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玛丽莲梦兔
763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9: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美杜莎出装-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奚小彭)
记叙文阅读概要


课标解读

通读课文,理清思路,能找 出记叙的要素,了解记叙的顺序和人称、线索,明确记
叙的内容和记叙的详略,辨析记叙文中运用的多种 表达方式;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找出
关键性语句,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划分层次,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 ;能结合具体语境
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中考热点

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②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层次和段意;

③正确识别和找出记叙的要素;④辨析不同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⑤对作品表达技巧进行赏析;⑥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⑦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品味;⑧结合实际谈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记叙文基本常识

1
、记叙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起因、 经过和结果)
。有的记叙文,
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 果,可以省略。


2
、线索:一篇文章的题材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时线
(2)
地线
(3)
人线
(4)
事线
(5)
物线
(6)
情线



找线索: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



作用: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 br>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3
、详略:对文章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深刻、生动的材料,详写;对主题思想起次要
作用的材 料,可只作概括叙述,也就是略写。略写可以让文章更加完整、充实,同
时突出详写。


4
、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 与
读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1
/
8
5
、顺序

(1)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2)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叙
述。
作用:①突 出中心;
②使内容集中,
对比鲜明;③结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
④造成悬念,引人入 胜。

(3)
插叙。有两种情况:①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 关的另
一件事的叙述;②插进对有关人或事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
叙述。作 用:补充交代,使叙述更加充分,结构更加紧凑。

★倒叙与插叙:①倒叙是先倒叙,后顺叙。 插叙是顺叙中插叙。②倒叙部分是中心
事件的一部分;插叙可以插入跟中心有关的另一件事。

(4)
补叙。
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
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 补充交代,
★倒叙与插叙:
都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代;
补叙大都无情节,
前 后不必有过渡。


6
、修辞手法

名称

概述

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同一个本体
)
比拟

拟人
(
把物当人写
)
拟物
(
或者把人当物写
)
夸张

扩大性夸张、缩小性夸张、超前夸张

作用

体;化冗长为简洁。

色彩鲜明;
2
、描绘形象;
3
、表意丰富。

把事物写得栩栩如生,情感共鸣。

揭示本质,
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 氛,
增强感
染力;增强联想,情感鲜明

排比

有句子和句子成分的排比,有并列式和递进式

增强语势,
使说理严密透彻,
抒情淋漓尽致

反问

无疑而问,答案包含在问句里

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引用

引用别人或人们熟悉的话、成语典故等

对称排列。正对、反对、串对

借代

借用与某人或某事物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它们

对比

对照

加强语气

吸引读者,启发思考;承上启下

语言生动活泼;增强说服力;言简意赅

凝练集中,概括性强

突出特征,使形象鲜明;语言凝练生动

使事理和语体色彩鲜明

比喻

明喻、
暗喻
(
隐喻
)

借 喻
(
喻体代本体
)

博喻
(

化平淡为生 动;
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
对偶

结构、
字数相同,< br>意思密切的两个短语或句子,
便于吟诵,
易于记忆;
对仗工整,
节奏鲜 明,
反复

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有连续反复或间隔反复

可突出某种意思、某种感情、人物性格

反语

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

富有战斗性或使语言有变化

互文

诗文上下文所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

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里

顶真

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起头

通感

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

2
/
8
语意表达含蓄,语言幽默风趣,效果鲜明

议事说理准确严谨周密;
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富有艺术魅力

7
、表达方式

(1)


述。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


写。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有两类:

A
、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
心理)
;作用:①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印象;②突出某种中心
思想;③表现人物的某种思想性格 ;④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

B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
(
作用: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
点。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④烘托了人物心情;⑤暗 示了人物品质;
⑥深化主题
)
和社会环境
(
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 景
)


(3)
抒情。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 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
寄情于物)
。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4)< br>议论。记叙和议论常常交叉使用,作用:①从文章结构来说,
“议”起过渡联系
的作用; ②从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文章主题来说,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
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8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
对 比、
象征、
衬托、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物喻理、借物喻人、正面 描写、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
虚实结合、巧设悬念等。

(1)
悬念:为引起读者兴趣,作者常常在作品的开端提出尖锐的矛盾或设置疑团,不
立刻解答。提高 作品吸引力、感染力,使文章波澜起伏,让读者印象深刻,激发
阅读兴趣。

(2)< br>抑扬: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扬”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上下文形
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3)
对比:在文章的主体 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
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 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
应关系。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4)
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次要事物来作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手法。有正衬(以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作陪衬)和反衬(以相反或相对的
事物作衬托)之分。 衬托分为三类:①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②用环境描写
衬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③以“虚幻” 的情景来衬托现实社会。

(5)
象征:
托义于物,
凭借具体的物象 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
思想、
感情等。
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思想感情 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

(6)
讽刺夸张: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情况中不合理的,错 误的或腐朽的人或事,用讽
刺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是语言辛 辣
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鲜明强烈的
3
/
8
印象。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7 )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抱负和志趣,
即为使用了托 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8)
借景抒情: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书 法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的写
作手法。即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9)
以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
出整体。给写作者带来了 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
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br>

9
、记叙文写作特点

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外,还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
文章取材。有的紧扣中心;有的详略得当;有的选材生动新颖。

(2 )
结构布局。
有的结构严谨,
有的精巧灵活,
有的独具匠心,
有的首 尾呼应,
等等。

(3)
表达方式。分析表达方式如何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如何表达感情,为中心服务。

(4)
语言。首先,可以看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成语典故的
活用,句式的变换,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其次,可以看语言风格,有的朴实
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 的含蓄蕴藉,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幽默辛辣。再次,可
以分析语体特点,有的多运用口语,有的以书面语 为主,有的多种语体相结合。


10
、小说:

以塑造人 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形
式。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可以虚构 ,小说中的“我”并不一定是作者本人。

★小说的三要素
: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1)
人物形象 :①塑造人物的典型性;②塑造人物方法的多样性:
a
.概括介绍,形象
描绘;
b
.外貌、心理描写,行动、对话描写;
c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
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故事情节的发展
过程 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3)
环境描写:
①社会环境 :
为了交代时代背景;
②自然环境:
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
地位、性格,表达 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11
、散文

广义的散文包 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杂文等。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但在
中学语文教材中,多数散文作为“记叙 文”教案。

散文形式的特点,在叙述方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在艺术表现上,往往细处落< br>笔,小中见大,或侧而暗示;在结构和行文上,追求自然的节奏。阅读散文,要从语
言文字中体味 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

4
/
8

美杜莎出装-


美杜莎出装-


美杜莎出装-


美杜莎出装-


美杜莎出装-


美杜莎出装-


美杜莎出装-


美杜莎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