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评课稿
绝世美人儿
801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1: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mudan-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评课稿
《荷花》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可以说这堂课整体来看是成功
的,体现了教者的设计意图。
一、
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
面写荷花 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
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 的时间,
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
比喻等。引导学生重点理 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
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
”
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
对
学生进行了语 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
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
“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只形成独
立阅读能力。
”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
《荷花》一课是一 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
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 点多次引导学
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双配乐
齐读。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
语言 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
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
提出
“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
”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
生查找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 br>,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
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 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
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
四、
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
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在结尾学生在读体会全文时,又加入
了优 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篇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从现在开始》评课稿
马杨小学
朱广强
《从现在开始》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争当森林之王的通
话故事。文章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很适合三年级的孩子阅读。
这是我第二次听别人上这篇课文。但是郭海芬老师还是让我耳目一新。
上课之前,老师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一个悬念——这到底是
一堂什么课呢?课堂一开始,老师就把全班变成了一群小动物,问学生你们喜欢吃什么,喜
欢做 什么。让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这也为后来学生理解猫头鹰、袋鼠和猴子的行为
做了一个铺垫。< br>
接下来,老师扮演猫阿姨,给大家发了一张森林的请帖。紧接着,老师又给学生创设了
一个有趣的情景学词语。她是这么说的:
“可是去森林的路上,遇到了障碍。我们读出词语,< br>踩着荷叶就能过去。
”
学生每回答对一个词语,
荷叶就会往下沉一些。
这样一个有趣的认词环
节,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读词语的环节,她还很注意细节,比如: 笑眯眯该
怎么读?万兽之王该用什么语气读?这就在无形中,教会学生体会每一个词语所带的情感。
在接下来上课文的环节。郭老师也是处理地 很细腻。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她先是讲解了
猫头鹰当万兽之王的情形。重点了解猫头鹰的表情神奇极了。 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说什么极
了。这也是对学生语言
的积累。接着,她结合课文中插图,让学生观察猫头鹰的表情。用“我从——,看出—
—。
”的句式学会完整地说一句话。说完看图感受后,让学生扮演猫头鹰说话。随后,让学生< br>讨论自己对“白天睡觉,夜里熬夜”的看法。在学生议论之后,引出像大家你一句,我一句
地说话 就叫“议论纷纷”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解决了比较难以理解的词语。
这篇课文其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后面讲述袋鼠和猴子当万兽之王的部分,和猫头鹰的
部分其实学法一样。如果出示自学提示,按照之前的方法让学生自学,就能还课堂于学生。
但是,这堂课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讲课的细致和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像
低年级的很多孩子,有些字词读不准确,她都会及时纠正,让学生读准确字;像有些孩子,
说话 不完整,她都会鼓励他,你试着把话说完整;学生在评价回答问题的孩子的时候,她会
告诉学生,
“
1+1
”
,先表扬,再说缺点,这极大地鼓励了发言的孩子,同时,也让其他学生 学
会全面评价其他人;
在指名读的时候,
她会告诉学生
,
一个人读,
其他人认真听,
让学生养成
了倾听的好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
。圈画课文中的重要词句,也是学生学习的好习惯。
在这堂课中程老师,就时时注意培养孩子们圈画重点 词句的好习惯。
教学无定法,还请老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成绩早些提高。
2013 . 9
篇三:三年级下语文评课稿
-
荷花
-
苏教版
看荷花赞荷花
变荷花
《荷花》评课稿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
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有位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值得效法的。
她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看
荷花。
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有
的学生说:
“这荷花开放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将开,有的半开,有的全开。真美!
” 有的学
生说:
“荷花的颜色也很美,那碧绿的叶子,洁白的花,嫩黄的莲蓬,太好看了。
”还有的学
生说:
“荷叶‘挨挨挤挤’的,荷花在叶子间‘冒’出来,花骨朵‘饱胀’得马上 要‘破裂’
似的。这一切显得那样生机蓬勃,美极了!
”
然后,
通过范读,
引导学生把在
“看荷花”
这节课 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
颜色美、
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
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 情就溢于言表,把这
一池花读“活”了。
最后,这位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
,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 身历其境,
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 br>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有的学生说:
“我变成一朵全开的荷花,
向四周一看,
好像 兄弟姐妹都欢聚在这里,
我们
穿的是雪白的衣裳、碧绿的裙子,好看极了。一阵风吹来,我们都 情不自禁地摆动衣衫,抖
动裙子,跳起优美的舞来。
”有的学生说:
“一只蜻蜓
轻快地飞到我身旁,
愉快地对我说:
‘荷花姐姐,
我一清早 就闻到你们的清香,
看到你们
美好的舞蹈。在你们身边飞行,真快乐!
’
”< br>
听了这一节课,我想:这篇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达到审美的
目的。但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在“变荷花”这节课文上花很大功夫,学生为什么都能展
开如 此丰富的想象呢我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悟出了这么几点:
1
.
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
这位教师之所以在
“看荷花”
一节的教学上花
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 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
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
.
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
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 了材料,
但光有材料
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
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
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
升腾起来 。
所以,
这位教师紧接
“看荷花”
之后,就尽力引导学生在“赞荷花”上下功 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
起来。这样,看上去是到了“变荷花”一节才引导学生想 象,其实,引导学生想象的教学贯
穿在课文教学的全过程。到了“变荷花”这节,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
3
.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
过渡到想象的重 要手段。
这位教师就是把分析、
议论、
朗诵交织在一起,
逐步向想象推进的。
篇四: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题目是《荷花》
。
一、说教材
《荷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
文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荷花》
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
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叶圣陶以丰富的想像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
现了一幅各具姿色、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他热爱大自然
的感情。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
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荷花”
、
“仿佛”
、
“随风飘动”
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
自然美的体验。教学难点是: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
句。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
动性,使学生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侧重运用以下几种教法:
1
、情境教学法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习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
学生才会对学习有兴趣。因此,导课时,运用猜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一朵荷花,你要告诉蜻蜓什么?引
导学生想象。
2
.图文对照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小学生是以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
。具 体的画面内容,
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荷叶挤挤挨挨、荷花各种姿态的美,引导学生想象荷花与小鱼、蜻蜓的对话。
3
、朗读法
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
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这篇课文文笔清新生动、语言优美,用词准确,作者对
荷花的赞美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应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想像荷花、荷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