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玛丽莲梦兔
838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2: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二字森系网名-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1.
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
春节》《腊八粥》《 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
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
体会不同的
趣味。
2.
本单元重点:
(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 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
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
2
)反 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
腊八节 的香味袭人,
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
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 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
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
3
)
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
利用关键词句,
揣摩心理的策略,
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
4
篇文 章都表达作
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内容
1.
北京的春节
2.
腊八粥
教学要点
本文主要讲述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
受春节的热闹、
喜庆气氛。学会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
课文要采用顺序、详略得当 的写法。
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的特
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
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
物形象的感知。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
解小说背景。
课时
教学建议
1.
利用音频将学生带入春
节热闹非凡的境界。
2
2.
与同学进行交流,
讨论关
于他们城市的文化。
1.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
分析作者运用语言的手法。
2
2.
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
梳理情节的方法,
整体感知
人物形象。
3
1.
指导加深理解古诗
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感受
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
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方
的风俗。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
3.
古诗三首
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
1
/
10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者的情感。读通、背诵这三首诗词。
2.
引领学生走近古诗
的意境中去,
悟诗情、
明诗
理。
1
1.
鼓励学生反复诵读,
揣摩
感悟。
2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
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
言,领悟表达方法。
2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
对
于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能顾
详略得当的描述。
1.
指导学生对文章进
行详略表达。
2.
让学生提前搜集民
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
3.
试着写一写行楷,
提
高书写速度。
4.
理解诗意基础上背
诵。
4*.
藏戏
本文主要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
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 br>涵。
习作:
家乡的
风俗
语文园地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独特的风俗习惯。
介绍你们家乡的风俗活动 或参加这个风俗
的感受。
学习写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先想好
要表达哪 些主要内容,对于次要内容要简
略表达。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好
处,了解习俗的寓意, 提高书写速度,积
累古诗《长歌行》。
2
第二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1.
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
《鲁滨逊漂流记》< br>《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
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
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
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体会
人物的心态变化,
感知人 物的形象;
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
加深对作品的
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 兴趣。
2.
本单元重点:
(
1
)反复理解阅读 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
篇幅较长,
情节起伏,
引人入胜 ,
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 阅
读节选片段的方法,
了解主要内
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
/
10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
2
)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
用了想象,
写出了人物 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
引导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 验和感受,
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
抓住关键句子
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 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内容
5.
鲁滨逊漂流记
(节
选)
教学要点
本课分为梗概和节选两部分,
梗
概部分主要梳 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
后的事情,
节选部分主要描写了鲁滨
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和心态 的变
化,以及是如何克服困难的。重点是
默读梗概,用小标题列出事情,体会
人物心态 变化,感知人物形象,并联
系自身实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本课为节选片段,
主要描写的是
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的经历。重点
是
默读节选片段,
了解尼尔斯变成小
狐仙之后,
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
变化。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
形象。展开想象,猜猜小说中其他故
事的神奇之处。读读 原著。
本课为节选片段,
讲述的是汤姆
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 br>事。重点是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
的吸引之处。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
己身边的伙伴的 相同点,并阅读原
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课时
2
教学建议
1.
利
用
图
像
资
源
把
学生带入情境。
2.
引导学生品读精
彩片段,抓住关键句子来
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
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1.
引导抓住关键句
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
人物的心态变化。
2.
展开想象,猜猜
小说中其他故事的神奇之
处。激发阅读兴趣, 拓展
的想象能力。
1.
指导梳理课文的方
法,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
容与主要情节。
2.
抓住关键句子和主
要情节来感知人物形象。
3.
联系生活,找出身
边人的闪光点,并加深对
作品的理解。
1.
引导学生如何找出
感兴趣,有价值的话题进
行探究。
2.
引导学生找到交流
话题的方法,并勇于表达
自己看法
引导学生自由选择问
题情境,
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
行交流。
学习写梗概的写作方法。
练习写一写。多种形式评
议习作。
指导学生用发现法和
6*.
骑鹅旅行记(节
选)
1
7*.
汤姆·索亚历
险记(节选)
1
口语交际:同
读一本书
选择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重点是
交 流前思考围绕话题谈论哪些具体
内容,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学会
以内容为依据,
从 书中找出例子来说
明自己的观点。
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
实想法。
1
习作:写作品梗概
引导学生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学写
作品梗概 。重点是读懂内容,把握脉
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
要点。筛选概括,合并成段。用 简明
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2
语文园地
学习评价人物的方法,
学习夸张
3
/
10
2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的修辞手法,
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
义和表达作用,
锤炼和品味语言,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
谓。
快乐读书吧:漫步
世界名著花园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引导学生
读世界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
知人物形象。
通过交流学习阅读文学
名著的方法 。
探究法来学习夸张修辞手
法,用对比法来品味锤炼
语言,积累古人年龄称谓;
1.
通过课文中熟悉的故
事人物,感知人物形象,
从不同的角度学会欣赏人
物的性格特征。
2.
通过举例学习法,< br>介绍故事情节,
展开想象,
激
发
了
孩
子
们< br>的
阅
读
兴
趣。
第三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1.
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
《匆匆》
《 那个星期天》
两篇课文组成,
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
《别了,
语文课》
《阳光的两种用法》
。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
感的 ,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
本单元重点:
(
1
)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 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
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
朴实自然,< br>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
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 叹,
感人至深;
作家史铁生在
《那个星期天》
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 程中心
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
《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
动人心;
《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
爱的深深感恩,
深情溢于言表。
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
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 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
2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
4
/
10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 当中去。
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
对生活、
对人事的
不同情感,
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字里
行间,
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
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
为后
面的初试身手 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内容
8.
匆匆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实际进行大胆 想象,
领悟作
者所表达的情感。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的方法,
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的深
刻含义,
能主动探究作者运用
的写作方法 ,
仿照课文写出自
己对于“时间之流”的感触。
本课把时间流逝 这种人们司空见惯
的平常现象,
写得令人感动,
发人深省,
表达了作者对时间 流逝的惋惜无奈,启
发世人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重点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秀的 语
2
言,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9.
那个星期
天
本课通过写“我”第一次盼望出门
的经历 ,细致刻画了一天之中“我”心
情由兴奋期待到焦急难耐再到绝望失落
的心理变化。
重 点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体会“我”心情的变化,探究作者是如
何在细致具体的叙述中,真实自 然地表
达内心感受的。
“交流平台”是对前两篇精读课文
学习后的总结、归 纳与提升,回顾课文
中习得的写作方法。“初显身手”通过
设置情境,让学生就心情“好”与“ 不
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
感。重点是引导学生归纳方法,体验情
感,初 步运用。
以《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
种用法》两篇习作例文为例,引导学生< br>继续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不同情
感,以及进行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重
点是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回忆生活中的
各种情感体验,
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 br>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1.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读
文,
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之中的
2
心理变化,
理解其丰富而敏感
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品析 课文,
学习作
者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心
理的方法,
并能结合自身生活
实际,进行仿写。
1
1.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
学习,< br>在交流中总结习得的写
作方法,教师进行简单的指
导。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
生活实际,
感受心情不同,
对
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不 同,
学习
借景抒情的写法。
2
1.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
学生初
步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再采
用谈论交流法让学生畅所欲
言,
激发写作兴趣,
搜索写作
素材。
2.
结合习作例文,指导学生领
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并能
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交流平
台与初试
身手
习作:
让真
情
自
然
流
露
5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