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

温柔似野鬼°
523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7: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节目单制作-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凤池)
9.
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 从军行》
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
中的一首诗,
“< br>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
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
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 对的军事要塞
——
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
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 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
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 环境描写转为
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
频繁,战斗之艰苦,
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 遗。但是,
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
更加坚 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


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
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典型
环 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
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 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被称为杜甫

生平第 一首快诗


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
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 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
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 可以过
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
活泼、爽朗 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
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 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
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 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
南宋爱 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
阔的现实世界、
热烈的战 地生活,
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他晚年退居山阴,
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 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对中原沦丧的无限
愤慨,对广大民众 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
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玉门关

1.
玉门关简介:玉 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
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 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
煌西北小方盘城。
元鼎或元封中
(
公元前< br>116
年一前
105

)
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
长城, 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
·
地理志》
,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 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
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 曾是
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2014

6
22
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8
届世界遗
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
申遗的

丝绸之路:长安
-
天山廊道的路网

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 br>名录》


2.
地理位置: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 勒河南岸,
由戈壁、
荒漠、
河流、
湖滩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北与北山 相望,南与祁连山呼应,东南距敦
煌市约
90
公里,西距罗布泊东部边缘约
1 50
公里。此区域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
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重 要通道。

3.
景区介绍: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
90

节目单制作-


节目单制作-


节目单制作-


节目单制作-


节目单制作-


节目单制作-


节目单制作-


节目单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