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巡山小妖精
895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4: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世界风景名胜图片-
半截蜡烛
作者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九里小学
作者姓名:
言志国
邮政编码
:
213131
学科和年级:
小学语文
六年级
教材简解:
《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讲
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秘密传递情报的法国人伯诺德夫人及其两个孩
子,为了保住情报 ,与德国法西斯军官巧妙周旋,最终保全情报的事。
本文以“半截蜡烛”为题,突出蜡烛在文中的独特地位。它是伯诺德
夫人藏匿秘密情 报的所在,
它是突然闯进家中的德军的照明之物,
它维系着伯诺
德夫人、
杰克 、
杰奎琳的生命之线,
维系着情报站的生死存亡,
维系着大批军人、
国家的利 益命运!
全文以半截蜡烛为线索,
层层推进,
让读者的心随着它的点燃、
熄灭 、点燃而一次次揪紧!
文中对人物动作、
神态、
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特 别细腻,
着力表现出伯
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
这一写作特点是非常 值得引导学生细
读感悟的。
目标预设:
1.
能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伯诺德母子三人是如何与德军
周旋的,能够有条理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br>
2.
能够通过人物的动作、
语言、
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 内心,
体会人物的机
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并能准确描写人物的内心想法,
3.
通过有感情朗读文中关于蜡烛的语句,
初步学习通过对代表性事物的反
复描绘来营 造氛围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1.
知道伯诺德母子三人是如 何与德军周旋的,
能够有条理复述故事的主要
情节。
2.
能够通过 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并能准确描写
人物的内心想法,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 爱国情怀。
3.
通过有感情朗读文中关于蜡烛的语句,
初步学习通过对代表 性事物的反
复描绘来营造氛围的写作手法。
设计理念:
作为六年 级下学期的学生,
面对这样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记叙文,
了解故事、
感受到人物的机智勇 敢,这个目标只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是可以达成的。
“围
绕语文本体性知识展开教学”
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理念。
通过有感情朗读文中关
于蜡烛的语句,
初步感受到作者反 复围绕半截蜡烛这个代表性事物进行描写,
营
造了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
学习通过对代 表性事物的反复描绘来营造氛围的写作
手法。通过品读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相关语句,正确揣摩人物 的内心世界,
体会到文章这样表达的用意:
既能刻画人物的机智、
镇定和勇敢,
又使故事的记
叙更加生动扣人心弦,学着用准确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内心想法。
设计思路:
1.
成语积累,
导入课文。
——课堂从描写战争的成语积累入手,巧妙地进入课文。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通过朗读课文、
完成填空、
复述故事三个环节,
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聚焦蜡烛,感受反复描写之意图。
——扣住本文写作手法:
反 复景物烘托,
逐渐清晰半截蜡烛在文中的独特安排意
图
4.
关注动作语言,体会刻画人物之方法。
——品人物动作语言,
走进人物内心,
用语言表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领悟到通
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 的表达方式。
5.
课堂总结,
设置期待。
教学过程:
一、成语积累
导入揭题
1.
同学们,说到战争,你会想到哪些成语?
2.
课件出示关于战争的成语,齐读。
3.
是的,说到战争同学们想 到的更多是战火纷飞的战场,可是,有一种战争虽
然没有硝烟,却特别令人紧张,甚至令人窒息。今天, 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
经历这样一场没有硝烟却特别惊险的战争。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的法国,故事的主人公是
(出示:“伯诺德、杰克、杰奎琳”。)
(
1
)
指导读好这三个名字。
(
2
)
说说这三人的关系。
4.
< br>这个故事发生在那个一个漆黑的夜晚,三个强盗似的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
德夫人的家,
并点燃了放在桌上的
“半截蜡烛”
(出示课题,
齐读,
指导
“截”< br>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由关于战争的成语积累入手,巧妙地进入课文,直击故事的 三个
主人公。在语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开始入情入景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 确、通顺,思考:伯诺德夫人一
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根据课文完成填空。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
指名交流,理清文脉。
3.
根据填空,同桌简单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追求简洁高效, 通过朗读课文、完成填空、复述故事三
个环节,使学生理清文脉,了解故事。)
三、紧扣感受,关注“蜡烛”:
1.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读了这个 故事的感受(惊险、紧张、惊险、扣人
心弦)
2.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文 中哪些词句传递给你紧张、惊险的感觉,请找出来,
在旁边用简要的词句写出你的内心感受。
3.
学生读书、批注。
4.
交流
(
1
)相机出示句子
“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