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别妄想泡我
856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7: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陶西平)
1.
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 ”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读准多音字“供”;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 、稚、晓”;正确读写课文中
教学

目标

的重点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
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昼、耘、供”3
个生字
,
读准多音字“供”;正确书写
会写字“昼、耘、桑”;正确读 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

目标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
通过观察插图、
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
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
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 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
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
导入

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


8

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分钟

2.
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
教师评议。

4.

出示课件
2

谈话揭题: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








设计意图

成大。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
村四季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描 写农村夏日生活中
一个场景的一首。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
5.
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理
师,
激发学生的认知兴
解:“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
趣,
使学习成为他们自
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
身迫 切的需要,
是引导
四季。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
学生主动探 索、
自主学
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6.
了解诗人。

出示课件
3


范成大 (
1126

6

26
日—
1193
年< br>10

1
日),
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
初读诗歌,读准生字。


1
)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习的前提。



2

【< br>出示课件
4

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

准“昼、耘、供”。


3


出示课件
5

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
,
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
,
教师巡视指导。

新课

教学

④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让学生相互交流、相


28
互借鉴。

)分钟

2.
理解词语。

鼓励学生运用多
种方法识记生字、
理解< br>词语,
体现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
主动性和自觉
性,
养成学生良 好的学
习习惯。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


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
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比赛读。


2.
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

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

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


瓜。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
赏析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板

书: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出示课件
6





1
)小组交流: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农民劳动的

繁忙景象。)
(板书:辛勤劳动)




2
)想象交流:


①“昼”和“夜”分别指什么?(白天和晚上。)


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农活?(插


秧、收割、犁地、积肥……)。


③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农家男

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你们虽然辛苦,但生活是快乐


的。)



3
)指导朗读。(读出对“村庄儿女”的敬重和赞美之


情,读出诗的节奏。)
(板书:赞美)


①指名读,师生评议。



A
.读出农民的辛苦。


B
.读出农民的忙碌,表现繁忙的劳动场面。


C
.读出农家生活的和谐。

引导学生在反复
②反复读: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

朗 读中细细品味,
练习

4
)教师小结:从短短的诗句里我们感受到了农民劳动
有感情

诵读,
不但让
的辛苦和劳碌,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 却是诗人这
学生领悟诗句的表层
种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忙碌了一天,晚上一家人各自做着
意思,
还要领悟诗句的
各自的事情,这种温馨,使人们劳动的疲倦和劳累一扫而
深层 意思,
体会诗句语
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人们从劳动中得到的。再次齐读
言的感情色 彩,
体会诗
课文,试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人丰富的思想 和情感
2.
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板
内涵。
书: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示课 件
10




1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抓住儿童

神态、动作,想象儿童会说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

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


2
)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天真、勤劳、

好学、可爱、爱劳动……)
(板书:天真可爱)



3
)教师引读:在当时的农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

各尽其能,做着分内的事,就连那小孩也——“童孙未解

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


出示课件
12

小组交流:从“童孙”“学种瓜”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孩子们很懂事:父母的勤劳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孩

子们也喜欢上了劳动。


②孩子们的快乐: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心里也想到了

丰收时收获的快乐。


③孩子们的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动作感受到他们的童

真童趣,俏皮可爱。


5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孩子们的自 豪;读出孩
子们的快乐;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
好学;读出作者对他们的喜 爱之情……
(板书:喜爱)

3.
了解写法。


1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题材?(农村生活。)

2
)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作者抓住农家生活
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耘田 、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朴实、自然
的语言勾画出质朴的乡村 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
活气息。


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

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4
)分钟

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局面描写,男的外出劳

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孩子们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

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


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着辛劳,也充溢着恬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

),对劳动人民的




),以及对乡村生活的(

)。全诗语言平白、

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喜爱

赞美

热爱

2.
学生自由阅读。

出示课件
13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

)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
搜集并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



在 学习完课文之
后,
补充
《四时田园杂
兴》
的其他诗句,
鼓励
学生自读自悟,
激发学
生收集和阅读田园诗
的兴趣。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板书

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辛勤劳动




赞美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真可爱




喜爱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昼出耘田

,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

学种瓜



1


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①在田里锄草

②犁地






)①靠近

②并排


2
.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一、
1.
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桑阴
2.




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

)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
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

1.
自主学习字词,
读准
“稚”
字音,
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
正确书写会写字
“晓”

正确读写课文中“稚子”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 .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
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古代诗人杨万里吗?

2.
学生交流与杨万里有关的资料。

3.
教师评议。
【< br>出示课件
3

学生自由阅读。





设计意图

杨万里(
1127
-1206
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

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

导入

为一代诗宗。




8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

分钟

千二百首。有《诚斋集》行世。

4.
引导学生交流读过的杨万里的诗。
出示课件
4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舟过安仁




交流学生熟悉的
古诗,
创设童年生活的
童趣画面,
引领学 生自
觉走入诗的意境。
为课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堂营造轻快、
愉悦的学
习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情趣。

4.
谈话揭题:以上两首诗都与儿童生活有关。《宿新市徐

公店》是一首描 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诗中描绘了儿童
捕蝶的欢乐场面,作者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
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舟过安仁》浅白
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 童的充满童
稚的行为——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
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体现 了两小童的可爱与聪明。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诗《稚子弄
冰》。< br>(板书:稚子弄冰)

5.
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稚子” 在
这儿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整个
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幼小的孩子 玩冰。)

6.
了解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
4


此 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
1179
)春,杨万里当时在
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 ,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
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
的场面后进行 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
想。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
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1
)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

出示课件
5

重点指导读
准“稚”。

新课

教学


3
)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30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分钟

②老师范写
,
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
,
教师巡视指导。


④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在相互交流中引


导学生相互借鉴。


2.
理解词语: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 验,互相交流
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
6


1.
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比赛读。

2.
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
全班交 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出示课件
7

:清晨,满
脸稚气的小 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串
起,当做银钲。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 br>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
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 水玉破碎的声
音。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
指名学 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说
一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全班同学齐读诗歌。< br>
2.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
)作者在这首 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
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赏
稚子的情趣。


2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 br>出示课

8


①心态上: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弄冰”,但孩子兴趣浓
厚。

②色泽上:“金”盆“彩”丝串“银”冰。
(板书:色泽
上——金盆

彩丝

银钲)

















引导学生在反复
朗读中细细品味,
鼓励
学生抓住
诗句中< br>相应
的字眼,
品味到了古诗
所传达的意境。

















③形态上:是用“金

”脱出的“银钲” ,圆形。
(板书:
形态上——圆形)

④声音上:有

“玉 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
碎地声”的清脆。
(板书: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
碎地声)


3
)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 ,悦耳赏心。
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板书:以冰为钲

自得其乐)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