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温柔似野鬼°
563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1: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笔记本不能无线上网-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郝德新)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 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
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
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
市建设,
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
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实现经济、
社会与生态 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 经济的主力军、
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
2005
年,中期到
2010
年,远期到
2020
年,远景指
2020
年以后
20
年至
30
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
青藏高原 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多民族共
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
2005
年达到
100
万人;
2010
年达到
110

人 ;
2020
年达到
130
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
98
平方米以内,西宁
市主城区近期
2005
年用地规模为
96.6
平方公里,
2 010
年用地规模为
100.3
平方
公里,远期
2020
年 用地规模为
128.4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 区为:
西宁市区、
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
水源
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 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
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 积约
3930
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 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
,
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
心的作用,
协调城镇体系 在西宁—兰州、
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

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 —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
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 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
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
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 求、
等级规模
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
年达到
55
%,
2010
年达到
60%,20 20
年达到
65
%—
70
%。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
果公路、鲁多公路、
109
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
心 区作为市域中心,以
315
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
大通桥 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
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 —多巴
,
形成环
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 、旅游、
康体休闲、
工业、
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
以大通桥头为中心 北部次级城
镇经济区,包括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与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商贸、工业、旅游为
主; 以湟源城关为中心
,
形成滨湖旅游经济区,以旅游、商贸为主的产业方向。





西宁市主城地区规划





以西宁市城区为中心,
包括城南新区、
多巴镇、
甘河滩 镇和鲁沙尔镇组成的
城市组群,这个地区组成一个“大西宁”的城市空间,相互之间有密切的分工和联系。
城市总体空间格局为大都市区的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的格局,
即核心——
— 外围、
开放型、
生态化的组群城市。
西宁市以主城区为核心与周边外围城镇协
调发展;
城市的绿地生态系统也与城外的自然山体、
生态系统紧密相连,
形成开
放式生态化的空间形态;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通过交通环线连接成为
一个整体,形成环形组 群城市。工业布局:规划形成“三区一带”的格局,包括
高新技术产业区、生物科技产业园、甘河滩工业 区、北川工业经济带。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
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多民族共
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 市人口规模:
2005
年达到
100
万人;
2010
年达到
110

人;
2020
年达到
130
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
98
平方米以内,西宁
市主城区近期
2005
年用地规模
9 6.6
平方公里,
2010
年用地规模
100.3
平方公里,
远期
2020
年用地规模为
128.4
平方公里。





西宁市主城区总体规划





主城区主要由
“两个中心、
八个片区”
组成。
1.
十字街商业中心
(老城商业、
服务、居住综合区)
:以老城区为主体,南川河以东至 民和路之间区域,承担西
宁市金融商贸中心、商业零售中心功能;
2.
城西新城中心( 行政管理、文教综合
区)
:南川河以西至通海路以东区域,重点安排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文教 、科
研等职能,配套建设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形成西宁市新的城市中心区;
3.
东川经
济技术开发区:
民和路以东的地区,
以高新技术产业区为主体,
重点安排高新 技
术产业和青藏高原特色产业项目,形成现代化高新技术工业区;
4.
西钢工业区:< br>以现西钢厂区和居住用地为主体的地区,近中期发展采用技术改造和产业更新,
待条件成熟后,
寻求产业转型;
5.
西川新城区:
西钢工业区以西、
多巴镇以 东地区,
是西宁市远期发展的新城区,
为全省区域性的旅游、
信息等第三产业的服务中 心;
6.
城北交通仓储区:北川铁路以北至天峻路一带,利用现有的西宁铁路客站、客
运站等设施,
相应配套建设为客站、
货站、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交通转运的交通
设施以及物流中心、
城市生活服务的仓储基地,
形成西宁市以货运为主的交通枢
纽中 心;
7.
北川文教区:以青海大学为中心的文教科研区为基础,形成全省的文
教科研基 地;
8.
城南综合区:沿南绕城路至南川农机研究所的地区,为地方工业
及相应的生活 配套区;
9.
城南新区:包括总寨镇,南北向带形发展的城市新区,
主要发展旅游服务 业、
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精深加工工业、
生态农业园地和高水平
居住区;
10.
城北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位于城北交通仓储区与北川文教区之间,
这一园区以生物、生物化学、 生物工程、中藏药加工、食品加工、现代化种植养
殖等高新技术项目为主。


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
在各个方向上均有发展。
向东,
以经济技术开发区
建设为核心,
建 设现代具有高原特色的产业园区;
向南,
以城南新区建设为重点,
发展以居住为主的新 城区;
向西,
沿现有发展轴,
在海湖路以西开始建设新的城
市服务中心;向北 ,改造旧区,扩大大学区,建设生物产业园区。同时改造城东
区部分旧城。





城市景观与特色规划





城市景观轴:城市的主要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商务博览、民俗表演、市民
活动,都 集中在这条轴线上。





滨河景观带:
主 要通过
“软质景观”
体现城市自然风貌,
结合带状城市特色,
利用“三河六岸 ”
,形成十字轴自然景观游览带,串联永久性生态绿地。城市开
敞空间的创造:包括城市街道空 间、广场空间、绿色空间和水空间。城市视线走
廊的控制:
通过对建筑高度的控制,
在 城郊公园—城市景观至高点之间,
形成通
透的视线走廊。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区道路系统包括
4
条东西干路、
11
条南北干路、
1
条环路。
路网骨架为
“四
横十一纵一环”
。规划“四横”是柴达木路—祁连路 —互助路、八一路—东大街
—西大街—五四大街、南绕城路和凤凰山路;规划“十一纵”是西城大街、茶 卡
路、海湖路、新宁路、小桥大街、宁大路、同仁路、海南路、长江路、南川东路、
建国路、民 和路、湟中路、东民和路和团结路;规划“一环”由天峻路、西山一
路、通海路、西山二路、南山二路、 凤凰山路以及部分西平高速公路组成。





规划同 仁路、天峻路、西山一路、通海路、凤凰山路为城市快速路,并与进
入城区的西平、西塔、宁大高速公路 共同组成城市快速系统;规划祁连路、南绕
城路、新宁路等
39
条道路为城市主干路, 西关大街、胜利路、七一路等
41
条道
路为城市次干路;规划五四大街、小桥大街、南 川东路为城市生活性主干路,柴
达木路、互助路、西城大街、通海路、天峻路、湟中路、东民和路为城市 交通性
主干路,
服务对象分别是城市公共交通和汽车交通;
规划老城的南、
北 大街和东、
西大街为城市商业大街,滨河南路为城市林阴大道。





公共设施规划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原则与目标:





(< br>1
)西宁市主城区公共设施规划主要按省、市、区三级设置,省、市级公
共设施用地主要 设置在两个城市中心区,区级公共设施分别设置在各个片区;


笔记本不能无线上网-


笔记本不能无线上网-


笔记本不能无线上网-


笔记本不能无线上网-


笔记本不能无线上网-


笔记本不能无线上网-


笔记本不能无线上网-


笔记本不能无线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