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绝世美人儿
763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9: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剑侠情缘3好玩吗-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1.
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
----
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
的起因和 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
同时,
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
在字数范围之类,
尽可能详细,
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
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
“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
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 与什么中心或中
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br>
4.
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插叙的作用是:
补充交代了……的情节;
体现人物性格;
为下文……做铺垫;
对主要的情节起衬托作 用。
5.
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 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
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 目出现)
6.
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人 物描写共有四种,分别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其作用一般是体现人物性格或
心情 、引出下文等。
7.
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
体现人物……的性格;渲染了……的气氛; 为下文……做铺
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点明文章……的主旨。
8.
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
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
修辞?其作用是怎 样?)
常见题型:分析某句的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
1.
运用了……修辞方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反复等);
2.
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生动
/
形象地写出了……
/
强调了……/
突出了……);
3.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
态度。
9.
文段的作用:
结构上: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 或是点题或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文末段是总结全文 ,或是深化主旨等。
1 / 10
记叙文阅读
【真题演练】
(一)忆外婆
——一张照片勾起的回忆
①这张照片摄于两年前,玄武湖边,一排粗壮的柳树下,远远的长凳上孤零零地坐着一位老人,背有些< br>佝偻,双手背在身后,轻轻地捶打着腰背。好熟悉的身影!当时我一边下意识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一边
又向前走了几步。
②是了,这位金陵老人的装束,与我外婆当年的样子何其相似!短 发用黑色铅丝做成的发箍箍着,纹丝
不乱,身上也是穿着这种洗得有些发白的卡其布衣服,脚下是双白底 黑面的布鞋……
③外婆过世已快二十个年头了……
④小时候生活在外婆家 ,总不见她有空闲的时候,忙完家务,手上不是织着毛衣,就是纳着鞋底。
⑤那时的我,最盼望的是新年,
因为远在青海和云南插队的舅舅们回来探亲时,
外婆又要炒喷香的鱼松、
做各种好吃的饭菜了。
⑥那时的我觉得鱼松就是世上最好的美食了。
把洗净 后切成小段的带鱼放入油锅,
炸至金黄松脆,
然后
再用小火在铁锅中不断翻炒,鱼块散 成像现磨咖啡那样的小颗粒,鱼松就基本制成了。出锅冷却之后,装到
玻璃瓶中,
那是给两个舅 舅探亲假结束后回乡下准备的,
每人两瓶,
够他们在缺少荤腥的乡下吃大半个月了。
当 然制作过程中,我也总能揩油吃到不少。那时的我哪里知道,一瓶鱼松需要多少条带鱼,多少下翻炒才能
做成啊!只觉得那种香味,令人垂涎欲滴!只觉得锅铲在铁锅中翻炒的当当声,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
⑦舅舅们探亲的半个月间,家里始终弥漫着这样的好味道、好声音。等舅舅们走了,偶尔会听到外婆一< br>边揉着肩膀,一边跟外公聊家常:
“两个孩子又黑又瘦,像猴子一样……红烧带鱼,要买
3
角
5
分一斤的大
带鱼;炒鱼松,就不必买大的贵的鱼,买
8
分钱一斤的小鱼就行了,省下的钱,就能给孩子们多买点大白兔
奶糖带下乡去……”
⑧后来从母亲那里知道,
那时的政策,
一家中只要有一个孩子插队农村,
其他的兄弟 姐妹就不必下乡了。
18
岁的大舅舅插队青海,
16
岁的小舅舅本不必下乡的 ,哪里知道要求上进的小舅舅,从家中偷出户口本,
坚决要求去了云南。
外婆从未因此
数落
过小舅舅,
倒是每次送走舅舅们,
就听她在我们面前念叨:
都两天了,< br>火车该到昆明了,得换长途汽车了……该下汽车了……也该走到队上了……
⑨那时,我 们住的徐家汇附近还是大片农田。每到夏天的清晨或傍晚,外婆总爱带着我在田间散步。外
婆时常停下来 看农民担水浇地、
挑粪施肥,
还爱跟我说
“那两个大桶,
该有百十来斤吧?”
我总嫌她走得慢,
早就一蹦一跳跑到前面追蜻蜓去了。现在想来,一定是对千里之外两个儿子的 牵挂让她迈不开步!想到孩子
们瘦弱稚嫩的肩膀也要挑起上百斤重的担子,心里的那份不舍与惦记,是到 了我自己做母亲时才真正懂的。
⑩不要说我们表姐妹表兄弟几个是外婆带大的,
就连 我孩子两岁前的衣服鞋帽,
也是闲不住的外婆给张
罗的。婴托班的那些年轻妈妈们,经常善意地 嘲笑我儿子“穿得像个小古董”
,她们哪里知道那是年近八旬
的太外婆为曾外孙一针一线手工缝 成的!外婆说,孩子小,误食了纽扣之类的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还是
穿布条绳结的斜襟衣服好。
⑾那时的外婆,年事已高,做事已不似当年那样麻利,折磨她多年的胃病,让她的背有些佝偻了… …多
方求医,难挽沉疴,初夏时节,外婆终于不必再为儿孙们操心了……
⑿遵她遗愿,儿女们把她葬在了她的老家。
⒀爱我的外婆去了,让我耿耿于怀的是,我居然不能确切地说出她老人家的生卒年月!
⒁隔着十多米的距离,
看着那位素不相识的金陵老人的背影,
我似乎听到她的叹息之声,那声音似乎在
2 / 10
记叙文阅读
告诉我,好不容易忙里偷闲, 她才找到个无人之处歇一歇。我打消了走到正面仔细打量她的念头,默默地对
自己说:回沪后和孩子聊聊 我的外婆,说说我的
遗憾
吧。
⒂去年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了这张照片,交流了各自的感悟。
⒃今年
10
月
20
日,我在微博里写道:重阳节,记得回家问候长辈!
⒄外婆从来不曾要求子孙回报什么,
我也无从回报什么,
今天就让我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我心中
的愧疚,希望这样的爱的不等式,越少越好。
1.
第⑧段中的“数落”在文中的意思是
。
(
2
分)
2.
第②段划线句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其作用是
。
(
4
分)
3.
第⑥段作者觉得“锅铲在铁锅中 翻炒的当当声,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
”的原因是:
。
(
4
分)
4.
结合全文来看,第⒁段中作者的 “遗憾”包括:
(
6
分)
(
1
)儿时的我并不理解外婆对儿女的不舍与惦记;
(
2
)
;
(
3
)
。
5.
下列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4
分)
A.
赞美了外婆为儿孙无私奉献的精神。
B.
抒发了我对外婆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C.
反映出外婆那一代人生活的艰苦。
D.
希望晚辈能早日理解并回馈长辈的爱。
(二)带白蘑菇回家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 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
菇。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 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 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小姐 进来整理卫生,
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
我忙说,
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
小姐就暖暖地笑了,
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
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上火车的日子到了。
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
用剪刀戳了许多梅 花形小洞,
把白蘑菇妥妥地放进去。
⑥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 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
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 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⑦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他轻轻地重复,哦 ,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
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 烂成污水。
⑨我
一筹莫展
地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 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我依法处
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 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
3 / 10
记叙文阅读
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 想
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⑩我
。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 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
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 ,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
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 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
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 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⑾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了一方洁净的桌面。
⑿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
⒀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 妈谢谢你们!大家说,
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⒁由于路上蒸发了水 分,
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
我走得很快,
就要出站台的时候,
青海汉子追上 我说,
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⒂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
在第⑩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与第⑨段加点词“一筹莫展”意思相同的四字成语:
。
(
2
分)
2.
“带白蘑菇回家”一波三折,引 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
4
分)
小姐建议“我”将蘑菇菌根朝上摆放
→
→
→大汉帮“我”将蘑菇装回箱子,放在桌
上透风→妈妈喝到了白蘑菇炖鸡汤。
3.
听说“我”要把白蘑菇带给妈妈后,小姐“
”
;大汉“轻轻地重复,哦,妈妈”
;人们
“
”
。他们在听说之初有这样的表现,一是因为
;二是因为
。
(
6
分)
4.
联系第⒂段,从内容和结构的角 度分析本文这样结尾的好处。
(
4
分)
5.
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4
分)
A.
歌颂人与人之间宽厚无私的帮助。
B.
表达了为人子女者对母亲的孝心。
C.
赞扬了质朴而又美好的社会风尚。
D.
体现孝母之心对人们心灵的触动。
(三)等你回家
①我曾陪一位父亲去
800
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
②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
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株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
“真不 想来
啊。
”
③一路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列数儿子的种种不是,说儿子 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
儿子,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 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
4 / 10
记叙文阅读
房子吸没了,车子吸没了,媳妇吸跑了……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④“我真想跟他同归与尽!
”这位父亲说到激愤处,双眼通红地睁着,抛出这样一句狠话来。若儿子在< br>跟前,他是要把他撕成碎片才甘心的。
⑤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地担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⑥ 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终于,我们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
在一 块开阔之地。
开车的师傅说:
“到了。
”
父亲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 br>愣愣地,
不相信地问:
“到了?”
一看表,快上午
10
点了。 他急了,说:
“也不知能不能见着。
”因为这家戒毒所规定,上午
10
点之后 ,一律
不允许探视。
⑦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
15
分钟 的时间。办完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
火火地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 进来。这个个子高高的年轻人,脸上既无欢喜也无悲伤。看
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 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头,父亲在外头。从他进来起,父亲就
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 br>
⑧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 一个手
掌上画着什么。里头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读 懂了她爱
的密码——从此,都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的一 个中年人说
话。里面的中年人,一张脸憔悴无比,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 视室外面叫了
一个男孩进去。
孩子不过十一二岁,
白净的面容,
文文弱弱的。
孩子怯怯地打量了一下四周,
然后拿过话筒,
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 的中年人立即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流了下来。
⑨“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
”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⑩探视的时 间快要过去了,管教干部已进来提醒。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才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
刚才的强悍判 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悲戚。他低声说:
“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看他黑了,也瘦了。
”
⑾他转身问我:
“你有纸笔吗?”
⑿“当然有。
”我掏出来给他, 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
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 看着,神情变了,
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
⒀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那几个字是:儿子,等你回家。
1.
第④段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_______
,它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
。(
2
分)
2.
第②段画线句是
_______
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分)
3.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6
分)
人物
地点
去戒毒所的路上
父亲
戒毒所大门口
探视室
情境
想起儿子的吸毒经历
父亲的表现
情绪激愤,痛骂儿子
(
1
)
(
2
)
(
3
)
听到管教干部的时间提醒后
拿着话筒,却盯着儿子不说话
(
4
)
4.
第⑿段中年轻人“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的原因是
。(
4
分)
5.
对文中的父亲形象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这是一个严厉、不近人情的父亲。
B.
这是一个有着宽大胸怀的、无私的父亲。
5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