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巡山小妖精
902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9: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石斛兰怎么养-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
24
名,其中女
12
人。在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后, 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
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
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
乐于参 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
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 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
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
但是 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
所有情况,
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
才能充分的体 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
此对这些学生,
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 兴趣,
再接再厉的保持,
并逐步让学
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关注 学生的思想动态,
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
让学生逐
步爱上数学。
二、教学目标
1.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
确计算
100
以 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
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 br>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体会乘法的意义,
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 乘
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
2
——
5
的乘法口诀”
,第八单元“
2
——
5
的乘法 口诀”
。在这两个单的学习
中,
学生经历
2
——
5
和
6
——
9
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 步
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 除法”
,第九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
从具体情景中抽象 出除法算式的过程,
体会除法的意义,
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
法解决的问题 ,
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
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
。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 景中,通
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
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 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
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
体验到图形的美和 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
步发展空间概念。
1
第六单元“测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
必要性 。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3.
综合与实践 :
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两
个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
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
,
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
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学生经历
2
——
5
和
6
——
9
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
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大量的
“分一分”
活动,
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 除法算式的过程,
体会除
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
1
、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
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
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
效率,激发学习
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
计
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
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
的练习,
帮助
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
对内容进
行有机的整
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
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
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
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
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4
、
加强口算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
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6
、
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
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
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
面积和体积。
7
、
每学 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 补漏。
2
8
、
从作业上严格要 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
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9
、
要尊重学生,
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
教师 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
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谁的得分高》
2
课时
《秋游》
1
课时
《星星合唱队》第
1
课时
课时
2
8.29
—
9.2
6
3
9.4
—
9.9
《星星合唱队》第
2
课时
《练习一》
2
课时
机动
1
课时
《买文具》
1
课时
《买衣服》
1
课时
《小小商店》
1
课时
机动
1
课时
《有多少块糖》
1
课时
《儿童乐园》
1
课时
《有多少电子》
1
课时
《动物聚会》
1
课时
《练习二》
1
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
1
课时
《玩一玩,做一做》
1
课时
机动
1
课时
6
4
9.12
—
9.16
6
5
9.19
—
9.23
6
6
9.26
—
9.30
6
6
10.3
—
10.9
国
庆
放
假
2
7
10.10
—
10.14
《数松果》
1
课时
《做家务》
1
课时
《课间活动》
1
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
1
课时
《小熊请客》
1
课时
《回家路上》
1
课时
《练习三》
2
课时
5
8
10.17
—
10.21
5
3
9
10.24
—
10.28
《整理与复习》
2
课时
《教室有多长》
1
课时
《课桌有多长》
1
课时
5
10
10.31
—
11.4
中
期
考
试
11
11.7
—
11.11
《
1
米有多长》
2
课时
《练习四》
2
课时
5
12
11.14
—
11.18
《分物游戏》
1
课时
《分苹果》
1
课时
《分糖果》
1
课时
《分香蕉》
1
课时
《练习五》
2
课时
《小熊开店》
1
课时
《快乐的动物》
1
课时
5
13
11.21
—
11.25
5
14
11.28
—
12.2
《花园》
2
课时
《练习六》
2
课时
《有多少张贴画》
1
课时
《一共有多少天》
1
课时
《买球》
1
课时
《做个乘法表》
1
课时
《班级旧物市场》
1
课时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
1
课时
《长颈鹿与小鸟》
2
课时
《农家小院》
1
课时
《练习七》
2
课时
机动
1
课时
5
15
12.5
—
12.9
5
16
12.12
—
12.16
5
17
12.19
—
12.23
5
18
12.26
—
12.30
《总复习》
4
课时
5
19
1.2
—
1.6
期
末
复
习
5
20
1.9
—
1.13
期
末
考
试
4
备课本
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
______
教师
______
日期
______
5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第一单元
加与减
教学目标:
1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
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能读懂 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
用
10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能计算
100
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
、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
100
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
7
课时
谁的得分高
教学目标:
1
、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 展收
集信息的能力。
2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过程。
3
、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
算法的多样化。
4
、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掌握连 加竖式的写法,
体验算法
的多样化。
6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能够运用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
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
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
看看谁的
得分高。
二、
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
、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笑笑
23
44
29
3
、小组讨论:谈们谁说的对?
4
、独立完成: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
1
)计算淘气的总分
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
2 4
+ 3 0
————
5 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
53
。
在
54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
41
,
54
与
41
相加,先算各位,在算十
7
位。结果是
95
、
5 4
+ 4 1
————
9 5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2 4
3 0
+ 4 1
————
9 5
2
、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 分别是
23
、
44
、
29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列式:
23+44+29=96
结论:淘气
95
分,笑笑
96
分,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所以笑笑赢
了。
3
、小结
;100
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个位相加满
10,要向前一位进
1
,
三、
巩固练习
1
、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6+29= 37+28+34= 16+35+57=
2
、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8
1996
年
16 22 12
2000
年
28 16 15
2004
年
32 17 14
(
1
)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
2
)
1996
年获奖牌多少块?
16+22+12=50
(
3
)
2000
年获奖牌多少块?
28+16+15=59
(
4
)
2008
年奥运会将在北 京举办,你估计我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
金牌?
(
5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
100
以内的连续加法,
同学们在 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
对齐,个位相加满
10
,要向前一位进
1
,计算 时要认真、仔细。
《谁的得分高》反思:
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没有做到新旧 知识间的衔接,,没有复习两位
数的竖式加法,高估了学生,导致计算时学生出错较多,有个位加错的,有进位没加上的,个别还有照位出错的等。以后要吸取教训,真
正的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 为新知的学习扫除障碍。
第二课时
秋游
教学目标:
1
、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
法解决。
2
、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
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9
3
、< br>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
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
100
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
24+16+27 49+17+32 15+26+44 33+29+25
三、
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说图意。
2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
1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
2)
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90-45-25=20
(人)
45+25=70
(人)
90-70=20
(人)
9 0 4 5 4 5 9 0
-4 5 -2 5 +2 5 - 7 0
---------
--------
--------------
----------
4 5 2 0 7 0 2 0
4
、
70
人乘车返回学校,第一辆车上有
38
人,第二 辆车上有
24
人,
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38+24=62
(人)
70-62=8
(人)
三、巩固练习:
10
1
、计算下面各题。
85-49+27= 57+42-69=
64+25-39= 82-45+38=
2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8+42-36= 52-43+77=
91-38-25= 97-36+43=
46+26+34= 73-49+35=
四、
总结:
10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 算
时要认真、仔细。
《秋游》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 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探索
规律的兴趣。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精心 设计与实际生活相
联系的数学情境,
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
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我以秋游图
片欣赏为引子引出情景图,让学生发 现信息,解决问题,激起孩子们
的求知欲。
二、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第三课时
星星合唱队
11
教学目标:
1
、能够在图文叙述的具体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发展分析问题的能
力。
< br>2
、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
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br>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
:
运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竖式计算
48+42-36= 52-43+77=
91-38-25= 97-36+43=
46+26+34= 73-49+35=
二、
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图意。
2
、说一说,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3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
1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
2)
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15-9=6
(人)
52+6=58
(人)
52-9+15=58
(人)
5 2 4 3
- 9 +1 5
12
——————
——————
4 3 5 8
三、巩固练习
1
、说一说列式算一算
(
1
)淘气今年
8
岁,叔叔比淘气大九岁,阿姨比叔叔小五岁,阿姨
今 年多少岁?
(
2
)图书角原来有
75
本书,借出
46
本,还回
12
本。图书角现有多
少本书?
2
、竖式计算
24+36-19 75-46+25 34+28-49
90-65+42 87-69+54 72+25-68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星星合唱队》反思:
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
3
课 时的内容,本课是在
学生已经学习了
100
以内数的连加,
连减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
主要
是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探索并掌握
100
以 内数的加减混合
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本节课我从教师节活动导入
:
教师节时,我们每个年级都准
备了一首歌送给老师,
看看我们的淘气和笑笑他们也正在排练歌 曲准
备送给他们老师呢?大家顿时兴趣黯然,把目光都集中到了情境图
上。接着,请大家说一说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之后,我抛
出问题: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
还是少了 ?其实这对学生估算意识和数感的培养相当重要,因此
我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紧接着提出数学问题 ,从中筛选:合唱
队现在有多少人?大部分学生都会列式,
我重点引导为什么加,
为什
13
么减,让学生明白毕业了就是离开了要减掉,加入了就要加进去。 由
于前面已经计算了连加连减,
大部分学生都懂得分两步计算,
但个别
学生前 面喜欢三个数摞在一起加或减,
这时就出现三个数摞在一起又
加又减,
我重点拿出来与 大家交流,
让学生清楚加减混合不能三个数
摞在一起算。
本节课主要是在解 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针对题目中
有关键字如毕业,加入,借出,还回,卖出,运进
??
大家都能轻松写
出加减混合算式,但针对叔叔:我比你大
29
岁,阿姨: 我比叔叔小
5
岁,淘气今年
8
岁,阿姨今年几岁呢?这类型学生就有点糊涂了 。
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
要计算阿姨的年龄,
需要知道
叔叔的 年龄,要计算叔叔的年龄,需要知道淘气的年龄,一步一步推
算出我们的问题。
一堂 课下来,我发现孩子们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还比较
差,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不断渗透、加强的。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2.
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熟练准确的计算能力,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准确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准确计
算。
教学难点: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熟练准确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14
一、复习导入
口算:
18+40+31= 42+25-34= 39+6-25=
28-14+20= 60-17-34= 24-17+5=
二、计算下面各题。
45 87 36 40 38 100
+ 37 -49 +58 -27 +47 - 65
————
————
————
————
————
————
三、收玉米(
9
页
5
题)
小猴
狐狸
小熊
小山羊
36
根
18
根
45
根
?根
1
、小猴、狐狸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
、
小山羊 收的玉米比小猴和狐狸的总数少
10
根,
小山羊收了多少根
玉米?
四、二(一)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
末手机的废电池情况。
小队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合计
数量
/
节
32 36
95
1
、第三小队手机了多少节废电池?
2
、第四小队对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综合少
23
节。第四小队 手机了多少节?
五、
9
页
7
题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合计
淘气
24 30
90
笑笑
29 29
94
奇思
26 30
1
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
15
2
、奇思获得第二名,她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
少下?
六、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机的和都是
30.
七、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单元
购物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
、
结合具体的购 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
1
元
=10
角,
1
角=10
分
2
、
经历购物过程,感受
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积累购物经验。
3
、
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
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
1
、
教科书呈现了小面额的各种人民币,包括 纸币和硬币,目的是
让学生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进行换算的十
进制关 系。
2
、
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这个问题主要目的是在解决如何付钱的过程中,
进一步巩固元与角之
间的关系。同时, 使学生根据“
1
元
=10
角”这一关系,体会
1
元可
以用不同的角币来组合,进而体会购物时付钱方法的多样化。
16
3
、
用
1
元买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探究买尺子的活动研究如何找钱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
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不同面值 人民币的换算,同时,体会“
1
元
=10
角”也是找钱的根据,并体会减法在 购物中的应用。
4
、
和同伴说一说,
1
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主要巩固“
1
元
=10
角”
,使学生体会
1
元的
使用价值。上面这些活动都仅仅围绕“认识人民币”而展开,能够使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 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
认一认,填一填
教学时,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
1
)
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可以利用附页
1
中的人民 币模型或提供一些真实的小面额的
人民币,请学生认一认,把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然后认< br>真观察人民币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自己是
通过什么方法来辨别这些
人民币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人民币的材料,
大小,
颜色,
图案及文字,
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小 面额人民币。
学生对小面额的人民币比较熟悉,
说出币值并不难,
但是对上 面的一
些字和图案可能不认识,如贰、国徽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后
进行适当讲解。教师 可以指出: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
都有国徽,小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要在人民币上 乱涂乱画,更不要损
坏人民币。
”
(
2
)
认识元、角、分
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 br>类。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按照材质分为硬币和纸币,
第二种是 根据面值把
5
元、
2
元、和
1
元分为一类,
5角、
2
角和
1
角分为一类,
5
分、
2
分和
1
分为一类。
17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 方法,教师可以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兑换活动,让学生掌握元、 角、分之间的
关系。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
再利用真实的人民币进行兑换,教师拿出
1
元,学生拿出
10
张
1
角。也可以同 桌的两个人开
展这样的兑换活动,使学生直观地看到
1
元
=10
角,
1
角
=10
分。
6
、
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买东西找钱是日常购物过程中经常遇到 的问题,
这类问题基本的思路
是:付出的钱
-
物品的价钱
=
找回的钱。
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问题独立思考,
寻找结局问题的 方法,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买文具》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体< br>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实对于人民币
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
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
大
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
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
进率关系。同时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
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
约的教育。
买衣服
教学目标
1
、
2
、
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
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18
3
、
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
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
、
认一认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2
、
妈妈买
1
件衣服,可以怎样付钱?
在讨论买
T
恤衫怎样付钱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付钱策略的多样性,
发展学生解决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思维能力。
3
、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启发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
能力。
学生可以提出计算几件衣服总价的问题,
也可以提购买
1
件衣服怎样
付钱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买衣服》反思:
教材解读要深入,我们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第六单元“购
物”是一节全新的教学单元,
而“购物”是本单元的第二课,
上节课
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以认钱——付钱——换钱为线索,< br>而这节课也是以
此为线索,难道两节课是完全一样的复制?那区别在哪里?
第一
生活经验不同
对于小面额人民币孩子们接触得多一些,特别 是几元的,而大面
额人民币孩子们接触得少一些,
使用大额人民币少,
生活经验本节内
容相对少。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基础之上< br>
第二
认钱难度不同
在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的基础上,来认 识大额的人民币,已有了一
定的方法,第二节课更容易。
第三
换钱计算量不同
19
第一节课学了换钱的方法,这一节课换钱面额大一些。
可
见,本节课不可能复制,更多了一些自主性和探索性,本节
课可作如下的调整:
1
、在认钱这一环节,过快一点,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2
、小额换 钱可复习一下,再进行这一节课大面额的换钱。换钱
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一定要先思考,重方法的感悟 与提炼,重动手
操作。
3
、付钱也是先思考怎么拿,再操作,多合作,重方法的感悟与
提炼。
4
、动手、动笔的练习要设计好,与生活紧密结合,循序渐进。
小小商店
一、教学内容
《小小商店》
(
教材第
14
、
15
页
)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
一
)
问题情境
20
师:除了买 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
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
14
页情境图。
师:
今天老师就带 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
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
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
1
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
12
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
9
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
15
元。
·
1
个足球
72
元,
1
个篮球
68
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信科的
教学奠定了基础。
】
(
二
)
自主探究
1
、师:现在咋们注意看第 一幅情境图,笑笑买了
1
架玩具飞机和
1
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生:
1
架玩具飞机
12
元,
1
辆玩具坦克< br>9
元,一共就是
12+9=21(
元
)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
、师: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
20
元,买了
1
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生:
1
盒水彩笔
15
元,那么
20-15=5(
元
)
,应该找回
5
元。
3
、师:说得真好!如果你有
30
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 在小组
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
情况,
在组织汇报。
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
30
元
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 定。
4
、师: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
3
张
1
元和
2
21
张
2
元,
他可以怎么付钱?先在小组里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
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即使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可 能
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3
张
1
元和
1
张
2
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
5
元。
·我可以付
1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也正好是
5
元。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很好。
5
、师:请你 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 多多少元,用减法
计算,
72-68=4(
元
)
。
师: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继续努力哦!
6
、师: 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先在小组里说一
说。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 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
解答,并组织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 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 br>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三
)
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钱?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用减法
如何付钱?凑钱数
《小小商店》反思:
在本课堂中还有一些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
如:
(
1
)
本课中“售
货员”的收获最大,“售货员”一个太少,“顾客”太多 ,会忙不过
来,
多一个既可起监督作用,
又可帮助点钱、
结帐。
(< br>2
)
让“顾客”
学会讨价还价,
不够钱时该怎么办?要做到合理采购,
优化用钱。
(
3
)
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对校本进行开发。(
4
)对环保、献爱心两方面
22
点得还不够。(
5< br>)作为“售货员”的学生要会引导“顾客”购买,
如:请问你要什么?等等。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更新理念,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
对不同的生员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 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将之用于生活,学会生活。
有多少块糖
一、教学内容《有多少块糖》
(
教材第
16
、
17
页
)
二、教学目标
1
、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 ,感受
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
、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
)
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
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
、
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 连加比较简便,
为进一步学习乘法
奠定基础。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
)
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
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糖块
五、教学过程
(
一
)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
块糖。如 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23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
1
、
2
、
3
·两块两块地数:
2
、
4
、
6
、
8
·五块五块地数:
5
、
10
、
15
、
20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 给予肯定,
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
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由
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课,
既为新课的教学做
了 铺垫,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
二
)
自主探究
1
、数一数,填一填。
师:
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
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
数一数,填一填 ,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16
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生
1
:每行有
7
块,有
2
行,一共有
14
块。
生
2< br>:每列有
4
块,有
3
列,一共有
12
块。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
7+7=14(
块
)
;第二幅图应该是
4+4+4=12(
块
)
。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
中的糖块按行数 一数。然后交流。
生
1
: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
块,有
2
列,一共是
14
块。生
2
: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
3
块,有
4
行,一共是
12块
。
师
:
用
算
式
又
该
怎样
表
示
呢
?
生
:
第
一
幅是
2+2+2+2+2+2+2=14(
块
)
,第二幅是
3+3 +3+3=12(
块
)
。
2
、说一说,算一算。
24
师:现在咋们重点来研 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
相同,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横着看,每行
5
块,有
3
行,算
式是:
5+5+5=15(
块
)
。
·竖着看,每列
3
块,有
5
列,算式是:
3+3 +3+3+3=15(
块
)
。横着看时,有
3
行就是
3个
5
相加。竖着看时,
有
5
列就是
5
个
3
相加。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
在具体 情境中,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
体个数,
并相应地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 算式,
为学习加数相同的连加
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奠定基础。
】
(
三
)
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5
块,有
3
行:
5+5+5=15(
块
)
竖着看,每列
3
块,有
5
列:
3+3+3+3+3=15(
块
)
反思:
这堂课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
我本 来以为应该比较简单,
可是在教学
过程中出现几点不足之处,
首先是在出示排列整齐的 糖块,
让学生数
一数,学生还是从已有经验入手,
1
个
1
个 数、
2
个
2
个数……,从
学生说的
2
个
2
个数,我引出了竖着数,但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很
仔细的给学生比划一下(一列一列数给他们 看)
,所以出现学生在练
习时,分不清楚行和列是什么意思,这一块内容在之后补充了一下。< br>第二个问题是在表述几个几相加时,语言不够严谨规范,出示算式,
直接问学生表示几个几相加, 而应该这样问:算式中加数是几,表示
几个几相加。这样问,不仅语言上规范,而且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第
3
个问题是在做练习第
4
题青蛙跳时,由于下课了,所以没仔细引导
学生观察图,说一说表示的意思,所以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
“ 5+10+15=15”,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错误,这要有几个原因:
1
、前
面语言不 规范,
没有指明加数是几,
学生没注意到相同加数连加的特
点;
2
、 没有引导学生观察图的意思,学生不理解图意,直接照搬尺
子上的
5
、
10< br>、
15
三个数,直接相加;
3
、学生用
5
、
10
、
15
,
5
个
5
个数的方法,从而写错算式。 调查过以后,第
2
个原因比较多一点。
再说一说本节课的课堂氛围,看似热 闹,但有些过了,有点乱。这个
是一年级以来一直未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班上总有那么几个没有 纪律
观念,喜欢自由乱说的习惯,有那几个带头,容易把班里其他人也带
上。有表扬过先举手再 发言的,但过一会就没用了。也跟我有时的仁
义之心有关,
一直不听课的他,
某天积极 性突然很高,
不忍心打击他,
但也引导过,
只是他们过一会就忘记了。
课堂纪 律是我本学期要抓的
一项重点工程。
最后说说简洁的数学语言,有时候我自己也意识 到
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我想这与我的数学语言不够简洁也有一定关
系,容易要重复学生的回答 ,重复问题,为什么喜欢总喜欢重复说,
怕有些人没听清楚,
感觉班里有太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的孩子,
总是
游离在课堂外。有让其他孩子说一说,但总是一小片人不知道。有时
候跟 自己上课用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也有关系,
所以以后在语言上自
己要特别注意,仔细分析教参, 分析规范的数学语言。规范学生的听
课习惯。
原文地址
:/
内容来源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儿童乐园
26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乘法的具体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 称,初
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
、让学生对具体情境进行观察、 理解和思考,进而培养他们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在探 究过程中体会用乘法表示的简便性,从而喜欢数学的
运算符号和表示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答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
本文来自优秀 教育资源网斐
.
斐
.
课
.
件
.
园
)
:
一、激趣引入。
1
、质疑。
幻灯片出示果子图,问
5
盘果子你会算吗?学生口答出示加法算式。
10
盘呢?
15
盘呢?让学生在列加法算式的过程中感到麻烦,引出今
天我们要学习用乘法 计算。
2
、激趣。
教师由“星期天儿童乐园里的小朋友真多 ”这一话题引入情境,然后
出示主题图中的各部分内容。
3
、发问:引导 学生就以上画面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
出许多有趣的问题。
我们可以以这几个问题 为重点:
有多少人乘坐飞
机?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幻灯片出示主题情境图。
1
、活动一。
展示学生所提问题“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
1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各自列出算式向教师汇报。
27
(
2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2+2+2=8
(人)
。
(
3
)教师指出:
4
个2
相加,
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随后板书:
2
×
4=8
( 人)
。
(
4
)同桌商量:上面的乘法算式中的“
2、
4
、
8
”各表示什么?(
2
表示每架飞机上坐了2
人,
4
表示有
4
架飞机,
8
表示一共坐了< br>8
人,
算式的意思是
4
个
2
相加得
8
。
)
(
5
)由学生发现或教师点拨第二种列式方法,引导学生 说说该算式
的含义。
(也表示
4
个
2
相加得
8。
)
(
6
)依次出示乘法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各称。
2
×
4 = 8
(人)
┋
┋
┋
┋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
7
)让学生说第
2
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 各称,并自由举例。
(
8
)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猜读、练读。
)
2
、活动二。
展示学生所提问题二: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
1
)学生独立思考
,
自主探究。
(
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
3
)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情况。
(
4
)伴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相应的加法,乘法算式。
4+4+4+4+4+4=24
(人)
4
×
6=24
(人)或
6
×
4=24
(人)
(
5
)师生质疑、互动研究。
6
是从哪来的?(有
6
节车厢,有
6
个
4
人。
)
4
×
6
表示什么意思?
6< br>×
4
呢?(都表示
6
个
4
相加)加法算式
与 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表示
6
个
4
相加,结果 都是
24
;乘法比较简便。
)
(
6
)在小组内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活动三。
28
展示学生所提出问题之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
1
)学生尝试独 立列式,由于初次学写乘法算式,教师应注意巡视
指导。
(
2
)学生展示算式并说明列式理由。
(
3
) 教师应引导学生并全面讲解:算式的意义、两个“
3
”的不同意
义、算式中各部分的名 称、算式的读写法等。
4
、活动四。
出示“连椅画面”
。
(
1
)提出挑战性问题:连椅上坐着多少人?能用乘法解答吗?
(
2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展开讨论。
(
3
)统一认识:连椅上的人数只能用加法求出,而不能用乘法求出。
因为每个连椅的人数不一样多。
(
4
)课件动态演示:前面连椅上的小男孩走到后面,与右边连椅上
的小女孩坐在一起。让学生列式解答。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 的第
1
、
2
题。
(独立读题,列式计算,交流汇报,订正
答 案。
)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谈收获或体会。
五、完成其他练习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
儿童乐园课后反思:
1.
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
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 要性。
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
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
问题可以用 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9
2
.
把解决问题与学习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
利用学生
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 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
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在列乘法算式时,
“
4
个
2
”
中的
4
,
“
6
个
4
”
中的
6
和“
3
个
3
”中 的第一个
3
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
易疏忽。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 式过程中的想法,
特别是从哪儿找到
“
4
”
“
6
” 和“
3
”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
外,引发对“
1< br>+
2
+
3=6
(人)
”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 br>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总之,
本节课的设计,
能自始至终 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
感悟和发现,
真正 让学生感受到
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
有多少点子
教学目标
1
、
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
法积累活动经验。
2
、
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
习的欲望。
教学过程
1
、
摆一摆,数一数
教科 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展示了可能出现的
1
个
1
个地数、
2个
2
个地数、
5
个
5
个地数等数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可 以
1
个
1
个地
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
2
、
数一数,填一填
把糖块摆成方阵形状,通过“横着 数”和“竖着数”
,使学生感受不
同的观察角度。
30
3
、
说一说,算一算
用相同加数 连加算式表示出数数的过程,并算出得数。通过“横着
数”和“竖着数”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得出不同 的加法算式,其最
后得数是一样的,为学习乘法做孕状。
4
、
摆一摆,数一数
教学时,教师可以发给每组学生
20
块 糖,
(也可以就地取材,用其
他东西来代替)
,让学生先估计大约有多少块,再自己动 手数一数。
学生可能出现教科书中的三种数法:
1
块
1
块地数,2
块
2
块地数,
5
块
5
块地数。数完后,可以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体现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如果教科书中给出的方法没有出现 ,
教师可以让
学生看书或者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全体学生按照“
2
个
2
个”和“
5
个
5
个”再数一遍,体会物体可以几个几个 数,结果是一
样的。
在数后学生可能会发现:每次数的个数少,数的 次数就多,每次
数的各数多,数的次数就少。虽然有不同的数法,但最后结果都是一
样的。
练一练:第
1
题
这里画了
25
个熊猫,< br>25
个熊猫基本上是均匀分布。可以组织学生圈
一圈,数一数。学生可能会想出不同的数 法,可以
1
个
1
个地数,也
可以
5
个
5< br>个地数。
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明白,
要快速数出物体的各数,
可先把这 些物体分
组,然后用加法计算。
第
2
题
从图中 很容易看出,每盘有
4
块蛋糕,有
5
盘,
4
块
4< br>块地数,一共
有
20
块。当物体
1
堆
1
堆地 放着,且每堆物体同样多时,学生自然
会想到
1
堆
1
堆地数。
《有多少点子》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直接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
31
较少,理解乘法的意义,学生学会了找出两个相关联的条件,但课堂
中,培养了学生 观察。运用已有知识真确列出乘法算式,并说出算式
的含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大部 分学生都对乘法
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玩数学”带来的无限快乐、
分析、提出 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上都能看懂情境图并列出正
确的乘法算式,应予以注意。在解决问 题时
努力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实际魅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 养了学生观察,
同时也体会到了“玩数学”带来的无限快乐、
分析、
提出问题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
、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
法的数学问题,
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
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
单应用。
2
、 在具体地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
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似“
3
个
6
”和“
6< br>个
3
”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
“动物聚会”主题图
教学过程:
32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
秋天到了,
勤劳的小动物
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庆祝共同的丰收,
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 br>一起。
(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
、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
、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
、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
、小组汇报:
A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
×
3=9
(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 br>3
只小鸟,
3
根树枝上有
3
个
3
只。
要求:
A
、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
、明确乘法算式中
4
和
2
的含义:
2
表示每架飞机上有
2
个
人,
4
表示有四架飞机;
C
、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
写乘法算式;
D
、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
、活动(二)
: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
(人)
4
×
6=24
(人)或
6
×
4=24
(人)
要求:
(与活动一相同)
3
、活动(三)
: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
(人)
3
×
3=9
(人)或
3
×
3=9
(人)
要求:
(与活动一相同)
4
、活动(四)
: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
(人)
质疑:
A
、上面 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
乘法表示)
33
B
、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
(人)
3
×
2=6
(人)或< br>2
×
3=6
(人)
[
空一张椅子,每张
椅子坐
3
人
]
②
2+2+2=6
(人)
2
×3=6
(人)或
3
×
2=6
(人)
[
每张椅子 坐
2
人
]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
1
、
2
题。
要求:
1
、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
、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
、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 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
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认识了乘
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作业
1
、完成《自主学习天地》中本课的练习。
2
、生活中哪些情况能用乘法表示?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到农场里参加小动物的聚会这一童话式的活动为主< br>线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由于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为切入点,
抓住
了学生的心 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
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
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 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进来,
通过自已的观察、
分析、
思考,
最后轻松自然地获取了知识,
同时还在各种形式的节目中运用自已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了新课标
“玩中学”
带来的无限快乐。
当 然,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而且教师在
问问题时,说得不够具体,
孩 子们表达自已的观点时有困难;尤其是
34
在送礼物的那个环节中,< br>许多孩子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导致后面的课
堂纪律有点混乱,看来对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 的好习惯还有待加强。
第
4
单元
图形的变化
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
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 在的对称现象。
2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
分类等操作活动,
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
单图形的 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
、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
1
)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
2
)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
(如图
1
)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
3
)把白 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
纸的另一边上。
(如图
2)
35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 它贴在黑板上。说说
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
、展示民间剪纸艺术。
(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
、学生动手操作。
(
1
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
(
2
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
3
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
、认识对称轴。
(
1
)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 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
有什么功能呢?
(
2
)
把图 形沿着对称轴对折,
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
3
)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
、猜一猜,剪一剪。
(课本
27
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 学生互相说一说,
在这样交流中,
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
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
2
、练一练第
1
、
2
和
3
题。
五、作业设计
1
、给对称图形打“√”。
2
、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
8
H
M
责
文
育
六、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36
《折一折,做一做》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抓住对称图形特有的美感,
精心 设计和制作了生活中的对
称图形的活动,
在精美的课件演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如美丽 的蝴蝶、
蜻蜓;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物;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少数民族
的蜡染等,给学生 带来美的享受。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能感知现实
世界中普遍存在轴对称现象,学会欣赏数学美,体验数 学的价值,激
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课后,我认真总结本节课中的得失。
认真分析后,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安排不合理。课前研读教材教参,认为< br>这个内容不是本册的重点,
所以计划用
1
课时讲授。
结果发现这样安< br>排,时间太仓促,
学生对新内容的消化过于紧张,动手操作的时间太
少,最终本课教学目 标未能完全达到。
2
、教学缺乏活动引导方法和策略。特别是画对称图形,教师演< br>示后让学生画,
这样匆匆而过,
学生没有真正体会找对应点在画轴对
称图形的作 用。
这里我没有引导学生深刻掌握,
导致学生对对称轴的
认识仍很肤浅,
不能 很好的正确地画出对称轴。
我认为教学策略是影
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学生没有教师的引导, 只能在原地踏步。
以上原因造成一节课难点没有突破,教学效率不高。我将落实今
天 的收获,立足教师的长远发展,扎实有效的开展今后的教学工作。
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
、
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
、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37
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 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
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
、
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
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
发 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
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
4
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
1
)
(
2
)
分组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
、
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
、
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
、
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
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
、
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
、
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
、
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
、
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38
5
、
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
、
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
、
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
、
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
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 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二年级《玩一玩
做一做》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时,是感知平
移、旋转的活动课。
在教学时,我是用两个游戏分别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第一个游戏:
华容道,这是一个比较新的 游戏,要求学生移动图中的人物,让曹操
从华容道出来,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的过程,我制作了大棋盘和
棋子,
先让学生用学具里的棋盘棋子尝试着移一移,
边移边和同 伴说
一说移动的方向和格数,再让学生在投影下用大棋盘棋子示范移动,
进一步感知平移,在反复的说和移中获得充足的活动经验和充分表现
自我的机会。
活动结束,
在学生 汇报后,
让学生思考刚才的移动过程,
并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似的运动,
从而了解 更多的平移现象。
第
二个游戏:制作陀螺,玩陀螺,欣赏陀螺的旋转。陀螺是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
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很熟悉了,
所以制作好以后并玩一
玩,充分感受旋 转的过程。
这节课是二年级的活动课,
学生的动手活动比较多,
教师及时时 行组
织,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每次活动进行活动小结,引导学生
以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
39
不足之处:在用手势示范横向、纵向移动时,应背对 学生,和同学们
处于同一方向,以免误导学生。
第五单元
数松果(
5
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
、经历编制
5
的乘 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
5
的乘法口诀的
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
、掌握
5
的乘法口诀,会用
5
的乘 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
5
的乘法口诀,
会用
5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br>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
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
式。
3+3+3 = 2+2+2+2+2= 4+4+4+4= 7+7=
二、学习新知。
1
、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
、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
1
)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
2
)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
1
,
2
,
3
,
4
, …
1
个
1
个地数。
40
②
5
+
5
,
10
+
5
,
15
+
5
,
20
+
5
,……连续加5
算出得数。
③
5
,
10,
15
,
20
,…
5
个
5
个地数。< br>
(
3
)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
4
)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
1
×
5=5 2
×
5=10 3
×
5=15 4
×
5=20
5
×
5=25 6
×
5=30 7
×
5=35 8
×
5=40 9
×
5=45
(
5
)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 br>6
)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
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
(
7
)你能 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
4
人小组商量一
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 得数。
(学生讨论。
)
(
8
)利用 口诀顺口、方便。
1
个
5
是
5
,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
“一五得五”
。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
先看图数一 数有几个
5
,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
几句就编几句。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
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
三、巩固练习。
(
1
)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
2
)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
3
)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
4
)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
5
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数松果》
5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41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
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 要;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特
别在编制
5
的乘法口诀过程中,
让学生的 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
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
作意识。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
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 习法则的课型,学生运用学习法
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让学生经历编写
5
的 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
义。
2
、掌握乘法
5
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目的能
力。
3
、在整理乘法口诀 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发现一些简
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我创设
了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的情 景,
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图形说出乘法
算式,来引出课题《
5
的乘法口诀》。激 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在探索
5
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 生摆小
棒,通过摆图形,让学生理解
1
个
5
、
2
个
5……,从而理解乘法的
的含义。首先,第一个层次是
5×1
1×5
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
看。第二个层次是编
5×2 2×5
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
师指导学生编口诀。
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两人一组学
生自己编口诀。
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
发现乘法口诀的规 律。
这样由“扶”到“放”,
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
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
位, 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
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积极主 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
领悟到知识的
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 的认识规
42
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 的过程中,
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做家务(
2
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
、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
2
的乘法口诀
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 口诀的方法。
2
、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 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编制2
的乘法口诀,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
2
的乘
法口诀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2
、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
菜、做饭,小明也过来 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
、这节课,我们就 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
2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
、看图说一说。
(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
什 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
2
)请同学们看 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
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43
2
、摆一摆,数一数。
(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
(
9
次)要求边摆边 说:一双筷子有
2
根,
2
双筷子有
4
根……
(
2
)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
(
3
)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
4
)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 生一根一根地数:
1
,
2
,
3
,
4
,…,
18
根;有的学生
两根两根跳着数:
2
,
4
,6
,
8
,…,
18
根。
)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
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
、填一填。
(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
1
)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
2
)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
3
)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
、试一试。
(
1
)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
1
双筷子
2
根也就是几个
2
?(1
个
2
)
,那么
1
个
2
是
2
,用乘
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
1
×
2=2
。
)
②
2
双筷子呢?(
2个
2
)
2
个
2
是
4
,用乘法算式来表 示又是怎样
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
2
×
2=
4
。
)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
3
双、
4
双、
5
双……
9
双所对应的乘法 算式吗?
(
2
)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
44
5
的乘法口诀。想一想,
5
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 呢?你们能根据这
9
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
2
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 小组合作
的方式完成。
)
(
3
)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 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
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
4
)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
2
的乘法
口诀”< br>;仔细观察,同桌讨论“
2
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
述发现 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
5
、读一读、记一记。
(1)
按顺序齐背。
(2)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
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
、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
2
×
3
,
3
×2
,对口诀二三得六。
2
、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
的数呢?
3
、
比一比,
看看谁最棒!
每一个同学先独立 完成第
15
页第
3
题。
4
、综合拓展题(
15
页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 br>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做家务》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本课的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成功方 面有:
1
、新课以
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做家务“摆碗筷”具体生活情境导入,与生
活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动脑想, 动口与同学交流,培养了
...
45
本课的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成功方面有:
1
、新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最 熟悉的做家务“摆碗筷”具体生活
情境导入,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与同学交流,培养了学生
合作意识与探索精神。
3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巩固了
新知,拓展 了思维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做家务》教学反思北师
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做家务》教学反思。
体会: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索编乘法算式与口诀时,如果有
学生有困难,老师可以先 让个别编得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么编的,
在让全体同学进行第二次合作探究,效果会更好。
需要几个轮子(
3
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
、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
3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
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怎样记住
3
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
培养数感。
3
、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编制、掌握
2
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
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
3
的乘法口诀”好吗?
46
2
、板书:
3
的乘法口诀。
3、
1
辆三轮车有
3
个轮子,
2
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3
辆
呢?……
9
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
、画一画、说一说。
(
1
)你们 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
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
在一个方格里,
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
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br>
(
2
)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
2
辆车有几个轮子吗?
3
辆车
呢?……
9
辆车呢?”
2
、填一填,议一议。
(
1
)请同 学们打开课本第
16
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
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 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
(
2
)
“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 br>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
3
)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
4
)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
1
辆三轮车就要增加
3
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16
页,利用“表格”
,独立完 成“试一
试”的第
2
题。
(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
编得顺不顺口。
(
2
)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
、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
3
的乘 法口诀记
牢。你是怎样记住
3
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47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7
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
1
、< br>2
题。
2
、完成“练一练”的第
3
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
页的“数学故事”
,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
愿意说给大家听?
六、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需要几个轮子》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
让我从中收获了不少。
对此谈谈自己的想
法。课开始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通过设问,激活学 生思维与探索的欲望。
通过“画一画”的活动,
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 的图形表象,
通过
“数一数”、
“说一说”进一步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
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用表格表示数值的对应关系,
具有直观性
,
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值
对应的变化规律
,有助于培养数感。强调利用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记忆
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练习的 形式丰富多彩,把
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
数学故事”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内容 的趣味性,
而且打破
了学科本位,
加强了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与综合;
把做 人的道理寓
于数学故事的情节之中,是实现新课程多元目标的一项举措。
小熊请客(
4
的乘法口诀)
48
教学目标:
1
、
结合
“小熊请客”
的具体情境,
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
、
掌握
4
的乘法口诀,
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解决生 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
4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
4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
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 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
照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
9
串果子,每串请串
4
颗。
二、探究新知。
1
、小熊想把
4
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
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
3
串、
4
串……
9
串分别有多少个 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
编出乘法算式吗?
(
1
)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
2
)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
3
)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
、板书算式和口诀。
3
、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
4
、
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
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
问 题?
5
、
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49
6
、请
2
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7
、谁来评一评,
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
一样棒,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 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
友?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
8
、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
3
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
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 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
9
、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 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
什么吗?(板书:
4
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 过自己的努力,编
出
4
的乘法口诀?请打开书
20
页动手试一试。< br>
1
×
4
=
一四得四
2
×
4
=
二四得八
3
×
4
=
三四十二
4
×
4
=
四四十六
4
×
5
=
四五二十
4
×
6
=
四六二十四
4
×
7
=
四七二十八
4
×
8
=
四八三十二
4
×
9
=
四九三十六
10
、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
出来。
11
、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12
、
请你把
4
的口诀读给同桌听,
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
13
、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
2
至
3
人背一背。
14
、
小朋友,
你们观察这些口诀,
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
4
。
15
、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