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温柔似野鬼°
798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9: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什么叫亚健康-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 、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 、反问、反复、互
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 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
(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
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 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或正反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
1 / 1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 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
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 br>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议论文、记叙文、小 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
)它本身的作用;(
2
)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 br>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1 / 1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 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
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
不一致(< br>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 br>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 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技巧:
一、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
分,答案可能就有
3
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 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
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 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
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
3
分)
1 / 1
答案是:
3
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 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
于第二种。
二、
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 论在任何情
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 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
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 下面。
例如
:2
黄冈中学
2017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br>:
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
体含义是什么
?
在原文第10
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案。
三、
两步法
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做此类题:
第一步:我们首先 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
?
中间?还是
结尾?如果是在开头, 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
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 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
(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 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
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
例如:《陕西省课改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第
13
题:“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
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注意
,
本题只问到结构)答案是:修改作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缘起,又对交换饭卡
起了铺垫和衬托作用,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四、
三步走法
在说明文当中经 常出此类问题
,
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
据说……)能否删去 ?”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
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 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
性、准确性、严密性)。
1 / 1
例如:《山西省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第
13
题:“文中加线中的 ‘据说’
一词能否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不能,“据说” 说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所引资料是听来的,去掉则变
成肯定,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 性的要求。
五、三析法
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莫过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
其实这类题目也不一定的答题技巧:
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再分析其 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最后,
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例如:《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中第
12
题“第(
11)段中“期待和
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
3
分)
首先分析这 是一个比喻句;其次,分析其表意为:所有的期待和自豪都像泡沫一
样;最后分析其中的关键词为“期待 ”和“自豪”、“泡沫”,结合语境,答案为:
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
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
③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
六、
进入角色法
《
2017
年北京市中考复习指南考试说明》中指出考 察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
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是学生的 人生观、
价值观、分析概括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做这样的题,我们最好进入角色, 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中去,这就好比让你去主演
一部电影,只有你感情投入,用心体会,把握文章的角度才 会更准确一些。例如:
《河北省
2016
年课程改革实验区毕业考试》中第
2 2
题:“西尔维娅对年轻人的感情
发生了哪些变化?”第
23
题:“西尔维娅 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答这样的题,用此法再合适不过,如果我们以小女孩的身份进入到文 章中去,不难发
现,小女孩“我”刚见到年轻人时感到很害怕;和年轻人相识后心里产生了爱慕之情;< br>年轻人离去后,西尔维娅时时思念他;我们也不难发现,西尔维娅是一个天真、有主
见、热爱大自 然的小女孩。
七
|
、其他方法:
1 / 1