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精品教案
别妄想泡我
814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6: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爱的约定-
15.
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
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
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发挥想象,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
1.
同学们,
今天我们 又将开始新的学习。
通过以前的学习,
我们已经积累了
许多成语。
提起成语,
我想你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成语吧?我们来个成
语填字大比拼,
看谁掌握的成 语最多。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很大一部分成语就出自
古代典籍,
比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
《自相矛盾》
。
(指名说,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释题)
2.
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
(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 解字词。
(重点指导“鬻,吾,
弗”的读音。
)
2.
学生自由诵读后,个别抽查,小组竞读。
3.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生一同读文章,疏通阅读障碍。
(
1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读出句子的语气。
(
2
)学生练习把语气读通顺、读流畅。
(
3
)不理解的词句圈起来,同桌互相探讨,整体把握寓言大意,
4.
指导书写。
(
1
)重点指导:
“誉”与“誊”不同,形近易误。
(
2
)学生在生字本上练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下节课,我们继续
深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方法
这则寓言故事与以前学过的有 哪些不同?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
学习文言文
先要把语句读通顺,
再借助注释 理解句子的意思,
然后理解寓言故事,
明白其中
道理,最后熟读成诵。
)
二、细读课文,明白寓意
1.
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2.
小组交流不便于理解和读不通顺的语句。
3.
全班交流,师重点检查难理解的句子。
(
1
)课件出 示: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之中“之”字的意思。
(
2
)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4.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指名朗读,
学生评议。
谁来学着
文中的人夸 夸矛和盾。
5.
自主思考,
集体交流讨论:
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 己的矛和盾?之前他会
想什么?叫卖的语气、
神态、
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后又会 有哪些表现呢?
6.
读了他的话后,你有什么想法?
7.
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
问题。
( 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其人弗能应也)不能够回答,你
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无言 以对、哑口无言、瞠目结舌)
8.
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和盾的作用,
结果出现了说话内容互相矛盾的情
境。
)
9.
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
(比喻说话、做事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
10.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
三、课堂小结
1.
学习古文没有捷径,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学以致用。学生齐背诵。
2.
教师小结: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仅把这则寓言故事读通了,弄懂了,而
且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 道理。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
但却向我们展示了如此
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佩服 文言文的凝练之美。
[教学板书]
15
自相矛盾
矛(利)——于物无不陷
盾(坚)——物莫能陷
自相矛盾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教学反思]
本文形式简 洁、含义精辟。课前,我引导学生搜集与寓言有关的知识,有助
于理解语言的意思,
领悟作者所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上,
我渗透学习文言文的
方法,有助于学生语文常识的积累,自 主学会分析文言文。分析寓意时,抓住重
点词句,
采用反复朗读和学生讨论、
研究相结 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理解能力。此外,我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采用 不同形式的朗读,
力求让学生读出感情。
16.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
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br>懂得要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才能想出
好主意。
3.
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孙膑献计中,
领会到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请大家观看《田忌赛马》录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场比赛的课文。
(板书课题)
。
二、检查预习,理解内容
1.
抽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认读下列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3.
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4.
小组合作学习。
( 拿出课前准备的马,演示比赛的经过,说出比赛胜利的
原因。
)
5.
指名朗读,指导理解两句话。
(
1
)
孙膑看 了几场比赛后发现,
打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
而且都能分成上、
中、下三等。
(
2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
“将军,我又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
6.
假设:
(
1
)
如果齐威王每个等 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快得多,
孙膑的计策能成
功吗?为什么?
(
2< br>)如果要进行加赛,齐威王看破了孙膑的计策,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
中下中;下上中,田忌要想 取胜,应该怎么办?(黑板连线)
7.
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认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角色朗读,升华认识
表面上是马的竞赛,
实际上是人的智慧的较量。< br>课文在写赛马这件事的过程
中,
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刻画得很是鲜明。
下面,我们就来把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部
分再用心地读一读,读了以后看看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或发现。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提示注意过渡语的理解,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2.
指名角色朗读,
并说说是怎样处理的。
(
为什么这样读?有什么 新的认识
?
)
3.
学生评价并朗读。
(启发说出理由)
4.
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四、课外练习,巩固认识
查找孙膑、田忌的有关古诗资料,请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在战国时期,
齐国有一名叫田忌
的大将特别喜欢赛马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与他相关的历史故事。
2.
田忌和谁赛马?最后赢了吗?
二、学习“赛马”部分
1
.找出赛马的段落。
(
1
)有谁知道本文写了田忌经常同谁赛马,大家的马脚力相差多吗?
(
2
)
打开书,
快速浏览一下全文,
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交待 了赛马背景。
从哪儿到哪儿写的田忌赛马取胜?
(学生快速浏览交流总结:
1
~
2
自然段交待了赛马的背景;
13
~
14
自然 段
写田忌听取了孙膑的主意,在赛马中取胜。
)
2
.自学这两部分 。这两部分内容,老师不讲,相信大家通过自学和四人小
组合作学习能弄懂。
(
1
)出示学习要求:
①大声朗读
1
~
2
自然段、
13
~
14
自然段。
②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赛马取胜的经过。
田忌听取了孙膑的主意,
先 用对齐威王的,
接着用对齐威王的,
最后用对齐
威王的。由于,所以田忌。
③四人小组中,选一人说,另选一人用纸马演示比赛取胜的过程。
(
2
)学生自学。
(
3
)检查自学:
①老师要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了。先请人来读
1
~
2
自然段。认真听 ,读完
了,我要请人到台上来讲一讲田忌取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②指名读
13
~
14
自然段。
③另一生上台讲述田忌赛马取胜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
4
)教师适时传授写作方法:
我们今后写文章,
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
三、质疑,推理
我们来做个实验。
请四人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纸 ,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假如我们
不按孙膑的计策,
换一种方法安排出场顺序,
结果会怎样呢?用笔在纸上照样子
写一写,推算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
四、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
.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 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
了?
(出示问题
3
: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3~14
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比较:夸耀——夸奖。
2
.四人小组练读——指名四人读——评价——全班齐读。
3
.小结:谁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
4.
在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
五、总结积累
1
.指名总结全文,教师适时指导。
2
.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 己知彼④从全局出发,
不怕牺牲局部利益⑤遇
到困难,不灰心……)
六、悬念作文。
(选做)
(
1
)田忌赢了赛马,非常高兴 ,正想与孙膑回家畅饮一番,忽听齐威王在
背后大喊:
“孙膑,
慢着!
”……田忌将如何应付?孙膑还能帮得上忙吗?请你展
开想象的翅膀续写课文。
(
2
)假如你是齐威王的谋士,你有什么方法帮齐威王在第二次竞赛中获胜
吗?请同学们 拿笔将第二次竞赛改写一下。
[教学板书]
16
田忌赛马
前提条件:马脚力相差不多,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田忌(赢)齐威王(输)
下
上
上
中
中
下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教学反思]
《田忌赛马》
是一篇历史故事,
田忌听取孙膑的主意 在赛马中取胜是教学的
重点,
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可以分角色读,
也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
等。学生在体会语言文字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实现用人物的神态、语言来体
会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
为了尊重学 生个人阅读的体验,让学生自由释放各自阅读体验,我说:
“在
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 你最喜欢谁?”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己
独特的见解,我不做统一结论,只是引导。
< br>在课上我设计了:
还是原来的马,
田忌如果要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还会有哪些方式?结果又会怎样?学生很兴奋,又摆弄起学具马来,课堂学习得到延伸。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 谈谈读完这个故事的收获,做到了“语思融合,文道统一”
。
通过这一堂课,
感受到自 己评价语言的匮乏、
评价方式单一。
如果在这方面提升
一下,相信整个课堂的氛围会更 加活跃,课堂效果更好。
17
跳水
[教学目标]
< br>1.
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br>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
体会船长
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3.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 进行品读,
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
沉着果断处
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 的爱,
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
不要一时冲动的
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体会 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
问题的方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
(师板书课题— —跳水)
看到这个题目,
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
(谁跳水?
为什么跳 ?谁让他跳?结果怎样?)
2.
简介作者——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
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
1
)画出本课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
2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2.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认读下列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3.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师生评议。
4.
这篇课文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
三、品读第
1
—
4
自然段,体会猴子的放肆,孩子的生气。
1.
教师指着板书,
问:
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就为了那顶帽子?那顶帽子就
那么值钱吗?请默读课文
1
—
4
自然段,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br>
课件出示要求:
(
1
)学生边读书边做批注。
(
2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
3
)班级汇报。
2.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
(
1
)< br>“水手们又大笑起来,
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
桅杆的第 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
(猴子 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笑起来”
,孩子“哭笑不得”
,很尴尬。
)
(
2
)
“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
“水
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
(这时,孩子的自 尊心受到了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
服它。
)
(
3
)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
和桅杆, 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
(猴子放肆到了极点,
竟然将 孩子的帽子挂在离桅杆一米多的地方,
还做着
怪样逗孩子。此时孩子被惹怒了,气急了。
)
3.
“孩子气急了”为了取回帽子,
“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