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古诗及鉴赏

萌到你眼炸
600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7: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koyote-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董林)





















西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文字赏析

《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
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
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 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
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 ,
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曦、
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 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
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 所作为。其情
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
单的表述出 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
审美之中。

元日


?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
(
tóng
)
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文字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
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
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
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 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
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 厚的生活气
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 br>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
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 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
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 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
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 br>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
“新桃”
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
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
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 br>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
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 宋时期着名的改
革家,
他在任期间,
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
革除旧政,
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
诗,正是赞美 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
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 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
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
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
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
又通过元日更新 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渔歌子


?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
(gu
ì
)
鱼肥。

青箬笠
(ru
ò
l
ì
)
,绿蓑
(su
ō
)
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文字赏析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 长卷。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
“白鹭”是闲适的象征,
写白鹭自在地飞翔,
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
“桃
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 的
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
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 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 者爱
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
父,而是江乡二月桃 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
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 和,气氛宁静但
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
悠然脱俗 的意趣。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s
ū
)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文字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 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 的特点,遣词
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 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

青霭入看无



色有无中

相媲美。



三、四两 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
皇都。

这两句 意思是说:
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
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
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 br>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
绘画所 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
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 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
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寒食


?

韩翃
(h
ó
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
(y
ù
)
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文字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 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 ,生动地画出
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
描手法写实 ,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
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 ,历来评价也很高。

娥眉山月歌


?

李白

娥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文字赏析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 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
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 就这样渐次为
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
更具体的景 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
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 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
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
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
可望而不可接,
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 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
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
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
同时超越时空,
而此诗所 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 是仅见的。它
被视为绝唱,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
情,无处不 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
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其次,< br>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
“峨眉山月”

“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 用;
“发清溪”

“向三峡”

“下
渝州”则是实用,而在 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
入化工。

宿新市徐公店


?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文字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
天真的背景。画面上有一道稀疏的 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
几棵树,
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
嫩叶还未长出,< br>春意盎然。
篱笆和小路,
点明这是农村;
“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 说明这是暮春季
节。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
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
“急走”

“追”
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 br>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
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
然转为静止。
“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 余地,仿佛面前又
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前两句写农
村景色 ,是静态描写;后两句写儿童和蝴蝶,是动态描写。这首诗除了
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外,还运用白描手法 ,平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
里为官清廉,
曾遭奸相嫉恨,
被罢官后长期村居,
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
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题临安邸
(d
ǐ
)

?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
(x
ū
n)< br>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
(bi
à
n)
州。

文字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
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 ,
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
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 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
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
叠叠的青山 ,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
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 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
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
“西湖歌舞几时
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
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 “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
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 、不思收复
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
人的心中,< br>“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
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 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
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
也更加表现出诗人 对国家
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人”在这里不能
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 寻欢作
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
不停的歌舞,看着 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
之情。其中,
“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 ,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
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
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

“醉”
两字用得很 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
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接着一个“醉”字,承接
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
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
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 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
出“游人醉”
,在结尾中写道:
“直把杭州作汴州 。
”宋朝原来建都于汴
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 br>当成了故都汴州。
这里,
诗人不用
“西湖”
而用
“杭州”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
,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
,就很好地
与宋都“汴州”
“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
“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 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
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 、
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
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 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文字赏析

白居易的七律《钱 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
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
以及世间万物在 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
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孤山寺
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 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
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据《唐语林》< br>卷六载,贾公亭建于贞元年间,未五六十年后废。白居易写此诗时,其
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 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
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冬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 色,尽收
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冬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
于连绵不断的春 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
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
这种水面与 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
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
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 人才
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
静的水墨西湖图,而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
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 他把视线从水云
交界处收了回来,
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
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 br>能没马蹄。
”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
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
同时也 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
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 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
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 占最
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
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 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
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 兴奋的神情,似
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

koyote-


koyote-


koyote-


koyote-


koyote-


koyote-


koyote-


koy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