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别妄想泡我
860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5: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客户经理制-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
含答案
)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逢时,字行之,嘉鱼人。嘉靖二十年进士。授宜兴知县
,
< br>再徙宁津、曲周。擢户部
主事,历工部郎中,迁宁国知府。广东、江西盗起,擢逢时广东兵备副使 ,与参将俞大猷
镇之。已而程乡贼平,移巡惠州。隆庆四年正月,移大同。俺答犯威远堡,别部千余骑攻
靖卤,伏兵却之。其冬,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逢时告总督王崇古曰:
“
机不可失也。
”
遣
中军康纶率骑五百往受之。与崇古定计,挟把汉以索叛人赵全等。遣百户鲍崇德出 云石堡
语俺答部下五奴柱曰:
“
欲还把汉则速纳款,若以兵来,是趣之死矣。
”
五奴柱白俺答,邀
入营,说以执赵全易把汉。俺答心动,遣火力赤致书逢时。而全方从臾用兵 ,俺答又惑
之,令其子辛爱将二万骑入弘赐堡,兄子永邵卜趋威远堡,自率众犯平虏城。逢时曰:
“
此
必赵全谋也。
”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逢时以示俺 答,俺答大惊,有执
全意。及战,又不利,乃引退。辛爱犹未知,奄至大同。逢时使人持把汉箭示之曰:
“
吾已
与而父约,以报汝。
”
辛爱执箭泣曰:
“
此 吾弟铁背台吉故物也,我来求把汉,把汉既授
官,又有成约,当更计之。
”
乃遣部下哑 都善入见。逢时晓以大义,犒而遣之。辛爱喜因使
求币逢时笑曰台吉豪杰也若纳款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 损盛名辛爱大惭。逢时以功进兵部
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甫拜命,以忧归。后崇古入理京营,神宗问谁可 代者,大学士张居
正以逢时对。寻代崇古为尚书,署吏部事。以平两广功,进少保。累疏致仕归,御书< br>“
尽
忠
”
字赐之。二十四年卒。
(选自《明史
·
方逢时传》,有删减)
(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辛爱喜
/
因 使求币逢时
/
笑曰
/
台吉豪杰也
/
若纳款
/
方重加爵赏
/
何爱此区区损盛名
/
B.
辛爱喜
/
因使求币逢时
/
笑曰
/
台吉豪杰也
/
若纳款< br>/
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
/
损盛名
/
C.
辛爱喜
/
因使求币逢时笑曰
/
台吉
/
豪杰也
/< br>若纳款
/
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
/
损盛名
/
D.
辛爱喜
/
因使求币
/
逢时笑曰
/
台 吉
/
豪杰也
/
若纳款
/
方重加爵赏
/
何爱 此
/
区区损盛名
/
(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对通过了州、县一级科举考试的应试者的称呼。
B.
知县,文中指一县的长官。知县官秩一般为七品,俗称
“
七品芝麻官
”
。
C.
工部,官署名,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屯田等事。
D.
忧,父母的丧事。我国古代,父母去世时,官员通常要停职回家守丧。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逢时擢升军职,平定盗贼。 广东、江西盜贼蜂起,他被朝廷擢升为广东兵备副使,和
参将俞大猷镇守在那里;在程乡盜贼平定后,他 调任惠州巡抚。
B.
方逢时当机立断,抓住时机。隆庆四年冬天,俺答的孙子把汉 那吉前来投降,方逢时告
诉总督王崇古机不可失,派遣中军康纶率领人马前往接受投降。
C.
方逢时利用计谋,巧退敌兵。叛徒赵全怂思俺答发兵,俺答被迷惑,举兵侵犯,方逢时< br>就把赵全曾经给他的信给俺答,俺答捉住赵全后带兵退回去了。
D.
方逢时 尽忠国事,得到褒扬。因为平定两广的功劳,方逢时升任为少保;他多次上疏,
要求退休回去,于是皇帝 写下了
“
尽忠两字赐给他,以示褒扬。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欲还把汉则速纳款,若以兵来,是趣之死矣。
②
我来求把汉,把汉既授官,又有成约,当更计之。
【答案】
(
1
)
C
(
2
)
A
(
3
)
C
(
4
)
①
想 要回把汉那吉就赶快降服,如果发兵来,这是促使他死。
②
我来求取把汉,把
汉既然封 了官,又有已订立的契约,我们的计划应当重新考虑。
【解析】
【分 析】(
1
)本题中,
“
辛爱喜,因使求币
”
的主语是
“
辛爱
”
,而
“
笑曰
”
的主语是
“逢时
”
,所以可以排除
A
和
B
项;
“
区区
”
是小小东西的意思,作
“
爱
”
的宾活,应放在同一< br>句,可以排除
D
,故选
C
。
(
2
)
A
项,
“
进士,是对通过了州、县一级科举考试的应试者的称呼
”
错误,这里指
“
贡
士
”
;
“
进 士
”
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对通过了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应试者的称
呼。故 选
A
。
(
3
)
C
项,错在< br>“
俺答捉住赵全后带兵退回去了
”
错,原文是
“
有执全意”
,即
“
有捉住赵全
的意图
”
另外,淹答是作战不利之 后带兵退回去的。故选
C
。
(
4
)本题赋分点 ,第一句中,
“
还
”
,要回;
“
纳款
”
, 降服,归降;
“
以兵
”
,发兵,率兵;
“
趣
”,
“
促
”
,促使;
“
是趣之死矣
”
, 为判断句,这是促使他死。第二句中,
“
求
”
,求取;
“
授 官
”
,封了官;
“
成约
”
,已订立的契约;
“更
”
,重新;
“
计
”
,考虑。
< br>故答案为:⑴
C
;⑵
A
;⑶
C
;⑷
①
想要回把汉那吉就赶快降服,如果发兵来,这是促使他
死。
②
我来求取把汉,把汉既 然封了官,又有已订立的契约,我们的计划应当重新考虑。
【点评】⑴正确断句,需要我们综 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
方面的知识。做断句题,可以借助名词、代词、动 词断句;借助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引文
断句读;借助虚词断句,虚词是语气转换的标志有些词用在句首, 有些词用在句尾;借助
句式断句,一些有固定特征的文言句式可以帮助判断;借助修辞断句。也可以先把 四个选
项进行比较,对比来做出判断。
⑵文化常识考察范围并不广,熟加 记忆和积累,这样的选择题并不难做出选择。涉及到的
内容主要是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⑶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
⑷翻译句 子是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除过要在语境确定意思外,还要注意所
有的文言文现象比如句式 、固定搭配、词类活用等。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
,
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
耳。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
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以
不足之 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 ,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
死,思所以存活之。其术不过发常 平、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
给无数之民。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 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
实者也。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
“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
自行。
”
若夫 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
使五谷常登而水旱不至 。然而无冻馁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某历
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今 宋兴百有馀年,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
野,民尽居之,可谓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 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今朝廷公
卿大夫不以此时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兴起太平,而一切 惟务苟且,见患而
后虑,见灾而后救。此传所谓
“
毂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 重太息
”
,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 固已疏矣。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某固非
苟有觊于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 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
用也。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 用矣。某故感激而屡
干于左右者,以此。阁下其亮之。某再拜。
(选自《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毕:全部
B.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
原:本来,原
本
C.
可谓至大至庶矣
庶:众,众多
D.
以说干阁下再矣
干:求
(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仓廪,文中指仓库中的粮食,古代仓廪是储藏粮食的仓库。
B.
糟糠,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古代糟糠是指酒糟和谷皮。
C.
五帝,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是其中之一。
D.
毂辐,我国古代车辆的两个构件,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
(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
②
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
4
)请概括王安石写作本文的原因。
【答案】
(
1
)
B
(
2
)
B
(
3
)
①
当 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
劳。
②
我认 为,有才学的大丈夫经常担忧的是遭遇不好的时代,遭遇好的时代以后,又担
忧自己不被重用。
(
4
)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不是长远之法 ;现
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
【解析】
【分析】(
1
)
B
项,
“
原
”< br>,结合后面内容
“
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
”
分
析,译 为推测,动词。故选
B
。
(
2
)
B< br>项,结合文本内容
“
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
”
分析可知,< br>“
文中指共患难
的妻子
”
错误。指的是酒糟米糠之类。故选
B
。
(
3
)
①“
涵濡
”
,滋润、沉浸;
“
之
”
,助词,的;
“
以
”,连词,来;
“
邀
”
,求取;
“
功
”
,功
劳;
“
而已
”
,罢了。
②“
大丈夫有学术才谋
”
(定语后置句);
“
常
”
,经常;
“
患
”
,担忧;
“
时之不遭也
”
(宾语前置句);
“< br>既
”
,已经、
……
以后;
“
之
”
,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
用
”
,被采用、被重用。
(
4
)本题概括王安石写作本文的原因,结合
“
夫水 旱者,天时之常有也。仓廪财用者,国
家常不足也。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 治国养民之术也
”
分析,
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是一时权宜之 法,不是长远之法;由
“
某历
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今宋兴百有馀年,四 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
野,民尽居之,可谓至大至庶矣
”
分析可知,现在是一 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由
“
某尝谓大
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 患言之不用也。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
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
”
分 析可知,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
故答案为:⑴
B
;⑵
B
;
⑶
①
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
②
我认为,有才学的大丈夫经常担忧的是遭遇不好的时代,遭遇好的时代以后,又担忧自
己不被重用。
⑷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不是长远之法;现 在
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
【点评】(
1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
累,但也不能死记 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 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
“
结构分析法
”“
语法
分析法< br>”“
形旁辨义法
”“
套用成语法
”“
套用课本法
”< br>,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
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 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
2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 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
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 便于查询和记忆。
(
3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 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
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 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
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 过审题抓住
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
“
字字落实
”
(留、删、换),意译求
“
文从字顺
”
(调、补、变);最后认真审 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
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
4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 br>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附参考译文】
安抚舍人阁下:您前天跟我讲的,不过想计算比较仓库储量多少,劝说富民献出粮食,
来解除百 姓一时的匮乏。我想要说的,不是这方面的意思。我愿把意思说完,请您选择些
许有用的。
我曾经听说善于谋划天下大事的人,必定会设置长久的计策,创立非常的功业。当今士
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水旱灾害是常
有的事 ,仓储财用国家经常不充足。用不充足的财用来抵御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没有见
到它能救助多少,绝对 不是治理国家、养育百姓的方法。
自从庆历以来,南北饥荒相连,朝廷大臣 、朝野间富有智谋之人无不哀怜,不忍看到百
姓流亡饿死,都在考虑让他们生存下去的办法。他们的方法 不过是发放常平仓的粮食,向
富户募捐,提供一些稀粥、酒糟米糠之类粗食,以有限的粮食供给无数的灾 民。我推测救
活的人百不及一,而饿死者已经白骨遍野了。这只造就了给人恩惠的美名,而没有取得救< br>人祸难的实际效果。
从前,梁惠王曾经调拨粮食来救饥荒,孟子评论 反对这种做法。正是所谓
“
只有良善的心
愿,不足以治理国家;只有好的办法,也不能 自行起作用
”
。至于治理国家不遵循先王之
道,就是单纯依靠良善的心愿、好的办法而 不能将之结合起来的办法。况且五帝、三王之
时,可以称得上极其繁盛兴隆了,也不能保证年年丰收而没 有水旱灾害。然而没有受冻挨
饿的百姓,什么原因呢?在上有良善的政策,在下有储藏的防备。我遍观远 古以来,太平
之日少有,而混乱之日颇多。而今大宋建国已经一百多年,百姓不知道有战争,四方边境< br>最远的达到万余里,其间可以耕种的原野,百姓都已居住了,可以称得上最广大、最富庶
了。这确 实是世所未有的好时机,贤能的人有所作为的时代。现在朝廷的公卿大夫,不在
此时讲求治理国家的办法 ,考虑富裕百姓、改善风俗的良策,来创立太平之世,反而只是
干些只顾眼前的事,见到祸患再思考解决 办法,见到灾害再考虑拯救措施,这正是《传》
所言
“
车毂已经破碎,才增大车辐;事 情已经不成,再大声叹息
”
,这样有益吗?
我与您过去不 太熟识,若论相知程度,确实太不亲近了。但自从您到来,已经两次麻烦
您向您请教意见了。我对您并没 什么个人企图。我曾经说过,有学问技艺才能谋略的大丈
夫,常常忧虑生不逢时,已经遇上明时,又忧虑 其言辞不被采用。而今您在朝廷有权力,
不能说不逢时;处于可以建言献策的位置,不能说言辞得不到采 用。只是您没有做而已。
我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屡次向您建言,正因为此。请您明鉴。王安石再拜。< br>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
姚鼐(清
)
①
泰山 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如垒石为城
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 其南。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
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 日澄澈,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
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 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
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
“
甘露之泉
”
僧出器,的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
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 砌上有字日
“
政和
”
云。
②
余 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
溯以东,越一岭,则入 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
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 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 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
壮,其后颓废至尽;
£
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 幽邃,乃益奇
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
:
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 至历城。复溯朗公
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br>
【注释】
①
雉
: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 为一雉。
②
殊骛而诡趣
:
山势如
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诡,怪异。趣 通趋,急速地奔驰。
③
政和
:
北宋徽宗年号。
(
1
)
赏析第
①
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
2
)对第
①
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B.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C.
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D.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
“
甘露之泉
”
。
(
3
)可填入第
②
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且
B.
故
C.
而
D.
其
(
4
)给第
③
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溯朗公谷
/东南以抵东长城岭
/
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
/
则山之四面
/< br>尽矣。
B.
复溯朝公谷东南
/
以抵东长城岭下
/
缘泰山东麓
/
以反乎泰安
/
则山之四面尽矣。
C.
复溯朗公谷
/
东南以抵东长城岭
/
下
/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
/
则山之四面尽矣。
D.
复溯朗公谷 东
/
南以抵东长城岭
/
下缘泰山东麓以反平泰安
/
则山之四 面
/
尽矣。
(
5
)分析第
③
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
1
)以动写静,
“
寒光动寺壁
”
写出了随着太阳的升起,光线移动,寒光折射在
墙壁上,仿佛墙壁在动,给人一种动态美。
(
2
)
D
(
3
)
C
(
4
)
B
(
5
)内容上交代了灵岩的具体位置,游览者情况,并告诉了子颍游览路线及写作时间 、地
点人物。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成。结构上,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也
是 对上文的总结。
【解析】
【分析】(
1
)作答本类 题首先明确确定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对本句话进
行分析,本句话的意思为:树林中积满了白雪, 初升的太阳照在上面,清澈透明,积雪的
寒光反射在寺庙的墙壁上,墙壁都好像在晃动了。点明手法,从 动静的角度,对手法进行
解释分析即可。
(
2
)
D
选项,由
“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
曰
‘
甘露之泉
’
僧出器,的以饮余
”
可知,
“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
”
错误。
“
帷张而军行
”< br>这是一个比喻。故本题选
D
项。
(
3
) 上文写
“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
”
, 中间用
分号,可知为并列结构。前文写到
“
当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 楼房,十分
壮丽,后来逐渐倒塌废弃。
”
后文写
“
灵岩自宋以来,观 宇益兴
”
,可知为转折关系,故本题
选
C
项。
(
4
)本题
“
复溯
”
修饰
“
朝公 谷东南
”
,
“
缘
”
修饰
“
泰山东麓
”
中间不能断开;本题前后两句句
式相同,结构相似,故选
B
项。
(
5
)作答本类题型,从内容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
灵岩 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
”
写
出了灵岩的位置;
“
来游者日众然 至琨瑞山
”
记述了游览者情况;
“
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
记述了景色。
“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
:
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 灵岩,北至历
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 br>记述了游览
路线。
“
张峡夜宿,姚鼐记
”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
故答案为:⑴以动写静,
“
寒光动寺壁
”
写 出了随着太阳的升起,光线移动,寒光折射在墙
壁上,仿佛墙壁在动,给人一种动态美。
⑵
D
;⑶
C
;⑷
B
;
⑸内容上交代了灵岩的具体位置,游览者情况,并告诉了子颍游览路线及写作时间、地点人物。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成。结构上,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也是
对上文的总 结。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能力。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
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
键所在,在 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⑶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 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
言
18
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 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 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
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 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
语句进行断句。
⑸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 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
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照应、铺 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4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 平者,阳武户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父老
曰
:“
善 ,陈孺子之为宰!
”
平曰
:“
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 t
陈涉起而王陈,使
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 于临济。魏王
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 br>破秦。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 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荣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
荣阳以西以和,项王不 听。汉王谓陈平曰
:“
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
陈平曰
:“
项王为人,恭
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 br>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行反间, 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
矣。
”
汉 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 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
王,欲与汉为一,以灭氏而分王 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
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
:“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
复持去,更以恶草其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
·
陈丞相世家》)
【 注释】
①
宰
:
主持割肉的人。
②
恶草具
:
粗劣的饭食。
(
1
)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
陈涉起而王陈
________
②
使使归项王(内心)
________
(
2
)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
A.
放弃
B.
捐税
C.
捐赠
D.
收集
②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
)
A.
满意
B.
意外
C.
意图
D.
怀疑
(
3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
4
)用
“/”
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
5
)概述陈平的离间计谋的实施过程。
(
6
)分析陈平的人物形象。
【答案】
(
1
)称王;使者
(
2
)
A
;
D
(
3
) 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他却又十分看重
(
总舍不得给
)
,士人因此又不 愿归附
他。
(
4
)使使至汉
/
汉王为太牢具/
举进
/
见楚使。
(
5
)第一步,向汉王索 要很多黄金,在楚军中放手进行离间活动后,便在众将中扬言:钟
离味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 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想和汉王联合起来,消
灭项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为王。使项王怀疑钟离昧 等人。
第二步,汉王让人备下丰盛的酒宴端进去。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 装吃惊地说:
“
我还
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
”
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
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统统禀告给项王。 使项王怀疑亚父。
(
6
)陈平是一个为人公正、贪生怕死、足智 多谋的谋士形象。通过写分肉及陈平的言行可
分析出陈平为人公正;通过写魏王不信任重视陈平,被挤兑 逃跑,害怕项王的强暴逃跑,
写出了他的贪生怕死;由对项王实行离间计体现它足智多谋。
【解析】
【分析】(
1
)陈涉起而王陈,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使使归项王(内心),
使,名词,使者。
(
2
)
“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
翻译为
:
大王您如果能舍得拿 出几万斤黄金;
“
项羽果意不
信钟离等
”
翻译为:项羽听了,果然心 怀猜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故本题选
AD
。
(
3< br>)本题翻译赋分点有:至于
,
到了这时候;行功爵邑,按功劳行赏、授爵封邑;重,意< br>动用法,看重;以此,因此;附,依附。
(
4
)本题“
使使至汉
”
省略了主语
“
项王
”
。
“
汉王为太牢
”
主语为
“
汉王
”
和前面的主语又不 一
致,前面断开翻译为汉王准备太牢,
“
太牢
”
为名词中间不断开, 故太牢后面断,
“
具举
”
和
“
进见楚使
”
主语一直又省略主语,故中间断。
(
5
)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根 据题干,去文章中划定答题区间,由
“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
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 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
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详惊曰:
‘
吾以为亚父使,乃 项王使!
’
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
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学生翻译总结即可。
(
6
)由
“
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父老曰:
‘
善,陈孺子之为宰!
’
平曰:‘
嗟乎,使平
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
、
“
说魏王 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
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 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
、
“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
学生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称王
使者
⑵
A
;
D
⑶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他却又十分看重
(
总舍不得给
)
,士人因此又 不愿归附他。
⑷使使至汉
/
汉王为太牢具
/
举 进
/
见楚使。
⑸第一步,向汉王索要很多黄金,在楚军中放手进 行离间活动后,便在众将中扬言:钟离
味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想 和汉王联合起来,消灭
项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为王。使项王怀疑钟离昧等人。
第二步,汉王让人备下丰盛的酒宴端进去。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
“
我
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
”
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 菜端给
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统统禀告给项王。使项王怀疑亚父。
⑹陈平是一个为人公正、贪生怕死、足智多谋的谋士形象。通过写分肉及陈平的言行可分析出陈平为人公正;通过写魏王不信任重视陈平,被挤兑逃跑,害怕项王的强暴逃跑,写
出了他的贪 生怕死;由对项王实行离间计体现它足智多谋。
【点评】(
1
)此题考查理 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
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 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
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 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等。
(
2
)此题考查文 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
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 ,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 题的方法有
“
结构分析法
”“
语法分析
法
”“
形旁 辨义法
”“
套用成语法
”“
套用课本法
”
,但这些方法都需 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
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br>
(
3
)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 目,一定要注意直译,
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
“
判断句< br>”“
被动句
”“
宾语前置句
”“
定语
后置句
”“
介宾短语后置句
”“
省略句
”
,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
4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 键。内容大意全理
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
“
曰
”“
云
”“
言
”
,对话最
易被发现。常用虚词 是标志。
(
5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 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 这是解答本段文字
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
等。选 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
析。
【参考译文】
宰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中贫穷,喜 欢读书。乡里社日,陈平当主持,
把肉分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
“
好啊,陈家的孩 子做主持!
”
陈平说:
“
唉呀,假使让我
掌管天下,我也会像分肉这 样啊!
”
陈胜起兵在陈县称王之后,派周市攻占平定了魏地,立魏 咎为魏王,在这以前陈平和一
些年轻人到临济投奔魏王咎。陈平向魏王进言,魏王不听,有的人又说他的 坏话,陈平就
逃离了那里。过了多时,项羽攻占土地到黄河边上,陈平前往投奔项羽,跟随项羽入关攻< br>破秦国。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
宝剑抄小 路逃走。
陈平于是到修武投降汉军。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截断了汉军的运 粮甬道,把汉王围困
在荥阳城。日子一长,汉王忧虑起来,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地区来与楚讲和。项王不 答
应。汉王对陈平说:
“
天下乱纷纷的,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
”
陈 平说:
“
项王为人,谦恭有
礼爱护他人,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去归附他。 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
他却又十分看重,总舍不得给,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但是楚军方面存在 着可以致乱的
因素,那项王身边正直的臣子像亚父范增、钟离味、龙且、周殷之类,只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您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的君臣,使他们产生
怀疑之心, 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
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了 。
”
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
支配,不过问支出情况 。
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放手进行离间活动后,便在众将中扬言:钟离 味等人作为项
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想和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他< br>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听了,果然心怀猜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在怀疑上钟离昧等
人以后, 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汉王让人备下丰盛的酒宴端进去。见到楚王的使者,
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 br>“
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
”
又让人把酒肴端
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统统禀告给项王。
项王果然对亚父 大起疑心。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下面小题。
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
①
。将大用,会告饥, 而庐陵特甚,诏公
作牧,以字罢瘵
②
。既至,栉垢爬痒
③
,民获苏, 郡以大理。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
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以竹,开轩其下,榜曰
“二友
”
,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
志之。
仆曰:
“
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而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
二物哉?是盖有说焉。孔子曰: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夫能牧养小民,惠 于鳏寡,必刚毅不
回之士,盖刚则不夺于欲。故曰:
‘
枨也欲,焉得刚!
’< br>而《书》则曰:
‘
刚而无虐。
’
惟无虐
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 刚,惟刚故能行仁。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
“
方公闲于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
④
,泠风薄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
民 ,以浣以濯。见夫落落高标,陵轹
⑤
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
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
所恃,而小人有 所畏。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
⑥
桑义高乎偃柏
曾不旬岁而民 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
至若心远地偏, 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
⑦
,便有濠濮间趣。回视轩 冕
⑧
,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固不能屈之使卑。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
之安。则 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
【注释】
①
钓筑间:指隐居生活。
②
罢瘵:困苦穷乏之民;罢,通
“
疲
”
。
③
栉垢爬痒:
清除弊政,理顺民心。< br>④
檀栾胶葛:林木秀美错杂。
⑤
陵轹:压倒。
⑥
骫:盘曲。< br>⑦
道
历物表: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
⑧
轩冕:指官位爵禄。
(
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之雨旸
/
以时物物得职
/
威令神行惠泽
/
以流仁周乎
/
骫桑义高乎偃 柏
B.
卒之雨旸以时
/
物物得职
/
威令神行< br>/
惠泽以流
/
仁周乎骫桑
/
义高乎偃柏
C.
卒之雨旸
/
以时物物得职
/
威令神行
/惠泽以流仁周乎
/
骫桑义高乎偃柏
D.
卒之雨旸以时
/
物物得职威令
/
神行惠泽以流
/
仁周乎骫桑
/
义高乎偃柏
(
2
)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
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求所以慰惫懑者
则思所以大庇我民
B.
得古松蔚然
虽然
,
公将羽仪天朝
C.
临大节而不可夺
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D.
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
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3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
,
有举用征聘之意
,
也指重新任用己退职或罢免的 官员
,
文中即此意。古代表示征召举荐
的词语还有征、辟、察、荐、举等。
B.
仁
,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本义指亲和
,
指人和人 之间互相亲爱。孔子认为
,
如果一个人
没有仁爱之心
,
即使遵从礼制
,
也是做表面文章
,
毫无意义。
C.
《尚书》
,
最早书名为《书》
,
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
,
传统《尚书 》由伏生传下来
,
传说为
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D.
鸾鹄
,
凤凰与天鹅。成语鸾停鹄峙
,
出自明代袁宏道《洪寿太母七十 序》
,
比喻子孙贤俊。
本文中比喻贤臣
(
4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友堂主为李弥逊
,
二友堂中的
“
二友
”
指的是松和竹
,
为二友堂主撰 写这篇记的是他的同郡
人胡铨。
B.
文章对刚毅不回的气节之土表达了赞 赏和推崇之意
,
但也指出了他们在进取和隐逸之间取
舍上的矛盾。
C.
文章阐述了无虐、无欲、刚三者与行仁之间的关系
: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条件
,
后者是前者的
必然结果。
D.
作者认为
,
二友堂主与有风骨精神的松竹为邻是以物寄托志趣
,
目的在于培养和激励自己
的浩然正气。
(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夫能牧养小民
,
惠于鳏寡
,
必刚毅不回之士< br>,
盖刚则不夺于欲。
②
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
,
是岂 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
【答案】
(
1
)
B
(
2
)
A
(
3
)
A
(
4
)
B
(
5
)
①
要是能做到治理和养育百姓,施恩惠于无依无靠的鳏寡老人 ,一定是意志坚强、
百折不回的人,大概是因为刚强的人就不会被欲望迷惑。
②
竟然不到一年就使这里政通人和、五谷丰登,这难道是那种花言巧语、面目伪善周身就
像没有骨头的人所能做得到的吗?
【解析】
【分析】(
1
)
“
以时
”,是按照时令,适合时令的意思,修饰限制
“
雨肠
”
,不应该
断 开,排除
A
项、
C
项。
“
物物
”“
威令< br>”“
惠泽
”
等分别作主语,应该断开,排除
D
项。句意:最后达到雨水和阳光都适合时令,万物各司其职,政令能够神速地推行,恩泽得以迅速流
布,仁义周 遍蟠曲的桑树,德义高出倒偃的柏树。故选
B
。
(
2< br>)
A
项,连词,就。
B
项,形容词词尾,
……
的样子 ;代词,这样。
C
项,连词,表承
接;连词,表并列。
D
项,介词, 从;介词,像,和
……
一样。故选
A
。
(3
)
A
项,
“
也指重新任用己退职或罢免的官员,文中即此意< br>”
错误。结合
“
上方侧席高
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
”
分析,皇上需要侧身以待的超脱世俗、见识高明的人,
从赋闲隐居中起用左史福唐人李弥逊先 生。文中不是
“
重新任用己退职或罢免的官员
”
。故
选
A< br>。
(
4
)
B
项,
“
但 也指出了他们在进取和隐逸之间取舍上的矛盾
”
错。结合
“
惟无虐为无欲,< br>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
”“
则思所以 大
庇我民,以浣以濯。见夫落落高标,陵轹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
途要 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
有所恃,而小人有所 畏
”
等分析,在进取和隐逸之间没有矛盾。故选
B
。
< br>(
5
)
①“
牧养
”
,治理和养育;
“
小民
”
,百姓;
“
惠
”
,施恩惠;
“
于
”
,介词,引出对象;
“
必
”
,表判断,一定;
“
刚毅不回
”
,意志坚强、百折不回;
“
盖
”
,大概 ;
“
夺
”
,改变,迷
惑;
“
于
”
,介词,表被动。
②“
曾
”
,竟然;
“
不旬岁
”< br>,不到一年;
“
是
”
,这;
“
岂
”
,难道
是
……
;
“
若
”
,介词,像;
“< br>能
”
,能够做到;
“
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 br>(反问
句)。
故答案为:⑴
B
;⑵
A< br>;⑶
A
;⑷
B
;
⑸
①
要是能做到治理和养育百姓,施恩惠于无依无靠的鳏寡老人,一定是意志坚强、百
折不回的人 ,大概是因为刚强的人就不会被欲望迷惑。
②
竟然不到一年就使这里政通 人和、五谷丰登,这难道是那种花言巧语、面目伪善周身
就像没有骨头的人所能做得到的吗?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
句的意思, 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 虚词的理解能力,一般以选择题为主,涉及
18
个常见虚词,重在考查虚
词在文中的意 义和用法相同与否。考生要坚持
“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
的原则,结合具体语
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当然,最
关键的 还是需要考生课下多练习,多积累,多总结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⑶本题考查文 化常识的熟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积累时可
以分类积累,比如古代官职、 官职升降词汇、天文、地理等,这样对于记忆更容易一些。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文意 的把握,完成这类题,熟读精思是关键,对文本要反复阅读,结合
上下语境仔细推敲。具体到每个选项, 考生需要找到原文答案出处和选项进行对比:对比
关键细节(词语);对比添加的内容,出题人容易添加 文中没有的内容迷惑考生;对比人
物、时间、地点。
⑸本题考查文言语句 翻译能力,包括实词理解能力、虚词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体
理解能力。完成这类题型,需要考生 课下多读、多记,尤其熟记
120
个实词、
18
个虚词,
掌握四类特 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总的来说,翻译题需要做到关注
字词句,落实得分点。
【参考译文】
皇上需要侧身以待的超脱世俗、见识高明的人 ,从赋闲隐居中起用左史福唐人李弥逊先
生。将要重用他,恰好遇上饥荒,而庐陵又特别严重,于是皇上 下诏书让李弥逊去担任这
个地方的治官,来让困苦穷乏的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李弥逊到了以后,清 除弊政,
理顺人心,老百姓的生机获得复苏,整个州郡治理得很好。李弥逊先生于是想寻求一处可
以宽慰纾解困顿烦闷的地方,于是观察住处的旁边,发现一棵枝叶茂密的古松,就在古松
的对面种上竹 子,(然后)在古松的下面开辟一块土地建起一座书房,在匾额上题写
“
二
友
”
两字,并且自视为松竹二友的主人,嘱令同郡人我胡铨写篇记来记载这件事。
我说:
“
李弥逊先生隐居山林十三年,在偏僻奇险的崖谷中,与猿猴鱼龙比邻为家,作 为
(早就)适宜偏僻山林(生活,对林木)熟悉得都看够了的人,难道还缺少(松竹)这两
样东 西吗?这大概是(因为)有说法的啊。孔子说:
‘
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的人,很少有仁
德之心。
’
要是能做到治理和养育百姓,施恩惠于无依无靠的鳏寡老人,一定是意志坚强、百折不回的人,大概是因为刚强的人就不会被欲望迷惑。所以说:
“
申枨欲望太多,哪里能
够刚毅不屈!
”
而《尚书》还说:
“
刚毅而不粗暴。
”只有不粗暴的人才不会被欲望迷惑,只
有不被欲望迷惑的人才可以谈得上刚毅,只有刚毅的人才能施 行仁德。李先生唯独从(体
现着刚毅高洁的)松竹上有所选取,难道不是从刚毅中成全了仁德吗?
“
每当李公在处理文书之外腾出空闲时间,每天在松竹之间吟哦,看到那 秀美的松竹缠绕
错杂,和风袭人,清爽阴凉,洗涤思虑,就会去冥思苦想用来庇佑百姓的方法,就像洗去
衣服污垢那样除去(为政弊端)。看到(松竹)那高耸不凡的风姿,压倒霜雪,有凛然不
可侵犯 神色,就会激励自己向朝廷列举直陈时政利弊,去跟朝廷执掌大权的人物争辩是非
而不屈服;看到(松竹 )那闲雅沉静的姿态,坚强有力的品质,就与凤凰天鹅那样的贤士
同列而不与燕雀一般的小人为伍,就会 想尽办法去抨击奸佞而褒扬贤臣,让君子有所依
靠,使小人有所畏惧。最后达到雨水和阳光都适合时令, 万物各司其职,政令能够神速地
推行,恩泽得以迅速流布,仁义周遍蟠曲的桑树,德义高出倒偃的柏树, (李先生来此治
理)竟然不到一年就使这里政通人和、五谷丰登,这难道是那种花言巧语、面目伪善周身
就像没有骨头的人所能做得到的吗?
”
至于李公心远地偏 ,所设环境与自己的心意相合,什么事都不会老挂在心里,倾听如钟
一般号鸣的松风,舀起清凉的池塘竹 间的雨露,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就有了(像庄周
那样不受约束的)高人雅趣。(带着这样的心态)再 回过头来看看(所谓的)官位爵禄,
(内心)就有一种仿佛让风吹上九万里高空的逍遥感,因此也就做到 与松竹为友而不会屈
从世俗。
“
即便是这样,李公将要成 为朝廷的为官表率,本来就不能他让屈服低头。(李公人格)
卓异,特立独行,面临安危存亡的紧急关头 而不会动摇屈服,把天下安置得如同泰山一样
安稳。那么,李公岂止无愧于松竹二友呢,实则是丘壑夔龙 一样的人物啊。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报孙会宗书
①
(汉)杨恽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
②
,
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
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矇,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
誉也言鄙 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
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
此时有所 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
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 退,遂遭变故,横被ロ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
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其首领,复 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
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 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
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 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