
为后面自责因
受惊吓而忽略老王的心意做铺垫。

3.
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8
/
178

古代武器战争-


古代武器战争-


古代武器战争-


古代武器战争-


古代武器战争-


古代武器战争-


古代武器战争-


古代武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